(共44张PPT)
19 剃头大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理发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可要是给你一把剪刀,让你化身 “理发师”,给别人理发,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就走进《剃头大师》这个有趣的故事。文中的小主人公拿起了推剪,要给表弟理发,这场特别的 “剃头” 经历,保证让你笑料不断,快来瞧瞧吧 !
剃头
大师
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
秦文君,1954 年生于上海,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经验丰富,作品风格幽默诙谐又贴近儿童心理。像《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作品深受小读者喜爱。在《剃头大师》里,她以细腻笔触、独特视角展现童年趣事,用文字带读者回味纯真童年,给大家带来欢乐与温暖 。
自读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有趣的人物?
3.想一想。“剃头大师”“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tì
zhí
fǒu
mà
chóu
ɡuàn
xínɡ
tì
lí
mō
biǎo
dǎn
ɡuǐ
lǐ
duó
chà
fù
bèi
suī
jiàn
我会认
痛骂 骂架 骂名
骂
形旁,表示用粗野的话侮辱人。
声旁,表示读音。
责骂
我会认
摸
模
mó
木
扌
mō
模范 模型
抚摸 触摸
重点词语
噩梦:可怕的梦。
监督:察看并督促。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者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时髦:(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
写字有方
表
差
仇
骂
夺
鬼
胆
倍
付
件
虽
泡
式
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我”
初读感知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主要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有什么不同?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比较一下。
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体会小沙的胆小和剃头时的感受。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
通过举例的形式,把小沙怎么胆小写清楚了。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小沙天生胆小,他害怕鬼魂、喝中药、做噩梦,还特别害怕剃头。每次去理发店,他都需要被姑父押着才能去,而且姑父还得拿着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就会夺门而逃。通过这段话,我们了解到小沙对剃头的极度恐惧,以及他家人为了让他理发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举例说明小沙的胆小
表达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和抗拒
老剃头师傅的工具
非常传统
老剃头师傅的技术不让人满意
小沙理发时的感受:难受
小沙为什么称老师傅为“害人精”?
因为这段话是在描述小沙对剃头的极度恐惧,所以我们的语气要略带夸张,体现出小沙的恐惧和无奈。例如,“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这句话,要读得略带夸张和无奈。
朗读指导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小沙非常不喜欢剃头,以至于他给所有给他理发的师傅都起了个外号——“害人精”,并且用仇视的目光怒视他们。然而,总有一个老剃头师傅会来负责给小沙理发。这位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使得小沙不得不规规矩矩地任由老师傅摆布。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到了小沙在理发店里的无奈和老师傅的“权威”。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老师傅真是一个害人精!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这段话进一步描述了小沙在理发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老师傅使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这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不仅如此,老师傅因为眼神不好,经常把碎头发掉进小沙的脖子里,这让小沙感到痒得难受,不禁哧哧笑起来。这种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感觉,让小沙感觉像是在受刑一样。通过这段话,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小沙在理发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他对理发这件事的极度抗拒。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段话采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手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细节描写,例如“推剪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生动地描绘了理发过程中小沙所经历的痛苦和不适。接着,通过比喻手法,例如“跟受刑一样”,将小沙在理发过程中所受的痛苦比喻为受刑,形象地描绘了小沙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作方法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读懂了小沙剃头跟受刑一样,很难受。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老师傅真是一个害人精!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小沙的头发已经很长,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以这样的形象过年,但他又害怕再去理发店。于是,他央求我帮他剪头发,并承诺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尽管我并不在意报酬,因为从来没有人愿意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表示同意。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拿出剪刀,才开始感到有些慌张,并要求我发誓不要剪到他的耳朵。
默读课文7-18自然段,思考:“我”是“剃头大师”吗?说说理由。
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觉得文中的“我”好像会理发,而且剪头发的速度很快。
描述了“我”第一次给表弟小沙剪头发的情景。尽管“我”以前没有剪过头发的经验,但似乎很有天分。我先给表弟围上姑父的大睡衣,然后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了一堆头发。看到头发被剪下来,小沙非常高兴,兴奋地说:“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我”初次尝试剪头发的过程,以及小沙对此的积极反应。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这段话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我”从自信到尴尬的转变,以及理发结果的糟糕。在讲解和朗读时,我们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通过恰当的朗读技巧,将这段话的情感和意义传达给听众。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的心理变化和理发结果,以及文章幽默风趣的风格。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意识到自己剪坏了头发后,“我”试图通过修整来挽救,但结果却越修越糟。最终,小沙的头发变得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参差不齐,像“层层梯田”。尽管“我”试图安慰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但小沙一照镜子,立刻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鬼一样。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到了“我”从自信到尴尬的转变,以及小沙对糟糕发型的强烈反应。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联系上文“闯了祸”、“随意乱剪”、“长长短短”看出我完全不会剃头;“哎呀”“坏了”连续两声惊叫体现出“我”的慌张,而“小沙连忙摸耳朵,看他们还在,就无所谓了”说明在年幼的小沙看来,我剪得非常流畅,不痛又不痒,还没有伤到他的耳朵,比老师傅强很多。小沙对于头型漂不漂亮不太在意,所以才会这么觉得。
最终,“我”不仅没有拿到小沙承诺的五块钱,而且事情还变得更糟。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因为头发被我剪得乱七八糟,不得不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而姑父则因为睡衣上沾满了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以至于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像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结 局
因为这段话是在描述小沙父子的倒霉遭遇,所以我们的语气要略带无奈和同情,体现出小沙父子的无奈和倒霉。例如,“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这句话,要读得略带无奈和同情。
朗读指导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沙 ,刚开始是 给他剃头,由于 ,
,所以小沙 ,后来写“我” ,结果 。
老剃头师傅
怕剃头
吃尽了苦头
推剪老
给他剃头
小沙像见了鬼一样
眼神差
主题概括
童心童趣
小沙怕剃头
老剃头师傅
给小沙剃头
“我”给小沙剃头
耳朵不好、剃刀锃亮
老掉牙的推剪
眼神差了点儿
围上大睡衣,摆出架势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
越修越糟,越剪越短
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剃头大师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剪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为什么“我” 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小沙信任“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刚开始剪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后来,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再后来,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是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
文中写了作者的表弟小沙的两次理发经历,现实生活中你理过发吗?有什么感想或感受?试着写一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