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素质达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素质达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1 14: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素质达标
时间:60分钟,总分:100
范围: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2 分, 共40 分)
1. 下列物品中, 没有放大图像功能的是( ) 。
A. 近视眼镜 B. 老花镜 C. 一滴水滴
2.将报纸分别放在下面三个玻璃杯的后面, 透过玻璃杯观察杯后报纸上的文字, 文字图像会被放大的是( )
3.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下列物体内部具有细胞的是( ) 。
A. 圆珠笔 B. 流感病毒 C. 木耳
4. 为了便于观察, 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是( ) 的。
A. 薄而完整 B. 厚而透明 C. 薄而透明
5. 把印有英文字母“L”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看到的图像是( ) 。
6. 关于微生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微生物能够分解植物的残枝和动物的尸体, 是环境的清洁工, 所以微生物越多, 对人类的帮助越大
B. 微生物是细菌, 会使人体生病, 不能用于治病
C. 酿酒过程中需要微生物进行发酵
7. 下图中属于蝴蝶触角的是( ) 。
8.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 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9. 苍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 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 ) 范围内的物体。
A. 180° B. 270° C. 360°
10. 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个放大镜的凸度不同, ③最大
B. 用三个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时, 视野大小相同
C. 三个放大镜都具有透明的特点
11. 如果在船的桅杆顶部放一个光源, 当船驶离海岸时,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 直至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
A. 地球是球体 B.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C. 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
12. 我们在课堂上制作地球模型的步骤是( ) 。
①观察特征 ②制作模型 ③解释模型 ④选择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④③
13. 10 月28 日下午2 时, 典典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 飞行约12 小时后到达目的地, 此时纽约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10 月28 日下午2 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 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B. 纽约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 小时
C. 纽约机场的时钟在12 小时前停止了工作
14. 傅科摆证明了( ) 。
A.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 地球在自转
C.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同时在自转
15.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 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否定了( ) 的说法。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 月球是宇宙的中心
16. 蝙蝠昼伏夜出, 郁金香白天开放、夜晚收拢花瓣, 造成这些习性的影响因素是( ) 。
A. 温度 B. 时间 C. 光照
17.在北半球, 规划住宅楼群时, 为了使低层住户全年在正午都能见到太阳光, 前幢楼与后幢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 日计算最好。
A. 春分 B. 夏至 C. 冬至
18. 下列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
A. 刺猬冬眠 B. 猫头鹰夜间活动 C. 兔子受惊逃跑
19. 我们坐在转椅上,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椅, 看到周围景物沿( ) 方向运动。
A. 顺时针 B. 逆时针 C. 自南向北
20.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天天发现同样是17:15 放学回家, 天色却越来越暗了。妈妈告诉他, 再过一个月, 这个时间点真要天黑了。说明天天观察的时间处于( ) 之间。
A. 夏至和秋分 B. 冬至和春分 C. 秋分和冬至
二、填空题(每空1 分, 共10 分)
1.分别用放大镜A 和放大镜B 观察课本上相同的几个字, 把图像调节到最大且清晰时, A 镜片内有3 个字, B 镜片内只有2 个字, 则凸度更大的是放大镜 _______。若把这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 就成了一个简易 _______。
2. 课堂上, 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 做得最厚的是 _______。
3.科学家一直在与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和病毒做斗争。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_______。
4.嘉兴和成都两座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有先后, 嘉兴先迎来黎明, 说明成都的地理位置相对嘉兴偏 _______ (填“东”或“西”) 。
5. 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苍蝇的眼是复眼, 它由4000 多个六边形的_______组成。
6.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 除病毒外, 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它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7.中国第 41 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24 年11 月1 日出征, 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_______季。
8. 2024 年12 月21 日是冬至, 在这一天, _______的时间最长, 过了这一天, _______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均填“昼”或“夜”)
三、 连线题(每线1 分, 共10 分)
1. 将下列器材与其作用连起来。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 夹取实验器材
碘液 放置玻片标本
载物台 染色
滴管 吸取少量液体
2. 将下列动植物的活动与原因连起来。
向日葵的花盘会转动
北极狐的毛色变化 昼夜交替
猫头鹰夜间捕食
中华鲟洄游产卵 四季变化
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
四、实验探究题(共40 分)
1.探索微生物。(14 分)
一天, 典典发现家里鱼缸中的水发绿了, 还出现了几个霉点, 他想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开启对水中微生物的探索之旅。
(1) 典典应该在鱼缸的( ) 处取水样。
A. 靠近水面 B. 靠近水底 C. 靠近水的中间
(2) 典典在载玻片上放了一些脱脂棉纤维, 目的是( ) 。
A. 给微生物提供营养 B. 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
C. 使微生物运动变慢
(3) 典典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将显微镜向光摆放
B. 调焦时先降低镜筒, 此时眼睛从目镜中观察
C. 在低倍物镜下调光
(4) 典典观察标本时, 发现图像在右下角, 通过( ) 可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心。
A. 向左上角移动载玻片 B. 向右下角移动载玻片
C. 向右上角移动载玻片
(5) 典典发现显微镜下有个微生物在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该微生物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 。
A. 从上到下 B. 顺时针 C. 逆时针
(6) 典典转动转换器, 把10× 的物镜换成40× 的物镜, 发现观察到的微生物( ) 。
A. 变多、变大 B. 变少、变大 C. 变少、变小
(7) 下图中, 图( ) 是典典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图像。
(8) 典典观察到的现象中, 不能作为“它是生物”的证据是( ) 。
A. 它会呼吸 B. 它会觅食 C. 它像一只鞋子
(9) 典典还在水中发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微生物——( ) , 它大量繁殖, 使水发绿。
A. 草履虫 B. 变形虫 C. 鼓藻
(10) 过了几天, 典典发现水样发黑变臭了, 他认为微生物都死了, 于是就把水倒掉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____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晒腊肉。(10 分)
晒腊肉是温州地区的一项传统习俗。然而, 腊肉保存不当容易发霉, 华华想探究在什么环境条件下, 腊肉更容易发霉 华华准备了四片相同的腊肉, 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 以下是她的实验记录:
(1) 华华想研究温度对霉菌的影响, 可以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作为对照。
(2) 分析上表数据, 华华发现将腊肉保存在 _______、 _______的环境中可以延缓腊肉发霉。
(3) 华华想要进一步观察导致腊肉发霉的霉菌,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图像如右图所示, 此时她应该把标本朝_______方向移动才能将图像移到视野中心。在观察时, 华华看到一个小黑点, 移动载玻片、更换目镜, 小黑点都不动, 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在_______上。
(4) 华华所用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 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0×。如果将物镜的放大倍数换成40×, 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 观察到的视野将 _____(填“变大”或“变小”) 。
(5) 发霉的腊肉不能食用, 这是微生物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一面, 微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请你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24 年10 月30 日, 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将3 名航天员顺利送入中国空间站。(16 分)
(1) 神舟十九号发射时, 地球公转到图1 的 _______ (填序号) 位置处, 此时浙江省的昼夜长短状况以及变化情况是( ) 。
A. 昼短夜长, 昼渐长 B. 昼短夜长, 昼渐短
C. 昼长夜短, 昼渐长 D. 昼长夜短, 昼渐短
(2) 当地球公转到D 位置时, 太阳直射 ____________ (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 我国处于 _______ (填节气名称) 。
(3) 神舟十九号在轨时间长达6 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午时分旗杆影长的变化过程是( ) 。
A. 先变长后变短 B. 一直变长 C. 先变短后变长 D. 一直变短
(4) 聪聪是个航天迷, 他了解到火箭升空后, 向东倾斜飞行, 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利用地球自转的特性, 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 从而节约燃料。火箭向东倾斜飞行的原因是地球( ) 。
A. 自西向东公转 B. 自东向西自转
C. 自西向东自转 D. 自东向西公转
(5) 聪聪从直播中得知, 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是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图2 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 最迟迎来黎明的是( ) 。
A. 山西太原 B. 甘肃酒泉 C. 四川西昌 D. 海南文昌
(6) 在研究地球内部模型结构时, 老师提供了地球内部结构比例图和橡皮泥来制作模型。已知地壳的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的厚度约 2900 千米, 地核的平均半径约3500 千米。如果将地壳缩至 1. 7 毫米, 则地幔的厚度大约是_____毫米, 地核的平均半径大约是_____毫米。
(7) 下列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图中, 三部分厚度比例更符合实际的是( ) 。
(8) 下列关于各项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模拟实验时, 我们发现“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因此, 当南半球是白天时, 北半球就是黑夜
B. 模拟地球运动时, 地轴所指的方向随着公转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C. 因为地球围绕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地轴在自转, 因此模型还需要一根铁丝来表示地轴
D. 通过模拟实验, 还无法确定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
参考答案
一、1—5 ABCCC 6—10 CACCB 11—15 ABBBB 16—20 CCBAC
二、1.B 显微镜2. 地核3. 屠呦呦4.西5. 小眼6. 细胞7. 夏 8. 夜 昼
三、1.
2.
四、1. (1)A(2)C(3)B(4)B (5)B
(6)B(7)A(8)C(9)C
(10)不同意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大量生长繁殖,使得水样发黑变臭,而不是微生物都死了
2. (1)1 和3(或2 和4)
(2)干燥 低温
(3)右下 物镜
(4)400 倍 变小
(5)微生物能发酵食物,如制作酸奶;微生物能生产抗生素,
用于治疗疾病(合理即可)
3.(1)④ B
(2)南回归线 冬至
(3)A
(4)C
(5)B
(6)290 350
(7)C
(8)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