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试卷(二)课件(共49张PPT)+练习(含解析)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模块综合试卷(二)课件(共49张PPT)+练习(含解析)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11 15:30:27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中山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两个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在木块B上,而两个木块均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A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对B的压力
B.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个木块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摩擦力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B.4~5 s与5~6 s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4~5 s内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D.5~6 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坐标系中运动的s-t图像,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2次
B.两物体在第5 s末相遇
C.A物体在2~7 s时间内位移为4 m
D.0~5 s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4.某同学用手托着礼盒。若礼盒的质量为m,手与礼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手掌一直保持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手托着礼盒保持静止状态,则礼盒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礼盒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C.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和礼盒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则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大小不会超过mg
5.(2024·汕头市高一期末)现代人经常低头玩手机,这会使颈椎长期受压,可能引发颈椎病。某同学低头看手机时,可粗略认为头受到重力G、肌肉拉力F和颈椎支持力FN,如图所示,若颈椎弯曲与竖直方向成30°,此时肌肉对头的拉力F大小约等于头所受重力大小,由此估算颈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 (  )
A.2G B.G
C.G D.G
6.(2023·湛江市高一期末)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保持右侧筷子竖直,左侧筷子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左、右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大小分别为F1、F2,玻璃珠始终保持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一直增大,F2一直减小
B.F1一直减小,F2一直增大
C.F1、F2均一直增大
D.F1、F2均一直减小
7.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托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mg B.(1+)mg
C.(m+m0)g D.(1+)(m+m0)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3·珠海市高一期末)小华同学利用周末去体验一下超重和失重,她首先在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当电梯静止时,站在体重计上,示数为50 kg。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小华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加速度) (  )
A.电梯一定在向上运动
B.小华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C.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D.小华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小华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9.(2024·广东省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运载着光滑的圆柱形空油桶,每个空油桶的质量均为m,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货车 (  )
A.静止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
B.静止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
C.向前加速前进,加速度大小为时,A对C的作用力为0
D.向后加速倒车时,B对C的作用力不可能为0
10.(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如图(a)所示,安检机在工作时,通过水平传送带将被检物品从安检机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其过程可简化为如图(b)所示,传送带长为2.1 m,被检物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假设传送带速度可以调节,当传送带速度调为4 m/s,被检物品无初速度放到A端传送到B端的过程中,g取10 m/s2,被检物品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品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物品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1.5 s
C.物品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D.若减小传送带速度,物品传送时间可能不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某同学为测定物块与电梯水平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1 kg的物块放在电梯水平地板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电梯侧壁上,另一端连接物块并保持弹簧测力计水平。现用手向左缓慢移动物块至图甲所示位置,放手后物块恰好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9.8 m/s2)。
(1)(2分)图甲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N;
(2)(4分)电梯启动后,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电梯的a-t图像如图乙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结果发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物块被拉动,则这一时刻是    (选填“第2 s末”或“第4 s末”),该时刻电梯处于    (选填“超重”或“失重”)状态。
(3)(2分)在(1)(2)条件下,物块和电梯水平地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大值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9分)如图(a)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2分)为使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组装器材完毕后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挂上沙桶;正确操作后,在长木板右端下放一块垫木,以调整长木板右端的高度,放上小车后,轻推小车使之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如图(b)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打点方向为由A到B),则需要将垫木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1分)本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需要满足沙桶及沙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2分)如图(c)是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根据纸带可得此次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2分)若某次实验过程中,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沙桶的加速度为    。
(5)(2分)如图(d)是甲、乙、丙三位同学作出的加速度与力传感器示数的关系图像,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13.(11分)(2024·茂名市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采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图乙为正在高空进行拍摄的无人机。已知无人机质量m=1 kg,若无人机从地面以恒定升力竖直起飞,经过4 s时间达到最大速度v=12 m/s,然后关闭动力系统,无人机又上升了1 s到达最大高度。假设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4分)无人机关闭动力系统前后的加速度大小;
(2)(3分)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
(3)(4分)无人机动力系统提供的升力大小。
14.(11分)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15 kg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0.2 kg、套在粗糙竖直杆的圆环A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的O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此时θ=53°,圆环恰好要下滑。已知g=10 m/s2,sin 53°=0.8,cos 53°=0.6。
(1)(5分)求此时拉力F的大小;
(2)(6分)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杆与环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5.(15分)(2023·珠海市高一期末)图甲是珠海某公园滑草场的滑道,滑道由4条各自独立、完全相同的滑道组成,游客可以坐滑草车沿滑道由静止滑下。将滑道简化成如图乙,游客从高度为h=62 m的A点由静止滑下,倾斜滑道倾角为θ=18°,动摩擦因数为μ1=0.3,然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的水平滑道中继续滑行至C停下,倾斜滑道与水平滑道平滑连接,已知滑草车的质量m=10 kg,游客的质量M=40 kg。sin 18°=0.31,cos 18°=0.95,g取10 m/s2,求:
(1)(7分)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大小;
(2)(5分)游客从A滑到C全过程的总时间t;
(3)(3分)滑草车在水平段上滑行时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精析
1.D [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知,A所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B的压力,但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重力不是它对B的压力,故A错误;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由平衡条件知,A受重力和支持力,A、B间没有摩擦力,故D正确。]
2.B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2 s内,加速度为a== m/s2=3 m/s2,选项A错误;v-t图像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4~5 s与5~6 s的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4~5 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值,物体向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5~6 s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3.B [由题图可知,A物体在4 s末运动方向改变,故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1次,A错误;第5 s末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B正确;A物体在2~7 s时间内的位移Δs=s末-s初=0-4 m=-4 m,C错误;两物体在0~5 s的过程中,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D错误。]
4.D [若手托着礼盒保持静止状态,则礼盒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礼盒所受合力为零,礼盒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而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和礼盒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则礼盒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μmg,
手对礼盒的作用力F≤=mg,故D正确。]
5.B [由平衡条件知,重力G与肌肉拉力F的合力与颈椎支持力FN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及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N=2Gcos 30°=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颈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G。故选B。]
6.D [对玻璃珠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F1、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F2,如图所示,玻璃珠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F1sin θ=G,水平方向有:F2=F1cos θ;联立解得:F1=,F2=;保持右侧筷子竖直,玻璃珠仍静止,左侧筷子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θ增大,F1和F2都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7.B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题意可知,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有kl=(m+m0)g,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瞬间,以m和m0为整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kΔl,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Δl=(m+m0)a,隔离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联立解得FN=(1+)mg,故B正确。]
8.CD [重力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FN=ma
得a=g
方向竖直向下,运动情况可以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故A错误,C正确;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华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小华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9.AC [静止时,根据对称性可知,A对C与B对C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以C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Fcos 30°=mg,解得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F=,故A正确,B错误;向前加速前进,当A对C的作用力刚好为0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为a,以C为研究对象,则有FBcos 30°=mg,FBsin 30°=ma,联立可得a=gtan 30°=,故C正确;向后加速倒车时,当B对C的作用力刚好为0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为a',以C为研究对象,则有FAcos 30°=mg,FAsin 30°=ma',联立可得a'=gtan 30°=,故D错误。]
10.CD [物品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μmg=ma,解得a=3 m/s2,假设物品可以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 s,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s1=a= m≈2.67 m>2.1 m,因此物品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A错误;因一直加速,则L=at2,物品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t=≈1.18 s,B错误;因为一直加速,所以物品一直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正确;当传送带速度减小一点时,物品在传送带上仍可能是全程加速,在加速度和位移都不变的情况下,运动的时间也不变,故D正确。]
11.(1)3.60 (2)第4 s末 失重
(3)0.40
解析 (1)根据题图甲可知,3 N和4 N之间有10个小格,每小格表示0.1 N,需要估读到下一位,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0 N。
(2)物块被拉动时,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小时,也就是物块与电梯水平地板间弹力最小时,由题意可知一定是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时,结合题图乙可知为第4 s末,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3)第4 s末时,分析物块受力可知FN-mg=ma,代入数据解得FN=9 N,结合弹簧测力计示数,由f=μFN,解得μ=0.40。
12.(1)不需要 左 (2)不需要
(3)2.09 (4)2a (5)乙
解析 (1)为使轻绳拉力作为合力,需满足除拉力以外的合力为零,故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挂上沙桶;由纸带可以看出小车点迹分布越来越密集,说明小车在做减速运动,平衡摩擦力不足,需增大倾角,故需将垫木向左移动;
(2)小车所受拉力可由力传感器得到,故不再需要沙桶及沙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根据逐差法有
a==2.09 m/s2;
(4)两股轻绳拉小车,所以沙桶的加速度是小车加速度的2倍,即沙桶的加速度是2a;
(5)本实验中作用在小车上的力可以准确测量,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可知乙符合实验事实。
13.(1)3 m/s2 12 m/s2 (2)30 m (3)15 N
解析 (1)设无人机关闭动力系统前后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a1== m/s2=3 m/s2
a2== m/s2=12 m/s2
(2)无人机匀加速和匀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有
h=v(t1+t2)=×12×5 m=30 m
(3)设升力为F,阻力为f,对两过程分别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g=ma1,
f+mg=ma2
解得F=15 N。
14.(1)200 N (2)0.76
解析 (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
F=Tsin 53°
在竖直方向:Tcos 53°=Mg
联立解得:
F=200 N
(2)物体与圆环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F=FN
在竖直方向:f=mg+Mg
圆环恰好要下滑,则有:f=μFN
联立解得:μ=0.76
15.(1)20 m (2)44 s (3)100 N
解析 (1)设沿倾斜滑道下滑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sin θ-μ1(M+m)gcos θ=(M+m)a1
代入数据解得a1=0.25 m/s2
L1==200 m
设滑到倾斜滑道底端的速度为v,则有v2=2a1L1
代入数据解得v=10 m/s
设在水平滑道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μ2(M+m)g=(M+m)a2
解得a2=2.5 m/s2
设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为L2,则有v2=2a2L2
代入数据解得L2=20 m
(2)游客在AB段上做匀加速运动
L1=a1
代入数据解得t1=40 s
游客在水平段上做匀减速运动,由逆向思维得
L2=a2
代入数据解得t2=4 s
t总=t1+t2=44 s
(3)游客在水平段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游客受到滑草车对其向左的摩擦力,f=Ma2=100 N,游客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滑草车对游客向上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400 N,
所以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为
F== N=100 N。(共49张PPT)
模块综合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中山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两个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在木块B上,而两个木块均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对B的压力
B.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个木块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知,A所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B的压力,但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重力不是它对B的压力,故A错误;
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
由平衡条件知,A受重力和支持力,A、B间没有摩擦力,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B.4~5 s与5~6 s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4~5 s内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D.5~6 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2 s内,加速度为a== m/s2=3 m/s2,选项A错误;
v-t图像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4~5 s与5~6 s的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
4~5 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值,物体向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
5~6 s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3.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坐标系中运动的s-t图像,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2次
B.两物体在第5 s末相遇
C.A物体在2~7 s时间内位移为4 m
D.0~5 s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图可知,A物体在4 s末运动方向改变,故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1次,A错误;
第5 s末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B正确;
A物体在2~7 s时间内的位移Δs=s末-s初=0-4 m=-4 m,C错误;
两物体在0~5 s的过程中,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D错误。
4.某同学用手托着礼盒。若礼盒的质量为m,手与礼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手掌一直保持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手托着礼盒保持静止状态,则礼盒受到三个
 力的作用
B.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礼盒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C.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和礼盒对手的作用
 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则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大小不会超过
 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手托着礼盒保持静止状态,则礼盒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
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礼盒所受合力
为零,礼盒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而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
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手对礼盒的作用力和礼盒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若手托着礼盒一起向右匀减速运动,则礼盒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μmg,
手对礼盒的作用力F≤=mg,故D正确。
5.(2024·汕头市高一期末)现代人经常低头玩手机,这会使颈椎长期受压,可能引发颈椎病。某同学低头看手机时,可粗略认为头受到重力G、肌肉拉力F和颈椎支持力FN,如图所示,若颈椎弯曲与竖直方向成30°,此时肌肉对头的拉力F大小约等于头所受重力大小,
由此估算颈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
A.2G B.G
C.G D.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平衡条件知,重力G与肌肉拉力F的合力与颈椎支持力FN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及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N=2Gcos 30°=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颈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G。故选B。
14
15
6.(2023·湛江市高一期末)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保持右侧筷子竖直,左侧筷子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左、右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大小分别为F1、F2,玻璃珠始终保持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一直增大,F2一直减小
B.F1一直减小,F2一直增大
C.F1、F2均一直增大
D.F1、F2均一直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玻璃珠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F1、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F2,如图所示,玻璃珠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F1sin θ=G,水平方向有:
F2=F1cos θ;联立解得:F1=,F2=;保持右侧筷子竖直,玻璃珠仍静止,左侧筷子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过程中,θ增大,F1和F2都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7.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托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A.mg B.(1+)mg
C.(m+m0)g D.(1+)(m+m0)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题意可知,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有kl=(m+m0)g,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瞬间,以m和m0为整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kΔl,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Δl=(m+m0)a,隔离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联立解得FN=(1+)mg,故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8.(2023·珠海市高一期末)小华同学利用周末去体验一下超重和失重,她首先在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当电梯静止时,站在体重计上,示数为50 kg。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小华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加速度)
A.电梯一定在向上运动
B.小华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C.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D.小华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小华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重力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FN=ma
得a=g
方向竖直向下,运动情况可以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故A错误,C正确;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华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小华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13
14
15
9.(2024·广东省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运载着光滑的圆柱形空油桶,每个空油桶的质量均为m,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货车
A.静止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
B.静止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
C.向前加速前进,加速度大小为时,A对C的作用力为0
D.向后加速倒车时,B对C的作用力不可能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静止时,根据对称性可知,A对C与B对C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以C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Fcos 30°=mg,解得B对C的作用力大
小为F=,故A正确,B错误;
向前加速前进,当A对C的作用力刚好为0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为a,以C为研究对象,则有FBcos 30°=mg,FBsin 30°=ma,联立可得a=gtan 30°=,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向后加速倒车时,当B对C的作用力刚好为0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为a',以C为研究对象,则有FAcos 30°=mg,FAsin 30°=ma',联立可得a'=gtan 30°=,故D错误。
10.(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如图(a)所示,安检机在工作时,通过水平传送带将被检物品从安检机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其过程可简化为如图(b)所示,传送带长为2.1 m,被检物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假设传送带速度可以调节,当传送带速度调为4 m/s,被检物品无初速度放到A端传送到B端的过程中,g取10 m/s2,被检物品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品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物品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1.5 s
C.物品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D.若减小传送带速度,物品传送时间可能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物品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μmg=ma,解得a=3 m/s2,假设物品可以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 s,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s1=a= m≈2.67 m>2.1 m,因此物品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一直加速,则L=at2,物品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t=≈1.18 s,B错误;
因为一直加速,所以物品一直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正确;
当传送带速度减小一点时,物品在传送带上仍可能是全程加速,在加速度和位移都不变的情况下,运动的时间也不变,故D正确。
至图甲所示位置,放手后物块恰好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9.8 m/s2)。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非选择题
11.某同学为测定物块与电梯水平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1 kg的物块放在电梯水平地板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电梯侧壁上,另一端连接物块并保持弹簧测力计水平。现用手向左缓慢移动物块
3.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题图甲可知,3 N和4 N之间有10个小格,每小格表示0.1 N,需要估读到下一位,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电梯启动后,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电梯的a-t图像如图乙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结果发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物块被拉动,则这一时刻是    (选填“第2 s末”或“第4 s末”),该时刻电梯处于   (选填“超重”或“失重”)状态。
第4 s末
失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物块被拉动时,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小时,也就是物块与电梯水平地板间弹力最小时,由题意可知一定是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时,结合题图乙可知为第4 s末,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在(1)(2)条件下,物块和电梯水平地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大值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40
第4 s末时,分析物块受力可知FN-mg=ma,代入数据解得FN=9 N,结合弹簧测力计示数,由f=μFN,解得μ=0.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如图(a)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为使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组装器材完毕后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挂上沙桶;正确操作后,在长木板右端下放一块垫木,以调整长木板右端的高度,放上小车后,轻推小车使之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如图(b)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打点方向为由A到B),则需要将垫木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不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为使轻绳拉力作为合力,需满足除拉力以外的合力为零,故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挂上沙桶;由纸带可以看出小车点迹分布越来越密集,说明小车在做减速运动,平衡摩擦力不足,需增大倾角,故需将垫木向左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本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需要满足沙桶及沙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不需要
小车所受拉力可由力传感器得到,故不再需要沙桶及沙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如图(c)是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根据纸带可得此次小车的加速度a=_____ m/s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9
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根据逐差法有
a==2.09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若某次实验过程中,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沙桶的加速度为  。
2a
两股轻绳拉小车,所以沙桶的加速度是小车加速度的2倍,即沙桶的加速度是2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如图(d)是甲、乙、丙三位同学作出的加速度与力传感器示数的关系图像,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本实验中作用在小车上的力可以准确测量,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可知乙符合实验事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4·茂名市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采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图乙为正在高空进行拍摄的无人机。已知无人机质量m=1 kg,
答案 3 m/s2 12 m/s2
若无人机从地面以恒定升力竖直起飞,经过4 s时间达到最大速度v=12 m/s,然后关闭动力系统,无人机又上升了1 s到达最大高度。假设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无人机关闭动力系统前后的加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无人机关闭动力系统前后的
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a1== m/s2=3 m/s2
a2== m/s2=12 m/s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 30 m 
无人机匀加速和匀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有
h=v(t1+t2)=×12×5 m=3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无人机动力系统提供的升力大小。
答案 15 N
设升力为F,阻力为f,对两过程分别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f-mg=ma1,
f+mg=ma2
解得F=15 N。
置,此时θ=53°,圆环恰好要下滑。已知g=10 m/s2,sin 53°=0.8, cos 53°=0.6。
(1)求此时拉力F的大小;
14.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15 kg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0.2 kg、套在粗糙竖直杆的圆环A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的O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F=Tsin 53°
在竖直方向:Tcos 53°=Mg
联立解得:F=200 N
答案 0.76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杆与环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物体与圆环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F=FN
在竖直方向:f=mg+Mg
圆环恰好要下滑,则有:f=μFN
联立解得:μ=0.76
15.(2023·珠海市高一期末)图甲是珠海某公园滑草场的滑道,滑道由4条各自独立、完全相同的滑道组成,游客可以坐滑草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沿滑道由静止滑下。将滑道简化成如图乙,游客从高度为h=62 m的A点由静止滑下,倾斜滑道倾角为θ=18°,动摩擦因数为μ1=0.3,然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的水平滑道中继续滑行至C停下,倾斜滑道与水平滑道平滑连接,已知滑草车的质量m=10 kg,游客的质量M=40 kg。 sin 18°=0.31,cos 18°=0.95,g取10 m/s2,求:
(1)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大小;
答案 2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沿倾斜滑道下滑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sin θ-μ1(M+m)gcos θ=(M+m)a1
代入数据解得a1=0.25 m/s2
L1==200 m
设滑到倾斜滑道底端的速度为v,则有
v2=2a1L1
代入数据解得v=1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在水平滑道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
μ2(M+m)g=(M+m)a2
解得a2=2.5 m/s2
设游客在水平滑道滑行的位移为L2,
则有v2=2a2L2
代入数据解得L2=20 m
(2)游客从A滑到C全过程的总时间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44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游客在AB段上做匀加速运动
L1=a1
代入数据解得t1=40 s
游客在水平段上做匀减速运动,
由逆向思维得
L2=a2
代入数据解得t2=4 s
t总=t1+t2=44 s
(3)滑草车在水平段上滑行时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0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游客在水平段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游客受到滑草车对其向左的摩擦力,f=Ma2=100 N,游客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滑草车对游客向上
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400 N,
所以车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为
F== N=1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