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圈圈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转圈圈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26 09:28:05

文档简介

转圈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现,注意力度,速度记号,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1、本课的发声练习,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出示课件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及其歌舞,导入彝族支系——撒尼族的相关文化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活动2【讲授】二、新授歌曲《转圆圈》
《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民歌,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撒尼是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在夜晚,彝族的人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经常会在村寨的空地上点起篝火,拉起圈来唱歌跳舞。
1、听范唱。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2、学唱歌谱
①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回答:do、mi、sol师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②节奏练习
a、变换拍子,请学生在2/4拍和3/4拍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b、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
c、2/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③生跟师唱旋律。
④生齐唱旋律(钢琴伴奏)。
3、学唱歌词
分乐段学习:
①第一乐段:引子节奏自由,速度徐缓,两个乐句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表现了孩子喜悦的心情(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
②第二乐段:速度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这是孩子们召唤玩伴激动呼喊,打破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处理好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
③后面三个乐句描绘了孩子们欢快的游戏场面,旋律音区扩大,上下跌宕,节奏具有较强的舞蹈特点。2/4和3/4拍互作交替,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戏玩耍的快乐心情(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反复记号,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4、歌曲处理
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快,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5、齐唱歌曲
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活动3【活动】三、即兴表演
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活动4【活动】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音乐,而且还能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音乐。
课件20张PPT。《转圆圈》 世代居住于石林的撒尼族(彝族的一个支系)
斑斓绚丽的服饰彩绣斑斓绚丽的服饰彩绣闲了唱唱跳跳火把节由来撒尼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以此祭火驱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燃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转圆圈撒尼族民歌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感受?
这首乐曲分几个部分?
撒尼族的音乐风格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2/43/42/4︳︳︳ 月 亮 出 来 了, 大 家 出 来 玩拉 起 手, 站 成 排, 月 亮 底下。 转 圆 圈。转 得 圆, 转 得 欢。手 儿 拉 得 紧, 脚 儿 齐 又 快脚 儿 齐 又 快, 圆 圈就 转 的 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