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更衣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槁暴(gāo) 皓首(hào) 句读(dú) 驽马(nú)
B.吮吸(shǔn) 涅槃(pān) 累及(léi) 倔犟(juè)
C.自给(gěi) 西畴(chú) 窈窕(yāo) 蓊郁(yū)
D.泅水(qiú) 枭雄(xiāo) 更衣(gēng) 轻骑(qí)
答案:C
解析: A.槁gǎo,读dòu;B.槃pán,累lěi,倔jué;C.给jǐ,畴chóu,窈yǎo,郁yù;D.无错方法:①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根据意思来判定读音。如“累”意为“积累、牵连”时读“lěi”(积累、连累);意为“疲劳”时读 “lèi”,等。②形似字联想记忆,以形定音。筹与畴;枭、袅与凫;皓、浩与诰;槃、磐、磬、罄。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父fù 田父 渔父 父权 父执
B.轧yà 轧帐 倾轧 轧道 轧钢
C.干gān 干涸 干旱 干预 干才
D.更gēng 更新 更衣 更名 更鼓
答案:D
解析: A项“田父、渔父”中的“父”读fǔ; B项“轧帐”中的“轧”读gá,“轧钢”中的“轧”读zhá; C项“干才”中的“干”读gàn
3.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 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雁荡山》)
③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
④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
⑤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
⑥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
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
⑧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⑧
答案:D
解析: ③藏”是通假字,通“脏”,脏腑的意思。④适通“谪”:强迫。⑥旨⑧记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力能扛(káng)鼎 果脯(fǔ) 量(liàng)体裁衣 悭(qiān)吝
B、芟(shān)夷大难 沏(qī)茶 拾(shí)级而上 埋(mán)怨
C、荷(hè)枪实弹 犒(kào)劳 韦(wéi)编三绝 症(zhēng)结
D、牵强(qiǎng)附会 分娩(miǎn) 宵衣旰(gàn)食 盘桓(yuán)
答案:C
解析:A、力能扛gāng鼎;B、拾shè级而上;D、盘桓huán。
5.下列是一段评论《捣衣》诗的文字,依前后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
《捣衣》清而彻,有悲人者。此是___________苟无感,何嗟何怨也!(萧绎《金楼子.立言篇》)
甲、内外相感,愁情结悲 乙、秋士悲于心 丙、然后哀怨生焉 丁、捣衣感于外
A.乙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从内容上,与“有悲人者”相吻合的应为乙“秋士悲于心”;由“内外相感”可得出先乙“心”(内)后丁“外”,也与此相符,由“然后”可得出丙放在最后。故选B。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答案:C
解析: A项的“轻”为形容词作动词;B项的“辱”为使动用法;D项的“衣”读破为yì,为名词作动词。故答案为C。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D.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答案:B
解析: B.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A.乳,名词作动词,喂养。C.衣,名词作动词,穿。D.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让她活,即养活她。
B. 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怀:名词作状语,表处所,在怀中。
C.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名词用如动词,(水)向西流。
D.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一:数量词用如动词,意思是统一为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怀:名词作动词,怀揣。(翻译: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现象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请略陈固陋 / 四美具,二难并
B.窜梁鸿于海曲 /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 故述往事,思来者
C.雄州雾列,俊才星驰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徐孺下陈蕃之榻
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 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 襟三江而带五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远”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它为形容词作名词;B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C前两个为名词用作状语,“下”为名词作使动用法;D前两者为名作动,“襟”为名作意动用法。故选B。
10.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C.作《师说》以贻之 贻 :遗留
D.素不相识 素:向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结合原句,“贻”应为“赠送”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李白的《行路难》中以“ ,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答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本句要注意“渡”“塞”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诗经《关雎》起兴的句子是: ,在河之洲。 ,左右流之。
答案:关关雎鸠|及参差荇菜
解析:本句要注意“雎”“荇”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诗经《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本句要注意“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诗经《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答案: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解析:本句要注意“寤”“寐”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曹操《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析:本句要注意“澹”“竦峙”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曹操《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
答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析:本句要注意“碣”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涵的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惆怅时又不免满怀憧憬与希望的情怀。
答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句要注意“残夜”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既有实景之美,又有虚景之壮阔的诗句是 , 。
答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本句要注意“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使至塞上》一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答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搓 背
北乔
我没想到会在浴室里遇到他。那天我上午到老家,下午去浴室洗澡。从浴池里出来时,迎面来了一个人,来,搓个背吧!
我一抬头,哟,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把到嘴边的“那就搓一下”的话咽了回去。
他也认出了我:什么时候回来的?你可是好几年没回来了吧?
他满脸笑容,透出与故乡一样的亲切,我依稀看到他上学时的模样。我生出了尴尬,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倒不是我们赤身相遇让我不舒服。想当年,我们都上高中了,还一起到河里裸身游泳,相互打闹。我别扭,是因为我觉得不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搓背,我享受,他劳动,这成什么了?
走,走,抽根烟,好好聊,我想出了摆脱困境的办法。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和我来到更衣间。我们聊得很好,话题都是中学时代的。烟雾缭绕,眼前朦朦胧胧,可往事却越来越清晰。沉浸于往日的回忆里,我的心渐渐圆润起来。倒是他,好像有些心神不宁,比刚才拘谨了些。
三四根烟下去,他举起了手里的搓澡巾,瞧瞧,我都忘了,走,我帮你搓背去。这话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我一愣,不啦,我就不搓了,你去忙吧。
那下次再来吧,他的话中夹杂着淡淡的失落。
回来后,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真没想到会在浴室遇上老同学,我消费,他服务,老同学间还有比这更难堪的事吗?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我打定了主意,以后不再去那家浴室。
第二天,与几个同学聚会,我说起这事,同学们却埋怨我:这有什么,人家是凭力气挣钱,你倒好,老同学,也不关照他的生意,真是不够意思。没想到,这倒成了我的错。再想想,的确是我不对,是我心里的职业歧视在作怪。碰上开酒店的朋友,我们可以打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号去大吃大喝,结账不结账,心里都踏实。哪个朋友手里有些权力能办点事,我们有什么困难,总能理直气壮地请他帮忙。有朋友开店做生意,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关照。可为什么偏偏遇上当搓澡工的老同学,我就犯嘀咕呢。是我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了,潜意识里认为搓澡工是低贱的。挖出了我心中的丑恶,我羞愧不已。
过了几天,我再次去洗澡。遇到他时,他正在为一浴客搓背,我拍了一下他肩膀,嗨,回头帮我搓搓!他笑了,露出我们上学时开玩笑常有的笑容。
这是我一生中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搓背,不是他的技术有多么高,而是我们聊得特别地开心。他的口才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的知足常乐,反倒让我羡慕。按说我的工作条件比他好,物质生活比他富足,可却常常处于焦灼之中,总是被无休止的失落与不安所纠缠。
他的手劲特别大,我觉得那是他的自信在抚摸我。搓一次背五块钱,我递给他十块钱:“不用找了。”我的口气有些不自然,心里有些不安。我的老同学以此谋生,真是不容易的。没想到,他拿着钱的手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抖个不停,两眼紧紧地瞪着我,那目光刺得我心里直发毛。他发火了,找给我五块钱:“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把我当老同学看,你真没劲!”
天啊,我又错了。这回,我做错了什么?
选自《小说选刊》2013第三期
(1)我与老同学在浴室相遇为什么“生出了尴尬”?反映了各自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 ①因为我觉得不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搓背,我享受,他劳动。 ②搓澡工的心理:坦然、自在,见到老同学反应自然、正常,满意现在的生活,显示出自食其力的自信。“我”的心理:多疑、世故,见到老同学马上联想到各自的社会身份,表现慌张、不安,潜意识里认为搓澡工低贱,以为自己给老同学带来了难堪。
(2)第二次见面,我为什么说“这是我一生中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搓背”?。
答案:①老同学之间聊得特别开心,沉浸在青少年时期的单纯的快乐中。②在搓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老同学的进步:口才比以前好了,不自卑了,对现状满意。打消了以前的顾虑,为老同学感到欣慰。③我羡慕老同学知足常乐的心态,受到积极影响,暂时从焦灼、失落、不安中脱身,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④他手劲特别大,服务质量确实很高,也使我体会到同学对这一职业的热爱与自信,彻底消除了我潜意识中的“低贱”,自己也变得坦然。⑤我这次来搓澡,本身带有“赎罪”的心态,现在得偿所愿,自然感觉身心愉悦。(写三点)
(3) ①小说以问题结尾,“这回,我做错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呢?针对此问题,谈谈你的见解。②结尾这样设计好在哪里?
答案:错在我的言行无意间又伤害到了同学。
①老同学之间本来聊得很开心,但我付费时说的“不用找了”,显得很陌生,表现出优越感,拉开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使老同学感到心寒。②搓澡工老同学是一个自尊、自信、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心态平和,对客户都一视同仁,不“衣帽”取人。③我多付费的行为是一种同情,这种同情伤害到了同学的自尊。④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同情。⑤我“情不自禁”地对同学表露出廉价的同情说明我的职业歧视和等级心理根深蒂固,不是经过一些简单反思就能一扫而光的。
这样安排结尾别巨匠心,意味深长,可以启发读者思考:消除职业歧视和等级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的主题
解析:(1)通过下文“我别扭,是因为我觉得不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搓背,我享受,他劳动,这成什么了?”可以得到作者为何尴尬的原因。对于二人的心理,我们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比如自己遇到的某些老同学见面等。(2)从后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对于这次搓背经历是这样描写的“不是他的技术有多么高,而是我们聊得特别地开心。他的口才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通过这些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心中的喜悦和满足,整合概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3)从作者最后的反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具体的原因我们还可以从作者与同学的不同身份去考虑,还是要进行一番心理分析。而对于文章结尾的处理,我们应该把握住小小说写作的特点,从这个方面来作答。由于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莎 衣①
宋·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②影里和烟卧,菡萏③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④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⑤。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②蒹葭:芦苇 ③菡萏:荷花。④饶,任凭。⑤伊:它,此指莎衣
(1)请对颔联“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作简要赏析。
答案:颔联既直接描写主人公身披莎衣,驾扁舟畅行江湖,或卧或立,穿蒹葭,闻荷香,又以朦胧烟雨和蒹葭之影、菡萏之香等景象作烘托,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放旷不羁、自由洒脱的心性。(“人物描写”意、“景物烘托”意,表达效果)
(2)在本诗中,“莎衣”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案:在本诗中,“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具体准确答出主人公的志趣或品性即可,其中“自由放旷”意,“脱俗,不慕权贵”意)
解析:(1)咏物诗的首联往往是用来破题,诗人说蓑衣绿蓝相间,柔软胜过锦衣,穿着它靠在船边吟诗、钓鱼是最合适的。蓑衣硬得很,如今已没什么人愿穿。诗人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喜爱才这样说的。颔联写在烟雨朦胧,“花雾阴时迷远浦”时候,“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穿过芦苇荡,看莲叶滴翠,闻菡萏飘 香,想躺就躺,想坐就坐,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读者仿佛看到“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楚狂接舆就站在面 前,无拘无束,超然尘外。中间两联一“披”一“脱”,显得自由自在又潇洒超脱,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放旷不羁、自由洒脱的心性。(2)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那紫授金印多么珍贵,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可是休想用这些俗物来换取我的蓑衣!“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 在本诗中,“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此三句判词分别指《红楼梦》中的哪三个人物?
答: , , 。
答案:史湘云;妙玉;惜春
解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这道题目,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作出回答即可。“湘江水逝楚云飞”推断出是史湘云;“可怜金玉质”推断出是妙玉;“独卧青灯古佛旁”推断出是惜春。
24.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的内容,对划线语句加以扩写。要求:使用拟人、夸张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答案:(我)早晨起来到豆地里,长势茂盛的杂草把为数不多的几棵豆苗欺负得东躲西藏,中午的烈日把大地炙烤得如同火炉,午休的我躺在树荫下,一边吹着风,一边听着蝉鸣。很快夜幕降临,阵阵蛙鸣中,顶着皎洁月色想象着茅屋中那壶老酒,我悠然地扛着锄头踏上回家的路。
意境类题目
解析:注意结合全诗的意境准确解读划线句。诗中流露出的是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悠然之情。修辞方面,要考虑拟人、夸张等手法;注意字数限制。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① ,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② ,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其民族服饰之精美,令人惊叹。“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 ③ ,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衣”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案:①这并非偶然 ②这就不难理解 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首先要读懂这一段大大体意思,就是为什么把 “衣食住行”中的“衣”放在第一位。第一个空后面是说的把“衣”排在第一位历史悠久,具有多方面的用处,并不是偶然现象。第二个空前面是说穿衣有很多好处,并且服饰成了民族文化的载体,解释了第二个空后面的那句话,即可填“这就不难理解”。第三个空后面是说穿衣的另一个原因,所以,第三个空应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之类的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