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捉鬼》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殷红(yīn) 气氛(fēn) 百舸(kě) 倾轧(yà)
B.隽永(jùn) 鬼蜮(huò) 暴戾(lì) 纨绔(kù)
C.信笺(jiān) 荡涤(dí) 发酵(jiào) 蓬蒿(hāo)
D.絮聒(guá) 纰漏(pī) 刑笞(chī) 棱角(líng)
答案:C
解析: A殷红yān、百舸gě,B隽永juàn、鬼蜮yù,D絮聒guō、棱角lén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考核的主要是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误读,“舸”“蜮”“聒”“棱”属于形声字的误读,“殷”和“隽”都是多音字中的多音字,在“殷红”中读yān,其余读yīn,在“隽永”中读juàn,其余读jùn。
2.下列四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宁谧 馥郁 翌日 置辨 滞消 B.甄别 游戈 纨绔 瞠怪 奖掖
C.珍馐 装祯 屏弃 斐然 暴戾 D.文椟 引咎 徇私 鬼谲 搭汕
答案:C
解析: A项"辨"为"辩","消"为"销";B项"戈"为"弋","瞠"为"嗔";C项"祯"为"帧";D项"椟"为"牍","鬼"为"诡","汕"为"讪"
3.下列句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心荒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带着恐怖的神色。
B.“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鬼秘的说。
C.用白粉子在我家影璧上画了许多园圈,一个个蹲在院子里,托枪瞄那个。
D.沙子龙从桌上拿起缎子搭裢,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荒”应为“慌”;B项,“鬼”应为“诡”;C项,“璧”应为“壁”,“园”应为“圆”;D项,“搭”应为“褡”。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里弄/弄鬼 强迫/强词夺理 角度/群雄角逐
B.弹道/弹劾 绿色/绿林起义 横行/纵横四海
C.行款/行乞 省事/不省人事 汤圆/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 没落/没齿不忘 落枕/落花流水
答案:C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强迫/强词夺理,都读“qiǎng”;强,为多音字,作“硬要,迫使,尽力”之意时,应读qiǎng;故排除A。 B横行/纵横四海均读héng;横,为多音字,作“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 之意时,应读héng;故排除B。 D. 没落/没齿不忘,均读mò; 没,为多音字,作“终,尽”之意时,应读mò。故排除D。C(háng/xíng, shěng/xǐng, tāng/shāng;所以选C。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____________。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________。艺术中的鬼虽是想像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________。________。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________。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像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 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 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 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像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本文段以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的争论谈艺术创作上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通过代词与连词的运用使论述环环相扣。第③句的“这一争论”代前句提出的争论问题;第②句开头“而神与形的矛盾”紧承上句的“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第⑤句的“不论……”承上句的“……依据仍然是人”;第①句中的“神鬼”即后一句中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现象”;第④句中的“它”代上句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这一句指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照着葫芦画瓢”的纯粹再现有区别,是对整个文段论述的小结,应放在最后。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②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③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④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①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敕造 聘礼 蘖根祸胎 沸反盈天
B.鬼秘 脸颊 走投无路 不落窠臼
C.杜撰 神采 伶牙利齿 敛声屏气
D.祭祀 蹂躏 崭露头角 义愤填膺
答案:D
解析: A、孽根祸胎,B、诡秘,C、伶牙俐齿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再别康桥》中,面对青荇的招摇,诗人心底感叹一句“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有颗敏感之心,若是普通人面对美景最多也就是感叹个“鬼斧神工”,这时的物与我是有一定距离的。唯独这情趣之人,在美面前想要与美合二为一,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诗人眼中的康桥早已和自己一样,是个_____了。
(2)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上50%到90%的语言将会________。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专家发出过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类语种灭绝了,那么语言学就是历史上唯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3)磨盘沿着不变的轨迹,唱着喑哑的调子,没有昏眩,不会烦腻。那磨心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庄严的法事,这 一场生命的蜕变升华, 繁华落尽后的殷实内敛。
A.爱美之人 消失 不仅仅是 更是 B.性情中人 消失 不仅仅是 更是
C.性情中人 消亡 不仅仅是 更是 D.性情中人 消亡 不只是 并且是
答案:C
解析:性情中人:是指感情丰富,率性而为的人。爱美之人:喜爱美丽事物的人。(1)句空白处“性情中人”更恰当。消亡:消失;灭亡。消失: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2)句空白处与后文“灭绝”相对,填“消亡”更恰当。“不仅仅是……更是”递进意思强烈;“不只是……并且是”递进意思轻微。综合考虑,应选C项。
9.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在国庆联欢会上,一些国家的大使和夫人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文艺演出。
B.“老王,你怎么还居住在这个鬼地方,舍不得挪一下窝?”
C.“谢谢,你来看我,我感激万分了,还买这些东西,我是‘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只好笑纳了。”
D.一般说来,把小说搬上银幕。需要经过再创作的过程,既要忠实于原著,保持原有的主题和风格,又要取其精华,砍其枝叶。
答案:A
解析: B“居住”书面语,改为“住”C“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受下礼物,改为“收下”D“砍”为口语,与上句也不对称,改为“去其糟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短跑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答案:B
解析: B“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也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使用合乎语境; A“耳提面命”是褒义词,形容恳切地教导,一般用于师长对学生或晚辈恳切地教导,故不合本句中语境;C“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而本句中既不是给小王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他自己对比联系起来,又不是大家把小王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所以成语用错了;D“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是褒义词,而不是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意思。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鱼我所欲也》中侧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答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析:本句要注意“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出师表》中作者用来称先帝宽宏气度的句子,或能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答案: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
解析:本句要注意“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出师表》中表示临危受命的句子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或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当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时,人们也常引用此句来说。
答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出师表》中最能表现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 , 。
答案: 报先帝|忠陛下
解析:本句要注意“陛”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
答案: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陛”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桃花源记》中写出表现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或虚构的理想社会,或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的句子是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案:屋舍俨然|悉如外人
解析:本句要注意“俨”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桃花源记》中表现睦邻友好的是 , 。
答案: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析:本句要注意“阡”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或表现老人、小孩愉快的神态的句子是 , 。
答案: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本句要注意“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答案: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析:本句要注意“缤”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桃花源记》结果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的句子是未果, 。 。后人据此概括为一个成语“世外桃源”。
答案: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析:本句要注意“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圣坛上的鲁迅
洪 烛
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
这完全可以理解。危急关头的中国,总是需要旗帜、需要偶像的。“时势造英雄”,用在鲁迅身上颇为合适,他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化英雄。
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
鲁迅仿佛有两个。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然而更多的人误解了他。
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其实鲁迅也是有缺点的。如果我们死劲掩盖或回避他的缺点,反而会模糊了他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
鲁迅这个人,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坐在主席台上,更不能接受别人向他进贡或烧香。鲁迅很平凡,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半途而废的医生、一个爱国者、一个思想者。朴素的鲁迅,其实比那些强加于他的华丽的外衣更有魅力。本色的鲁迅,有什么不好的呢 干吗非要镀金呢
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收鲁迅的文章是最多的。他的人被偶像化了,几乎成了文化的“高大全”。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尤其是毛主席说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也就给众生以“铁人”的印象。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还有个易受伤的脚踵呢,而鲁迅连脚踵都是铁打的,一点破绽都没有。鲁迅啊,一个时代的变形金刚,在烈火中永生,在花丛中永生。
鲁迅生前一直呼吁并追求人的平等,死后却被赋予了特权。只是这种特权绝不是他自己所需要的。一个影子的特权,滋养了诸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把鲁迅当成公开化的遗产,当成一日三餐的饭碗,当成做生意抑或政治赌博的本钱……鲁迅被改造得刀枪不入,鲁迅又被解构得体无完肤。鲁迅的只言片语,被他们搜寻来作为舍利子,作为镇塔之宝。于是,鲁迅成了先知、导师、民族的佛陀。
这不是鲁迅的错,是时代的错。
(1)从文中看,鲁迅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答案:①特定时代精神引领与思想交锋的需要。②作为政治符号被误读、被神化。③被实用主义者解构、利用。
(2)在作者看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①鲁迅是一代文学大师、文化英雄;②鲁迅没有虚荣心,平凡、本色、朴实;③鲁迅身上也有缺点。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
答案:①必须远离功利;②应该本真地宣扬作家的人格魅力;③应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名人。
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解析:(1)这三点要从全文的范围内筛选,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凯文的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3)这是一道开道性的探究题目,答题时要建立对文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唐诗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反对当时战争的极度悲愤的思想感情。
(2)开头是一段场面描写,结尾又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试比较开头与结尾场景描写的特点,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答案:人声鼎沸的气氛与清凉低沉的色调,惊天动地的人哭与悲惨哀怨的鬼泣,首尾构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行。
解析:(1)我们的封建社会一直是提倡“男尊女卑”的,而这里却唱了反调,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即为答案。(2)场景描写的特点要对照着说,语言上要凝练。归纳描写的作用时要具体一些,不要太笼统,如答成“有对比的作用”或“对比鲜明”之类的话就不好。
2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1)欧阳修的《田家》后两句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
(2)两首诗描写的田园生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欧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
解析:(1)诗中运用了动静对比(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乡村的美景。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2)第一首诗的人物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贬词褒用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使用得当可使语言幽默,强化语意。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文段中“得寸进尺”“无法无天”的真正含义。
有“巴蜀鬼才”之称的当代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在回答别人的提问时连用了四个贬义词:“您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但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见利忘义,得寸进尺,无法无天。”
接着他又娓娓而谈,加以解释:“‘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与时俱进;‘见利忘义’指眼中只有利于新时代、利于观众的追求,而没有那些陈腐的僵化的教条主义;‘得寸进尺’指 ;‘无法无天’指 。”
答案:得寸进尺: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新目标努力;(意对即可)
无法无天:艺术创作不被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贬词褒用的修辞方法。此题已经解释了最后四个词语中的前两个,要求解释后两个。运用倒推法,得寸进尺应该是不满足于现状,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无法无天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约束,有创新精神。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长春街头路边现仿真布绿化带”,并上传多张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调侃“这不糊弄鬼么?”“以后治理雾霾也用这招吧。”新浪编辑为此向相关部门求证,长春市园林绿化局的官方回应称:“被误解的仿真布绿化带,其实是为保护冬季路边的绿化带而设计的新款彩色防寒布。这种防寒布,不但外观好看也很实用。”
对上述材料中网友们的言行,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网友发帖,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网络传播的海量资讯,正负能量并存,给大众的影响也大相径庭。长春市施用的冬季新款彩色防寒布既实用又美观。网友们如能正确了解真实原因,就不会产生误解而在网络上传发不合实情的帖子。因此我们要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引导大众理性认识。示例二:网友发帖,能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网友的调侃虽不尽合符实情,但客观上也给市政建设以监督,约束着政府的施政行为,有助于政府防微杜渐、裨补缺漏。政府应激浊扬清,吸收网民合理化建议;同时,网民们也应文明合法使用网络工具,理性发声,促进网络公共舆论的健康、和谐发展。(观点,阐述理由。如有其他主张,能自圆其说亦可。)
解析:此题答案并不唯一,既可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但如论持何种态度,都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要鲜明,要阐述一定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