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指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传曰:“伯乐学相马”(传说)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传达)
C.列传七十(传记) D. 舍相如广成传舍(宾馆)
答案:A
解析: “传” 泛指古书
2.对于外人来说,武陵源有着难以描述的神奇与秀丽。而在当地土家族人眼中,每座形态各异的石峰,都能演绎出一个神奇古老的传说。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居住在武陵源的人都是土家族人
B.武陵源在当地人眼中并不怎么秀丽
C.外人对武陵源的古老传说大多不怎么了解
D.武陵源无论对外人还是对当地人都是有魅力的
答案:D
解析:神气和美丽与演绎传说都显示了魅力,故D对。A错,为野蛮推理;题干分别强调外人和当地人对武陵源感受的重点不同,并不能因此推断出B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自卫队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行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②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 。
③联合国是 主权国家 能参加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A.掩盖 界限 只要/就 B.掩饰 界限 只有/才
C.掩盖 界线 只有/才 D.掩饰 界线 只要/就
答案:B
解析: ①“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情况,“掩盖”指遮盖、隐瞒。②“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③“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界限。
B.消费者可以上网方便快捷地投诉自己的不平遭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有人把新闻和小说嫁接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文体,称之为“新闻小说”。
D.在美国,提供各种不同主题房间的酒店、客栈每年都在增加,或是高贵古典的宫廷式房间,或是乡村山野的小茅房。
答案:D
解析: “茅房”改为“茅屋”,“茅房”指厕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
B.最近荆州大量出土的文物,说明了我国古代楚王雄霸一方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
C.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D.我们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
答案:D
解析: A项“开发”前缺主语;B项语序不当,“大量”与“出土”就调换位置,“古代”与“传说”重复,删“古代”;C项“重大”与“深运”应换位
6.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大上海。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
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
答案:C
解析: A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难以~. 不能~.
B蜚声:闻名于。C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合语境,改为“车水马龙”。D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确是独特的,正是如此,朱自清对他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具有洞察力。
B.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C.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即变化着。
D.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
答案:C
解析: A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句号。B项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删去一个。D项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提倡创造的可以日新月异,限制创造的只好抱残守缺。
B.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C.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D.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答案:A
解析: A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B青梅竹马:原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而句中却说"像兄弟似的"显然不明成语的指称。C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为贬义;但它还有另一个含义.即思想进人虚幻的境界.为中性.故正确。D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9.误用了一个逗号以致造成意思含混的一个句子是( )
A.“我要回去!”他忽然站起来,说。
B.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一路上,山形树态,掌故传说,他都描述得真真切切,活鲜鲜的。
D.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圆顶上,竖立着一个金光灿灿的镏金铁塔。
答案:D
解析:D句中逗号应删去,因为本来“注意”的对象是“铁塔”,如果“大圆顶上”后面加上逗号,“注意”的对象就变成了“大圆顶上”,意思就含混不清。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答案:B
解析: A俊修-俊秀,C漂缈-缥缈,D对寺-对峙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醉翁亭记》中写出领起全文的中心句,也是表现酒醉与山水之间关系的句子,也是表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欧阳修在《丰乐亭记》中有" "之说,这与《醉翁亭记》文中山间四季之景意同。写出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
答案: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醉翁亭记》中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 , 。
答案: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醉翁亭记》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主旨句及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政治思想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 。
答案: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马说》中刻画出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丑态的句子是: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本句要注意“策”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 , 。分别表现了莲高洁、质朴的品质,以示作者洁身自好。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句要注意“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
答案: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本句要注意“膺”“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答案: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本句要注意“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 , 。香远益清。分别表现了莲的正直。通达事理,美名远扬的品质,以示作者(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答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解析:本句要注意“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爱莲说》中从风度方面描写莲的清高的品质,又有端庄仪表,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
答案: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本句要注意“亵”“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被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率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
答案:【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了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的啼叫声“不如归去”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达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想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了中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引用民间传说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概括。(2)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杜鹃啼”的标题关键词,也是文章的主要意象。根据题干内容应该从构思线索和材料的组织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要点。(3)文意和主旨探究。这是一道主旨探究题,有一定开放性,只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考生可以从作者的观点出发,探讨杜鹃鸟被美化的深层原因。可以根据作者最直接的观点就是“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来探究;也可以根据本文引用大量诗文的特点从意象的内涵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在文中也容易找到依据;还可以从文学形象的丰富性和社会心理等因素探讨杜鹃鸟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但都要注意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到论据。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墨梅①
王冕
我空洗砚池头树②,朵朵花开淡墨③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晋代书法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树:这里指梅花。③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等。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 、 的特点。
答案:淡雅(朴素)、清秀(高洁)
(2)借助画梅花表达了怎样一种人生态度?
答案:借助画梅花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这种思想感情在这首咏物诗中具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梅花是坚贞的象征,本诗中更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明示了诗人的这种志向——即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答案:“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解析: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意思答对即可。
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读懂古典诗歌的内容,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入手,微观上,从具体诗句入手,将每句的意思分别叠加,方可构成画面;宏观上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做深入思考。读懂了诗歌内容,就可以进而把握古典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往往附着在诗人所选定的的具象上,这样具象加上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就成为了意象。因此把握意向就成为了分析概括诗人情感的关键和捷径。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海南人伯畴是明代状元,人称“海南才子”,能诗善文。传说有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店老板热情欢迎,客气有加,求伯畴给酒店写几句吉利话。伯畴答应,挥笔而就下面的诗: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边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老板说:“您给我写首诗管用吗 ”伯畴说:“我这是字谜诗,其实是四个字。”老板恍然,万分感谢。说起来,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广告运作。
这四个字分别是: _____、____、____、 __。
答案:有、好、酒、卖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一轮明月挂半天为有字,淑女才子并蒂莲,女与子相连即为好,碧波池边酉时会,水与酉相连为酒,细读诗书不用言,把读字去掉言即为卖。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古镇的特点。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
答案:有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风、独特的建筑格局),是城乡商品交流之地(城乡经济交流场所、城乡商品交流中心),有文人遗迹(出过许多文人学者、有文化遗存、有书院和藏书楼),保留了民俗(有祭祀、庙会等民俗)。
解析:本段分为两个层次:“随着人口增长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之前是一个层次,从“随着人口增长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往后又是一个层次,古镇的特点,在第一个层次中完全可以找出来,可以从“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 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这些语句中概括。压缩语段的解题思路一般分四步:(1)看清题目要求,看它要求我们怎样压缩。(2)仔细阅读原文,分析内容要点,把握中心。(3)将概括归纳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存精”。(4)对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加工,使其语言规范,文字贯通,符合字数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