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歌谣六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歌谣六首》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7: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歌谣六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虱子 泯灭 闪烁 玷污 B.雕花 蝉翼 窒息 顿挫
C.檐头 歌谣 唏嘘 渴慕 D.匾额 今霄 愚蠢 门楣
答案:D
解析: D项,霄一宵。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答案:A
解析: “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不可误作与之相近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后者的意思是“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B.“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这里应为“望尘莫及”。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D.“面目全非”意思是:完全不是原先的样子,形容变化很大。含贬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登上空阔幽静的山巅,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红叶,充塞耳鼓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驴友”们高兴地席地而坐,吹着山风,唱着歌谣,快乐异常。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一下是过去还是停下。
D.商务部表示,在促销活动期间,餐饮企业不得故意推诿、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或服务。
答案:C
解析: A.不合逻辑,“幽静”与“叽叽喳喳的鸟鸣”前后矛盾。B.“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语序不当,应把“倡导人们”和“在饭店就餐时”位置对调。D.“附加销售”和“服务”搭配不当,应改为“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也不得强制提供其他有偿服务”。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黄仁宇的《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之联书店1992年版)
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C.据说芦苇有很多用途,譬如造纸、建茅草房、编器具等(如苇席、绳子),芦笋能食用,芦叶、芦花、芦根等均可入药。
D.古人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熟读《愚溪诗序》这篇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溪水题名为“愚溪”。
答案:D
解析: A句号应放在括号注释之后,句内括号,句号应在括号的后面。句外括号,句号在括号的前面,原题是句内括号;B项,“歌谣”后的逗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间接引用后面不带标点符号,除了叹号、问号; C项,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放在“编器具”后面。苇席、绳子是对“器具”的解释说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 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
解析: C(误用对象)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 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答案:B
解析: B项,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1984年,中方代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________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海市公安海警支队的“相约20日为民服务队”的官兵们,14年如一日,为民服务活动从未间断,和驻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随笔、小说乃至谚语、歌谣,在简练的语句中往往蕴含精辟的见解和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启人________。
A.签署 情谊 神智 B.签署 情义 神志
C.签订 情义 神智 D.签订 情谊 神志
答案:A
解析:签署: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情谊:人与人互相关切爱护的感情。情义: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神智:精神智慧。神志:知觉和理智。由语境可知,选A项。
8.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啁啾 惆怅 凋敝 未雨绸缪  B.歧韵 枝节 技能 鬼蜮伎俩
C.椽笔 掾吏 缘由 不容置喙  D.摇曳 歌谣 徭役 自在逍遥
答案:D
解析: A.啁zhōu惆diāo凋chóu绸chóu; B.歧qí枝zhī其余读jì;C.分别读chuón yuàn yuán huì;D.yán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 书上有些比较可靠的民间歌谣,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第一手的资料,纯粹的资料,不是经过 的。
③ 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A. 终身 窜改 徜徉 B.终身 篡改 徘徊
C. 终生 篡改 徜徉 D.终生 窜改 徘徊
答案:A
解析: “终生”:一辈子,终身:一生的,“终身教育”是一个固定词组;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窜改原文。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10.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B.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唱着歌谣
C.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温暖了别人
D.两个单位的代表都来了,两个单位的老总来到了现场
答案:D
解析: D项歧义在:(1)前后两个单位是相同的单位;(2)前后两个单位是并不相同的两个单位。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黄巢《题菊花》中有诗云“ ”与“花之隐逸者也”一样写出了陶渊明爱菊的原因。
答案:蕊寒香冷蝶难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蕊”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爱莲说》中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答案: 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爱莲说》中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泳莲的名句是 。
答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本句要注意“淤”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爱莲说》中能衬托出莲的句子是 , 。(总衬)晋陶渊明独爱菊。(正衬)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反衬)
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解析:本句要注意“蕃”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爱莲说》中出以花喻人的句子是予谓菊, ;牡丹, ;莲, 。
答案: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逸”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的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答案: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本句要注意“矣”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十八字写景之句,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个明净幽闲的境界,把寻常之物,即月下之景,描写得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水中藻、荇交横, 。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能表现作者豁达宽广胸襟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揭示了作者能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的句子是: 。
答案:以中有足乐者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 ”的献身精神。
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句要注意“汗”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事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了,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二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小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是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出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行政上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截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的人间故事吧!
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作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炼了一块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太早揭开坛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仍然像掌理军机令一样准确的依时开花。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兰心惠质,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持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订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缴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的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有删节)
(1)文章的开头引用郑愁予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证明观点,引起后文。 ②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2)文中作者选择的中国故事中一共写到了几个“错误” 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答案:①由周瑜善于听出乐工的错误写到弹琴女子故意弹错,只为换的周郎的回顾。
②《红楼梦》中女娲故意多炼一块石头,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
③《水浒传》中洪太尉禁不住诱惑,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以至后面有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的故事。
⑤《镜花缘》中的女性仙子因为访友下棋未归,导致众花在雪夜提前齐开,最终百花仙子被贬入凡尘。“错误”具体指中国故事开端中常见的善意而美丽的小小的差误、无心的过失。
(3)结合文意,鉴赏画线的语句。
答案:比喻的修辞,人生中无心的过失,也可以出现美丽的情节。
(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①文章认为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是善意而美丽的;②为了说明这一点先从诗作《错误》写起,再用中国故事来阐释;③然后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④最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
品的内涵
解析:(1)应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联系首段内容,从内容、结构、文体的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首段表明了观点“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引用郑愁予的诗歌,很明显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从下文所论述的内容来看,也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从文体的角度,引用诗句,能给文章增添文化内涵,增添趣味性。(2)答题时,应先梳理文章结构,筛选出中国故事的语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些故事内容分析错误的含义。读后可知,可根据《三国志》《红楼梦》《水浒传》《镜花缘》等故事中抓住关键词句概括。错误在文中的含义,可结合着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性的概括。例如,“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可根据这些语句概括即可(3)解答本题,应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以“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来形容“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很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联系“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组织答案即可。(4)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的观点,首先使用了…….的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么样的的分析,接着……最后……。关键要说明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或者先表明本段作者的观点,再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果是对比论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答,最后重申论点(原文基本上有)。
四、现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
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
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啊
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
像那条弯弯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流呀
流进我的心上
我的心充满惆怅
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
穿透了我的胸膛
(1)结合歌词有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充满惆怅”?
答案:因为弯弯的月亮没有改变,今天的村庄也没有变化,一切都还像过去那样古老、落后;作者面对故乡的落后面貌充满了感喟和忧伤,因此说“我的心中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2)这首歌词一连用了九个“弯弯的”,有什么意义?
答案:九个“弯弯的”分别修饰“月亮”“小桥”“小船”“河水”“忧伤”;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由具体到抽象,间或形成顶真,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一种回旋之美,描绘出古老村庄的宁谧、安然,也抒发了作者那种渴望家乡进步的愿望。
(3)这首歌词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起兴的手法开头,弯弯的月亮、摇船的阿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②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悠长不绝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月亮—小桥—小船—河—水”,一连串充满温情的“弯弯”,仿佛是一笔一笔勾描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当你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他却猛然间又爆发出另一种情绪来:“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惆怅忧伤—穿透胸膛”,一种呐喊,一种反思,一种力量。本题结合“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等语句回答即可。(2)可以结合九个“弯弯的”所修饰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分析。(3)这是一首带有民歌特点的现代流行歌词,可以结合歌词的内容和民歌的特点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春风,将大地的落寞赶跑,放出哗啦啦流淌的绿,在一片青草地吹奏生命的歌谣。
答案:示例:夏雨,把长空的寂寥驱逐,跳出笑吟吟绚烂的虹,在半亩方塘里演唱希望的童话。
解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描叙要合乎对象特征;注意拟人的修辞和叠字手法,语言表述要有文采。因为是自选话题,所以要考虑自选话题的积极意义,同时拟人的修辞一定要用。
2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都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案: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解析:考查仿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方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每句先用一个比喻句,然后阐述作用。
2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10字)
答案: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CCTV”早已深入人心。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
示例二:“CCTV”没有中国味。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
解析:第一问考查概括能力,由材料可以概括为央视台标引起争议。第二问针对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CCTV”好与不好,再加以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