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神话四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菲尔普斯这位游泳天才在水立方上演的勇夺八金的神话,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
答案:B
解析: A.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用反了。改为“事半功倍”。 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D.世代相承,侧重“继承”。这里宜用“世代相传”。
2.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
②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
③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
④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
⑤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
⑥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
A.②⑤③⑥①④ B.③⑥②⑤①④ C.②⑤①④③⑥ D.⑥③②⑤①④
答案:B
解析: ③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⑥这一中心句。②⑤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⑤“而且”表明递进,⑤紧接②。①④说神话对我的影响,①是写记忆中,④是写笔下,所以④在最末。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神话故事。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到学术会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变得分外活跃并且健谈多了。
答案:C
解析: A项在“神话故事”后加上“的作品”,属于缺少宾语;B项语序错误,“亲自冒着严寒到小书房去找”改为“冒着严寒亲自到小书房去找”,多层状语的顺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D项“分外”指指超过平常,说明他平常也活跃,和前文不符,不合逻辑。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文人 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 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 ,只在部分史书与文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 积淀 凌乱 B.关照 积聚 零乱
C.观照 积淀 零乱 D.观照 积聚 凌乱
答案:C
解析:观照:仔细观察、审视;关照:关心照顾。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凌乱不堪,凌乱的头发,心绪凌乱;零乱:不整齐,零碎散乱:墙角推满了零乱的杂物,楼上传来零乱的脚步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尤为生动,广为后人传诵。
B.《韩非子》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浓厚,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C.我国地理学名著《山海经》,因其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源。这些神话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说的萌芽,故又被称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说之祖”。
D.《淮南子》为杂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话传说,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如《女娲补天》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和理想。
答案:B
解析: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察今》。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非洲人民的苦难我们感同身受,非洲人民有困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答案:C
解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判断。C想入非非: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也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A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他人之辞.属于破辞,不能用于自己;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张冠李戴;D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与“扑哧-声笑起来”语义重复。所以选C。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② 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③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
④ 黄帝之前,神话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神。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⑤ 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A.④①⑤③② B.①⑤④③② C.④⑤①②③ D.①⑤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总观所有的句子,可以知道这五句话的中心是说神话中的英雄时代。其中④总起全段,开始从自然神进入英雄时代;①解释④,⑤再次为①④下结论。以上为第一层次。然后③继续诠释这种替代的意义所在,按照逻辑,事实在前,意义在后,所以③放在后面,最后②“这些神话”刚好接上③。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B.次日凌晨三时,狂风呼啸,大雨顷盆。
C.拉马克在《动物哲学》这本书里,指出人类是起源于类人猿,突破了传统神话传说,振撼了宗教迷信。
D.人类的远祖在一定条件下从古猿分化出来以后,通过必须的生活活动,使前肢解放为手。
答案:A
解析: B项"顷"为"倾";C项"振"为"震";D项"须"为"需"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曲》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和文化典故等比比皆是。
B.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C.为方便群众"五一"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丰台、北太平庄至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路线。
D.桥砖是深褐色的,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美无缺,令人太息于古代工程的坚美。
答案:D
解析: A"知识后"用逗号,B"表明"后用冒号;C"动物园"后用逗号,"颐和园"后用逗号
10.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B.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答案:D
解析:想入非非是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年富力强:指年轻人。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十八字写景之句,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个明净幽闲的境界,把寻常之物,即月下之景,描写得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水中藻、 ,盖竹柏影也。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荇交横
解析:本句要注意“荇”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能表现作者豁达宽广胸襟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
。
答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解析:本句要注意“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三峡》一文中描写三峡两岸的山峰的句子,突出三峡绵延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的句子是: , 。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解析:本句要注意“嶂”“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三峡》一文中描写三峡湍急水流的句子,突出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的句子: 、 。
答案:沿溯阻绝|乘奔御风
解析:本句要注意“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三峡》一文中具体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突出三峡景美趣多的特点的句子是: ,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高度浓缩了江水草卉、山峦树木的形态的句子是 。
答案: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解析:本句要注意“湍”“峻”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三峡》一文中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突出猿声凄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 。
答案: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解析:本句要注意“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2005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写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答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本句要注意“沾”“裳”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马说》中全文立论的根据,起作提挈全文作用的句子: , 。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的理有是: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祗”“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马说》中主旨句是: , 。
答案: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 , , 。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 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
(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①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
答案: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2)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时间的考验、群众的推荐)。
(3)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
答案:在读书中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4)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略作分析。
答案:示例一:第④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述“读书要得其意”的观点。
示例二:第④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我们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涵义。
示例三:第⑥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经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1)本文行为思路明晰,根据第一段“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的提示,依次阅读下面各段文字,根据段首提示性句子,阅读文段内容,抓住关键性句子如第二段中“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再如第三段首句“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了解作者读书之法,按答题要求用三字概括。(2)找到作者提到“精读”内容的文段即第二段,根据“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一句,可以理解作者认为要精读的书是“有永久价值”的书。(3)阅读所示文段,找到“过河拆桥”一词的位置,阅读前后内容。根据文段中“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 拐棍。”一句可知,作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文字”先比作“拐棍”可扔,从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即可理解作者所说的“桥”即是“可理解的语言文字”,提倡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不拘于书上的语言文字。(4)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中具体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阅读全文即可找到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如“扔掉拐棍”“过河拆桥”就是比喻论证。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陶渊明的两首诗歌。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同物既无虑: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他的物相同,即使再死一次也不过是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什么可忧虑。
化去不复悔: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设在昔心:徒然还有从前的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难道
(1)将“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好。“望”有刻意为之之嫌,而“见”则有不经意之趣,与“悠然”搭配得更和谐,也更能表达诗人闲适之态。(意思对即可)
(2)两首诗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两种形象,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
答案:《饮酒》: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闲适无为之态。
《读<山海经>》:“猛志固常在”的积极进取之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1) 不好。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所以,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2)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作者, 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单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的“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它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解析:变换句式及语序,但整合后原意不变,语义要连贯。
24.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另选叙述对象,修辞方法相同。
因为有笔,历史得以延续,神话不致残缺,诗心不再泯灭。
因为这笔,屈原将此化作一副傲骨,李白将此化作一柄长剑。
答案:因为有竹,文化得以传承,画韵不致庸俗,节操不再磨灭。
因为这竹,苏轼将此化作一股精气,王维将此化作一声长啸。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注意句式、修辞和句子的通顺。)
25.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解析:该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属于严格的解释,从句式上必须是一个判断性的单句,还要搞清属概念(被定义概念)与种概念(定义概念)的关系。如本题首先拟定“年画是……图画”的主干句子,然后将相关体现年画特点的内容概括进去即可,但要注意各个定语的顺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