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窦娥冤(节选)课件(共42张PPT)+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窦娥冤(节选)课件(共42张PPT)+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07:41:09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4 窦娥冤(节选)
1 品读相关细节,鉴赏戏剧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培养戏剧鉴赏能力。
2 探讨作品主题,认识当时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的现实,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编有杂剧名目62种,现存18种。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所作散曲今存套曲十多套、小令四十多首,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和斗争精神。
二、探究背景
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元王朝在至元年间由政府设立“斡脱总管府”“斡脱所”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豪强地主等,都通过这个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库(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的处所。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定利率计算。例如本银一锭,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一千零二十四锭。这种利息叫作“羊羔儿息”。满期,债户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田地,甚至妻子儿女便当作抵押品被抢夺走;再不够,就连累到子孙、宗族和亲友,要他们代偿或做抵押。
当时,官员腐败,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便把看到的、听到的有关百姓的悲惨遭遇写进他的剧作中,《窦娥冤》便是其中之一。
三、结构脉络
四、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近于现代话剧中的“幕”,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个整套,须一韵到底。“楔子”相当于现代戏曲的“序幕”或“过场戏”,一般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也可置于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一般一本只用一个楔子,也可不用。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因为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作宾白。
科介:也称科范,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大旦、小旦、老旦、搽旦等。
末:男角。包括正末、副末、冲末、小末等。
净:俗称“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杂: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你搜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盗跖( )      埋怨( )
错勘( ) 哥哥行( )
亲眷( ) 罪愆( )
尸骸( ) 苌弘化碧( )
枷锁( ) 刽子( )
亢旱( )
·
·
·
·
·
·
·
·
·
·
·
zhí
mán
kān
háng
juàn
qiān
hái
cháng
jiā
guì
kàng
( )
( ) 哗
( ) 赫
提防( )
提起( )
二、字形辨识
( )前台后 ( ) 塞湖
( ) 苗助长





应验( )
应该( )
yīnɡ
yìnɡ
yǎn
yàn

xuān
xuān
xuān




三、词语辨析
1.分辨·分辩
辨析 “分辨”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倾向于用眼睛看,用脑子思考。
“分辩”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倾向于用嘴说。
填空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① 分辩道:“我之所以把这道题做错,是因为② 分辨不清楚A、B有什么区别。
分辨
分辩
2.嘱咐·吩咐
辨析 “嘱咐”侧重于叮嘱、告诫。不含强制命令的意思,语义较轻。
“吩咐”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口头指派或命令。通常带有强制性语气,语义较重。
填空 ①带着家人的 ,带着乡亲的祝福,他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
②大家一定要服从指挥,照上级 的去做。
嘱咐
吩咐
杳无音信 不知所终
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 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1.负屈衔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杳无音信·不知所终
辨析:
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屈。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杳无音信”侧重没有消息。“不知所终”强调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四、成语积累与辨析
(一)品读相关细节,鉴赏戏剧的语言和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1.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问题: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答案: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是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
2.找出【滚绣球】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对比、对偶、反问。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而且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3.朗读【倘秀才】至【鲍老儿】并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窦娥赴刑场时,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就充分显示了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而剧作家愈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愈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也就愈发令人同情,窦娥这个形象也就更加丰满动人。
(二)朗读【耍孩儿】至【煞尾】并思考讨论,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1.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第一桩誓愿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誓愿是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誓愿是要楚州亢旱三年,是因为“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样做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桩比一桩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2.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桩比一桩强烈,为的是把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揭露官吏腐败、百姓蒙冤却呼告无门的现实,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凭借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或实现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惩治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
3.大家对结尾的三桩誓愿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亮点”,有人认为是“败笔”。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示例一)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手法,淡化了人在矛盾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窦娥的愿望实现了,却不是其斗争换来的,而是其冤屈感动了上天。将斗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神灵,这种消极的描写冲淡了整个作品积极的思想意义。
(示例二)这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此处情节的安排,是一种戏剧手法,为表现主题而
设,强化悲剧气氛,用以反映窦娥冤屈之深。“托于神祇”仅是其外壳,其核心还是表现窦娥无辜蒙冤的满腔愤怒。三桩誓愿的实现,使主题更加深化,悲剧气氛更加浓烈,《窦娥冤》的“冤”字也就更为突出了。
(三)“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因无辜蒙冤而又求告无门,只能对天地倾诉冤情。今天,国家把“公正”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已成为现实。请以“公正”为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示例)公正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它是人类永远仰慕的美德,是一种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争辉的高尚德
行。一个人具备了公正无私的品德,就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公正无私者总会青史留名,被世人铭记;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者终究会受到谴责、鄙视。天下为公、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我们进行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题目。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 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节选)
田 汉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这么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 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 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件事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 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
《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 (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 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1.“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自我校对]
解析:本题考查戏剧的矛盾冲突。可以根据剧情,找出主要事件。选文中显性事件是叶和甫劝关汉卿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的目的,关汉卿对其大打出手并痛骂;隐性事件是王著看过《窦娥冤》后刺杀了阿合马等人。根据这两个事件作答即可。
答案: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等人的矛盾冲突,还有关汉卿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时的内在矛盾冲突。
2.“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特质 请简析。
[自我校对]
解析:本题考查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选段中,叶和甫到狱中劝说关汉卿供认王著刺杀阿合马的目的,以减刑和赠金为诱饵,而关汉卿早就看透了叶和甫无耻的嘴脸,不屑与他再多费口舌,将其打倒在地,由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对话可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振奋民心。故可从关汉卿的主要事迹中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其中体现“铜豌豆”特质(宁折不弯、坚贞不屈、毫不退让)的事迹。
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阻挠和迫害时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特质。
把握和分析戏剧冲突
1.从戏剧情节入手,把握冲突。
(1)从场次入手。
(2)从情节的线索入手。
2.从人物关系入手把握冲突。
戏剧里面涉及哪些人物 人物与人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人物与人物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 主要从这些方面把握戏剧冲突。
3.分析主要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和主题。
在多个矛盾冲突中抓住主要冲突,分析这些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进而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理解戏剧的主题。
关汉卿,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你从窦娥之冤中流泪走来,
你是梨园中的“曲圣”,
你是文明古国的“莎翁”,
你更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你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无所不通,生在元大都,本应求取功名,造福苍生。但统治阶级撤走了社会底层优秀文人步向理想的天梯,断送了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的梦想。但你并未彻底绝望,你悬壶济世,走街串巷,敏感忧伤的眼睛,目睹了官府草菅人命的一幕。那凄惨的“冤枉”声,一声高过一声……你的心在流血,你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齿:我该怎么办 你反复地扪心自问:“难道我当真只能救得人家的伤风咳嗽吗 ”
“贤的不一定是他,愚的也不一定是我,我们就是要争,就是要把贤愚、是非争个明白。”从“争什么”到“争个明白”,你觉醒了!彻底觉醒了!在庙堂之外的天地里觅得知音,在戏台粉墨中如鱼得水,在文字里“打家劫舍、替天行道”,为市井小民、红粉歌女树碑立传、描言写心,用情写尽世态炎凉,向酷虐的黑暗现实开战,为无辜百姓呐喊……
你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你“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窦娥冤》:“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令人扼腕叹息!这不正是你义愤填膺的呐喊 不正是你酣畅淋漓的痛骂
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你啊,读诗书,破万册,写杂剧,过半百,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珠帘卷处人愁绝,都只为一曲《窦娥冤》。相永好,不言别!
长歌当哭,柔情如练。铜豌豆,一身正气数风流。汉卿真是伟丈夫!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激扬的文字,讴歌了关汉卿在文人受排斥的时代,目睹着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千般苦、万般冤,以“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的誓言和决心,勾画市井无赖的丑恶嘴脸,揭露当权者的罪恶行径。“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人间传奇。关汉卿,有铮铮铁骨的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将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开篇的排比句给文章增添了气势,语言优美、凝练、气势不凡,整句和散句交互使用,多处运用感叹句。读罢此文,全身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力量。
品读提示
  一曲感天动地的《窦娥冤》,除了让我们了解元代吏治的黑暗、百姓生活的悲惨外,还让我们明白了作家、艺术家的责任——为人民请命,为社会鸣不平。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指天斥地,诅咒黑暗,渴望正义,这正是作家、艺术家有良知的体现。有关关汉卿的故事和下面的材料可以用在以“责任”“正义”“良知”等为中心立意的作文中。
  ●艺术家不能消极地存在,他的职能也不是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萨特认为,艺术家的存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存在。无论是冒着杀头危险写出指天斥地《窦娥冤》的关汉卿,还是被戏剧家田汉称赞“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的梅兰芳,都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有自己的骨气,要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我们才可以读到生活在人间苦难中的人们如此绝望的声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为什么也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这的是衙门从古
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为什么这样的文字,只能跳跃在关汉卿的笔下 因为,关汉卿就是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最底层的人民中的一个!
历史与时代将一代艺术天才交给了市井,交给了最底层的那个世界,关汉卿也乐意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于是他投入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一生创作出了六十多部戏剧作品。他为他们歌,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为他们骂,他以自己的作品成就了自己的不朽。《元史》的列传上少了一位贤臣,但中国艺术史上却多了一位艺术大师。课时评价作业(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云锦因华美而闻名,这首先得益于          。在我国传统色彩观中,人们偏好温暖而强烈的色彩,故云锦用色集中在黄、红、绿、蓝、紫、棕等色系上。同时,为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还会使用金、银线甚至孔雀羽线。在如此丰富的用色选择下,一块云锦的配色往往在20种以上,织造出的图案精美绝伦又不失典雅庄重。
一般锦缎都是单元组图案横向或纵向循环以成匹,          。通过挖梭提花技术,它可以不用循环单元组图案,想要什么图案就织什么图案。如此,一匹云锦就是一幅自由彩绘的画,专为一件袍服衣料设计织造。
①云锦的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以及抽象等五大类纹样组成。②更重要的是,织锦上的纹样皆有寓意,③如牡丹象征“富贵”,鱼象征“富足”等。④图案设计者需对各种纹样进行组合排布,⑤以赋予云锦不同的吉祥。
⑥如今,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的云锦正在悄然融入现代生活,⑦当代设计师们将云锦制作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⑧如在礼服设计中应用云锦,⑨可为穿着者提高尊贵、典雅的气质,⑩赢得那些热爱中国古风的消费者的赞许。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解析:第一空,结合前文“云锦因华美而闻名,这首先得益于”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使云锦华美的首要因素,再联系后文“用色集中在黄、红、绿、蓝、紫、棕等色系上”,可填“它的用色丰富”。第二空,结合前文“一般锦缎……”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强调云锦不同于一般锦缎,以引出下文,可填“云锦与其他织锦有别”。
答案:它的用色丰富 云锦与其他织锦有别
2.文中第三、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①修改为:云锦的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以及抽象等五大类纹样。⑤修改为:以赋予云锦不同的吉祥寓意。⑨修改为:可为穿着者提升尊贵、典雅的气质。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关汉卿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
(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
(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
(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①罪名儿改。(下)
[注]①招伏:指招供伏罪。
3.下列对这折戏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梅花酒】一曲既是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不该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与做官的父亲相比,窦娥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因此她劝父亲杀尽“滥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不说‘为朝廷效力’”错,【鸳鸯煞尾】一曲确实表明窦娥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父亲的话也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劝父亲为民除害,但她也希望父亲“与天子分忧”。
答案:C
4.本文节选的部分同课文节选的部分比较,窦娥的哪些品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文节选部分中窦娥的孝顺、善良体现得更为明显。②窦娥请求父亲照料蔡婆婆,同时告诫父亲为民除害,替天子分忧,表现了她的孝顺、善良。
5.作者借窦娥之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答案:起到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那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