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整体设计】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教与学整体设计】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16:38:53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历 史新课标(BS)·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特别提示·
(1)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批农民率先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这种体制实际上就是由集中经营、平均分配到分散经营、按劳分配的重大调整。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歌词巧记·
一九七八年年底,中央在北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
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就是好,家庭联产搞承包。
安徽凤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八十年代的初期,改革开放建特区。吸收外资搞建设,引进技术抓管理。
加大力度抓机遇,沿海深入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要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情境探究【生死攸关纠错误 力挽狂澜倡改革】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一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提示] 毛泽东。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二 图片中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提示] 邓小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三 概括上面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提示] 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对内改革创高产 对外开放出传奇】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四 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什么?在该制度下,农民的责、权、利分别是什么?[提示] 包产到户。责:保证国家和集体的。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五 图(a)反映的是1979年秋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的景象,这种结果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小岗村的做法对中国社会农村改革有何影响?图(b)中出现“深圳传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逐渐在农村得到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我国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归纳历史做总结 情感升华谈体会】
探究六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谈谈你的体会。[提示]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要点归纳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封闭式的发展模式。
2.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
(1)我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政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3)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一项基本国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建设道路。
(4)历史再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深圳原属于广东省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的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30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课件21张PPT。历 史新课标(BS)·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特别提示·
(1)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袁隆平。
(2)中国人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5枚。
(3)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方法指导·
(1)一位农学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袁隆平。
(2)一个科技计划——“八六三计划”。
(3)一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4)一个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知识拓展·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歌谣巧记·
杂交水稻袁隆平,“东方魔稻”世人惊。“八六三计划”成就大,生物、航天、自动化。信息、激光、新材料,能源、海洋也开发。
因特网、数字化,上网便能知天下。负面影响应抵制,健康向上人人夸。教育改革成绩大,实施《义务教育法》。
科教兴国是战略,实现“普九”意义大。高等教育发展快,跟上时代新步伐。回忆苦难旧中国,“东亚病夫”不快活。
自从建立新中国,体育列为重点课。全民健身大开展,奥运会上新突破。要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情境探究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强大的物质保障,是成就我国科技累累硕果、教育蓬勃发展、文体事业举世瞩目的重要原因。请你根据素材,完成下列探究任务。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于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探究一 素材中的“他”是谁?结合素材及所学知识,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提示]袁隆平。学习他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的优秀品质。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这个既虚拟又真实的空间成为现代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这里,人们得到了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但正是这不受限制的自由使得网络道德水准低下,人们缺乏互相尊重。对网络的依赖会让人“自觉地”远离大自然,远离真实的世界,被“禁锢”在电脑前,生活在虚幻中。
  ——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探究二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网络的看法。[提示]同意。看法:网络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我们应正确对待,合理使用,并注意遵守网络道德。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探究三 图(a)邓小平的题词对教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结合科教兴国战略,请你谈谈经济、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经济靠科技,而发展教育又是发展科技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探究四 结合图(b)指出我国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大举措。[提示]设立学位制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探究五 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哪两个领域的关注。请你分别说出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这两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各一项。[提示]文艺、体育。文艺: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体育: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探究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提示]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等。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要点归纳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的热情投入和无私奉献。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希望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有许多儿童由于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有些已经上学的学生不得不中途辍学。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倡并组织实施了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称为“希望工程”。“希望工程”利用各方面的捐款,在贫困地区建立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希望小学”,或者以“一帮一”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到1997年,“希望工程”累计接受社会捐款10亿元人民币,共帮助失学儿童150万名,建立了3600多所希望小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课件16张PPT。历 史新课标(BS)·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特别提示·
(1) 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港澳问题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知识拓展·
香港的分离与回归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3)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4)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歌谣巧记·
改革开放设计师,祖国统一探路子。
“一国两制”好方式,香港澳门先实施。
港澳回归雪国耻,为解决台湾做表率。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始。
台湾当局背道驰,搞“台独”必遭惩治。要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情境探究【回归梦 科学构想梦实现】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探究一 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此后,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还收回了哪一地区?[提示] 《南京条约》。资本主义制度。澳门。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探究二 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割让”与“收回”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 割让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衰弱,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收回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渴望统一,中央领导决策正确。
【统一梦 “一国两制”盼统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1972年作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探究三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怀?[提示] 两岸分离。浓浓的思乡情怀,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探究四 依据材料,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提示] 坚持一个中国。
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两地清华大学曾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学校参加庆典……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探究五 结合上述素材,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提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阻碍因素主要有:“台独”分子和外来干涉势力。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要点归纳1.港澳成功回归祖国的原因
(1)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灵活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中英文里的细微差别
中英谈判的第三项是“香港主权的移交”,英文是thetransferofsovereignty。柯利达跟我讲,如果用这种表达,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因此,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我跟他说:“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反正中文根本没有冠词的问题。”这样的细微差别,中文里是没有的,看上去好像是文字游戏,实际上包含着中、英两方的不同立场。课件18张PPT。历 史新课标(BS)·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提示·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颁布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指导·
(1)一部新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一项新决定——1993年11月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面新旗帜——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拓展·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歌谣巧记·
国企改革大手笔,政企分开放权力。按劳分配唱主角,市场经济建体制。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多形式。
就业制度也改革,养老保险趋完善。改革开放好形势,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97年的十五大,高举旗帜迈步伐。
马列主义现实版,人民福祉来到啦!要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情境探究【图片中的历史】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一 三幅图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它以什么为核心?[提示] 宪法。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二 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哪两个领域的改革?[提示] 就业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史料中的历史】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三 过去的哪一段历史有力地证明了“民主和法制……过去我们都不足”?为了健全法制,哪年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1982年。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四 材料中的文献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提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歌曲中的历史】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五 材料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旗帜”指的是什么?“高举旗帜”说明了什么?[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六 你如何理解“这一旗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点归纳1.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也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代表签字加入世贸组织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标志着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