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梳理(第8单元 第24章)
重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典例】(河南中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不可再生,人口增多使人们面临很多问题,如粮食问题、淡水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其中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休渔”制度、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3.破坏生态环境的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滥捕乱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
1.(湖南衡阳期末)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占用耕地进行住宅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B.大量破坏植被,造成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C.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D.大量种植优质的杂交水稻,以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2.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青海省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__ __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如图大气中的碳通过__ __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__ __中完成。
(3)如图②表示碳通过植物__ __作用返还大气中。该生理作用主要在植物细胞的__ __中完成。
(4)图中微生物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__ __、__ __和__ __,又被绿色植物利用。
(5)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 __。
重难点2 农村和城市环境、家居环境与健康
【典例】(云南中考)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达成该目标的是(
A.提倡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
B.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
C.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
D.植树造林以增加人工林面积
1.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匮乏、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3.影响家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厨房污染、建筑物和装饰材料污染、观赏性植物和宠物污染等。
1.(广东汕头潮南区期末)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某一池塘中原来有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等。后来,池塘附近建立了一家小型造纸厂,常把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池塘水质恶化,池塘中的各种生物相继死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学角度看,池塘发生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生态系统的__ __已受到破坏,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这种污染属于__ __污染。
(2)如果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应治理的非生物因素是__ __。
(3)向池塘中引入生物因素时,首先应引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应该是__ __,原因是通过它的活动才能恢复__ __。
(4)这一事实告诉我们:__ __。
酸雨
酸雨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一个方面。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进一步被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降雨落下来。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酸雨的危害:酸雨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温室效应的增强将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濒危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等。
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离地面20~30 km,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气体。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一定的伤害。章末知识梳理(第8单元 第24章)
重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典例】(河南中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开私家车,能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能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浪费电、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不可再生,人口增多使人们面临很多问题,如粮食问题、淡水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其中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休渔”制度、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3.破坏生态环境的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滥捕乱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
1.(湖南衡阳期末)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D )
A.大量占用耕地进行住宅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B.大量破坏植被,造成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C.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D.大量种植优质的杂交水稻,以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2.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青海省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__二氧化碳__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如图大气中的碳通过__光合__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__叶绿体__中完成。
(3)如图②表示碳通过植物__呼吸__作用返还大气中。该生理作用主要在植物细胞的__线粒体__中完成。
(4)图中微生物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__二氧化碳__、__水__和__无机盐__,又被绿色植物利用。
(5)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合理即可)__。
(1)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3)植物细胞内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4)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利用。(5)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都属于“低碳生活”。
重难点2 农村和城市环境、家居环境与健康
【典例】(云南中考)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达成该目标的是(C)
A.提倡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
B.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
C.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
D.植树造林以增加人工林面积
解析:新能源交通工具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辆,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A不符合题意。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增加对它们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B不符合题意。一次性餐具通常由木材、塑料等制成,它们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会产生碳排放,而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符合题意。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有助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1.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匮乏、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3.影响家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厨房污染、建筑物和装饰材料污染、观赏性植物和宠物污染等。
1.(广东汕头潮南区期末)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某一池塘中原来有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等。后来,池塘附近建立了一家小型造纸厂,常把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池塘水质恶化,池塘中的各种生物相继死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学角度看,池塘发生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生态系统的__稳定性__已受到破坏,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这种污染属于__水__污染。
(2)如果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应治理的非生物因素是__水__。
(3)向池塘中引入生物因素时,首先应引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应该是__生产者__,原因是通过它的活动才能恢复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
(4)这一事实告诉我们:__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合理即可)__。
酸雨
酸雨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一个方面。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进一步被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降雨落下来。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酸雨的危害:酸雨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温室效应的增强将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濒危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等。
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离地面20~30 km,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气体。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一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