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常见题型 归纳练 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常见题型 归纳练 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1 16: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常见题型 归纳练
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天文小镇”,成为国内科技旅游热门地。清远某校研学社团从停车场步行到嘹望台观赏“中国天眼”的美景。下图为“中国天眼”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停车场到瞭望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80米 C.130米 D.180米
2.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平原
3.克度镇发展天文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完善基础设施 ②带动乡村振兴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增加农业用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10月,我国科考队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为开展高海拔梯度气象观测,科考队在卓奥友峰不同海拔架设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下图为科考队登顶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高山科考主题】
4.气象观测2站和3站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50米 B.750米 C.950米 D.1150米
5.科考人员冲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低温②野兽③缺氧④大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从气象观测2站向3站行进时采用迂回前进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持续冲顶的速度 B.适应高原的极端天气
C.绕开鞍部避免遇雪崩 D.降低攀登山坡的坡度
如图是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对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海岛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 B.丙、丁两地降水较多的是丁
C.该岛盛行风风向是东南风 D.C处为河流上游
8.读图分析,判断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甲地为陡崖,丙地为山谷
B.乙山顶的海拔高度约在1000~1200米之间
C.流经a、b、c三地的河流中,流速较快的是流经c地的河流
D.仅考虑地形因素,a点与c点两地最大温差为16℃
“五一”假期,小米体验了某景点推出的极限运动——攀岩,并拍下了照片(图1),旅游回来后他画了该地等高线地形简图(图2),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小米体验了攀岩运动(图1),该运动最适合开展在图2中的( )
A.①处 B.④处 C.⑤处 D.⑥处
10.根据小米所画的地形图,判断( )
A.①、②山峰直线距离约为3.8千米 B.④、⑤处均不可能发育河流
C.③处海拔应该会超过600米 D.⑥处位于该地区的西北方向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于10月19日公布了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江西篁岭村成功入选。江西篁岭古村,地无二里平,人们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下图是篁岭古村周边地形图、篁岭晒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山地 B.盆地、平原 C.山地、丘陵 D.平原、谷地
12.游客服务中心与篁岭主景区的相对高度为( )
A.150—200米 B.200——250米 C.250—300米 D.300——350米
13.篁岭古村的居民,利用窗台、屋檐及屋顶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充足 C.物产丰富 D.吸引游客
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家乡研学考察线路,计划从甲村出发经山顶后到达乙村。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地图+研学】
14.该研学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650米 D.950米
15.该研学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顶 C.山谷 D.鞍部
2024年2月27日至29日,国际节庆协会亚洲分会在泰国芭提雅市举办“2024尖峰奖颁奖典礼暨亚洲节庆城市研讨会”,中国篁岭晒秋文化节荣获“2024亚洲尖峰奖—最佳地区振兴示范项目”,将中国乡村文化的魅力展现给全球。图为篁岭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晒秋”观景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是( )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300米
17.游客在观景栈道上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8.篁岭举办文化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A.促使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B.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24年3月初,几位旅游爱好者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研学。下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等高线地形图+跨学科研学主题】
19.图中①地与⑥地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100米 B.300米 C.500米 D.700米
20.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流向及补给水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B.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水源以湖泊、沼泽为主
C.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D.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21.图中①~④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其中最合适露营的地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北方某山区进行研学实践。读下图,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地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可能是( )
A.530米 B.580米 C.620米 D.680米
23.F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4.根据调研分析,该区域大部分面积适宜种植( )
A.小麦 B.水稻 C.柑橘树 D.苹果树
位于河南西部的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多人慕名来此旅游。下图为老君山等高线(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在老君山乘坐索道,在上行处乘坐索道到达下行处,索道上下行相对高度大约是( )
A.550米 B.750米 C.950米 D.1150米
26.在老君山我们可以看到( )
A.b处为山脊 B.金顶位于下行的西南方向
C.a处比b处坡陡 D.等高距为100米
二、解答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5月10日,“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勾蓝瑞赛景区举行。走进勾蓝瑶赛,可见寨墙依势而建,延续至山腰:保留至今的明清古建筑达300多栋,造型精致,各具特色:源于村内古井的兰溪河,流水潺潺,风光秀美。
材料二 勾蓝瑶寨地形图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
(2)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3)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4)图中兰溪河的大致流向为 。
(5)已知勾蓝瑶寨游客中心至蒲鲤生井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米。
(6)从蒲鲤生井出发,选择A、B两条路线前往村内制高点,坡度较缓的是 路线。
28.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图为浙江省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和西湖龙井茶名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最高处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
(2)图中①②③处能够俯瞰龙井村和茶园全貌的地点是 。(填序号)
(3)请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优势条件 。
(4)茶起源于中国,享誉世界。请就如何让我们的茶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谈谈你的想法。 。
29.某初中地理实践小组到云山风景区开展野外考查,如为图云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云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不高于 米。测得小镇海拔为86米,小镇和小云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地形部位A是 ;沿云山风景区中①②③④四条小河进行考查,能看到瀑布的是 河,D处河流的流向为 。②③两条小河更适合开发激情漂流旅游项目的是 河。
(3)雨季,小镇常受洪水侵袭,实践小组建议在D处修建水库大坝,最需要搬迁的村庄是 。
(4)小镇和王村之间拟修建一条公路,a、b路线中施工难度更小是 路线,理由是 。
(5)根据所学知识测算王村到李村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为 。
(6)图中小镇处所在的地形类型属于 。
30.某学校制定了研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到山地开展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象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海拔在 米之间。
(2)隧道的走向是 。量得隧道图上长度为1.2厘米,则实地长度是 千米。
(3)拟修建的①②两条观景廊道中,登顶更省力的廊道是 ,理由是 。
(4)研学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观测到自身日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参考答案
1.B 2.B 3.A
1.由图可知,图中区域等高距是40米,瞭望台的海拔范围是1080米至1120米,停车场的海拔范围是1000米至104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在40米至120米之间,故选B。
2.由图可知,中国天眼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呈中间小、四周高且闭合状态,是盆地地形,故选B。
3.根据材料可知,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天文小镇”,成为国内科技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现在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餐饮、酒店、民宿、休闲娱乐等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生活水平提高,优化了产业结构,但会使农业用地减少,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4.B 5.C 6.D
4.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等高距。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气象观测2站的海拔高度是5700米,气象观测3站的海拔高度在6300米~ 6500米之间,因此,气象观测2站和3站的相对高度在600米~800米之间,故选B。
5.卓奥友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由于海拔高,显著的特征为“高”、“寒”', 因此科考人员冲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低温、缺氧、大风等。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6.从气象观测2站向3站行进时采用迂回前进的主要原因是降低攀登山坡的坡度,更加省力、轻松。与ABC选项内容无关,排除ABC,故选D。
7.C 8.B
7.读图分析,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山地,A错误;丙、丁两地,丙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B错误;该岛盛行风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C处为河流下游,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8.甲地为陡崖,丙地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A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0米,乙山顶的海拔高度约在1000-1200米之间,B正确;流经a、b、c三地的河流中,a河流经地区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流速最快,C错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仅考虑地形因素,a、c两地海拔相同,气温也相同,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9.D 10.A
9.攀岩运动最适合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据图可知,图中⑥处等高线重合,且呈锯齿状,为陡崖,适宜开展攀岩运动,D正确;图中①、④、⑤处分别为山峰、山谷、山脊均不适宜开展攀岩运动,ABC错误。故选D。
10.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千米,量得图中①、②山峰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因此实际距离约3.8千米,A正确;河流发育于山谷中,④处为山谷,有可能发育河流,⑤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B错误;③处的海拔低于600米,C错误;该图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图中⑥处位于西南方向,D错误。故选A。
11.C 12.B 13.A
11.根据指向标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的西南部海拔在500米以上,海拔较高,且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为低山地形;图中河流的东北部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起伏和缓,地形以丘陵为主。所以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地、丘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游客服务中心海拔150--200米,篁岭主景区海拔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25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由题干信息“地无三里平”可知,该地地形崎岖,平地少,使得当地居民晾晒农作物要借助一些工具(竹匾)进行,因此地形崎岖是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A正确;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地降水丰富,光照不充足,B错误;物产丰富、吸引游客不是利用窗台、屋檐及屋顶挂晒农作物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14.C 15.D
14.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考察线路的起点和终点海拔较低,处在300—400米之间,途径山顶附近海拔较高,处在900—1000米之间,可知高差在500—700米之间,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根据图示,可知考察线路所经过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山顶和山脊,但没有经过鞍部。故选D。
16.A 17.D 18.B
16.读图分析,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示等高距为50米,“晒秋”观景栈道两端的海拔分别为500米和350米,相对高度为150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7.读图分析,①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峰,无河流分布,A错误;②地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无小桥、人家分布,B错误;③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边低,是山脊,无河流分布,C错误;④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是山谷,游客在观景栈道上欣赏到该地“小桥、流水、人家”景观,D正确。故选D。
18.篁岭举办文化节,可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B正确;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加剧水土流失不属于有利影响,AC错误;举办文化节不能改善大气质量,D错误。故选B。
19.B 20.C 21.B
19.据图等高距是50米,①地海拔在500—550米之间,⑥地海拔在800—850米之间,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在250—350米之间,题中四个选项中,在此范围内的只有3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可知,图中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该区域内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河谷,易发山洪;③地位于陡崖崖底,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④地靠近山顶,面积小,风力大,因此①③④地均不适合作为露营地,ACD错误。②地地势平坦,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较安全,最适合作为露营地,B正确。故选B。
22.C 23.A 24.D
2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A山峰海拔在550-600米之间,不是最高。该地最高的山峰海拔在600-650米之间,高度可能是62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F处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往低处凸出,为山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由材料可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北方某山区进行研学实践,水稻、柑橘树排除,BD排除,北方某山区适宜种植苹果树,D正确,A错误,故选D。
25.C 26.C
25.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上行海拔为950米,下行海拔在1800-2000米,两地相对高度在850-1050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读图可知,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A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金顶位于下行的正南方向,B错误;a处等高线比b处密集,因此a处比b处坡陡,C正确;该图等高距为200米,D错误。故选C。
27.(1)75
(2)山脊
(3)丘陵
(4)自东北向西南
(5)1500
(6)A
(1)由图可知,甲海拔为270米。乙海拔为345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45-270=75米。
(2)由图可知,丙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海拔变低的方向弯曲,为山脊。
(3)由图可知,该地区最高海拔小于500米,且地形崎岖,因此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4)该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题中可知“源于村内古井的兰溪河”,因此河流方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5)由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米。图上6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500米。
(6)A、B两条路线中,B路线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峭,A路线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
28.(1) 丘陵 350 -400米
(2)①
(3)排水性好,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
(4)提高茶叶质量,做好宣传,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1)读图可知,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图中等高距是5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图所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最高处在350-400米之间。
(2)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山顶,海拔300米以上,能够俯瞰龙井村和茶园全貌;②海拔在100米以下,能看到龙井村,北龙井村挡着视线,看不到茶园;③处被左侧的山脊挡住,看不到茶园。
(3)茶树生长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及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的环境,由图可知,龙井村茶园分布在坡地,排水性好,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适合茶树生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起源于中国,享誉世界,让我们的茶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应该提高茶叶质量,做好宣传,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以茶为主题的国际交往活动等。
29.(1) 800 400
(2) 山脊 ① 自东北流向西南 ③
(3)李村
(4) a a线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
(5)18千米
(6)平原
(1)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距离大云山最近的等高线海拔为700米,海拔范围在700~800之间,不会超过800米;小镇海拔为86米,小云山海拔486米,相对高度为两地的垂直距离,为486-86=400米。
(2)地形部位A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地势比两边高,为山脊;河流①流经陡崖,有瀑布;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为北方,D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③地等高线稠密,坡度陡,题目中要求激情漂流旅行项目,需要坡度陡,故选③。
(3)读图可知,如果在D处修建水库大坝,最需要搬迁的村庄是李村,原因在于李村位于大坝内,且海拔较低,水库建成后,水位上涨,有可能被淹没。
(4) 读图可知,小镇和王村之间拟修一 条公路,a、 b路线中更合理的是a ,理由是沿等高线修建,地形平坦,公路坡度小,施工难度较小;路线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施工难度较大。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不确定,王村到李村两地之间的图上大致为3cm,比例尺为1:600000,实际距离为3×600000=1800000cm=18km。
(6) 图中小镇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
30.(1) 山顶 350~400
(2) 西北—东南 0.96
(3) ①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由长变短
(1)依据位置,气象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根据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气象台的海拔在350~400米之间。
(2)依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隧道的走向是西北—东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隧道图上长度为1.2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80000,则实地长度是0.96千米。
(3)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①②两条观景廊道中,登顶更省力的是①廊道,理由是①线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4)研学活动过程中(8:00—11:30),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同学们观测到自身日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由长变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