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检测(第21章)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2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和发展原因的生物学家是( A )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林奈 D.海尔蒙特
2.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为( B )
A.地球形成以后的1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
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D.地球形成以后的36亿年左右
科学家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细胞化石,存在于距今35亿年~34亿年的古老地层中,而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故选B。
3.对云南昭通熊猫“桡侧籽骨”(伪拇指)化石进行研究后推测,该结构与以竹子作为食物需要抓取的功能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 B )
A.地质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经常使用的结果
大熊猫的伪拇指是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的,从进化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B )
A.原始地球上有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的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上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C.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内,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5.如图为三叶虫类化石,那么三叶虫时代是指( D )
古生代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其中,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化石占寒武纪海洋动物化石群的60%以上,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6.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种是( D )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能人 D.智人
南方古猿是最早期的人类,在经历了能人、直立人后进化到现在的智人,所以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种是智人。
7.生命起源的大体过程是( A )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8.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右图)。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C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形成越早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形成越晚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对比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丙地层中的生物最简单、最低等,乙地层中的生物最复杂、最高等,甲地层中的生物介于两者之间。由此推测,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顺序为丙、甲、乙。
9.右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示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均为该地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层里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④在Ⅱ层里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出现的时间越早;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出现的时间越晚。Ⅱ层要比Ⅰ层古老,所以位于Ⅰ层的物种A要比位于Ⅱ层的物种B出现得晚,并且结构复杂、高等。
10.如下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B )
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北极熊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大熊猫和浣熊、小熊猫、熊在4 000万年前有共同的祖先,而大熊猫和熊在1 000万年前有共同的祖先,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11.当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树枝(如右图),使敌害不容易发现它,从而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B )
A.遗传 自然选择 适应
B.变异 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
C.变异 遗传 适者生存
D.遗传 变异 进化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尺蠖的祖先存在着有的像树枝、有的不像树枝的变异。像树枝的尺蠖不易被敌害发现,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不像树枝的尺蠖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
12.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了得以生存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B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不都是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C错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正确。
13.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D )
选项 证据 推测
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
C 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
D 始祖鸟化石的特征 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观察始祖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
14.人类为了观赏需要,把野生金鲫鱼及其后代进行多次杂交,经逐代选择,最终培育出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金鱼。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A.观赏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工选择而产生的
B.此过程中进行了生存斗争
C.人工选择的金鱼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生存机会较大
D.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能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观赏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而产生的,A错误。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人工培育过程中进行了生存斗争,B正确。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生存机会较大,可以加快生物演变的历程,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C、D正确。
15.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如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马进化历程证实了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正确。任何生物都不能主动适应环境,C错误。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16.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时,刚开始用效果较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效果越来越差。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这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耐药性
B.这反映了害虫对环境的适应
C.害虫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农业害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17.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逐渐发生的,如图表示生物类群1和类群2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形态特征是两类群生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B.两类群生物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类群1比类群2进化的更高等
D.类群1和类群2来自共同祖先
由题图看不出哪个生物类群更高等,C错误。
18.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的时期是( C )
A.前寒武纪时期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两足直立行走
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例如,两足直立行走导致了下肢骨骼的适应性变化,D错误。
20.如图表示几类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是甲 B.丁和戊都是由丙进化而来的
C.丙的结构比丁更复杂 D.丁和戊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图中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是甲,即鱼类,A正确。丁和戊都是由丙进化而来的,B正确。丁由丙进化而来,因此丙的结构比丁的简单,C错误。图中的丁和戊比较高等,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正确。
21.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物,A错误。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恐龙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比鱼类高等,因此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新近,D错误。
2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C.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变异
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也能找到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B错误。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C错误。细菌群体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变异,是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D错误。
23.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桦尺蛾数量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浅色变为深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对生物进化有意义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深色变异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桦尺蛾群体中本来就存在两种体色的变异,是环境对其进行了选择,不是桦尺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异,C不正确。
24.根据化石证据,考古学家推测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下列事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C )
①制造复杂工具 ②使用简单工具 ③直立行走 ④学会用火 ⑤形成语言
A.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
25.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结构与人大体相似;骨骼大体上与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四指握合;胚胎发育8~9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 C )
A.黑猩猩将来会进化成人类
B.人类比黑猩猩出现得更晚
C.人类与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5分。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26.(8分)生命起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谜,在多个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当中,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海洋化学起源说。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__A__(填字母),该时期的地球大气与现在大气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含__游离状态的氧(或氧气)__,由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不需氧型__(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2)已发现最早期的原始人类——“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由此可以推测古人类出现的时期大约是图中__F__(填字母)。
(3)上图显示,大约30亿年前,原始生命形成,其诞生标志是__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__(2分)。
(4)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从简单到复杂__。(2分)
(1)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故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A。原始地球上无游离状态的氧,因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2)已发现最早期的原始人类——“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由此可以推测古人类出现的时期大约是图中F。(3)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27.(5分)始祖鸟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右图为始祖鸟化石,从化石分析可知:
(1)始祖鸟的身体被覆__羽毛__;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__前肢__,但末端有趾爪;它嘴的外形像__鸟喙__。
(2)分析可知,始祖鸟既保留了__古代爬行动物__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__鸟类__的一些特征。
28.(6分)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如图),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__差异__。
(2)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__生存斗争__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这叫适者生存。
(3)达尔文地雀通过__遗传__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和加强,于是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雀。
(4)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__变异__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__选择__作用。
(5)由此可知,生物进化是__自然选择__的结果。
(1)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2)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3)能够遗传的有利变异,经过许多代的选择、积累,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出现各类地雀,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选择的结果。地雀的喙产生了变异,只有适应环境者生存下来。(5)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9.(6分)巴斯德实验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以下是关于巴斯德实验的问题,请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回答。
(1)鹅颈烧瓶中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__灭菌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除去烧瓶里的微生物__,经过这样处理的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结果是__鹅颈烧瓶内无生命产生__。
(2)打断瓶颈的目的是__使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能进入烧瓶__,经过这样处理的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结果是__鹅颈烧瓶内有微生物生长__。
(3)用有瓶颈和无瓶颈的目的是__作对照__。
巴斯德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即有瓶颈烧瓶和无瓶颈烧瓶为一组对照,有瓶颈烧瓶因微生物不能进入而无生命产生;无瓶颈烧瓶因无瓶颈阻碍微生物的进入,所以有微生物进入并且有微生物生长,这样就证明了生物只能源于生物,不能源于非生物。显然,灭菌是为了除去烧瓶里的微生物。过关检测(第21章)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2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和发展原因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林奈 D.海尔蒙特
2.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为( )
A.地球形成以后的1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
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D.地球形成以后的36亿年左右
3.对云南昭通熊猫“桡侧籽骨”(伪拇指)化石进行研究后推测,该结构与以竹子作为食物需要抓取的功能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 )
A.地质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经常使用的结果
4.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上有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的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上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C.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5.如图为三叶虫类化石,那么三叶虫时代是指( )
6.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种是( )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能人 D.智人
7.生命起源的大体过程是( )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8.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右图)。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9.右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示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均为该地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层里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④在Ⅱ层里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0.如下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北极熊
11.当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树枝(如右图),使敌害不容易发现它,从而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遗传 自然选择 适应
B.变异 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
C.变异 遗传 适者生存
D.遗传 变异 进化
12.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了得以生存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3.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选项 证据 推测
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
C 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
D 始祖鸟化石的特征 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14.人类为了观赏需要,把野生金鲫鱼及其后代进行多次杂交,经逐代选择,最终培育出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金鱼。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观赏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工选择而产生的
B.此过程中进行了生存斗争
C.人工选择的金鱼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生存机会较大
D.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能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15.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如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6.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时,刚开始用效果较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效果越来越差。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耐药性
B.这反映了害虫对环境的适应
C.害虫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农业害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17.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逐渐发生的,如图表示生物类群1和类群2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形态特征是两类群生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B.两类群生物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类群1比类群2进化的更高等
D.类群1和类群2来自共同祖先
18.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的时期是( )
A.前寒武纪时期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两足直立行走
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20.如图表示几类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是甲 B.丁和戊都是由丙进化而来的
C.丙的结构比丁更复杂 D.丁和戊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21.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2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C.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变异
23.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桦尺蛾数量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浅色变为深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对生物进化有意义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深色变异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24.根据化石证据,考古学家推测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下列事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①制造复杂工具 ②使用简单工具 ③直立行走 ④学会用火 ⑤形成语言
A.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
25.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结构与人大体相似;骨骼大体上与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四指握合;胚胎发育8~9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 )
A.黑猩猩将来会进化成人类
B.人类比黑猩猩出现得更晚
C.人类与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5分。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26.(8分)生命起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谜,在多个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当中,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海洋化学起源说。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__ __(填字母),该时期的地球大气与现在大气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含__ __,由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 __(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2)已发现最早期的原始人类——“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由此可以推测古人类出现的时期大约是图中__ __(填字母)。
(3)上图显示,大约30亿年前,原始生命形成,其诞生标志是__ __(2分)。
(4)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 __。(2分)
27.(5分)始祖鸟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右图为始祖鸟化石,从化石分析可知:
(1)始祖鸟的身体被覆__ __;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__ __,但末端有趾爪;它嘴的外形像__ __。
(2)分析可知,始祖鸟既保留了__ __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__ __的一些特征。
28.(6分)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如图),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__ __。
(2)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__ __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这叫适者生存。
(3)达尔文地雀通过__ __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和加强,于是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雀。
(4)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__ __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__ __作用。
(5)由此可知,生物进化是__ __的结果。
29.(6分)巴斯德实验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以下是关于巴斯德实验的问题,请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回答。
(1)鹅颈烧瓶中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__ 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 __,经过这样处理的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结果是__ __。
(2)打断瓶颈的目的是__ __,经过这样处理的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结果是__ __。
(3)用有瓶颈和无瓶颈的目的是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