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3课《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四联分别是某些作品的回目,其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②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③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④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A.《封神榜》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
B.《西游记》 《三国演义》 《西厢记》 《水浒传》
C.《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D.《封神榜》 《水浒传》 《西厢记》 《西游记》
答案:C
解析:正确的对应顺序应为:①《西游记》,②《三国演义》,③《红楼梦》④《水浒传》。
2.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石榴被称为“生命之果”。最近,在日本健康饮料的推介会上,石榴得到备受瞩目。
B、《西游记》即使后来被多次改编,不仅有戏说版、电影版,甚至于日本版和西洋版,还是没能超越六小龄童的“经典”地位。
C、电影《冬天》投资仅300万,而票房收入达到1400万元,这样的成绩显示了过人的“性价比”。
D、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的势头。
答案:D
解析:A“石榴得到备受瞩目”杂糅,应去掉“备受”;B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应将“甚至于”改为“而且有”,“即使”应放到句首。C搭配不当,“过人的‘性价比’”应改为“超常的‘性价比’”。
3.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一吴承恩——明
《神曲》一但丁一德国
B.《麦琪的礼物》—一欧·亨利一美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马克·吐温一美国
C.《西游记》一王实甫——元代
《唐璜》一拜伦一英国
D.《桃花扇》一孔尚任一清代
《红与黑》一莫泊桑一法国
答案:B
解析:但丁是意大利著名诗人,《西游记》元末明初吴承恩,《红与黑》作者司汤达。
4.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剧组全体人马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在春节到来之际与观众见了面。
B.无数惨绝人寰的烧、杀、掳、掠的惨剧,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建立大东亚共荣”的荒谬谎言。
C.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D.他制订了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答案:C
解析:A句“经过”应移至“剧组全体人马”前;B句改“荒谬谎言”为“谎言荒谬”;D句表意不明,“五年”有歧义。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神话故事。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到学术会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变得分外活跃并且健谈多了。
答案:C
解析:A项在“神话故事”后加上“的作品”,属于缺少宾语;B项语序错误,“亲自冒着严寒到小书房去找”改为“冒着严寒亲自到小书房去找”,多层状语的顺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D项“分外”指指超过平常,说明他平常也活跃,和前文不符,不合逻辑。
6.根据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出合适的下联是( )
A.沉稳机智,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B.拔草寻蛇,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
C.不知所措,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
D.眼明心亮,悟空识破白骨精(《西游记》)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仿写题,实质考查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上下必须对仗,另外,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A、C项“刘姥姥”“诸葛亮”与“保尔”不能相对,可排除;B项“拔草寻蛇”为动作,与形容精神意志的“身残志坚”不能相对,且“棒打”与“唱响”词语结构不同,也可排除。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答案:A
解析:B.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能形容人;C.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多且有次序排列,形容山不当;D.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紧密的一组是 ( )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才写定为书面语言,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的。
①经过长期积累而内容日益丰富 ②内容日益丰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
③最初都是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 ④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都是在最初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①
答案:D
解析:注意先后顺序,从最初到最后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
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C.“临川四梦”指元代剧作家汤显祖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
D.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答案:C
解析:汤显祖是明代剧作家。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刘向编定的,断代史《汉书》是范晔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负责编撰的。
B.元明清三代,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C.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其代表作,小说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D.世界名著《复活》《巴黎圣母院》《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歌德。
答案:C
解析:《汉书》是班固编写的,范晔编写的是《后汉书》。《柳毅传》是唐传奇。《巴黎圣母院》作者是法国的雨果。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本句要注意“鬓”“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数罟不入洿池
解析:本句要注意“罟”“洿”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答案:而致千里
解析:本句要注意“致”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答案: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本句要注意“孤”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
解析:本句要注意“朔”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岳阳楼记》中表达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句要注意“罔”“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人们常用杜甫《望岳》中的“ , ”两句诗来表达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本句要注意“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本句要注意“烛”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①
(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②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在楚地任职。捷报传来,他欣喜若狂,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指消灭敌人的地方。③周指周瑜,谢指谢玄。谢玄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北方入侵的军队。
(1) “风约楚云留”一句运用了什么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拟人或象征手法;因滞留楚地未能参加当时战役的遗憾、落寞。(答出“遗憾”或“落寞”即可)
(2)有人对这首词的点评是“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中之“喜”与“壮”源于宋军“雪洗虏尘”的胜仗,因此大捷,诗人喜从中来。想象当时战场“骇浪与天浮”的壮阔之景,想起周、谢二人大破北虏的事业,不禁“剪烛看吴钩”,壮志豪情油然而生,最终发出了“击楫誓中流”的最强音。
解析:(1)“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当时作者正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不得亲自参战。这不能不使他引为憾事。(2)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写“喜”的作品远远少于写“愁”的作品,而在公认之佳作中,“喜”作则更少于“愁”作。在诗中,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快诗”;而在词中,则张孝祥的此篇也可以算上一首。——之所以说是“大致”,这是因为,它尽管从总体气氛上看可属“快词”,但其中也多少夹杂了一点悲绪。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这就是读者通读此词后的整体印象。总体上讲此词从“闻采石战胜”的兴奋喜悦写起,讴歌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但又暗写了对于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可谓是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全词笔墨酣畅,音节振拔,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令人深受鼓舞。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路在脚下,路在前方
唐继全
“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奇迹。1988年首播以来,在央视和各地卫视重播次数多达3000多次,受到几代电视观众的喜爱。剧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获得“中国电影电视十大明星奖”“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等殊荣,并以一百多万张选票当选“中国第二届电视十大明星”首席。他还先后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时间最长的主要演员”“收藏各类西游记藏品数量之最”。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是绍剧猴王世家的正宗传人。其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是猴戏艺术的传承人和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蜚声海内外。绍剧及猴戏艺术源自民间杂艺,鲁迅笔下《社戏》中所描述的乡演场景,就是绍剧前身的真实写照。章氏家族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技艺的前提下,经过四代人的努力,对“社戏”特别是猴戏艺术进行改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六小龄童自幼随父学艺,苦练基本功,在反复登台演出的过程中,渐渐悟出了猴戏艺术的精髓。
电视剧《西游记》是六小龄童的艺术和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他遵照父兄的嘱托,将这视为实践和光大猴戏艺术的最佳时机。在前25集长达6年的艰苦拍摄中,他饱尝痛苦和困惑,在自我挑战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多次遇到险境,在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悟出了人生的价值,成为日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我在网络上发表的一幅拍摄现场六小龄童带装喝汽水的照片,让很多人感慨——六小龄童化一次装要花一两个小时,化完装后无法吃饭,为了节省时间,他只能吃点流食、喝点汽水充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六小龄童也曾在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陶醉过,在艺术道路上迷惘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参加了一些影视剧的拍摄,但一直没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但他很快清醒过来,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发扬光大猴戏艺术。他先后协助出版了《两代美猴王》《猴缘》等多部图书,主演和拍摄了《猴娃》等电视剧。特别是《猴娃》的拍摄,完成了他和家族缅怀英年早逝的小六龄童的心愿。六小龄童在这部反映其家族史的电视剧中饰演其父六龄童,并荣获“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成为“金鹰奖”史上第一个两次获此殊荣的演员。
作为大明星的六小龄童生活简单、质朴。一次,他对我抖抖身上常穿的红色T恤说:“这十多元钱,穿着舒适就行!”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和收藏有关《西游记》和猴戏的艺术品。在他的收藏中,有不少是在国内外花大价钱搜集到的孤品。他说,看到这些艺术品渐渐散失很心痛,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抢救。
2004年9月,江苏淮安政府为“章氏猴戏”家族建造了2700多平方米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2012年6月,“上海六小龄童艺术馆”在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建成,三层楼近千平方米的面积,与《西游记》和猴戏相关的艺术品摆满了整个展馆。
这些年,他倾心传播“西游”文化,连续出版了《六小龄童品西游》《听孙悟空说西游》,改编出版《西游记》典藏版等,反响很好。他先后到国内外300多所小学、近200所大学进行演讲,给青少年们讲“西游”、谈理想,畅谈自己对传播“西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取经”路上的亲身经历,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明星参加社会活动是正常现象,对此,六小龄童有自己的原则。这一连串的荣誉可以看出他的选择:1988年赴加拿大为筹建当地儿童医院病房义演,被授予“杰出华人艺术奖”;2005年被聘为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亚洲区友好大使;2006年被授予“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塑造特别贡献”奖;2012年获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世界和平使者”称号;2013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聘为公益形象大使……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东南亚诸多国家的访问交流中,六小龄童发现观众们尤其欣赏唐僧师徒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取经精神”;赞美孙悟空勇往直前、降妖伏魔、不怕困难的英雄气魄。他说:我们现在也需要这种精神和气魄。
他的最大心愿,就是筹备3D电影《美猴王》并继续饰演孙悟空,推动西游记主题公园在中国的落成。他希望《西游记》成为国际民间交流的亲善大使,通过传播“西游”文化,弘扬“猴王”精神,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摘自2014年6月5日《人民日报》)
(1)在六小龄童章金莱身上,具备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他是绍剧猴王世家的正宗传人,悟出了猴戏艺术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②饱尝痛苦与困惑,为了艺术敢于吃苦、不怕遇险,悟出了人生的价值;③生活简单质朴,关注和收藏有关《西游记》和猴戏的艺术品,倾心传播“西游”文化;④多次获得殊荣,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社会活动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意思对即可)
(2)读了本文,你从六小龄童身上受到哪些启发?请简要谈谈。
答案:①一个人要不怕吃苦,不怕遭遇挫折,不怕经历困境,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坚定的信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②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不能陶醉,不能迷失方向,要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③在事业有成之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合乎文本实际,也可。)
(3)本文以“路在脚下,路在前方”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①“路在脚下,路在前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的一句著名歌词;而本文主人公六小龄童章金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以此为题,暗扣六小龄童和《西游记》的联系;②六小龄童章金莱的奋斗历程恰好是这个标题的最好注释,这个标题也恰好是六小龄童一生的最好总结;③因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全国的普及,所以其主题歌中的这句歌词也是全国广大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因而很有吸引力。(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但必须要包括六小龄童和主题歌这个意思;答出三点即可。)
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1)解答此题,要筛选出文本对章金莱所做的介绍,加以综合概括、归纳整理。比如文本第二段介绍了章金莱的家世和他本人的主要成就,第三段概括介绍了章金莱在拍摄《西游记》过程中的表现,第四段总述了章金莱在艺术道路上的陶醉和迷惘,等等。(2)回答本题,主要应根据文本,领悟章金莱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所经历过的挫折和取得的教训,探究他取得成功的经验。切不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3)回答此题,可从“路在脚下,路在前方”这个标题本身所含的意义以及它同章金莱所参加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关系入手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揣摩作者意图。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2: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答案:名著翻拍热引发不同看法。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70字左右)
答案:赞成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也文化;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味;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
反对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浪费资源,很难超越;翻拍情节变化太快,仓促凌乱,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名著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景,现代的“西游”“北京胡同”使名著面目全非;迎合观众品位是亵渎名著……
解析:(1)可以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概括出材料的内容要点。(2)分析评价翻拍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24.《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你选择《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品《红楼》,识假意真情。
解析:本题把对联与文学名著阅读联合起来命题,所以要先明确对联的形式再结合文学名著的内容,补齐对联。
2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 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 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答案: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案:示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二: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又考查了扩展语段的能力。其中的扩展语段是在压缩语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看法”不是随意的,它的根本在于上述材料所隐含的中心: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但是也不能只凭兴趣爱好阅读,应加强对经典的阅读。中心是辩证的,不能有偏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