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峨眉山月歌》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峨眉山月歌》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20: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导入新课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峨眉山月歌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重点:
背诵诗文。?
难点:
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作者简介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美丽的峨眉山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一读,写一写 峨眉 清溪 渝州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流:流动。
发:出发。
夜发:连夜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向:驶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注释:了解诗意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看谁读的好想意境,悟诗情 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说一说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本诗的章法是怎样的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想一想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视频《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峨眉山月歌》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 )的( )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 ),最后到达(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 )的意思,“下”是( )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 )的感情。 小练笔唐李白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出发向下游走友人故乡诗句解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都是描写_________(A、夏天的景色的;B、春天景色的;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的_________和形象的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峨眉山月歌》描写了作者行船时思念_______________的感情。练一练
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_____平 磨_____刀 发_____卡
和_____诗 磨_____坊 发_____现练一练
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请写出后两句的意思:
3、诗中共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知识拓展我能行
1、洞庭湖位于我国的_______省,是我国的第____大淡水湖。峨眉山在_______省,为我国______教四大名山之一。
2、本课作者刘禹锡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等;本课作者李白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关于秋天美景的古诗句还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月”意象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意义
(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为相似。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二)月光清冷,与人的凄凉心情颇为相似。诗人喜欢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离愁别绪。“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王昌龄《送李十五》)
(三)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成为旅人的伴侣,为旅人解闷消愁。“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李白《送友生游峡中》)
(四)月亮可以作为传情的媒介,因为分隔两地之人都能见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于月。“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五)月亮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减轻因分离造成的痛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 (六)月亮温和、柔顺,给人以归附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月”意象的作用
一、营造意境 ??? (一)宁静、美好之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冷寂、伤感之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三)阔大、磅礴之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四)永恒之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二、传达感情 (一)离别感伤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怀古伤今之情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三)狂放愤激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四)无奈苦闷之情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业:默写《峨眉山月歌》。
搜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