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九单元第18课《罗汉大爷》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九单元第18课《罗汉大爷》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7: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九单元第18课《罗汉大爷》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成的,如《英雄儿女》发(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庭》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 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答案:A
解析:B、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C、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去掉一个;D、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 风华正茂 寂寥(liào) 惆怅(chàng)
B.叱骂 书生义气 漫溯(shuò) 忸怩(ní)
C.悠长 激扬文字 青荇(xìng) 颓圮(pǐ)
D.篱墙 天纶叙乐 浮藻(zǎo) 团箕(qí)
答案:C
解析:A项,寂寥(liáo);B项,漫溯(sù),书生义气→书生意气;D项,天纶叙乐→天伦叙乐,团箕(jī)。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等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建立适合自己的字音库,可帮助记忆。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结合自己有把握读准的字使用排除法,可提高本题的正答率。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 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A.或是 或者 充足 B.或是 甚至 充分
C.还是 或者 充分 D.还是 甚至 充足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答案:C
解析:A涨—胀,B谜—迷,D旺—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B.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答案:B
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C“无可厚非”应改为“无可厚非”。D“鳞次栉比”形容建筑物整齐紧密。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梁家族》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答案:A
解析:B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C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去掉其中一个;D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较好的处理办法”,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B.暑假我们是去北京游玩呢?还是去上海游玩呢?。
C.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人们急于了解“一带一路”是短期的构想还是长远的政策?
D.近年来,东北地区耕地遭受污染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是农田中化肥、农药、农膜超量使用、养殖场畜禽粪便随意处理、大型企业废水、废渣随意排放。
答案:A
解析: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最后的问号应为句号。D第三个和第四个顿号应改为逗号。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共有16种,使用方法的条条框框多,层次繁复,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且未必见效。因此,复习时应将一些容易错用、混用的标点作一番比较分析,熟悉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失误,明辨其标点使用上的差异即可。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句号、叹号和问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冒号和分号)两类;标号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
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高梁》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B.多伦股份此番更名和更改业务范围,颇有点“空中楼阁”的味道,令人吐槽的“匹凸匹”这个新名字更像是试图搭上当前最为热门的“互联网+”的热潮。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只需文化上的简单证明就行;但在信任度不高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到亲子鉴定。
答案:D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语序不当,“经过”应放在“剧组”之前;B.搭配不当,“搭上”和“热潮”不搭配;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介词使用不当,把“对”改为“给”。审读病句首先要查找句子的主干,查看各成分之间是否搭配合理,是否有残缺或赘余,是否存在句式杂糅,然后再查看语意,看意思的表达上有无问题。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雕塑艺术主要是佛像,罗汉尤为杰出的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觉得他们是一些人,至少比较接近人
②当然,他们也是会引起善男善女顶礼皈依的虔敬感的
③他们是介乎佛、菩萨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理想的化身
④罗汉表现了较多的生活气息,较多的人性
⑤我们看彩塑罗汉,不大感觉他们是上座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⑥不像三世佛那样超越了人性,只有佛性
A.③⑥④⑤①② B.④⑥⑤①③②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③⑥⑤①②
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本题的6句话中,只有④中有“罗汉”一词可同横线上文相连,故知应以④为首句,于是排除A、C两项。比较B、D,只有⑥才能同④中的“较多的人性”相关,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颗核桃上,刻着二十八个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真是鬼斧神工。
B.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这一仗打的真艰苦,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答案:A
解析: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高超。饮鸩止渴:比喻采取有害的办法救急,不顾严重后果。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功败垂成:事情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本句要注意“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 。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本句要注意“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 。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本句要注意“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句要注意“夜”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对朋友,也是对自己的叮咛的句子是: , 。
答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解析:本句要注意“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人物我两忘境界的句是: , 。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本句要注意“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 , 。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句要注意“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 , 。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本句要注意“郎”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本句要注意“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注:本词写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词人是如何抒写自己愁苦之情的?
答案:运用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哀景衬哀情)的手法。词人先由室外深秋季节的“薄雾”、“浓云”等凄凉迷蒙之景引发孤寂凄凉的愁苦之情。又因丈夫不在身边独自在室内“永昼”“瑞脑销金兽”,写整日看着瑞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的无聊生活。这样情景交融,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也烘托出了环境的孤独凄凉,更写出了词人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其语言特色。
答案: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不要说不伤心,当西风卷起门帘时,就会发现人比黄花还消瘦。这些语言皆是当时自然的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但浅近之中又用譬喻,以花黄喻人瘦,写出了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和刻骨的离愁。平易浅近而又形象生动,妙绝古今。
解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丑 兵
莫 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1)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案:丑兵是一位外表丑心灵美的英雄。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
(2)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
答案:①丑兵自身:丑兵外形的丑与自身美好的心灵构成对照。②“我”自身:“我”外形的美与内心的虚荣和好胜人格构成对照。③丑兵与“我”:通过团里有名美男子——“我”外形的美与丑兵外形的丑形成对照,突出了丑兵的内在美;用“我”的虚荣和好胜,与丑兵的淳朴善良形成对照。④其他人看法:丑兵周围战友在“豆腐粉条”事件和战争爆发前后对他的看法转变形成对照,突出丑兵大度、无私、友爱和人格感召力。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1: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示例2: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
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结合文中“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等句子加以分析。(2)本题是考查对比的写法。题干说“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也就是说要到文中找到对比的双方,“美”的内容和“丑”的内容。可以从横向和纵向入手,即自身心灵和外貌的对比,人和人之间的对比。(3)此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试题的设置可以从小说的某一情节、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某一道具等任何一个因素入手,答题指向是一看是否符合情节逻辑,二看是否合乎性格逻辑,三看是否合乎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四看对小说主题是否起到积极作用。这篇小说最后一段,有无存在价值,可以各有其见,只要自圆其说就行。
2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
幸福倒计时
搅拌机像一个巨大的蜗牛突突啦啦旋转着,民工三元认真而自然地扳动着离合器,把黏糊糊混凝土倒在了伙伴们的小车里。
三元已经彻底地喜欢上了这个巨大的蜗牛一样的搅拌机,尽管搅拌机的声音尖厉刺耳,尽管搅拌机还常常会把星星点点的灰浆喷溅到三元黑红色的脸膛儿和敞开衣扣的肚皮上,三元还是觉得,搅拌机就像自家喂熟的大黄牛一样听话,让它吃料它就吃料,让它旋转它就旋转,让它停下它就停下。
每天上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比伙伴们早到一会儿,看看搅拌机的线路是不是有问题,给轴承和齿轮加些油什么的;每天下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晚走一会儿,冲刷一下搅拌机的里里外外,或者是紧一紧螺丝。三元越发觉得,搅拌机就是自家喂养的那头牛,你只要好好侍候它,它就听你的使唤,卖力的干活。
搅拌机的左侧,有一根柳木柱子。说它是柱子,其实是不对的,春天工地开工的时候,大家安装搅拌机,随意插了一根柳木,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柳木的梢头居然抽出了几根枝条,生出了翠绿的嫩芽来,应该算是一棵柳树了吧。柳木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字:工程离竣工还有120天。
在黑板的最下面,还有一行用粉笔写的小字:离三元结婚还有30天。这行小字,除了三元之外,工地上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也看不清楚。这是三元的秘密,也是三元无法掩饰的幸福,看着这行字,三元常常会无端地发出嘿嘿的笑声,他觉得那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像一根根火柴,一次又一次地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映红了自己的脸膛,这样的时候,三元的心里也会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幸福。
三元的对象叫柳琴,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媒人介绍的。有时候,三元使劲地想柳琴的模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其实,这也不是三元的错,三元和柳琴,总共才见了三次面,头一回,是三元和柳琴相亲,第一眼,三元就相中了柳琴,他觉得柳琴好看,越是好看,三元越不敢多看,三元越是不敢多看,好看在哪里,三元也说不上来。第二回,三元去柳琴家送彩礼,带去了一台大彩电,和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记得当时柳琴说,这么多衣服,啥时候才穿得完啊,三元直搓手,不知道说啥好。第三回,三元来城里打工,柳琴送他去车站,那天是正月十六,天冷得厉害,柳琴的手冻得通红,有几回,三元都想拉住柳琴的手,这样一是给她暖暖手,二就是两人牵牵手。三元只是这样想,却没有拉住柳琴的手,现在三元想起来多后悔呀,他真的想不出拉住柳琴的手是什么样的滋味,他想等结婚以后,天天都要拉住柳琴的手……
工地的对面有一个超市,休息的时候,三元常到里面看,三元看中了超市里的一条毛巾被,粉红色,带点暗花,上面有鸳鸯戏水的图案。三元不止一次地看那条毛巾被,他想柳琴一定会喜欢的,想着想着,三元的脸就红了。三元还想,城里的东西就是好,城里的东西也很贵,一条毛巾被二百多块钱,顶两只山羊呢,顶好几袋玉米呢。但是,三元还是拿定了主意,等到回家结婚那一天,一定要带回这条毛巾被。
工地上,每天都要用一袋又一袋的水泥,这些水泥,是三元一袋又一袋从仓库搬到搅拌机前的,用过了水泥,三元就把一条又一条的水泥袋收藏起来,隔上三五天,就有收废品的小贩上门收一次,三元计算着,到了临走的时候,卖水泥袋的钱差不多也能买一条毛巾被了。
黑板下方的数字在三元的期盼中一天比一天变小了,三元结婚的日子也来临了。
那天,三元怀揣着水泥袋换来的二百块钱,一阵风催着一阵雨地朝对面的超市赶去,就要推开超市的玻璃门时,三元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三元看见,搅拌机还在像蜗牛一样旋转着,伙伴们还像过年一样装着石子推着沙子;三元听见,搅拌机还呼呼啦啦地响着,伙伴们还嘿嘿呀呀地喊着号子……
从超市走出来的时候,三元左手拎着一只烧鸡两只板鸭三条炸鱼,右手拎着四瓶高梁酒。其实三元是在看到超市门前那个巨大的酒瓶才改变主意的,三元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一样涨红了脸,他在想,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请兄弟们喝杯酒呢?
那天晚上,高梁酒的香味在整个工地上荡漾着,伙伴们呼天喊地的猜拳声也响彻了整个工地,大家都说喜酒不醉人,实际上大家都喝醉了。喝醉了伙伴们说就稠了,有人问三元你媳妇好看不好看,三元说好看,有人说三元你媳妇好看带过来让大伙也看看呀,三元说这回俺请了半个月的假,结婚后,就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让大家好好地看两天……
第二天,三元在伙伴们的簇拥下乘上了火车。三元还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包里,多了一条粉红色暗花的毛巾被;三元更不知道,工地上黑板下面的那行小字,此刻已经变成了醒目的大字:离三元回工地还有15天。
(选自《百花园》)
(1)小说中的“三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在刻画三元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
答案:三元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的农民工形象。(意思对即可)
手法:①心理描写。如三元对搅拌机的看法,三元对谈对象情景的回忆,三元给对象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等都形象的表现了三元的性格特征。②侧面描写。如通过搅拌机的“听使唤”衬托三元的勤快,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暗示三元的纯真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伙伴们喝得大醉、替三元买礼物、改动黑板下面的小字等表现三元的善良、与工友相处的融洽等。(任选一种手法分析即可,意思对即可)
(2)小说多次写到“搅拌机”这一劳动工具,试分析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三元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始终围绕“搅拌机”来组织;“搅拌机”是三元在工地上的主要劳动工具,通过它可以真实地描绘三元的劳动生活;“搅拌机”的听使唤、卖力地干活儿恰是三元性格特征的写照。因此,“搅拌机”也就是三元这位农民工的象征。(意思对即可)
(3)小说的题目是“幸福倒计时”,请结合全文说明“幸福”的含义。
答案:“幸福”既包含着三元结婚日期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包含着工友们对三元返回到工地的期盼。(有其他解读言之有理也可)
品的主题 赏析作品的内涵
解析:(1)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入手,这篇小说主要从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出三元这个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的农民工形象。(2)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语段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就此题而言,“搅拌机”这一劳动工具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三元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始终围绕“搅拌机”来组织;“搅拌机”是三元在工地上的主要劳动工具,通过它可以真实地描绘三元的劳动生活;“搅拌机”的听使唤、卖力地干活儿恰是三元性格特征的写照。因此,“搅拌机”也就是三元这位农民工的象征。(3)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意蕴丰富,含有双关义;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幸福”既包含着三元结婚日期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包含着工友们对三元返回到工地的期盼。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阅读下列材料,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相关。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快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莫言作品(《红高梁家族》《牛》《蛙》等),在实体卖场和网店都断货,莫言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l20万元,其作品的影视改编费也水涨船高……搞笑的是,有网友昨日发帖称,莫言获奖后,淘宝网上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
烤鸡,还是那种烤鸡,并未加入特别佐剂,把烤鸡肉变成天鹅肉;手稿,还是10年前的手稿,并未再经陈年酿造,把手稿变成“泸州老窖”;“高梁”,还是那片高粱,① ,② ;“牛”还是那头牛, ③ , ④ ;“蛙”还是那只蛙,并未经过千年炼, ⑤ 。莫言,还是那个莫言,只是他身上的那道光环,把有些人的嘴脸照得有些扭曲变形。
答案:①并未经过特别的改良②把高密高粱变成国家栋梁③并未接受特殊的驯化④把老牛变成名模⑤把青蛙变成王子。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将横线上下文句子的句式特点和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这几道横线模仿的句子应该都是“烤鸡,还是那种烤鸡,并未加入特别佐剂,把烤鸡肉变成天鹅肉;手稿,还是10年前的手稿,并未再经陈年酿造,把手稿变成‘泸州老窖’”两句。其形式为“……还是那(恰当量词)……,并未……,把……变成……”,使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
2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选取五个关键词概括莫言作品的特点。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人们为之欣喜,也在深深思索:为什么是莫言。
对此,《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说,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其中一个就是残酷现实,莫言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即属于“残酷现实”藤蔓上的发轫作品。而在浪漫世界里最有名的作品,是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梁》,莫言家乡曾经发生过“孙家口伏击战”,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抗日故事激活了莫言身体深处一直被正统叙事格式所压抑的灵感,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莫言创作颇具特色,是以一种独具的生命感觉和神奇想象,将心灵的触角投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获得超常的神奇感觉能力。他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他对这些外来的影响,一直保持着警觉,他的内心,终究有一种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如《檀香刑》中的猫腔艺术的应用,就是很成功的一例。
在艺术与形式上,莫言也毫不落伍,《酒国》和《蛙》充满音乐的复调感,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化。他的作品易为国际接受也是他获奖的重要原因。
五个关键词:
答案:残酷现实、浪漫世界、魔幻现实主义(神奇想象)、乡土情结、世界化(现代性)。
解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概括莫言作品的特点应抓住关键句即“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其中一个就是残酷现实”“在浪漫世界里最有名的作品”“他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他的内心,终究有一种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化”等去概括提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1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