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7 09: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二)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36分)
下列关于隋文帝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修建大运河
C、注重吏治
D、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唐朝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时期()
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
农业技术的改进,能够促进农业的飞速发展,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吐蕃 B、突厥
C、靺鞨 D、回鹘
关于下图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中刻画的是玄奘西游
B、图中描述的是鉴真东渡
C、西游的目的地是天竺
D、西游的时间是唐朝贞观年间
下列作品中属于李白的一项是()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B、《秦中吟》、《新乐府》
C、 《示儿》、《新婚别》 D、《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
下列关于画家阎立本,叙述正确的是()
A、擅长人物故事画
B、被誉为“画圣”
C、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
D、开写意画先河
8、10世纪初,建立契丹国的契丹杰出首领是()
元昊 B、大祚荣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生于宋真宗时期 B、辽给宋岁币
C、宋军打退辽兵 D、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是在()
南宋时期 B、北宋时期
C、唐朝 D、隋朝后期
南宋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哪一时期()
唐朝中后期 B、唐朝后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行省制度开始于哪一时期()
元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北宋时期出现的()
造纸术、火药 B、火药、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D、指南针、造纸术
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著作的历史范围是()
从唐朝到北宋时期 B、从隋朝到南宋时期
C、从西汉到北宋时期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分封藩王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下列关于努尔哈赤,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统一女真各部 B、自立为汗,建立金朝
C、迁都盛京 D、建立清朝
下列关于文字狱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
B、康熙、雍正、道光三朝最盛
C、造成了社会恐怖
D、禁锢了思想
下列关于雅克萨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发生在东北辽河流域
B、沙俄三次侵犯雅克萨地区
C、事件发生在17世纪中后期
D、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的是()
《大衍历》 B、《天工开物》
C、 《授时历》 D、《本草纲目》
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窦娥冤》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京剧形成于哪一时期()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后期 D、19世纪中期
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简述隋朝大运河修建的重要意义。
简述明朝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数从高门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均可以做官。
材料二: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21cnjy.com
材料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管理选拨制度?造成了怎样的危害?隋朝时期又是怎样进行变革的?(8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太宗时期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描述,请简述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发展历程。(6分)
材料三反映的是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境况,请简述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发展内容。(6分)
2、
材料一: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接山,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材料二: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政府的什么政策?请对此作出简要评论。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两者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二)答案
选择题
12、A,唐朝中后期以后开始经济重心的南移。
13、A,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
14、B,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在于他统一了蒙古各部。
15、C,四大发明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出现于北宋时期。
16、D,资治通鉴的范围是从战国到五代时期。
17、D,分封藩王是将权力进行分化,不是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18、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9、D,皇太极建立清朝,而不是努尔哈赤。
20、B,文字狱最盛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21、B,沙俄两次侵犯雅克萨地区。
22、B,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百科全书。
23、D,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24、D,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
二、简答题
1、经济中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完成。
农业:唐朝中期至五代、宋朝,中原人南迁,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并且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农业超过北方,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时期,越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拓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手工业:北宋时期,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期,已发展到东南沿海。21教育网
商业:宋代的商业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其发达,杭州改为临安之后,繁荣程度超越了北宋都城开封。21·cn·jy·com
隋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推行八股取士,选拨听从于皇帝的官吏。www.21-cn-jy.com
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推行削藩政策,在锦衣卫之外设置特务机构东厂。
三、材料题
1、(1)材料一反映的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造成士族权贵对官吏的垄断,使得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加重了吏治的腐败。隋炀帝时期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拨人才。2·1·c·n·j·y
(2)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考试科目不断增多,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时期,开始殿试,开创武举制度,玄宗时期,诗词歌赋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内容以八股文测试为主要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