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游记》
名著速读、中考考什么、中考新考法、实战检测
01 名著速读
作品档案
作者:吴承恩 体裁:章回体神魔小说
成书时间:明朝中期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作品内容:唐僧师徒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第一至二回:石猴出世、拜师学艺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中孕育出一个石猴,他因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被拥戴为美猴王。后来,石猴到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被祖师赐名“孙悟空”。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第三至七回:大闹天宫
第三回(龙宫借宝、销生死簿):孙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东海龙王和秦广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孙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温):玉帝派太白金星招安悟空为弼马温,悟空得知官小后,反出天庭,斗败巨灵神与哪吒,后再被天庭封为“齐天大圣”。
第五至七回(大闹蟠桃宴、被烧八卦炉、受困五行山):孙悟空因未被王母娘娘邀请参加蟠桃宴,于是大闹蟠桃胜会。先后大战十万天兵、木叉。后在与二郎神的较量中,被太上老君暗算,后被送进八卦炉中炼成了火眼金睛。玉帝求助于如来佛祖,悟空和佛祖打赌,因未逃出佛祖的掌心而输了,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五百年。
第八至十二回:取经缘起
第八回(观音访僧):五百年后,如来佛祖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玄奘出世历劫难):陈光蕊喜中状元,与丞相之女满堂娇喜结良缘,后与妻子赴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刘洪占其妻子冒名赴任。陈光蕊魂魄被龙王收留。其妻生子,抛子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乳名为“江流”。十八年后,长老让他剃发修行,为其起法名“玄奘”,并告知身世。玄奘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至十二回(观音点化唐玄奘):因失约泾河龙王,太宗被迫入阴司,还生后修建“水陆大会”,观音显像,指引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
第十三至二十三回:玄奘初磨难,途中收徒
第十三至十四回(五行山收悟空):唐僧在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后来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唐僧一逐悟空)。观音授予唐僧嵌金花帽,教授“定心真言”(《紧箍咒》)。悟空接受东海龙王的劝告,重回唐僧身边,唐僧将帽子交给悟空戴上,默念《紧箍咒》,悟空不敢再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师徒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被玉龙三太子(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贬鹰愁涧)吃掉。观音菩萨赶来,将其收伏变成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
第十六至十七回【收伏熊罴怪(黑熊怪)】: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避火之际,黑风山的黑熊怪偷走了袈裟。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菩萨引诱黑熊怪吃下悟空所变仙丹,收伏了黑熊怪,让他当了落伽山守山大神。
第十八至十九回(计收猪八戒):猪八戒被高家招作女婿,后现出原形将高小姐锁于后宅。悟空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猪八戒。后来听闻取经人路过,猪八戒跟随悟空回到高老庄,跟随唐僧西行,唐僧为其取别名为“八戒”。
第二十至二十一回(黄风岭八戒勇救唐僧):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搦战中被八戒一耙筑死。悟空请来灵吉菩萨,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观音降伏悟净(天庭卷帘大将,因打碎王母玻璃盏被贬),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师徒过河。
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借招婚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悟空、沙僧三人均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对富贵和美色心痒难耐,结果被菩萨吊在树上一夜,以示惩戒。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大闹五庄观
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唐僧因人参果像婴儿拒绝食用。八戒怂恿孙悟空去偷果子,道童发现后找唐僧理论,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人参果树,师徒连夜逃离。镇元大仙赶回后用“袖里乾坤”把唐僧一行人捉回五庄观,悟空为救师父答应三天内救活人参果树,最后观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水”医活果树。镇元大仙敲下十个果子做了个“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拜为兄弟。
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为了吃到能长生不老的唐僧肉,白骨精一变美女,给唐僧送斋饭,被赶回来的悟空发现,一棒打去,妖怪使“解尸法”逃走;白骨精二变老妇,悟空要打时,妖怪化出了元神,又逃掉了;白骨精三变老翁,来欺骗唐僧,孙悟空又识破,这次定住妖怪的元神将其打死。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于是唐僧赶走了悟空(唐僧二逐悟空)。
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悟空回归,收伏黄袍怪
第二十八至三十回(黑松林逢魔):悟空被赶走后,唐僧在黑松林被黄袍怪捉走,并在妖洞中遇见一位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孙悟空。
第三十一回(义激美猴王):八戒到花果山向悟空求助,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孙悟空查出黄袍怪原来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最后奎星被贬去为太上老君烧火。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身。
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斗金角、银角大王
路过平顶山时,猪八戒巡山时偷懒睡觉并编谎话,当他第二次巡山时被银角大王擒进洞中,随后银角大王捉了唐僧、沙僧。悟空先是破了玉净瓶,后又骗走了真葫芦、智取幌金绳,打败银角、金角大王,救出了唐僧、八戒和沙僧。
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除妖乌鸡国
五年前,乌鸡国连年干旱,国王请全真道人作法,果然大雨滂沱。后来,全真道人将国王推下井,变作国王模样。唐僧一行路过,国王向唐僧托梦申冤,孙悟空向太上老君求来还魂丹,救活国王。师徒四人随后收伏妖怪。
第四十至四十二回: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用苦肉计将唐僧掳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回师父未果。悟空、八戒不敌红孩儿妖火,请来四海龙王降雨,悟空反被三昧真火灼伤。八戒去请观音,却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骗入洞内。悟空变作牛魔王被红孩儿问出破绽,只能请观音菩萨帮忙。孙悟空把红孩儿引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台上,观音菩萨用五个金箍儿降伏了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第四十三回:黑水河遇鼍龙
唐僧一行来到黑水河,一艄公帮助渡河,结果船至河中心唐僧、猪八戒被扔下河。悟空得知妖怪的舅舅是西海龙王,便前往西海求助,龙王派兵,鼍龙被抓回西海,唐僧脱困。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车迟国斗法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国王命唐僧师徒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仙斗法,经求雨(悟空请来众仙)、云梯显圣(悟空变作蜈蚣)、隔板猜枚(悟空将物品变成“破烂流丢一口钟”、桃核,把小道童剃成光头和尚)、利刃砍头(悟空变出黄犬衔走虎力头颅)、剖腹剜心(悟空变出饿鹰叼去了鹿力五脏心肝)、油锅洗澡(悟空让北海龙王捉去冷龙)后,三仙相继败亡。
第四十七至四十九回:通天河遇阻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的金鱼私自下界后,号称灵感大王,威胁陈家庄的人每年进献童男童女。灵感冰冻江面,引诱唐僧师徒渡河,诡计得逞,唐僧、八戒双双落入河中,悟空寻求观音菩萨相助,菩萨用紫竹篮将其收伏。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唐僧答应。
第五十至五十二回:大闹金岘洞
唐僧师徒行至金岘山,悟空前去化斋。其余师徒三人误入独角兕大王的魔洞,悟空从如来处得知独角兕大王(青牛精)的来历,太上老君前来将其降伏,唐僧师徒三人得救。
第五十三至五十五回:女儿国奇遇
进入西梁女国,先是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的水,腹痛有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救治二人。后来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为夫婿。悟空等智取关文,决意西行,唐僧又被蝎子精摄走。悟空请来昴日星官,降伏了蝎子精。
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
在西行途中,一伙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走(唐僧三逐悟空)。六耳猕猴趁八戒、沙僧打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发现假悟空准备自己取经。沙僧来到落伽山找观音,与真悟空同去花果山,两猴先后让观音、玉帝及天庭众神、唐僧、阎君及地藏王菩萨、谛听辨认,只有谛听能够辨别,但并没有说破。最后,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棒将他打死。观音将孙悟空送至唐僧处。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三调芭蕉扇
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铁扇公主(罗刹女)因儿子红孩儿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收伏,故不肯借扇,师徒四人最终在托塔李天王等一众神佛的帮助下降伏牛魔王,借到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作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借来假扇。
二调芭蕉扇:孙悟空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变作牛魔王,骗得真扇。
三调芭蕉扇:牛魔王变作猪八戒将扇子骗回,孙悟空与前来相助的一众神佛一起降伏了牛魔王,终于借到了芭蕉扇。
第六十二至六十四回:祭赛国除妖,荆棘岭除树精
祭赛国金光寺宝塔上有一颗宝珠,被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偷去,孙悟空多番努力,终于在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的帮助下除掉九头虫,找回宝珠。师徒四人行至荆棘岭上,树精化作阴风将唐僧摄去。众徒寻来,八戒挥耙将诸树筑倒。
第六十五至六十六回:小雷音寺除怪
师徒四人来到小雷音寺,悟空被金铙困住,其余几人被黄眉怪捉住。揭谛上报天庭,玉帝差遣二十八宿星辰前去释厄降妖,亢金龙用角尖拱进金铙救出悟空。悟空多方求助,与妖怪多次打斗,均未取胜,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下,悟空变作西瓜,入妖怪腹中,收伏了黄眉怪。
第六十七至七十一回:计盗紫金铃
师徒四人到达朱紫国,悟空治好了国王的“双鸟失群”之症。国王病愈,自述因金圣宫娘娘被妖怪掳走而病。悟空变成侍女偷换了妖怪的三个紫金宝铃,制伏妖怪,救出金圣宫娘娘,紫阳真人收走了金圣宫娘娘身上的棕衣,朱紫国国王和娘娘得以重聚。
第七十二至七十三回:误入盘丝洞
盘丝洞中七个女妖把前来化斋的唐僧吊上房梁,将八戒连番绊倒,悟空用毫毛变成众鹰,灭了守洞毒虫,救出了唐僧。七妖逃至师兄蜈蚣精的道观避难,蜈蚣精用毒茶毒倒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打死了七个女妖,蜈蚣精两胁下的千眼齐放金光,悟空被照得力软筋麻,浑身痛疼。幸好得黎山老母指点去请毗蓝婆菩萨,菩萨用昴日星官日眼中炼出的绣花针将金光破去,并将蜈蚣精收去看守门户。
第七十四至七十七回:狮驼岭斗三魔
悟空在狮驼岭被鹏魔装入阴阳二气瓶中,靠观音所赐救命毫毛逃出。后来,悟空进入狮魔腹中折腾,三魔答应放师徒西行,但三魔不守信用,唐僧师徒全部被擒。悟空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分别收伏各自的坐骑青狮和白象,又亲自收伏了大鹏金翅雕。
第七十八至七十九回:比丘国收妖
比丘国国王被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小儿心肝做药引给自己治病延寿,悟空解救婴儿,打败国丈,南极老人星(寿星)赶来收伏坐骑白鹿。八戒打死化作美后的白面狐狸。
第八十至八十三回:四探无底洞,收拿老鼠精
唐僧被妖精摄入陷空山无底洞,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第八十四至八十六回:传道灭法国,齐心降豹精
师徒四人途经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悟空拔下毫毛变作小行者和瞌睡虫,使官员都昏睡过去,把他们的头发都剃光。第二天早上,国王、皇后、大小官员发现自己都成了光头,从此再也不敢杀戮和尚,倒换关文,并请唐僧改国号,依悟空建议,改为“钦法国”。师徒四人行至一座高山,豹精以替身调离三徒,抓走唐僧。后来怕惹麻烦,妖怪先后以树根做的唐僧头和真人头骗过三徒。孙悟空为报仇,同八戒一起与豹精大战,豹精逃回洞中,悟空多番变化飞入中堂后,发现唐僧,于是将毫毛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救下唐僧后将豹精绑出,八戒一耙将豹精筑死。
第八十七至九十回:凤仙郡求雨,玉华县传艺
唐僧师徒到了凤仙郡,郡侯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等到披香殿米山、面山全部被鸡、狗吃干净,灯焰燎断了锁梃,才能给此地下雨,孙悟空知道之后劝郡侯恭敬善慈,诚信念佛,然后再次上天,玉皇大帝见凤仙郡人人归善,披香殿米山、面山俱倒,锁梃已断,终于下旨给凤仙郡下雨。
第九十一至九十二回:金平府观灯遇犀牛怪
师徒入金平府城随寺僧入城看灯。妖怪将唐僧摄走,三僧斗不过三怪,八戒、沙僧相继被擒。悟空上天请来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与井木犴四星降妖,三怪落荒而逃。直至西洋大海,龙太子拿了一犀,井星现出原身,咬死一犀,众神又捉一犀。
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回:天竺收玉兔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因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掌怀恨在心,玉兔摄去素娥转世的天竺国公主,假扮为她。唐僧取经路经天竺国,玉兔想招圣僧为夫。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精面目,随后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将其带回天宫。
第九十六至九十七回:寇善人还魂
唐僧一行来到寇员外家,寇员外款待了师徒四人。师徒四人离开后,强盗夜入寇家踢死员外。员外妻子赴官府诬告唐僧一行,悟空缚了那伙强盗,师徒欲将财物送还寇家,却被官兵押入牢中。悟空变作蜢虫飞入寇家,假冒员外魂魄,让其妻撤回诉状。又飞入刺史住宅,令其释放唐僧一行。师徒被释,悟空径闯森罗殿索回寇员外魂魄,使其死而复生。
第九十八至一百回:取经成功
师徒四人登灵山,遇大河,脱去肉体凡胎。经无字经书、奉送紫金钵盂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归东土途中,因唐僧忘记老鼋所托,老鼋大怒使四人落水。八大金刚驾风送师徒四人回到东土,演诵真经。至此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
02 中考考什么
考点 考什么 怎么考
作者作品 ①考查作者的朝代、姓名;②考查作品名称及关键情节。 常以选择、填空、语段填空考查
人物形象 ①考查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常考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②结合所给情节判断人物名称;③考查人物称号。 ①以选择、填空及语段简答形式考察人物名称、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或情节事件等;②以简答形式或名家对名著的评论,结合整部名著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质;③以简答、语段形式考查对比本部名著与其他名著中的人物。
情节把握 ①概况故事情节或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②考查情节细节分析;③分析不同篇目或不同名著中相似、相关联的情节。 ①以选择、填空考查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②以简答要求概括某一具体情节;③以简答、语段简答要求分析某个情节在人物思想转变或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等。
专题探究 对本部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展开探究。 ①以填空或语段简答探究人物、情节或主题;②以语段对比探究人物、情节或主题的某一相似点。
03 中考新考法
多部名著联读 “大闹”情节 《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天庭的招安骗局,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面对天兵天将的围剿,他毫不畏惧,以“闹”显勇。
《水浒传》中,林冲被刺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董超、薛霸欲对其下杀手。鲁智深暗中跟随,一路护送林冲,以“闹”行义。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在他的生日宴上,因无儿子、寿礼少而窝火,便拿祥子和虎妞撒气。他瞧不上祥子车夫的身份,更怕祥子继承他的家业,指桑骂槐一通数落。这场“闹”,满是对祥子的怨。
意志坚定勇于追求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严守戒律,意志坚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被调去修筑铁路,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仍忘我地工作,始终坚定革命斗争意志,坚守信仰。
反抗精神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折射出其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简·爱》中,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她还敢于职责冷酷护短的舅妈。
04 实战检测
作者作品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由___(朝代)_______(作者)编写而成。
2.《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围绕师徒四人__________的主线,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____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故事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__________作品之一。
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B.《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启迪人们认准目标,战胜诱惑,勇往直前。
C.《西游记》塑造人物时将人性、动物性、神性三者结合,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D.《西游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其中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人物/情节
1.《西游记》中,“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中的“裙钗”是指_________,她的儿子是_________,她“恨泼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猪八戒义激猴王”中的公主是______国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_________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_________。
2.因人参果树被推倒,唐僧师徒被阻五庄观,孙悟空多方求助,请来_________救活了果树。最终镇元子与_________结为兄弟,并请各位仙家品尝人参果。
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僧有时迂腐顽固、胆小懦弱,又易误信谗言、不辨是非,但他也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取经路上的磨难与诱惑没有使其动摇过。
B.孙悟空桀骜不驯、忠心耿耿、勇敢机智、争强好胜、疾恶如仇、英勇无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C.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沙僧外貌丑恶,但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老实本分,最终功德圆满。
4.读书贵有所得。《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决不回转的坚定意志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从下面情节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感悟。
①四圣试禅心 ②女儿国奇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两个语段内容,完成读书任务卡。
【甲】他两个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内。A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见。
【乙】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
读书任务卡任务一:【甲】【乙】两个语段都选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____________。任务二:语段【甲】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任务三:这一情节带给我们怎样的阅读感悟?(5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考法】6.多部名著勾连 探究下面名著中都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请你参考已给示例及人物提示,结合名著中的情节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计策 《西游记》 《水浒传》
苦肉计 红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达被史进捉拿后,朱武、杨春两个双双跪下,含泪诉说三人被迫上山落草,为兄弟情义但求同死。史进因他们重义气而放了陈达。
、 主题思想
【新考法】1.专题探究 人生之路,有“舍”才有“得”,请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你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考法】2.专题探究 结合《西游记》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一 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1)以下是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时的情景,请根据内容填空。
摘录 探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孙悟空第一回离开时的态度是①____________。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站言站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感受孙悟空第二回离开时的态度,体现了悟空②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三藏道:“你这泼猴,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虽然他的儿子不肖,与我无干,也不该就枭他首。况又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屡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行者害怕,只叫:“莫念,莫念!我去也!”说声去,一路筋斗云,无影无踪,遂不见了。 在这个情节中,“行者杀贼”和“唐僧三逐行者”都是“向善”的行为,请你具体分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2)综合孙悟空三次离开的经历,请你从唐僧和孙悟空二人身上简要概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
班级举行《西游记》阅读感悟分享活动,请你结合下面选文填写阅读感悟卡。
【甲】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 阅读感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行者笑道:“你看师父说的是那里话。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三藏道:“不是这等说。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八戒道:“师父没主张。常言道:‘三人出外,小的儿苦。’你况是个父辈,我等俱是弟子。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三藏道:“徒弟啊,今日天气晴明,与那风雨之时不同。那时节,汝等必定远去,此个人家,等我去,有斋无斋,可以就回走路。” 阅读感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题
【新考法】1.情境化 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应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在唐僧、沙僧被黄袍怪抓走时,猪八戒对白龙马嚷嚷着要散伙,经白龙马苦求才回转心意去请孙悟空回来。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考法】2.阅读方法、情境化、综合性 班级开展“经典名著漫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读完上述材料,同学们想要整理《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下面表格中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 )
A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青毡包袱。
B “三调芭蕉扇” 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 “小雷音遭厄” 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 “盘丝洞遇劫” 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2)读《西游记》的时候,有很多阅读方法能给我们助力,比如“精读”和“略读”。请你谈谈以下章节分别适合什么阅读方法,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游记》
名著速读、中考考什么、中考新考法、实战检测
01 名著速读
作品档案
作者:吴承恩 体裁:章回体神魔小说
成书时间:明朝中期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作品内容:唐僧师徒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第一至二回:石猴出世、拜师学艺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中孕育出一个石猴,他因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被拥戴为美猴王。后来,石猴到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被祖师赐名“孙悟空”。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第三至七回:大闹天宫
第三回(龙宫借宝、销生死簿):孙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东海龙王和秦广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孙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温):玉帝派太白金星招安悟空为弼马温,悟空得知官小后,反出天庭,斗败巨灵神与哪吒,后再被天庭封为“齐天大圣”。
第五至七回(大闹蟠桃宴、被烧八卦炉、受困五行山):孙悟空因未被王母娘娘邀请参加蟠桃宴,于是大闹蟠桃胜会。先后大战十万天兵、木叉。后在与二郎神的较量中,被太上老君暗算,后被送进八卦炉中炼成了火眼金睛。玉帝求助于如来佛祖,悟空和佛祖打赌,因未逃出佛祖的掌心而输了,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五百年。
第八至十二回:取经缘起
第八回(观音访僧):五百年后,如来佛祖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玄奘出世历劫难):陈光蕊喜中状元,与丞相之女满堂娇喜结良缘,后与妻子赴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刘洪占其妻子冒名赴任。陈光蕊魂魄被龙王收留。其妻生子,抛子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乳名为“江流”。十八年后,长老让他剃发修行,为其起法名“玄奘”,并告知身世。玄奘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至十二回(观音点化唐玄奘):因失约泾河龙王,太宗被迫入阴司,还生后修建“水陆大会”,观音显像,指引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
第十三至二十三回:玄奘初磨难,途中收徒
第十三至十四回(五行山收悟空):唐僧在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后来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唐僧一逐悟空)。观音授予唐僧嵌金花帽,教授“定心真言”(《紧箍咒》)。悟空接受东海龙王的劝告,重回唐僧身边,唐僧将帽子交给悟空戴上,默念《紧箍咒》,悟空不敢再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师徒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被玉龙三太子(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贬鹰愁涧)吃掉。观音菩萨赶来,将其收伏变成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
第十六至十七回【收伏熊罴怪(黑熊怪)】: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避火之际,黑风山的黑熊怪偷走了袈裟。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菩萨引诱黑熊怪吃下悟空所变仙丹,收伏了黑熊怪,让他当了落伽山守山大神。
第十八至十九回(计收猪八戒):猪八戒被高家招作女婿,后现出原形将高小姐锁于后宅。悟空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猪八戒。后来听闻取经人路过,猪八戒跟随悟空回到高老庄,跟随唐僧西行,唐僧为其取别名为“八戒”。
第二十至二十一回(黄风岭八戒勇救唐僧):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搦战中被八戒一耙筑死。悟空请来灵吉菩萨,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观音降伏悟净(天庭卷帘大将,因打碎王母玻璃盏被贬),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师徒过河。
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借招婚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悟空、沙僧三人均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对富贵和美色心痒难耐,结果被菩萨吊在树上一夜,以示惩戒。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大闹五庄观
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唐僧因人参果像婴儿拒绝食用。八戒怂恿孙悟空去偷果子,道童发现后找唐僧理论,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人参果树,师徒连夜逃离。镇元大仙赶回后用“袖里乾坤”把唐僧一行人捉回五庄观,悟空为救师父答应三天内救活人参果树,最后观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水”医活果树。镇元大仙敲下十个果子做了个“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拜为兄弟。
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为了吃到能长生不老的唐僧肉,白骨精一变美女,给唐僧送斋饭,被赶回来的悟空发现,一棒打去,妖怪使“解尸法”逃走;白骨精二变老妇,悟空要打时,妖怪化出了元神,又逃掉了;白骨精三变老翁,来欺骗唐僧,孙悟空又识破,这次定住妖怪的元神将其打死。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于是唐僧赶走了悟空(唐僧二逐悟空)。
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悟空回归,收伏黄袍怪
第二十八至三十回(黑松林逢魔):悟空被赶走后,唐僧在黑松林被黄袍怪捉走,并在妖洞中遇见一位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孙悟空。
第三十一回(义激美猴王):八戒到花果山向悟空求助,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孙悟空查出黄袍怪原来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最后奎星被贬去为太上老君烧火。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身。
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斗金角、银角大王
路过平顶山时,猪八戒巡山时偷懒睡觉并编谎话,当他第二次巡山时被银角大王擒进洞中,随后银角大王捉了唐僧、沙僧。悟空先是破了玉净瓶,后又骗走了真葫芦、智取幌金绳,打败银角、金角大王,救出了唐僧、八戒和沙僧。
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除妖乌鸡国
五年前,乌鸡国连年干旱,国王请全真道人作法,果然大雨滂沱。后来,全真道人将国王推下井,变作国王模样。唐僧一行路过,国王向唐僧托梦申冤,孙悟空向太上老君求来还魂丹,救活国王。师徒四人随后收伏妖怪。
第四十至四十二回: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用苦肉计将唐僧掳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回师父未果。悟空、八戒不敌红孩儿妖火,请来四海龙王降雨,悟空反被三昧真火灼伤。八戒去请观音,却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骗入洞内。悟空变作牛魔王被红孩儿问出破绽,只能请观音菩萨帮忙。孙悟空把红孩儿引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台上,观音菩萨用五个金箍儿降伏了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第四十三回:黑水河遇鼍龙
唐僧一行来到黑水河,一艄公帮助渡河,结果船至河中心唐僧、猪八戒被扔下河。悟空得知妖怪的舅舅是西海龙王,便前往西海求助,龙王派兵,鼍龙被抓回西海,唐僧脱困。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车迟国斗法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国王命唐僧师徒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仙斗法,经求雨(悟空请来众仙)、云梯显圣(悟空变作蜈蚣)、隔板猜枚(悟空将物品变成“破烂流丢一口钟”、桃核,把小道童剃成光头和尚)、利刃砍头(悟空变出黄犬衔走虎力头颅)、剖腹剜心(悟空变出饿鹰叼去了鹿力五脏心肝)、油锅洗澡(悟空让北海龙王捉去冷龙)后,三仙相继败亡。
第四十七至四十九回:通天河遇阻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的金鱼私自下界后,号称灵感大王,威胁陈家庄的人每年进献童男童女。灵感冰冻江面,引诱唐僧师徒渡河,诡计得逞,唐僧、八戒双双落入河中,悟空寻求观音菩萨相助,菩萨用紫竹篮将其收伏。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唐僧答应。
第五十至五十二回:大闹金岘洞
唐僧师徒行至金岘山,悟空前去化斋。其余师徒三人误入独角兕大王的魔洞,悟空从如来处得知独角兕大王(青牛精)的来历,太上老君前来将其降伏,唐僧师徒三人得救。
第五十三至五十五回:女儿国奇遇
进入西梁女国,先是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的水,腹痛有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救治二人。后来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为夫婿。悟空等智取关文,决意西行,唐僧又被蝎子精摄走。悟空请来昴日星官,降伏了蝎子精。
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
在西行途中,一伙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走(唐僧三逐悟空)。六耳猕猴趁八戒、沙僧打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发现假悟空准备自己取经。沙僧来到落伽山找观音,与真悟空同去花果山,两猴先后让观音、玉帝及天庭众神、唐僧、阎君及地藏王菩萨、谛听辨认,只有谛听能够辨别,但并没有说破。最后,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棒将他打死。观音将孙悟空送至唐僧处。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三调芭蕉扇
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铁扇公主(罗刹女)因儿子红孩儿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收伏,故不肯借扇,师徒四人最终在托塔李天王等一众神佛的帮助下降伏牛魔王,借到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作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借来假扇。
二调芭蕉扇:孙悟空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变作牛魔王,骗得真扇。
三调芭蕉扇:牛魔王变作猪八戒将扇子骗回,孙悟空与前来相助的一众神佛一起降伏了牛魔王,终于借到了芭蕉扇。
第六十二至六十四回:祭赛国除妖,荆棘岭除树精
祭赛国金光寺宝塔上有一颗宝珠,被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偷去,孙悟空多番努力,终于在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的帮助下除掉九头虫,找回宝珠。师徒四人行至荆棘岭上,树精化作阴风将唐僧摄去。众徒寻来,八戒挥耙将诸树筑倒。
第六十五至六十六回:小雷音寺除怪
师徒四人来到小雷音寺,悟空被金铙困住,其余几人被黄眉怪捉住。揭谛上报天庭,玉帝差遣二十八宿星辰前去释厄降妖,亢金龙用角尖拱进金铙救出悟空。悟空多方求助,与妖怪多次打斗,均未取胜,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下,悟空变作西瓜,入妖怪腹中,收伏了黄眉怪。
第六十七至七十一回:计盗紫金铃
师徒四人到达朱紫国,悟空治好了国王的“双鸟失群”之症。国王病愈,自述因金圣宫娘娘被妖怪掳走而病。悟空变成侍女偷换了妖怪的三个紫金宝铃,制伏妖怪,救出金圣宫娘娘,紫阳真人收走了金圣宫娘娘身上的棕衣,朱紫国国王和娘娘得以重聚。
第七十二至七十三回:误入盘丝洞
盘丝洞中七个女妖把前来化斋的唐僧吊上房梁,将八戒连番绊倒,悟空用毫毛变成众鹰,灭了守洞毒虫,救出了唐僧。七妖逃至师兄蜈蚣精的道观避难,蜈蚣精用毒茶毒倒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打死了七个女妖,蜈蚣精两胁下的千眼齐放金光,悟空被照得力软筋麻,浑身痛疼。幸好得黎山老母指点去请毗蓝婆菩萨,菩萨用昴日星官日眼中炼出的绣花针将金光破去,并将蜈蚣精收去看守门户。
第七十四至七十七回:狮驼岭斗三魔
悟空在狮驼岭被鹏魔装入阴阳二气瓶中,靠观音所赐救命毫毛逃出。后来,悟空进入狮魔腹中折腾,三魔答应放师徒西行,但三魔不守信用,唐僧师徒全部被擒。悟空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分别收伏各自的坐骑青狮和白象,又亲自收伏了大鹏金翅雕。
第七十八至七十九回:比丘国收妖
比丘国国王被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小儿心肝做药引给自己治病延寿,悟空解救婴儿,打败国丈,南极老人星(寿星)赶来收伏坐骑白鹿。八戒打死化作美后的白面狐狸。
第八十至八十三回:四探无底洞,收拿老鼠精
唐僧被妖精摄入陷空山无底洞,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第八十四至八十六回:传道灭法国,齐心降豹精
师徒四人途经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悟空拔下毫毛变作小行者和瞌睡虫,使官员都昏睡过去,把他们的头发都剃光。第二天早上,国王、皇后、大小官员发现自己都成了光头,从此再也不敢杀戮和尚,倒换关文,并请唐僧改国号,依悟空建议,改为“钦法国”。师徒四人行至一座高山,豹精以替身调离三徒,抓走唐僧。后来怕惹麻烦,妖怪先后以树根做的唐僧头和真人头骗过三徒。孙悟空为报仇,同八戒一起与豹精大战,豹精逃回洞中,悟空多番变化飞入中堂后,发现唐僧,于是将毫毛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救下唐僧后将豹精绑出,八戒一耙将豹精筑死。
第八十七至九十回:凤仙郡求雨,玉华县传艺
唐僧师徒到了凤仙郡,郡侯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等到披香殿米山、面山全部被鸡、狗吃干净,灯焰燎断了锁梃,才能给此地下雨,孙悟空知道之后劝郡侯恭敬善慈,诚信念佛,然后再次上天,玉皇大帝见凤仙郡人人归善,披香殿米山、面山俱倒,锁梃已断,终于下旨给凤仙郡下雨。
第九十一至九十二回:金平府观灯遇犀牛怪
师徒入金平府城随寺僧入城看灯。妖怪将唐僧摄走,三僧斗不过三怪,八戒、沙僧相继被擒。悟空上天请来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与井木犴四星降妖,三怪落荒而逃。直至西洋大海,龙太子拿了一犀,井星现出原身,咬死一犀,众神又捉一犀。
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回:天竺收玉兔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因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掌怀恨在心,玉兔摄去素娥转世的天竺国公主,假扮为她。唐僧取经路经天竺国,玉兔想招圣僧为夫。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精面目,随后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将其带回天宫。
第九十六至九十七回:寇善人还魂
唐僧一行来到寇员外家,寇员外款待了师徒四人。师徒四人离开后,强盗夜入寇家踢死员外。员外妻子赴官府诬告唐僧一行,悟空缚了那伙强盗,师徒欲将财物送还寇家,却被官兵押入牢中。悟空变作蜢虫飞入寇家,假冒员外魂魄,让其妻撤回诉状。又飞入刺史住宅,令其释放唐僧一行。师徒被释,悟空径闯森罗殿索回寇员外魂魄,使其死而复生。
第九十八至一百回:取经成功
师徒四人登灵山,遇大河,脱去肉体凡胎。经无字经书、奉送紫金钵盂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归东土途中,因唐僧忘记老鼋所托,老鼋大怒使四人落水。八大金刚驾风送师徒四人回到东土,演诵真经。至此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
02 中考考什么
考点 考什么 怎么考
作者作品 ①考查作者的朝代、姓名;②考查作品名称及关键情节。 常以选择、填空、语段填空考查
人物形象 ①考查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常考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②结合所给情节判断人物名称;③考查人物称号。 ①以选择、填空及语段简答形式考察人物名称、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或情节事件等;②以简答形式或名家对名著的评论,结合整部名著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质;③以简答、语段形式考查对比本部名著与其他名著中的人物。
情节把握 ①概况故事情节或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②考查情节细节分析;③分析不同篇目或不同名著中相似、相关联的情节。 ①以选择、填空考查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②以简答要求概括某一具体情节;③以简答、语段简答要求分析某个情节在人物思想转变或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等。
专题探究 对本部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展开探究。 ①以填空或语段简答探究人物、情节或主题;②以语段对比探究人物、情节或主题的某一相似点。
03 中考新考法
多部名著联读 “大闹”情节 《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天庭的招安骗局,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面对天兵天将的围剿,他毫不畏惧,以“闹”显勇。
《水浒传》中,林冲被刺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董超、薛霸欲对其下杀手。鲁智深暗中跟随,一路护送林冲,以“闹”行义。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在他的生日宴上,因无儿子、寿礼少而窝火,便拿祥子和虎妞撒气。他瞧不上祥子车夫的身份,更怕祥子继承他的家业,指桑骂槐一通数落。这场“闹”,满是对祥子的怨。
意志坚定勇于追求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严守戒律,意志坚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被调去修筑铁路,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仍忘我地工作,始终坚定革命斗争意志,坚守信仰。
反抗精神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折射出其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简·爱》中,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她还敢于职责冷酷护短的舅妈。
04 实战检测
作者作品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由___(朝代)_______(作者)编写而成。
【答案】明代 吴承恩
2.《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围绕师徒四人__________的主线,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____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故事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答案】西天取经 大闹天宫 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磨难、取回真经(意对即可)
3.《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__________作品之一。
【答案】神魔小说 最富想象力
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B.《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启迪人们认准目标,战胜诱惑,勇往直前。
C.《西游记》塑造人物时将人性、动物性、神性三者结合,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D.《西游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其中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答案】A
【解析】A项中“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表述错误,应是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
人物/情节
1.《西游记》中,“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中的“裙钗”是指_________,她的儿子是_________,她“恨泼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猪八戒义激猴王”中的公主是______国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_________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_________。
【答案】罗刹女(铁扇公主) 红孩儿 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 美女 老妇 老翁 宝象 黄袍怪 沙僧
2.因人参果树被推倒,唐僧师徒被阻五庄观,孙悟空多方求助,请来_________救活了果树。最终镇元子与_________结为兄弟,并请各位仙家品尝人参果。
【答案】观音菩萨 孙悟空
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僧有时迂腐顽固、胆小懦弱,又易误信谗言、不辨是非,但他也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取经路上的磨难与诱惑没有使其动摇过。
B.孙悟空桀骜不驯、忠心耿耿、勇敢机智、争强好胜、疾恶如仇、英勇无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C.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沙僧外貌丑恶,但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老实本分,最终功德圆满。
【答案】C
【解析】“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中,“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说法有误,应该是“变成猪八戒的样子”。
4.读书贵有所得。《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决不回转的坚定意志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从下面情节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感悟。
①四圣试禅心 ②女儿国奇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在“四圣试禅心”情节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启示:要学会抵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诱惑,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示例二:在女儿国,面对女儿国国王的一片痴心和托国之福,唐僧谢绝了女王的好意,继续踏上了取经的道路。启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达到既定的目标,离不开坚定的意志。
5.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两个语段内容,完成读书任务卡。
【甲】他两个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内。A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见。
【乙】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
读书任务卡任务一:【甲】【乙】两个语段都选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____________。任务二:语段【甲】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任务三:这一情节带给我们怎样的阅读感悟?(5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务一:真假美猴王
任务二:沙僧
任务三:要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假象掩盖不了事实,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新考法】6.多部名著勾连 探究下面名著中都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请你参考已给示例及人物提示,结合名著中的情节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计策 《西游记》 《水浒传》
苦肉计 红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达被史进捉拿后,朱武、杨春两个双双跪下,含泪诉说三人被迫上山落草,为兄弟情义但求同死。史进因他们重义气而放了陈达。
【答案】红孩儿假装被吊在树上,使用苦肉计骗取唐僧的同情和信任,趁机掳走唐僧。
主题思想
【新考法】1.专题探究 人生之路,有“舍”才有“得”,请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你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考法】2.专题探究 结合《西游记》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一 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1)以下是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时的情景,请根据内容填空。
摘录 探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孙悟空第一回离开时的态度是①____________。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站言站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感受孙悟空第二回离开时的态度,体现了悟空②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三藏道:“你这泼猴,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虽然他的儿子不肖,与我无干,也不该就枭他首。况又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屡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行者害怕,只叫:“莫念,莫念!我去也!”说声去,一路筋斗云,无影无踪,遂不见了。 在这个情节中,“行者杀贼”和“唐僧三逐行者”都是“向善”的行为,请你具体分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意气用事、毫不留恋 ②重情重义 ③唐僧心怀仁善,为人广施仁慈,即使面对妖怪,也是引导其向善。孙悟空是除恶存善,他疾恶如仇,面对贼人除恶务尽,因此才有了此次被逐的经历。
问题二 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2)综合孙悟空三次离开的经历,请你从唐僧和孙悟空二人身上简要概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唐僧心地善良、慈悲为怀,但他容易被假象迷惑,因此他对孙悟空有误解,多次将孙悟空赶走。孙悟空火眼金睛、智勇双全,能够识破妖魔鬼怪的诡计,但是他脾气暴躁,总是被唐僧误会。所以在师徒二人都有错误的情况下,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
阅读感悟
班级举行《西游记》阅读感悟分享活动,请你结合下面选文填写阅读感悟卡。
【甲】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 阅读感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行者笑道:“你看师父说的是那里话。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三藏道:“不是这等说。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八戒道:“师父没主张。常言道:‘三人出外,小的儿苦。’你况是个父辈,我等俱是弟子。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三藏道:“徒弟啊,今日天气晴明,与那风雨之时不同。那时节,汝等必定远去,此个人家,等我去,有斋无斋,可以就回走路。” 阅读感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文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突出他本领高强的特点,体现出他不惧强权、勇于反抗的精神。
(2)选文通过语言描写,引用俗语与名言,写出孙悟空和猪八戒对唐僧的恭敬,愿意为师父化斋,但是唐僧不听劝告,坚决自己去化斋,为下文被蜘蛛精扣留作铺垫。
综合运用题
【新考法】1.情境化 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应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在唐僧、沙僧被黄袍怪抓走时,猪八戒对白龙马嚷嚷着要散伙,经白龙马苦求才回转心意去请孙悟空回来。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方认为,猪八戒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奋力杀敌毫不含糊,比如流沙河大战沙僧,琵琶洞打蝎子精,黄风岭勇敢杀敌……他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新考法】2.阅读方法、情境化、综合性 班级开展“经典名著漫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读完上述材料,同学们想要整理《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下面表格中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 )
A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青毡包袱。
B “三调芭蕉扇” 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 “小雷音遭厄” 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 “盘丝洞遇劫” 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答案】B
【解析】给悟空定风丹的是灵吉菩萨,B项表述有误。
(2)读《西游记》的时候,有很多阅读方法能给我们助力,比如“精读”和“略读”。请你谈谈以下章节分别适合什么阅读方法,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第五回适合精读。因为这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典章回,集中体现了孙悟空身上的反抗精神,是作品主题的凸显,且这一回的文字精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第八回适合略读。因为这一回主要是为了介绍唐僧并引出取经一事,交代师徒取经的缘由。主要是起情节上的组织作用,在表达整部作品主旨方面作用不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