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01 高频考点
考点清单
考查板块 高频考点 考查形式
常识识记 ①《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②判断名著名称③判断名著作者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选择题。
情节梳理 ①鲁迅讨厌《二十四孝图》的原因②《五猖会》的相关内容③《阿长与<山海经>》的相关内容④《琐记》的相关内容⑤《狗·猫·鼠》的相关内容⑥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⑦《父亲的病》的相关内容⑧《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及语段题。
人物分析 ①阿长的形象特点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③范爱农的形象特点④“父亲”的形象特点⑤衍太太的形象特点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简答题及语段题。
主题特色 ①对《朝花夕拾》内容的感悟②《朝花夕拾》表达的情感③《朝花夕拾》的写作手法 题型多样,多为简答题及语段题。
专题探究 ①温暖的回忆,理性的批判②鲁迅的不同形象 题型多样,多为简答题及语段题。
考点梳理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记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抒发了他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同时也展现了鲁迅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百态、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
第一篇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选取了“猫”这样一个形象,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猫摧残的经历,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狗、猫、鼠分别代表的社会群体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狗代表了多管闲事,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猫代表了欺压弱者的暴虐者;鼠代表了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民群众。作者对狗的态度是贬斥、厌恶,对猫的态度是仇视、憎恨,对鼠的态度是可怜、同情。
第二篇 《阿长与《山海经》》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叙述了长妈妈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刻画了长妈妈善良、纯朴而又迷信、唠叨、愚昧的形象。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真诚的怀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长妈妈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人,她身上还保存着对儿童善良、朴实、真实的爱。
勾连内容:《狗·猫·鼠》(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第三篇 《<二十四孝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作者借此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第四篇 《五猖会》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与父亲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作者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但父亲却无情阻挠,强迫他背诵出《鉴略》才能去,作者的兴致一扫而光。本文表现了作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指出了封建教育思想的不合理,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中是如何体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的
原文呈现: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参考答案:这位父亲在孩子热切地期待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自由的天性。
考点②:父亲的形象
参考答案:严厉、封建传统思想深重、不懂得儿童心理和自由的天性。
第五篇 《无常》
本文谈到了活无常、死无常、送无常和走无常。人们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他是个活泼可爱、富有人情味的鬼。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无常”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当时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第六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露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阐述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思想。
第七篇 《父亲的病》
作者父亲被庸医耽误治疗而离世,这一直是埋在他心中的痛。文章重点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体现出的庸医的特点
原文呈现: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参考答案: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考点②:选段体现出的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原文呈现: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参考答案: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这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
第八篇 《琐记》
本文不仅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暗中却使坏的衍太太,还描述了洋务派学堂办学的种种弊端和作者求知的艰难,并且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新的思想时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一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衍太太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衍太太主要事件——①鼓励孩子吃冰;②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③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④父亲临死时,怂恿“我”呼喊父亲。人物形象——刻画了衍太太喜欢使坏;教唆小孩做不好的事;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勾连内容:《父亲的病》(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第九篇 《藤野先生》
本文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件,以及作者在仙台经历“讲义事件”“幻灯事件”,受到日本学生歧视、侮辱,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体现出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原文呈现: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①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②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参考答案:①句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简朴、不拘小节;②句体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师者。
勾连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人物形象)
考点②:鲁迅思想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鲁迅意识到需要拯救的是国民的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第十篇 《范爱农》
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遭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以及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范爱农》一文的写作目的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与悼念。作者通过揭示范爱农的不幸遭遇与悲惨结局,表达了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考点②:范爱农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
专题速记
1.鲁迅的思想变化★
①父亲病逝——决定学医;②“讲义事件”“幻灯事件”——决定“弃医从文”。
2.《朝花夕拾》中的儿童教育观念
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露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间的尖锐矛盾;《五猖会》中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提倡家长要正确教育儿童;《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小鲁迅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一举动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02 真题再现
01 常识识记
【中考真题】
1.(天津中考)在“推荐我最喜爱的名著”活动中,许多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名著撰写了推荐理由。请你根据推荐理由写出相应的作品。
作品 推荐理由
《_________》 这部作品由十篇回忆性散文组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其中也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云南昆明中考)请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范围:初中教材“名著导读”中主要推荐的十二部名著)
阅读经典可以丰富阅历,涵养性情。让我们一起阅读散文集《________》,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名校模拟】
1.(江西赣州于都县期末)《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名为《_________》,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记住了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师________。
2.(吉林白山江源区期末)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鲁迅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朝花夕拾》这本书只有温情与童趣,没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
02 情节梳理
【中考真题】
1.(甘肃武威中考)《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1)____________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 (2)____________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 《藤野先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连云港中考)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1)~(3)题。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丙】片段,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的魅力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东烟台中考)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自己的隐鼠。
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这种“奇特的药引”是_________。
6.(江苏苏州中考)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贬义。(2分)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模拟】
1.(安徽安庆桐城市第二中学期末)七年级(1)班开展七年级必读名著的研读探究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探索《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一归来”的秘密
作品人物 《朝花夕拾》(1)______(主要人物) 《西游记》(2)______(主要人物)
出走路线 S城→南京→(3)______(国家名)→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4)______(地名)→取经路上→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想“寻救国道路去学医”(5)__________(篇目名)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归来结果 回国后,他“弃医从文”,通过描写世人的冷眼,深刻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 他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6)__________(封号)
2.(北京丰台区期末)七年级举行《朝花夕拾》的读书交流活动,你的班级准备用情景剧的形式对情节进行展示,因时间限制,只能表演一个。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情节进行推荐,并说明理由。(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东青岛莱西市期末)下面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十篇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是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作品。
B.文中往往呈现出往日和现实两个世界,共存着对往事的温和怜爱和对现实的辛辣批判两种不同情感和温度的文字。
C.从《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窥见旧时中国真实的生活面貌,比如:没有姓名的保姆“长妈妈”,大声朗读文章时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书塾先生,《无常》中在迎神赛会上表演的“活无常”等。
D.从《琐记》中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敢于提问“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再到《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真理的“我”,《朝花夕拾》重温了“我”的成长道路。
03 人物分析
【中考真题】
1.(云南中考)选评名著人物,说说《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可笑或可敬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南郴州中考)《朝花夕拾》中除了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狗·猫·鼠》中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3.(重庆中考A卷)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2分)
①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4.(江苏扬州中考)在“五个一百工程·经典成就人生”阅读分享活动中,洋洋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请你以《朝花夕拾》中某个人物的经历或思想为据,为洋洋指点迷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模拟】
1.(江苏扬州宝应县期末)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小华同学虚拟了一个情境。请你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帮助他完成人物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上课描绣像被老先生发现,并且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的事,被同窗发在某社交平台里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放学路上以及回到家中,三位长辈先后见到了我……
衍太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妈妈:“哥儿,你可回来啦!你父亲今天很生气,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他说你,你可得听着。记得了吗?”
父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期末)《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例如阿长、父亲、无常、寿镜吾、陈莲河、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朋友?不会选择谁?请任选一个话题,结合名著内容说出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主题特色
【中考真题】
1.(四川德阳中考)在“走进经典,感悟人生”的名著阅读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办一期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你选择了《朝花夕拾》中的童年鲁迅,结合名著向小组汇报选择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东临沂中考)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宜宾中考)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花”和“夕拾”即提示了本书编选文章的文体、内容及整体上的写作价值,请选择其中一篇予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南中考)根据下面的《朝花夕拾》中节选的语段,补全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语段节选 人物及特点 选自篇目 篇目推荐理由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人物: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儿童对自然、对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读来颇有情趣,令人倍感亲切。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人物:父亲特点:重视孩子读书,但对孩子严厉,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下面两则文字分别是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心灵世界。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
我们发现,两部作品虽一部为回忆性散文集,一部为“神魔小说”,但都有“童心和童真”。请以一部作品为例,结合其具体内容,简要谈谈该作品是如何体现“童心和童真”的。(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4·河南焦作期末)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几篇文章,如果让你围绕某一主题,选出两篇文章进行归类,你会怎么安排?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说明。
《五猖会》 《藤野先生》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专题探究
【中考真题】
1.(重庆中考A卷)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
短语: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西中考)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示例,解读《朝花夕拾》的书名。(80字左右)
解读示例(《骆驼祥子》):祥子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善良纯朴,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忍的精神。祥子的人生经历中,他还曾与骆驼有过一段故事,并因此而得名“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津中考)名著阅读。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模拟】
1.(浙江金华金东区期末)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细读以下三个语段,任选其中两个语段,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语段一: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语段三: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我选_____和_____,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石景山区期末)阅读经典名著,有的地方需要跳读,有的地方需要精读。跳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精读则可以在文字中获得细腻的感受和透彻的理解。请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中你认为最值得精读的部分或内容,说明推荐的理由。(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凉山州宁南县期末)请你阅读文段,参与下列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任务一: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琐记》
C.《<二十四孝图>》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任务二: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任务三:根据文段填写空缺内容。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篇目名),《朝花夕拾》原题为_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去看赛会的心理发生过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_________ — 忐忑痛苦 — _________
(4)任务四: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往事时,善于塑造人物。请从下面三个作品中任选一个,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并阐述理由。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藤野先生》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01 高频考点
考点清单
考查板块 高频考点 考查形式
常识识记 ①《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②判断名著名称③判断名著作者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选择题。
情节梳理 ①鲁迅讨厌《二十四孝图》的原因②《五猖会》的相关内容③《阿长与<山海经>》的相关内容④《琐记》的相关内容⑤《狗·猫·鼠》的相关内容⑥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⑦《父亲的病》的相关内容⑧《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及语段题。
人物分析 ①阿长的形象特点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③范爱农的形象特点④“父亲”的形象特点⑤衍太太的形象特点 题型多样,多为填空题、简答题及语段题。
主题特色 ①对《朝花夕拾》内容的感悟②《朝花夕拾》表达的情感③《朝花夕拾》的写作手法 题型多样,多为简答题及语段题。
专题探究 ①温暖的回忆,理性的批判②鲁迅的不同形象 题型多样,多为简答题及语段题。
考点梳理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记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抒发了他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同时也展现了鲁迅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百态、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
第一篇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选取了“猫”这样一个形象,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猫摧残的经历,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狗、猫、鼠分别代表的社会群体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狗代表了多管闲事,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猫代表了欺压弱者的暴虐者;鼠代表了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民群众。作者对狗的态度是贬斥、厌恶,对猫的态度是仇视、憎恨,对鼠的态度是可怜、同情。
第二篇 《阿长与《山海经》》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叙述了长妈妈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刻画了长妈妈善良、纯朴而又迷信、唠叨、愚昧的形象。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真诚的怀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长妈妈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人,她身上还保存着对儿童善良、朴实、真实的爱。
勾连内容:《狗·猫·鼠》(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第三篇 《<二十四孝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作者借此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第四篇 《五猖会》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与父亲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作者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但父亲却无情阻挠,强迫他背诵出《鉴略》才能去,作者的兴致一扫而光。本文表现了作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指出了封建教育思想的不合理,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中是如何体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的
原文呈现: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参考答案:这位父亲在孩子热切地期待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自由的天性。
考点②:父亲的形象
参考答案:严厉、封建传统思想深重、不懂得儿童心理和自由的天性。
第五篇 《无常》
本文谈到了活无常、死无常、送无常和走无常。人们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他是个活泼可爱、富有人情味的鬼。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无常”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当时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第六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露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阐述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思想。
第七篇 《父亲的病》
作者父亲被庸医耽误治疗而离世,这一直是埋在他心中的痛。文章重点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体现出的庸医的特点
原文呈现: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参考答案: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考点②:选段体现出的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原文呈现: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参考答案: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这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
第八篇 《琐记》
本文不仅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暗中却使坏的衍太太,还描述了洋务派学堂办学的种种弊端和作者求知的艰难,并且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新的思想时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一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衍太太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衍太太主要事件——①鼓励孩子吃冰;②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③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④父亲临死时,怂恿“我”呼喊父亲。人物形象——刻画了衍太太喜欢使坏;教唆小孩做不好的事;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勾连内容:《父亲的病》(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第九篇 《藤野先生》
本文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件,以及作者在仙台经历“讲义事件”“幻灯事件”,受到日本学生歧视、侮辱,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选段体现出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原文呈现: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①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②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参考答案:①句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简朴、不拘小节;②句体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师者。
勾连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人物形象)
考点②:鲁迅思想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鲁迅意识到需要拯救的是国民的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第十篇 《范爱农》
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遭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以及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必背高频考点
考点①:《范爱农》一文的写作目的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与悼念。作者通过揭示范爱农的不幸遭遇与悲惨结局,表达了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考点②:范爱农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
专题速记
1.鲁迅的思想变化★
①父亲病逝——决定学医;②“讲义事件”“幻灯事件”——决定“弃医从文”。
2.《朝花夕拾》中的儿童教育观念
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露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间的尖锐矛盾;《五猖会》中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提倡家长要正确教育儿童;《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小鲁迅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一举动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02 真题再现
01 常识识记
【中考真题】
1.(天津中考)在“推荐我最喜爱的名著”活动中,许多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名著撰写了推荐理由。请你根据推荐理由写出相应的作品。
作品 推荐理由
《_________》 这部作品由十篇回忆性散文组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其中也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云南昆明中考)请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范围:初中教材“名著导读”中主要推荐的十二部名著)
阅读经典可以丰富阅历,涵养性情。让我们一起阅读散文集《________》,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答案】1.朝花夕拾 2.朝花夕拾
【名校模拟】
1.(江西赣州于都县期末)《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名为《_________》,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记住了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师________。
2.(吉林白山江源区期末)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鲁迅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朝花夕拾》这本书只有温情与童趣,没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
【答案】1.旧事重提 长妈妈(或“阿长”) 寿镜吾(或“寿怀鉴”)
2.C
【解析】C.《朝花夕拾》中不仅有温情与童趣,还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衍太太鼓励孩子打旋子,阿祥跌倒时,衍太太当着阿祥婶母的面,却换了说法,说自己不让孩子打旋子。故C项表述错误。
02 情节梳理
【中考真题】
1.(甘肃武威中考)《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1)____________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 (2)____________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 《藤野先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猖会》(2)《琐记》(3)示例:回忆在日本的学习生活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江苏连云港中考)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1)~(3)题。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丙】片段,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的魅力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先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自由的天性;②“父亲”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热切地期待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自由的天性;③“塾师”不准孩子看“略有图画”的书,只让孩子读“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书,无视孩子的好奇心,束缚了孩子自由的天性。
(2)①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②图文并茂,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③内容丰富,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书。
(3)示例:有些家长和老师仍像片段中的“父亲”“塾师”一样,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只让孩子学习,导致孩子缺少自由阅读、自由成长的空间。有些家长、老师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孩子的课余时间也被学习占据,这无法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还有些家长、老师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忽视孩子多样发展的可能性。
3.(山东烟台中考)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自己的隐鼠。
【答案】B
【解析】B.《<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回忆叙述鲁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出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故B项表述错误。
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毅然到日本学医,决心学医救国。“看电影事件”使他深刻认识到国民的麻木,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这种“奇特的药引”是_________。
【答案】陈莲河 一对蟋蟀
6.(江苏苏州中考)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贬义。(2分)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了矿路学堂也非作者理想中的学校。
【名校模拟】
1.(安徽安庆桐城市第二中学期末)七年级(1)班开展七年级必读名著的研读探究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探索《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一归来”的秘密
作品人物 《朝花夕拾》(1)______(主要人物) 《西游记》(2)______(主要人物)
出走路线 S城→南京→(3)______(国家名)→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4)______(地名)→取经路上→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想“寻救国道路去学医”(5)__________(篇目名)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归来结果 回国后,他“弃医从文”,通过描写世人的冷眼,深刻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 他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6)__________(封号)
【答案】(1)鲁迅(2)孙悟空(3)日本(4)五行山(或“天宫”)(5)《藤野先生》(6)斗战胜佛
2.(北京丰台区期末)七年级举行《朝花夕拾》的读书交流活动,你的班级准备用情景剧的形式对情节进行展示,因时间限制,只能表演一个。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情节进行推荐,并说明理由。(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在百草园玩耍时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童趣图”。在大雪天,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支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等鸟下来啄食时就可以抓到,而有的鸟是养不过夜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心底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3.(山东青岛莱西市期末)下面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十篇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是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作品。
B.文中往往呈现出往日和现实两个世界,共存着对往事的温和怜爱和对现实的辛辣批判两种不同情感和温度的文字。
C.从《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窥见旧时中国真实的生活面貌,比如:没有姓名的保姆“长妈妈”,大声朗读文章时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书塾先生,《无常》中在迎神赛会上表演的“活无常”等。
D.从《琐记》中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敢于提问“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再到《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真理的“我”,《朝花夕拾》重温了“我”的成长道路。
【答案】D
【解析】D.应是《狗·猫·鼠》中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父亲的病》中的“我”批判了庸医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故D项的表述错误。
03 人物分析
【中考真题】
1.(云南中考)选评名著人物,说说《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可笑或可敬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妈妈有可笑的一面,如她总是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手指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她还有一些迷信思想,过年第一天要说吉祥话、吃福橘(或“长妈妈有可敬的一面,如在别人都不愿意费心找书时,是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其梦寐以求的绘图的《山海经》”)。(言之有理即可)
2.(湖南郴州中考)《朝花夕拾》中除了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狗·猫·鼠》中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答案】示例:(1)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2)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
3.(重庆中考A卷)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2分)
①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答案】①陈莲河 ②范爱农
4.(江苏扬州中考)在“五个一百工程·经典成就人生”阅读分享活动中,洋洋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请你以《朝花夕拾》中某个人物的经历或思想为据,为洋洋指点迷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品德高尚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尊重来自中国的鲁迅,尽心教授鲁迅医学知识。他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因此获得了鲁迅的理解和尊重。
【名校模拟】
1.(江苏扬州宝应县期末)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小华同学虚拟了一个情境。请你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帮助他完成人物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上课描绣像被老先生发现,并且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的事,被同窗发在某社交平台里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放学路上以及回到家中,三位长辈先后见到了我……
衍太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妈妈:“哥儿,你可回来啦!你父亲今天很生气,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他说你,你可得听着。记得了吗?”
父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迅哥儿,给我看看你描的绣像,描得像不像呀?下次多描些!
(2)示例:你这个忤逆之子,把《鉴略》前三十行背一遍,背不完就不准吃饭!
2.(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期末)《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例如阿长、父亲、无常、寿镜吾、陈莲河、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朋友?不会选择谁?请任选一个话题,结合名著内容说出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我会选择阿长做朋友。尽管阿长是个啰唆又迷信的,没有文化的妇女,但是她善良、关心孩子,给小鲁迅买来了《山海经》。选她做朋友,会让人感到温暖和爱。
示例2:我不会选择衍太太做朋友。她对自家孩子严格,却怂恿别家孩子冬天吃冰,还散播鲁迅从家里偷东西的谣言。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衍太太虚伪,自私自利,不值得做朋友。
04 主题特色
【中考真题】
1.(四川德阳中考)在“走进经典,感悟人生”的名著阅读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办一期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你选择了《朝花夕拾》中的童年鲁迅,结合名著向小组汇报选择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五猖会》中记叙了鲁迅小时候准备去看迎神赛会,临出发前却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准去,鲁迅为此焦灼不安、痛苦不已,虽然最后鲁迅背出了书,看了迎神赛会,但已失去了看会的兴致的故事。鲁迅在这里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心理的摧残及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示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不乏乐趣但要求严格的读书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
2.(山东临沂中考)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儿时鲁迅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了应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2:《五猖会》写儿时鲁迅即将要去看他心心念念的迎神赛会时,他父亲却强制他背诵《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3:《<二十四孝图>》写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了儿童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3.(四川宜宾中考)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花”和“夕拾”即提示了本书编选文章的文体、内容及整体上的写作价值,请选择其中一篇予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的几个生活片段,如在仙台的食宿情况、藤野先生的关心、“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本文内容丰实,形散神凝,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全文,使每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深刻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海南中考)根据下面的《朝花夕拾》中节选的语段,补全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语段节选 人物及特点 选自篇目 篇目推荐理由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人物: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儿童对自然、对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读来颇有情趣,令人倍感亲切。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人物:父亲特点:重视孩子读书,但对孩子严厉,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寿镜吾 极方正、质朴、博学,但又严而不厉,喜欢读书
(2)五猖会
(3)示例:这篇散文写了童年鲁迅对迎神赛会非常向往,后因被父亲强迫背书而感到扫兴、无奈和厌烦的事,表达了鲁迅对封建教育扼杀孩子天性的强烈谴责,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将童年鲁迅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值得推荐。
5.(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下面两则文字分别是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心灵世界。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
我们发现,两部作品虽一部为回忆性散文集,一部为“神魔小说”,但都有“童心和童真”。请以一部作品为例,结合其具体内容,简要谈谈该作品是如何体现“童心和童真”的。(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以《朝花夕拾》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玩耍,享受童年的欢乐和大自然的美丽。《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鲁迅讲述了长毛的故事,让他产生了无限的想象。《五猖会》中,鲁迅回忆起童年时看迎神赛会的场景,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让他感到温馨和快乐。这些故事片段都展现了鲁迅童年时的快乐和纯真,让人感受到他的温馨童趣,体现了“童心和童真”。
6.(2024·河南焦作期末)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几篇文章,如果让你围绕某一主题,选出两篇文章进行归类,你会怎么安排?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说明。
《五猖会》 《藤野先生》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因为这两篇文章都记录了鲁迅童年的快乐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在百草园玩耍的快乐时光,《阿长与<山海经>》则写了童年鲁迅经历的过年习俗,听长妈妈讲故事等。
示例2: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因为这两篇文章都记述了“我”和长妈妈的温馨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长妈妈给“我”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还给“我”买了《山海经》,让我们对长妈妈的印象非常深刻。
05 专题探究
【中考真题】
1.(重庆中考A卷)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
短语: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短语)人性的冷与暖(理由)以衍太太为代表的自私冷漠的人,使鲁迅感受到人性中的“冷”;阿长、藤野先生等人给予鲁迅的温暖关怀,使他体味到人性中的“暖”。
示例2:(短语)痛苦与觉醒(理由)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歧视,并看到当时国人的麻木,这一切让他倍感痛苦,也让他思考如何改变国民的精神,最终他觉醒了,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
2.(江西中考)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示例,解读《朝花夕拾》的书名。(80字左右)
解读示例(《骆驼祥子》):祥子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善良纯朴,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忍的精神。祥子的人生经历中,他还曾与骆驼有过一段故事,并因此而得名“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朝花夕拾”的字面意思是早上的花朵晚上捡起,喻指鲁迅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书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即鲁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
3.(天津中考)名著阅读。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名校模拟】
1.(浙江金华金东区期末)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细读以下三个语段,任选其中两个语段,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语段一: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语段三: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我选_____和_____,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语段一 语段二 语段一中父亲让“我”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扫了“我”的兴致,批判了父亲不懂儿童的心理和封建家长制,这是“理性的批判”;语段二中长妈妈虽然比较迷信,懂得很多烦琐的仪式,比如新年早上吃福橘,但是她这是为了祈求来年的美好生活,也是长妈妈与“我”的温馨日常,这属于“温馨的回忆”。
2.(北京石景山区期末)阅读经典名著,有的地方需要跳读,有的地方需要精读。跳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精读则可以在文字中获得细腻的感受和透彻的理解。请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中你认为最值得精读的部分或内容,说明推荐的理由。(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推荐精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描绘了鲁迅童年的生活片段,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精读此文,不仅可以感受鲁迅独特的文学魅力,还能深入体会他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启发。
3.(四川凉山州宁南县期末)请你阅读文段,参与下列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任务一: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琐记》
C.《<二十四孝图>》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任务二: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任务三:根据文段填写空缺内容。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篇目名),《朝花夕拾》原题为_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去看赛会的心理发生过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_________ — 忐忑痛苦 — _________
(4)任务四: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往事时,善于塑造人物。请从下面三个作品中任选一个,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并阐述理由。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藤野先生》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1)B
(2)C
【解析】C.“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而非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3)《五猖会》《旧事重提》父亲让“我”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让“我”去看五猖会 欢喜期待 扫兴失落(或“落寞无趣”“索然无味”)
(4)示例1:我喜欢阿长,作者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但是她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所以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示例2: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老师,他生活朴素,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没有民族偏见,他真诚地关心、帮助鲁迅,仔细地检查并修改鲁迅抄写的讲义,与当时日本学生对待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所以我更喜欢藤野先生。
示例3:我喜欢寿镜吾先生。寿镜吾是一个慈祥、学识渊博的学者,虽然有严格的一面,但总的来说,他待人宽厚慈爱,对孩子们充满了关爱。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