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西游记【名著概览】课件 - 新课标中考语文必读名著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西游记【名著概览】课件 - 新课标中考语文必读名著演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7: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初中名著阅读系列
《西游记》
主讲人
× × ×
作家作品
经典情节
人物分析
主题主旨
专题探究
阅读策略
经典例题
考查范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
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作家作品
姓名:吴承恩
字、号: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身份:明代小说家
经历: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奇闻怪事。但吴承恩在科举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嘉靖年间才考中贡生。他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终老于家。除《西游记》,吴承恩还有《射阳先生存稿》传世。
By Yushen
主体内容
《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社会地位
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创作动机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作品介绍:西游记
西


1 — 7回:
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8 — 12回:
叙述三藏取经缘由
13 — 100回:
描写西天取经经过
石猴降生
悟空学艺
大闹龙宫、地府
大闹天宫
唐僧的来历
魏征斩龙
唐太宗入冥府
观音寻找取经人
收服众徒弟
斩妖除魔
取回真经
径回东土
长安出发
(唐太宗李世民)
巩州城双叉岭
(老虎精寅将军、野牛精特处士、熊罴熊山君)
两界山(五行山)
齐天大圣孙悟空
蛇盘山鹰愁涧
玉龙三太子
西番哈咇国
观音院、
黑风山黑风洞
(黑熊怪、广智、广谋、金池长老)
高老庄
(猪八戒、高太公)
浮屠山
(乌巢禅师)
流沙河
(卷帘大将沙悟净)
万寿山五庄观
(明月、清风、镇元子)
白虎岭
(尸魔白骨精)
宝象国
(黑袍老怪、百花羞公主)
平顶山莲花洞
(狐阿七、九尾狐、金银角大王)
乌鸡国
(青毛狮子精)
宝林寺
火云洞
(圣婴大王红孩儿)
衡阳峪黑水河
(鼍洁)
车迟国
(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
通天河
(水怪金鱼精
老鼋)
金兜山
(独角兕大王)
毒敌山琵琶洞
(蝎子精)
火焰山
(牛魔王、铁扇公主)
祭赛国
(九头虫怪)
荆棘岭
(劲节十八公)
小西天
(黄眉怪)
七绝山
(红鳞大蟒)
麒麟山獬豸洞
(金毛犼怪、金圣宫娘娘)
盘丝洞
(蜈蚣精、蜘蛛精)
狮驼岭
(大鹏精、白象精、青毛狮子精)
比丘国
(白面狐狸精、白鹿精)
无底洞
(地涌夫人)
隐雾山
(花皮豹子精)
玉华山
(九灵元圣、黄狮精)
青龙山
(辟尘大王、辟暑大王、辟寒大王)
灵山雷音寺
(阿傩、伽叶)
通天河
(老鼋)
回到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取经路线
经典情节
大闹天宫
四圣试禅心
大闹五庄观
大战红孩儿
三打白骨精
经典情节
车迟国斗法
真假美猴王
三调芭蕉扇
孙悟空大闹天宫
起 因
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去地府强销生死簿。玉帝授他做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请孙悟空,悟空大闹瑶池、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
经 过
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和哪吒太子与众天兵捉拿孙悟空。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金钢琢打孙悟空,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枪刺剑刳、火烧雷打,被置于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却炼成一双火眼金睛,在天宫大打出手。最后玉帝请如来佛祖救驾。
结 果
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人 物 形 象
孙悟空:自尊好强、桀骜不驯、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本领高强
二郎真君:聪慧机敏、神通广大
如来佛祖:法力高强
四圣试禅心
起 因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
四 人 表 现
老妇人问唐僧可否愿意留下,唐僧禅心坚定,在财色的诱惑下毫不动摇。孙悟空和沙僧连忙推辞,猪八戒推说从长计议,事后找到老妇人,表示愿意留下。
结 果
八戒被菩萨绷在树上一夜,以示惩戒。
人 物 形 象
唐僧:严守戒律、立场坚定
悟空、沙僧:不为财色所动
八戒:意志薄弱、贪财好色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起 因
师徒四人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让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未敢食,八戒怂恿悟空偷人参果。
四 人 表 现
二童子得知人参果被偷,大骂唐僧。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师徒四人夜间逃走。镇元大仙纵云赶来,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归。镇元大仙要惩罚唐僧,悟空代师受罚。悟空求拜观音,观音用净瓶甘露救活果树。
结 果
镇元大仙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人 物 形 象
悟空:敢作敢当、莽撞冲动、讲义气
唐僧:迂腐、懦弱
八戒:贪吃
镇元大仙:神通广大
尸魔三戏唐三藏
起 因
白骨精听闻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欲抓唐僧。
四 人 表 现
一打:白骨精变成美女。悟空打死美女,白骨精逃走。唐僧怒斥悟空,八戒搬弄是非,唐僧误会悟空。
二打:白骨精变成老妇,仍被悟空识破并打死老妇,白骨精仍然逃走。唐僧念起“紧箍咒”惩罚悟空。
三打:白骨精变成老翁,谎称寻找自己的女儿和老伴。悟空再次识破白骨精的伪装,将其定住元神打死,悟空被唐僧误解,最终回到花果山。
结 果
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违反戒律。八戒连进谗言,于是唐僧赶走了孙悟空。
人 物 形 象
悟空:聪敏机智、智慧果敢
白骨精:诡计多端、狡猾多变
唐僧:是非不分、易信谗言
八戒:好色、爱搬弄是非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起 因
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之子,法力高强,顽皮好胜,听说吃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便朝朝在山间等候。
经 过 和 结 果
一战红孩儿:红孩儿用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机将唐僧掳进火云洞。悟空、八戒前去寻师父,红孩儿率领一群小妖精,用三昧真火烧退悟空、八戒。
二战红孩儿:沙悟净建议用相克之法,悟空找龙王借水灭火。结果三昧真火用水灭不了。悟空不及防备被烟火所伤,投入涧水内火气攻心昏迷,后被八戒、沙僧救醒。
三战红孩儿:八戒去请观音菩萨,却路遇红孩儿变成的假观音,被红孩儿擒入洞中,悟空变作牛魔王入洞救唐僧被识破,最后无奈只得去南海请来观音菩萨。最终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
人 物 形 象
唐僧:心地善良
悟空:聪明机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红孩儿:神通了得、机智狡诈、孝顺
车迟国斗法
起 因
车迟国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佛教徒大多被虐死,为了扭转这一局势,唐僧一行与三位国师斗法。
经 过
①比登坛祈雨;
②比云梯显圣;
③比隔板猜枚;
④比利刃砍头,虎力大仙死亡;
⑤比剖腹剜心,鹿力大仙死亡;
⑥比油锅洗澡,羊力大仙死亡。
结 果
三国师死后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省悟,出招僧榜文,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登程。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
人 物 形 象
悟空:聪明机智、神通广大、善假于物
唐僧:定力强、意志坚定
虎力、羊力、鹿力:出尔反尔、狡猾奸诈、诡计多端
真假美猴王
起 因
悟空打杀了一群强盗,第三次被唐僧逐走,向观音菩萨诉苦。六耳猕猴趁机假扮悟空打伤唐僧,并抢走青毡包袱。
经 过
真假猴王花果山大战,沙僧难辨真假;悟空请来众神,落伽山大战,观音“紧箍咒”难辨真假;南天门大战,众神难辨、照妖镜失效;唐僧面前大战,“紧箍咒”难辨真假;森罗殿大战,判官无名可考,谛听辨出真假,不敢言说。最终在如来佛祖的帮助下,悟空重回取经队伍。
结 果
如来辨真假,金钵擒六耳,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观音送悟空回到唐僧身边。
人 物 形 象
悟空:除恶务尽
六耳猕猴:自恃天赋神通、无法无天
如来佛祖:见多识广、神通广大
唐僧:是非不分
沙僧:善良正直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起 因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打翻了太上老君炼丹炉,炉火落入人间形成火焰山。师徒四人西行至此,难以通行,从樵夫处得知铁扇仙(罗刹女)有一宝扇可扇灭火焰。
经 过 和 结 果
一调芭蕉扇:悟空攀亲,罗刹女恼怒悟空害儿子被观音收伏;罗刹女大战不敌,用芭蕉扇扇飞悟空;悟空到灵吉菩萨处借得定风丹,再战罗刹女;悟空变作虫子入罗刹腹中,借得假扇
二调芭蕉扇:悟空认亲牛魔王,牛魔王怒斥悟空;悟空尾随牛魔王赴宴,偷得辟水金睛兽;悟空假扮牛魔王,巧语骗得真扇;牛魔王假扮猪八戒,巧计夺回芭蕉扇。
三调芭蕉扇:八戒打死玉面公主,牛魔王败走芭蕉洞;众神围攻牛魔王,牛魔王终被擒;铁扇公主为救夫君,主动交出芭蕉扇。悟空连扇四十九扇扇灭火焰,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人 物 形 象
孙悟空:足智多谋、骄傲自满
罗刹女:泼辣、奸滑狡诈、重情重义
牛魔王:奸诈狡猾、凶狠勇猛
人物分析
唐 僧
· 前世为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
· 俗家姓陈
· 金山寺法明和尚取名“江流儿”
· 十八岁受戒得法名“玄奘”
· 唐太宗封“御弟圣僧”
· 唐太宗赐法号“三藏”
· 佛祖册封“旃檀功德佛”
性格特点
正面形象
负面形象
仁厚善良,信念坚定:西天取经,一路历经磨难,但无论是妖魔的威胁恐吓,还是俗世的美色与权势,都不曾动摇唐僧的取经之心;每遇弱者受难,他都难免悲伤落泪,每遇生灵涂炭,他都想方设法加以解救,足见其悲天悯人之心;一路西行,“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足见其对佛祖的虔敬之心。因其坚定,观音菩萨才将取经的重任交付于他;也因为其心志坚定,才能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完成取经大业,使一行人得以修成正果。
缺乏主见,善恶不辨,迂腐固执:西行路上的众多妖魔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惜变换成各种各样斋僧敬道的善男信女和受苦受难的弱者,而唐僧则不加分辨,无原则地给予同情。他的一味行善,盲目慈悲,致使师徒四人屡屡遇险,事后虽多次表示要痛改前非,但每每事到临头,他仍旧执迷不悟。
唐僧虽懦弱迂腐,却善良坚定,坚定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是《西游记》中真实而感人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演变
四圣试禅心
(第23回)
严守戒律、立场坚定
三打白骨精
(第27回)
大闹五庄观
(第24~26回)
迂腐、懦弱
易信谗言、是非不分
唐 僧
大战红孩儿
(第40~42回)
心地善良
车迟国斗法
(第44~46回)
意志坚定
相关情节
秉诚建大会
浮屠山受心经
恨逐美猴王
路阻火焰山
木仙庵谈诗
朱紫国论前世
黑松林逢魔
供状玄英洞
趣经女儿国
灭法国受阻
地灵县斋僧
误入小雷音
孙悟空
· 花果山上的灵石孕育而生
· 被众猴推为“美猴王”
· 菩提祖师取名“孙悟空”
· 天界官职“弼马温”
· 自封“齐天大圣”
· 唐僧取名“孙行者”
· 佛祖册封“斗战胜佛”
性格特点
蔑视权威,桀骜不驯,勇于反抗:他曾在花果山水帘洞占山为王,聚集一批猴子猴孙,自称“齐天大圣”;也曾闹龙宫、扰冥府、搅蟠桃会、大闹天宫,向天庭的最高统治者挑战;与如来斗法之时,更是发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言,表现出对神国权威的极大蔑视。他的这种彻底的反抗精神令人敬佩,给人以鼓舞。
嫉恶如仇,忠心耿耿:悟空随唐僧取经之后,一路上降妖除怪,屡建奇功。妖魔无论是像红孩儿、银角大王一般变成弱者骗取同情,还是如白骨夫人、蜘蛛精一样变成美丽的女子诱惑,最终都没能逃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他的金箍棒;尽管三番两次被师父唐僧误解、驱逐,仍始终如一地保护师父西行。
机制灵活,诙谐风趣,乐观向上:三调芭蕉扇”中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哄罗刹女交出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时悟空变作道士骗取了精细鬼和伶俐虫手中的宝贝…在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时候,悟空聪明机智,处事灵活;无论是天上诸神,还是菩萨佛祖,悟空都敢打趣,时不时也会与八戒斗嘴,抑或对其稍加捉弄;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悟空都不曾撇开保护师父的承诺,都不曾放弃西行取经,足见其乐观向上的品格。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英雄形象,更是劳动人民理想和愿望的化身。
人物形象演变
桀骜不驯、有反抗精神
严守戒律、立场坚定
孙悟空
收伏黄袍怪
(第28~31回)
忠贞不贰、有情有义
真假美猴王
(第56~58回)
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石猴出世
(第1回)
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四圣试禅心
(第23回)
大闹天空
(第3~7回)
三打白骨精
(第27回)
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车迟国斗法
(第59~61回)
机智勇敢、不屈不挠
大闹天宫
云栈洞收八戒
大闹五庄观
三打白骨精
具有“反抗精神”的情节
具有“嫉恶如仇”精神的情节
真假美猴王
智取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
三调芭蕉扇
相关情节
猪八戒
· 天界官职“天蓬元帅”
· 玉皇大帝起名“猪刚鬣”
· 菩提祖师取名“孙悟空”
· 菩萨起法名“猪悟能”
· 唐僧起别名“八戒”
· 佛祖册封“净坛使者”
正面形象
负面形象
憨厚朴实,吃苦耐劳:在八百里荆棘岭,八戒抖擞精神,挥耙开路,披荆斩棘;在稀柿衙,八戒用嘴从烂泥中拱出一条道路,保唐僧西行。
猪八戒虽狡黠但不奸诈,贪小利但不忘大义,顽皮活泼,充满乐观精神,是《西游记》中令人喜爱的取经英雄形象。
性格特点
本领超群,战斗勇猛:虽没有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也会三十六变天罡数,一柄九齿钉耙也有五千零四十八斤重,降妖除魔,亦是奋勇向前。在陈家庄,悟空变成陈关保,八戒变成一秤金,帮助师兄捉拿妖怪。一路上若没有八戒相帮,悟空难免有时孤掌难鸣。
贪吃好色,耍小聪明:每遇妖魔变化成人,只要那人篮子中有食物,八戒就深信不疑;行至平顶山,悟空让其巡山,八戒却躲在草丛中睡大觉,回来还编谎欺骗师父;“四圣试禅心”时,唯其贪财好色。
意志薄弱,目光短浅:取经路上,八戒念念不忘的就是回高老庄;只要遇到困难,他就会打退堂鼓,讲泄气话,动不动就想散伙分行李。
人物形象演变
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
(第8回)
憨直粗鲁、善打小算盘
高老庄招亲
(第18~19回)
憨厚朴实、贪恋女色
四圣试禅心
(第23回)
贪恋女色、意志薄弱
猪八戒
三打白骨精
(第27回)
爱挑拨是非、贪恋女色
猪八戒义激猴王
(第31回)
忠勇善良、聪明机智
小雷音寺除怪
(第65~66回)
憨厚朴实、吃苦耐劳
醉酒戏嫦娥
高老庄招亲
四圣试禅心
濯垢泉忘形
智激美猴王
相关情节
沙 僧
· 天界官职“卷帘大将”
· 菩萨赐法号“沙悟净”
· 唐僧起别名“沙和尚”
· 佛祖册封“金身罗汉”
性格特点
谨守戒律,知错就改:在狮驼国时,因受八戒撺掇,也说要分行李散伙。但一见行者安然返回,心中就明白是八戒撒谎,马上埋怨二师兄说谎害人;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走,沙僧自始至终不曾出言相劝。当八戒重新请回悟空时,他由衷地欢喜。面对悟空的责怪,他心生惭愧,说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
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虽少言寡语,却是非分明,是《西游记》中看似平凡却令人心生敬意的人物形象。
信念坚定,正直忠厚:他对师父绝对尊敬,对猴哥也绝对信任。每次八戒添油加醋地打小报告,沙僧都会为悟空辩解;每次唐僧遇险心惊肉跳之时,沙僧都会好言安慰。他从不像八戒那样一遇困难就嚷着分行李,而是坚定不移地保护师父西行。
少言寡语,任劳任怨:西行路上,沙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会像八戒那样寻找机会争功,也不会像悟空那样卖弄手段,他总是在两位师兄去降妖时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任。一旦遇到妖魔来袭,他也会挺身而出,保护师父,但从不炫耀。
人物形象演变
沙 僧
大战红孩儿
(第40~42回)
秉性善良、情深义重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81回)
任劳任怨
四圣试禅心
(第23回)
踏实稳重、意志坚定
大闹五庄观
(第24~26回)
不争不抢、老实本分
失手打破琉璃盏
大战流沙河
相关情节
大战黄袍怪
大战青龙山
主题主旨
斩妖与除魔
鞭笞现实社会的黑暗。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多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因此,《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寻找与追求
通过书中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精神的斗争精神。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反映了作者打破陈腐观念、反抗压迫的理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专题一 从猴到佛——孙悟空的成长与蜕变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一以贯之的人物,他不断地成长、蜕变。脱离伦理的“自然人”进入社会中,渴望融入社会、获得尊重的需要使其追求的绝对自由变为理性的自由,在不断修炼心性和自我完善中,呈现出从猴到人再到佛的成长历程。以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为例:第一次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教训后不服气,怒而离开;第二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作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第三次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前因打杀强盗,后因假美猴王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菩萨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取经路上的磨难让孙悟空变得办事更周全、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专题二 妖怪的归途
一路西行,不仅是为了求取真经,更是为了让人们通过真经弃恶从善、改邪归正。途中的妖魔虽然都有神通,但仍不是神仙,那是因为他们本性中的恶依旧存在。各路神仙在最后收服妖怪时大多带走它们,而不是杀害它们,这体现了佛家的慈悲为怀,同时也是劝诫人们弃恶从善、改邪归正的践行。在取经团队中,唐僧的三个徒弟也曾如妖怪般,但他们在取经途中,不仅铲除了路上的妖,还铲除了心中的恶,最终修得正果。
专题三 悟空之泪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秉性坚强,生来高傲,一般情况下是不哭的。不过,从其出世到取经成功,孙悟空却哭过多次,例如:学艺之时,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孙悟空哭了,说“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遭到唐僧的驱赶,孙悟空一面吩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胡言乱语,一面流泪告别唐僧。取经路上,孙悟空的眼泪中或心绪复杂、伤感委屈、倍感伤痛,或侠骨柔情、隐忍顾全大局。孙悟空在眼泪中变化成长,因此让人觉得孙悟空与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作者以泪完成了对孙悟空人性的塑造。由猴到人,再到佛,经历身心痛苦终成正果,这是孙悟空的泪水给我们的启示。
专题探究
专 题 探 究
下一章
01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一以贯之”的人物,他不断地成长、蜕变。脱离伦理的“自然人”进入社会中,渴望融入社会、获得尊重的需要使其追求的绝对自由变为理性的自由,在不断修炼心性和自我完善中,呈现出从猴到人的成长历程。纵观整本书,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的经历能很好地展现出孙悟空的蜕变。
孙悟空的成长与蜕变
02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遇到的妖魔鬼怪数不胜数,其中唯有牛魔王一家数次阻碍。我们一起来看看,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遭遇了哪些来自这一个家族的阻挠。
一个家族的阻挠
第一次出走
出走原因: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责怪滥杀无辜,悟空负气而走。
返回原因:被东海龙王劝回
结果:被观音菩萨用计戴上了“紧箍儿”。
总结:悟空被唐僧责备了几句就负气而走,此时的他桀骜不驯,心骄气盛,一身“猴”性。
第二次出走
出走原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误会杀了好人,几次三番请求留下,唐僧不允,无奈只好离开。
返回原因:被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
结果:唐僧被黄袍怪变作老虎,孙悟空救下唐僧,师徒和好。
总结:此次悟空离开时嘱咐沙僧好好保护师父,必要时可借助自己的名望。此时的悟空爱憎分明,坚持主见,“猴”性逐渐褪去,显出“人”性。
第三次出走
出走原因:孙悟空打死一伙强盗。
返回原因:主动返回
结果:悟空被逐后主动返回,唐僧不允后,悟空前去拜见观音菩萨,其间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为非作歹,后被如来佛祖识破,解除误会后,观音菩萨将悟空送回。
总结:悟空被赶走后主动返回,而唐僧念《紧箍儿咒》将他赶走。后被六耳猕猴冒充,悟空先后请了观音菩萨、玉帝、唐三藏、地藏王菩萨、如来佛祖为自己辨明正身。此时的悟空成熟稳重,懂得主动找帮手解除误会,已经成长为合格的“人”。
返回
大战红孩儿
③八戒想请观音,却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所骗,被捉进洞中。悟空假扮牛魔王救唐僧被识破,最终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并将其收为善财童子。
①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唐僧信任,趁机掳走唐僧,并用三昧真火烧退来找师父的悟空、八戒。
②悟空找龙王借水灭三味真火,结果凡水不管用,悟空被烟所伤,火气攻心昏迷,后被八戒、沙僧救醒。
三调芭蕉扇
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帮忙,牛魔王被擒,铁扇公主为救夫君交出芭蕉扇。
铁扇公主因恼怒孙悟空害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服,不肯借扇并扇走孙悟空。孙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中,借来假扇。
孙悟空假扮牛魔王,巧语骗到真扇;牛魔王假扮猪八戒将芭蕉扇骗回。第二次借扇失败。




二 调
返回
阅读策略
第一周到第二周
阅读范围:第一到二十三回
阅读目标:掌握重点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取经队伍的集结等。
第三周到第四周
阅读范围:第二十四到五十八回
阅读目标:从孙悟空的离队与归队中,感受他的成长与蜕变。
第五周到第七周
阅读范围:第五十九到一百回
阅读目标:掌握经典故事情节,如三借芭蕉扇、比丘国救小儿等。
经典例题
1.请简述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第十六回中,唐僧在观音禅院丢失袈裟。哪些内容能够表现出金池长老的贪婪和奢靡?(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中,“婴儿”指的是谁?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与其相关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孙悟空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被玉帝派人擒住,后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煅炼,炼成了火眼金睛。
示例:寺院环境华美;生活器具奢靡;珍奇袈裟满堂;下跪垂泪观赏,放火图谋袈裟。
答:红孩儿。红孩儿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后纵风将唐僧捉走。孙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红孩儿不信孙悟空所说,用三昧真火烧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叙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孙悟空请龙王兄弟来灭火,却差点丧命。八戒去请观音菩萨,却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菩萨骗入洞内。孙悟空变作牛魔王,被红孩儿问出破绽后,纵筋斗云去南海请来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收了红孩儿作善财童子。
答:一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降伏,不肯借扇并将孙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灵吉菩萨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孙悟空再去借芭蕉扇,却借到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到罗刹女那里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把芭蕉扇变大,却不会变小,只好扛着大扇离去。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模样,又将芭蕉扇骗了回去。三借芭蕉扇:在哪吒三太子、托塔李天王、四大金刚等众神的相助下,孙悟空借到了芭蕉扇,成功扇灭了火焰山的大火。师徒四人得以西行。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