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7: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枣强中学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术画面中的“织锦”亮点,是《红楼梦》“多主题”复调演进的充分体现。《红楼梦》不仅以
“一家事”写“百家事”,体现一个时代的基本风税和发展趋势,而且用显微镜的方式展现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了贾宝五、林:玉、裤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
注意事项:
高度。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⑦将社会生活宏观俯瞰与微观透视有机融合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但作者不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是知识的炫技派。其中的“百科知识”如盐溶于水,无形无色,却能随着对人物的理解、对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故事的端摩、对结局的比较而确确实实地“味之”“知之”。这是因为曾雪芹始终在时代的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氛围之中沉入生活现场,从中洞悉生命价值和世事规律。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⑧所以,作家只有充分尊重生活、积极拥抱时代,创作才能有内在的魂魄。作家只有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以个体“小我”书写时代“大我”的故事,以敏锐的感悟力牢牢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才
一、阅读(70分)
能创作出拥有深刻思想、生活气息和审美格调的作品。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⑨丙】文学价值的生成有赖于作家拥有大胆创新的精神。优秀的作家都是不懈的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者。如果过去的人物塑造与性格类型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过去的艺术风格不能与当
材料一:
下的时代相称,那么,作家就必须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优秀的作家之所以能够实现创新,
①从创作生产的作品数量而言,从作家个性的自由展示而言,从读者获得的精神滋养
与之不断深化生活与文学的认识密切相关。
而言,中国当代文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今天能否产生与历史上的经典相塊美
①《红楼梦》体现着生活的“原态性”,小说所表现的人物、故事犹如“还原”生活。扎
的作品呢?能否有与这个深刻巨变时代相称的伟大作品呢?
根于生活的大地,对世事人情有更深入的体察,才能找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敢于告
②文学要走向“高峰”,首先要面向“高峰”。汲取文学经典的养料,重新认识文学书
别一切老套路、旧写法的底气。曹雪芹在小说中明确表明,他不写伤时写世的小说,不写
写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是迈向文学“高峰”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
才子佳人的小说,不写千人一面、千人同腔的小说,这就是曹雪芹在艺术追求上所表现出
的代表,论释着文学价值得以生成的奥秘,对于理解当今时代的文学创作依然具有启迪
的创新精神。当下,作家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写作风格,在剑新中为真、善、美
意义。
赋予新的内涵,让文学的书写价值更具多元和丰富的样态。文学经莫往往独树一帜、别开
③甲】。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家族的变故令曹雪芹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落差,饱尝
生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能在尊重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在文学的天空
了世间冷暖。《红楼梦》是以他和他的家族的故事为素材、为原型创作完成的。动笔之初,
下耸立起新的“高峰”,给读者以新的审美享受和心灵启迪。
曾雪芹不满二十岁,耗费了十年光阴精雕细琢,又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增删修改,三十
(摘编自孙伟科《在师法经典中深刻认知文学价值一以(红楼梦)为例》)》
岁左右时《红楼梦》基本完成。此时的作品已经超越了“自家事”,超越了说教与训诚性质
材料二:
的《风月宝鉴》,超越了宣扬色空观念的《情僧录》。小说主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正是作
《红楼梦》实现了宏大叙事与细腻刻画的完美融合。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
者思想升华、自我蝶变的结果。这表明,作家只有具备“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精神,才能战
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巧妙编织进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形成一福波澜壮
胜创作上的浮躁心态。当今的文学创作环境或许更为复杂,但是文学的本质价值和内在
阔的社会生活长卷。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既搁示了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
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作家必须保持沉潜的功夫,醉心于功利是无法创作出经典
又映射出整个封建社会的全景风貌。与此同时,书中人物性格鲜明、情感饱满,无论是主
作品的。创作一部好作品,是需要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的。
角还是配角,皆糊栩如生,展现出作者对社会复杂性的深刘洞察和精湛的塑造技艺。
④(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代表,蕴含着文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也彰显了文学创
(摘编自《〈红楼梦〉:中国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作的最高追求。这在其他文学经典,如但丁、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中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样存在,他们共同示范了文学创造的规律,传达着文学书写的本质价值。文学经典构建
A.尽管当代文学在多方面成果显著,但要诞生比肩历史经典、契合时代巨变的伟大作
让读者畅游其间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无限敞开,而又五彩缤纷。
品,向文学经典取经必不可少。
⑤乙】。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都反映出特定的社会景观和生活风貌,为人们理
B.曹雪芹历经十年创作,五次大规模增删,随着《红楼梦》的主旨与最初相比的巨大变
解历史和认识社会提供重要途径。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全景式的观察
化,作者的思想也随之升华。
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奉献出《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
C.《红楼梦》中“晴雯撕扇”“香菱学诗”等情节,凭惜对人物的细致描绘,不仅丰富了角
⑥“全景式”要求作家具备从有限内容中展现无限生活空间的能力,有深度、有广度地
色形象,还使小说主题更为多元。
面对现实生活。“显微镜式”要求作家具备观察与表现生活的能力,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
D.材料一的“以个体·小我'书写时代‘大我”与材料二“以小见大叙事手法”,均通过
内容。实现二者的结合,是一个更高的追求。《红楼梦》有史诗般的壮阔书写和宏观描摹,
个体展现时代,两者所指内容基本相同。
也有一般人捕捉不到的细节,如“风姐理家”“睛雯撕扇”“香菱学诗”等,这些人物成为艺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