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8: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圣人(shèn) 包袱(fù) B.有诈(zhà) 衔接(xián)
C.发怔(zhèng) 蘸水(zhàn) D.捏造(niē) 肉馅(xi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椅子 邮箱 习惯 忠于职守
B.果然 声音 敬惕 豪不在议
C.报纸 候补 蝴蝶 大显身手
D.操场 阶段 发展 闭目养神
3.下列词语中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垂头丧气 B.膀大腰粗 C.哈哈大笑 D.目瞪口呆
4.下列诗句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是( )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人生自古谁无私,留取丹心照汗青。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嘎子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当然)
B.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特别)
C.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耐心)
D.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羞愧)
6.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
B.他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做过的事被人知道了。
C.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D.他半闭着眼睛,干枯的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摇晃的头就慢慢地向后仰过去。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字词。
下雪了,hóu lóng( )发炎的弟弟想出去dǎ xuě zhàng( ),但妈妈lǒu( )着他说:“生病了需要多休息。”弟弟鼓着sāi bāng zi( ),很不开心。
8.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
(2)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
9.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是个 结构的字。此外,它是多音字,可分别组词为: 、 。
(2)“发”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送出,交付;②产生,发生;③发表,表达;④扩大,开展;⑤启程;⑥散开;⑦流露。给下列词语中的“发”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发怔( ) 发布( ) 发芽( ) 朝发夕至( )
10.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再不回头”原意指: ,“再不回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①句中的“他”指的是 。
②从“居然”一词中可以体会到 。
③为什么“他”会觉得这身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呢?
三、语言表达
11.小练笔。
语文老师布置了“写一写身边的小能人”的任务,请你从身边同学中搜集写作素材,写一写。(可以用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
身边的小能人: 。特长及表现:
四、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2.选段通过对严监生的 和 进行描写,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
13.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4.严监生临死前究竟在惦记什么呢?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5.如果严监生能开口讲话,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鸽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6.语文要素?文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从“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中可以看出小嘎子 的特点,从“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中可以看出他 的特点。
17.本场比赛的结果是 赢,我认为另一个人输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够灵活 B.力气小 C.不谦虚 D.有帮手
18.小龙和小文在表演课本剧《摔跤》,饰演小胖墩儿的小文的表演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右图是当时一位同学拍的照片。你觉得小文的表演对吗?说说理由。
五、书面表达
19.习作。
漫画里的人的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用文字给他“画”漫画。用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他的特点。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第5单元达标测试卷--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C C C B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A.圣人(shèn)——shèng,包袱(fù)——fu;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B.敬惕——警惕,豪不在议——毫不在意;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垂头丧气”中“垂头”和“丧气”都是动宾结构,“垂”是低下的意思,“头”是“垂”的对象;“丧”是丧失、失去的意思,“气”是“丧”的对象,整个词语是并列关系的短语。
B.“膀大腰粗”中“膀大”和“腰粗”都是主谓结构,“膀”“腰”是主语,“大”“粗”是谓语,分别描述“膀”和“腰”的特征,整个词语是并列关系的短语。
C.“哈哈大笑”中“哈哈”是用来形容笑的声音,是拟声词,“大笑”是偏正结构,“大”修饰“笑”,表示笑的程度,“哈哈大笑”是偏正关系的短语。
D.“目瞪口呆”中“目瞪”和“口呆”都是主谓结构,“目”“口”是主语,“瞪”“呆”是谓语,分别描述“目”和“口”的状态,整个词语是并列关系的短语。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意思是: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三十”“八千”“尘与土”“云和月”这些庞大的数字和壮阔的意象,展现出大开大合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表达了岳飞的爱国之情。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意思是: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的片段——欲写家书之际的意念和情态,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本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唯独让人感到悲伤是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诗人心有不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识人的爱国之情。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C.能耐:本领、技能。
耐心:有耐性,不厌烦。
两个词语意思完全不同,不能互为近义词。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
A.本句中“摆”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
B.根据关键词“心里”可知,这是“他”内心的想法,属于心理描写。
C.本句中“闭着”、“摇头”、“指着”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
D.本句中“闭着”、“敲着”、“摇晃”、“仰”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
7. 喉咙 打雪仗 搂 腮帮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喉、咙、搂、腮、帮”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规则 优秀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1)“规矩”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它的近义词有:规定、准则、章程等。
(2)“出色”指超出一般,有优异的表现。它的近义词有:杰出、卓越、非凡等。
9. J 皿 5 上下 监视 国子监 ⑦ ③ ② ⑤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查字典。
(1)“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J。
笔顺:竖,竖,撇,横,点,竖,横折,竖,竖,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皿,除去部首剩下5画。
监jiān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jiàn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2)本题主要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
发怔:发呆。发:流露。
发布:颁发;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发:发表,表达。
发芽: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发:产生,发生。
朝发夕至:早上出发,晚上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极为便利。发:启程。
10. 一直往前走再也不回头 (病情)不见好转 曹小三 刷子李刷墙的技艺确实高超,令人出乎意料。 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这身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再不回头,形容一个人走得坚决,不回头看。在这句话中指严监生的病没有好转。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①由课文可知是描写的曹小三观察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和心理。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因此,句中的他指的是曹小三。
②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居然,意思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读句子可知曹小三搜索完师傅全身,却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居然写出了曹小三觉得出乎意料,也从侧面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技术高超。
③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他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11. 小星 我们班的小星同学跳绳特别厉害。她不仅一口气能跳一百多下,还会花式跳绳。她还曾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过跳绳比赛,获得过很多荣誉。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即从身边同学中搜集写作素材,写一写身边的小能人可以先确定一个身边的小能人,然后具体描述其特长及表现。特长可以是唱歌、跳舞、画画等,表现则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或事迹来展现。同时,也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最后,要注意语言通顺,表达清晰,尽量做到生动有趣,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
身边的小能人:朱菲
特长及表现:她是轮滑达人,三岁时开始练习轮滑,六岁进入校训队,八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轮滑大赛,获低年级组冠军。她轮滑技术高超,表演时脚下生风,如燕子一样轻飞,让人眼花缭乱。
12. 动作 神态 吝啬鬼 13.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了严监生爱财如命和吝啬至极。 14.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15.急死我了!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在燃着,多浪费呀!怎么不挑掉一茎?这哪是在烧油?这烧的都是银子啊!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
【导语】这篇选段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细节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极度吝啬的形象。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对话描写,如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以及众人的猜测,逐步揭示了他对两茎灯草的执着,凸显了他对财富的过分在意。赵氏最终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才安心离世,这一情节极具讽刺意味,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吝啬。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极具戏剧性,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吝啬鬼形象。
1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等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把两眼睁的溜圆”“把眼闭着摇头”等是对他的神态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个小气、爱财如命的形象,他临死还惦记着节省灯油。
1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画线句描写他“总不得断气”“手从被单里拿出来”,说明他强撑最后一口气也要解决“浪费”问题,生动表现了他对钱财的执念。
示例:体会到严监生对小事(浪费灯油)的极度在意,连临终时都无法释怀,凸显他的吝啬。
14.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语句。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这句话是赵氏准确说出严监生内心想法的表述。从众人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只有赵氏的这句话让严监生点头认可,所以这句话就是严监生临死前惦记的事情,准确体现了他吝啬的特点,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节省灯油而在意。
示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1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根据严监生吝啬的性格,他若开口,必会急切要求减少灯草,节省油钱,语言简短焦急,符合人物特点。
示例:“快……挑掉一茎灯草!两茎一起点,太费油了!”
16. 动作 头脑聪明 灵巧机敏 17. 小胖墩儿 B 18.我觉得不对。结合文段中的“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知,小文没有如实演出文段中描述的小胖墩儿的动作,也没有表现出小胖墩儿沉稳的性格。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场景。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公鸡鸽架似的对起阵来”“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小嘎子的机灵与小胖墩儿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紧凑,语言简洁,既展现了摔跤的紧张氛围,又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6.本题考查的是描写方法及分析人物形象。
文段中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描写,如“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所以是动作描写。“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表明小嘎子知道不适合和对手硬拼,选择更有利的方式,体现了他的聪明机灵;“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突出了他想赢的急切和争强好胜以及善于用巧劲的特点。
故文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从“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中可以看出小嘎子聪明机灵、富有心计的特点,从“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中可以看出他争强好胜、机敏灵活的特点。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原文最后“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表明小胖墩儿赢了。
小嘎子输的原因是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小嘎子“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说明小嘎子虽然灵活,但在力量上悬殊较大,所以他输是因为力气小。故选B。
18.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图片和文章内容分析表演的是否对,并说明理由。
示例:不对。根据原文“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知,小胖墩儿在摔跤时是塌着腰、合了裆保持一个比较沉稳、有力的姿势,并且要露出专注的神情,而图中饰演小胖墩儿的小文双手叉腰,挺着腰杆,姿势不够标准,看上去并没有按照课文所描写的神态与动作去表演,所以小文的表演没有很好地还原文中的形象,是不对的。
19.例文:
“小书虫”李明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同学,他瘦瘦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眼镜背后闪烁着一双充满求知光芒的眼睛。他就是我们班的“小书虫”——李明。
李明对书的痴迷程度,简直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每当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在嬉戏打闹,而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热闹的游园会,各种有趣的游戏和诱人的奖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可李明呢?他居然躲在一个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本《哈利·波特》,读得津津有味,连游园会开始了都不知道。直到有同学好心去叫他,他才恍如大梦初醒,一脸茫然地问:“游园会开始了吗?”引得大家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更是让人捧腹大笑。那天,李明正沉浸在《三国演义》的世界中,连上课铃声都没听见。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了,他还沉浸在“赤壁之战”的激烈战况中。突然,老师叫到了他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李明猛地站起来,脱口而出:“曹操,你休走!”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出来。李明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坐了下来。
李明就是这样一个对书如痴如醉的人。他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书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时,他总是笑眯眯地说:“因为书里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等着我去探索呢!”这就是我们班的“小书虫”李明,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充满书卷气的同学。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要求选择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并用文字为他“画”一幅漫画。这里的“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而是指通过文字描述,将这位同学的特点、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两个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这位同学的“漫画像”。题目强调了要用独特的风格和夸张的情节来突出人物特点,同时要求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立意 。
通过文字“漫画”的形式,展现一位同学鲜明的个性和独特之处,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这位同学的魅力和与众不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同学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厚的友谊。
三、写作思路 。
开头:简要介绍要描述的同学,包括他的外貌、性格等基本信息,为后文的详细描绘做铺垫。 可以用一句引人入胜的话或者一个小故事作为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中间:选择一两个最能体现同学特点的具体事例进行详细描绘。每个事例都要围绕同学的特点展开,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将同学的特点突出出来。可以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结尾:对同学的特点进行总结,强调其独特之处和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可以表达作者对这位同学的感受、评价或者祝福,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感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