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20:4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燕子(节选)
①柳叶吐绿的时候,一对燕子在我家厅堂的梁上住了下来。
②这两只燕子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全身黑色,连嘴巴也是黑色的,只有肚子下面有点儿灰色的毛。它们在梁上飞来飞去“叽叽叽”地叫着。
③燕子开始垒窝了。两只燕子像两支黑梭,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嘴里衔着泥土,一点一点粘在梁上。就是雨天,它们也不停地工作。几天后,灰白色的窝垒好了,窝口较小,朝向南门,中间较大,像个葫芦,紧紧贴在梁上,既小巧又结实。
④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它们飞行的时候总是张着嘴,把那些在空中飞的虫子一只一只吞进肚里。河畔、菜园、水田、小山坡的上空小虫多,燕子成双成对地在那些地方穿来穿去
(有改动)
1.新题型 语文要素读着短文,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我能照样子,把第③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2.第②自然段中,描写燕子的外形的词语有 、 、 ,描写燕子的颜色的词语有 、 ,描写燕子的叫声的词语有“ ”。这样写有形、有色、有声,极具画面感。
3.新题型·语文要素体会文中画线的优美句子,帮助园园补全短文右侧的读书笔记吧!
阅读理解。
荷花(节选)
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4.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用得特别好,它写出了白荷花 ,所以读这一自然段文字时要用 (喜悦 平稳)的语气来读。
5.“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想象画面,再用语句描绘出来,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不受课文的限制。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有的 。
6.读画“________”的句子,句中的画家指的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 之情。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④“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⑤“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⑥“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⑦“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⑧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⑨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7.陶罐不再理会铁罐的原因是( )
A.铁罐能说会道,陶罐争辩不过他。
B.陶罐宽容、理智,不计较铁罐的无理取闹。
8.铁罐认为自己很 ,陶罐一碰就会 ,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认为它们生来就是 的,并不是来 的,所以不想和铁罐争吵。
9.看到如此傲慢的铁罐,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
鹿角和鹿腿(节选)
①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②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③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 ) 灰心丧气——( )
11.“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这时鹿( )。
A.非常吃惊 B.处境很危险 C.来不及跑
1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什么?
13.当鹿角被树枝挂住时,鹿是怎样脱险的?用“ ”在选文中画出。
14.从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
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②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5.语文要素☆ 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6.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请你把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 → → →晒
17.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请分点阐述。
① ② ③
18.结合小资料的内容,将中国造纸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时间轴补充完整。
小资料 中国造纸术及纸张在世界的传播:约4世纪末,东晋僧人摩罗难陀渡海至百济,将造纸术传授给当地人民。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又将造纸术传到日本。大约7世纪末,造纸术传入印度。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因战争,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12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12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相继开始造纸。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文明史》,有删改)
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①赵州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③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回首遥望:
(2)双龙戏珠:
20.读第②段第1句话,我知道了第①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 ,第②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1.下列哪两个方面最能体现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 )
A.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C.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D.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2.赵州桥这种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 ;二是 。
23.选文第②段介绍了赵州桥栏板图案的样子,请你也展开想象,写一写栏板上还会有怎样的图案。
24.短文
花钟(节选)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我能找到选段的关键句是第 句,据此概括本段的大意为 。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
(3)我会选一选。
1)文段中加点的“它”指 ,“它们”指 。
A.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的花
B.昙花
2)文中用昙花举例的作用是
A.说明昙花的样子美丽与可爱。
B.说明昙花开花的时间与众不同。
C.说明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确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阅读。
蜜蜂(节选)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②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25.根据选文内容,将合适的选项填在表格横线上。(填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验证 ① ②带着蜜蜂,走四公里路 ③ ④放飞蜜蜂
A.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 B.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C.捉一些蜜蜂并放入纸袋
26.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加点词“左右”可以去掉,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
(2)“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做记号”都是为了让实验更加准确。( )
27.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照样子写写你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第1-4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燕子垒窝图 燕子捉虫图 2. 体形小巧 翅膀细长 尾巴开叉 黑色 灰色 叽叽叽 3.灵活、飞行速度快 垒窝 捉虫
【导语】这篇文章优美生动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征、筑巢场景以及捕虫技能,通过详实具体的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感受到燕子的灵动与勤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了文字的生动感,同时传递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与热爱。整体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画面感,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自然观察佳作。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文段②的概括形式为“燕子××图”,我们可以仿照这种形式进行概括。结合文段③的中心句“燕子开始垒窝了”可知,本段主要描写燕子是怎样垒窝筑巢的。故可概括为“燕子筑巢图”;结合文段④的中心句“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可知,本段主要描写燕子的捕虫技能。故可概括为“燕子捕虫图”。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段②“这两只燕子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可知,燕子的外形特点是: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结合“全身黑色,连嘴巴也是黑色的,只有肚子下面有点儿灰色的毛”可知,燕子的颜色是:黑色、灰色;结合“它们在梁上飞来飞去‘叽叽叽’地叫着”可知,燕子的叫声是:叽叽叽。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文段③“两只燕子像两支黑梭,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嘴里衔着泥土,一点一点粘在梁上。”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子比作“黑梭”,形象地描绘出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的特点,表现了它们敏捷的身姿和忙碌的状态。
结合文段④“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可知,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时也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燕子是垒窝能手,又引出下文燕子是捉虫能手的特点。
4. 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 喜悦 5.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还是花骨朵儿 6. 大自然 喜爱和赞美
【导语】这篇选自《荷花》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荷花的姿态与美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如“挨挨挤挤的荷叶”“冒出来的白荷花”,生动地呈现了荷花千姿百态的形象,仿佛一幅动态的画卷。文章不仅传达了对白荷花的喜爱之情,还借用了“画家”的比喻,表达了对大自然造物神奇的赞美与敬仰,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4.本题考查分析字的含义及作用。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知,句中使用“冒”字形象地表现白荷花从荷叶间蓬勃而出,仿佛它们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在朗读这一段时要使用“喜悦”的语气,以感受到荷花的生机勃勃。
5.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从排比角度看,“有的…… 有的…… 有的……”的句式一气呵成,分别描绘了荷花初绽、盛开、含苞待放三种状态。在补充“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注意排比句式的运用。
例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微微侧着身子,像是在与身旁的荷叶低语;有的高高地仰起头,似乎在尽情享受阳光的轻抚;有的羞涩地半掩面容,犹如一位娇羞的少女。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前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形象地展现出荷花池景色的美妙、灵动且充满生机,仿佛是经过精心创作而成的艺术作品。而创造这“活的画”的正是神奇的大自然,通过这样独特的表达,作者由衷地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了对眼前荷花美景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种情感是作者在欣赏到荷花池如此优美、令人陶醉的景色时,内心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借对“画家”(大自然)本领的夸赞,将自己的这份情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片荷花美景的独特魅力。
7.B 8. 坚硬 破碎 盛东西 互相碰撞 9.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铁罐和陶罐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铁罐傲慢自大,认为自己坚不可摧,而陶罐则谦逊理智,懂得自身的价值和用途。故事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暗示了傲慢与偏见的无意义,以及宽容与和睦的重要性。最终,铁罐的自负与陶罐的宽容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⑥自然段中“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可知,陶罐不再理会铁罐的原因是:陶罐很宽容,不与铁罐计较。
故选B。
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第⑦自然段中“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知,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陶罐一碰就会碎;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可知,陶罐认为自己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写出自己看到如此谦虚的陶罐和如此傲慢的铁罐时的想法,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如:傲慢自大往往会导致失败,谦虚宽容才能赢得尊重。
10. 果断 信心满满 11.B 12.鹿的角被树枝挂住。 13.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14.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看外表就判断事物的好坏。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鹿与狮子的故事,生动地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外表的美丽并不如实用的重要。鹿原本羡慕自己的角,却因为它们差点丧命,而看似不起眼的腿帮助其逃脱险境。故事情节紧凑,悬念与惊险交替,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加深了故事的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而不应被表面所迷惑。
10.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语句“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句中的“犹豫”指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反义词有:坚决、干脆、断然、索性、坚定等。
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语句“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句中的“灰心丧气”形容狮子因抓鹿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反义词有:兴高采烈、得意洋洋、信心十足等。
1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第①自然段语句“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可以看出,狮子的出现使鹿处在危险的境地,处境很危险。从第①自然段语句“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以及第②自然段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以看出,鹿并没有非常吃惊,而且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逃了出去。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可以知道,“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
1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词语查找。
要认真审题,在原文中找到大致的答题范围,再细读范围内的内容,提取作答所需的关键信息即可。仔细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分析语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可以知道鹿是通过“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才得以脱险的。
14.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
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句子“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可以知道,这句话是鹿在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后发出的感慨。结合第①②自然段内容可以了解到,鹿原本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嫌弃自己难看的腿。然而,在遭遇狮子的追捕时,正是那些难看的腿让它得以逃脱,而美丽的角却差点让它丧命。这让鹿深刻认识到了角和腿的不同作用,也让它明白了每个部分或特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能仅凭外表或初步印象来评判 。因此,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特别是不要光看事物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它的实用价值 。
15.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16.浸 捣 捞 17. 一是原料易得。 二是可量产。 三是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18.日本 印度 阿拉伯地区 欧洲
【导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及其传播。文章结构清晰,第一段交代蔡伦的改进方法及其优越性,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第二段描述造纸术的国际传播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强调了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通过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作者展示了造纸术在全球的传播路径和深远影响,从而彰显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5.本题考查的是找关键句。
整个第①自然段后面的内容,先是具体描述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即“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这是在说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接着又阐述了用这种方法造的纸的优点,“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强调了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的意义。所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件事展开的,因此第一句“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是该段的中心句。
故文章文第①自然段是围绕“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这句话写的。
1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这句话中,可以明确看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具体步骤。先是将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进行“剪碎或切断”处理,接着把处理后的原料“浸在水里”,然后“捣烂成浆”,之后“把浆捞出来”,最后“晒干”,这样就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所以流程中依次应填入“浸”“捣烂”“捞”。
故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流程: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知,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所采用的原料是树皮、麻头、破布等,这些材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较为常见,获取难度低,为大规模造纸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不会因为原料短缺而导致造纸术难以延续。
故可概括为:一是原料容易得到。
②基于原料容易获取这一优势,使得利用这种方法造纸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文章虽未直接强调大规模生产的具体细节,但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原料容易得到”与“可以大量制造”存在明显的因果逻辑关系,充足的原料供应是大量制造纸张的前提条件,从而能够满足更多人对纸张的需求,为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和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
故可概括为:二是可以大量制造。
③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可以看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所生产出来的纸张,成本较低,价格亲民,普通民众也有能力购买和使用。这使得纸张不再是少数贵族或富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而是能够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扩大了纸张的使用范围和受众群体,因此能够在社会中长久地传承下来。
故可概括为:三是价格又便宜,能满足需要。
18.本题考查的是资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小资料中“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又将造纸术传到日本”清晰地表明了在610年这一确切时间,造纸术经朝鲜僧人之手传入日本。
大约7世纪末,造纸术传入印度”说明在7世纪末左右这个时间段,造纸术传播到了印度。
依据“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因战争,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751年由于战争这一特殊契机,造纸术传播到了阿拉伯地区。
小资料提到“12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这标志着造纸术传播到了欧洲大陆。
故依次填写:日本、印度、阿拉伯地区、欧洲。
19. 文中指飞龙的头转过来,眼睛望着远方。 文中指雕刻图案中的两条龙围绕着一颗珠子嬉戏的场景。 20. 坚固 美观 承上启下 21.B 22.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3.有的刻着背靠背的小龙;有的刻着首尾相连的大龙;还有的刻着在云朵中飞舞的龙。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以赵州桥为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其艺术价值。文章首先从桥的长度、宽度和结构入手,突出其独特的设计——拱形大桥洞和小桥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接着,文章通过描述桥栏上的精美雕刻,展现了赵州桥的美观与艺术性。最后,文章总结赵州桥的历史意义,强调其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传达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艺术美感,是一篇兼具教育与审美价值的优秀文本。
1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回首,指的是回头。遥,指遥远。结合第②段中“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可知,句中“回首遥望”在文中用来形容雕刻在栏板上的飞龙姿态,指飞龙的头转过来,眼睛望着远方,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威严的气势。
(2)双龙,指两条龙。戏,指嬉戏,戏耍。结合第②段中“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可知,句中“双龙戏珠”描绘的是雕刻图案中的两条龙围绕着一颗珠子嬉戏的场景,寓意吉祥、喜庆。
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知,第①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坚固性,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和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展现了它在抗水灾和承重方面的卓越性能。而第②段则主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性,通过描述桥面两侧石栏上精美的雕刻图案,展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这句话“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既对第①段关于赵州桥坚固性的描述进行了总结,又引出了第②段对赵州桥美观性的介绍,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
2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可知,“这种设计”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和“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可知,大桥洞顶上的小桥洞使得赵州桥在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同时流过,大大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并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桥的稳定性。桥下无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同时使得整个桥体看起来更加轻盈和美观。因此,“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最能体现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
故选B。
2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可知,赵州桥这种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二是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3.本题考查扩展写话。
结合文段句式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形,嘴里吐出美丽水花的龙;有的刻着两条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的龙;还有的刻着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奔腾的龙。
24.(1) 1/一 主要写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上学的路上,花儿对我点头,鸟儿对我歌唱
(3) B A C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探讨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原因,展现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文章以昙花为例,生动地说明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同时提到其他植物与昆虫活动的协同关系,体现了自然界中的相互依存。语言简洁明了,拟人化的表达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复杂的生物现象。整体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既有科学知识的传递,又不失文学的美感,适合作为科普类阅读材料。
【详解】(1)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及短文内容的理解。
这个短文一开始写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接下来写了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个句子阐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根据关键句,本段的大意是: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和光照密切相关。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仿写句子。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这个句子中将“花儿”赋予了人的情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我结合例句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如: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语段句子“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长期以来,它适应了……”可知“它”指昙花;结合语段句子“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中“它们”指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的花。
结合上述分析,第一处选择B;第二处选择A。
(2)结合语段句子“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可知提到昙花是为了说明“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昙花样子美丽或开花时间与众不同。
故选C。
25. B C A 26. × √ 27.天气阴沉沉的,地上的小蚂蚁忙着搬家,我想,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
【解析】2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选文开头“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分析可知,“我想做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故选B。
根据第②段“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可知,实验过程是先捉一些蜜蜂放入纸袋,故选C;
根据第②段“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可知,先是带着纸袋里的蜜蜂走了四公里路之后,然后在它们的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最后放飞了蜜蜂,故选A。
2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1)第②段“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中的“左右”一词在句子中起到了估计和限定作用,它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或变化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的值。去掉“左右”后,句子的意思会变得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故句子表述错误。
(2)第②段“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做记号”都是对实验的准确把控,为了让实验更加准确。故句子表述正确。
2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通读文章可知,作者在观察时提出了第②段“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这个问题。然后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写出自己观察所得及想提出的问题即可。
如:我看见几个蚂蚁,用两个前脚,使着吃奶的力气,拖这一粒大大的米饭,一点一点地往蚂蚁洞挪去,每走几部就停顿一会儿。我想,蚂蚁这么小,是怎么拖动这么大的饭粒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