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认识国家 习题课件 (共56张PPT)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讲 认识国家 习题课件 (共56张PPT)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2 07: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八讲 认识国家
目录
CONTENTS
课标要求
1
教材知识梳理
2
重难点突破
3
课标要求
01
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了解水平/理解水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了解水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了解水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理解水平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了解水平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了解水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教材知识梳理
02
1. 位置与自然环境
知识点1 日本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东临 ,西临日本海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 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河流 短小、湍急
气候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多火山、地震 位于亚欧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太平洋 
太平洋 
2. 经济
(1)经济特点及发展条件
海运
贫乏
原料和燃料
工业制成品
(2)工业分布
①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
业区。
②分布特点及原因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及原因
主要对象 原因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市场广阔,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减少运输成本
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自然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4)农业: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
展,以使用 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
(5)交通运输业:以 为主,海、陆、空密切结合。
小型 
海运 
3. 文化: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
文化兼容的典型。
东西
方 
1. 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东临 湾、西临 海、南临 洋;位于亚洲
南部。
孟加拉 
阿拉伯 
印度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知识点2 印度
2. 人口
(1)数量:13.8亿(2020年),是世界人口大国。
(2)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①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消费市场广阔。
②劣势: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压力大。
3. 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
①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
干高原。
②地势:总体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2)河流:受地势影响,印度的大河大致自北向南流, ——印度的母
亲河,被称为“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雅鲁藏布江),这两条大河都
注入印度洋。
恒河 
(3)气候
孟买 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
①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 为主,终
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
②成因: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气流干燥,降水
稀少;每年的6~9月为雨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热带季风气候 
③西南季风的影响
a.不稳定的西南季风            b.西南季风与粮食生产
4. 农业
(1)有利条件: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亚洲最多);位于热带,光热充足;雨热同
期;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2)不利条件:由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
灾害频发。
(3)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4)主要经济作物
①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②黄麻: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5. 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铁、煤、锰等。
(2)主要工业区
① ——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地处黄麻产地)。
② ——最大港口城市、棉纺织工业中心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③ ——软件产业中心。
④印度的工业布局特点主要是临近原料产地。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3)服务外包产业
①发展原因: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
服务外包产业,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②分布:大多分布在沿海科技发达地区。
③作用: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
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 
1. 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3 俄罗斯
半球位置 全部位于北半球,跨东、西两个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 带,小部分位于 带
海陆位置 西濒临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
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范围 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大的国家
北温 
北寒 
2. 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
地势特点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地形特点 地势平坦,以 、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
区 自西向东依次是 平原、 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平原 
东欧 
西西伯利亚 
(2)河湖: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欧洲最长河,注入里海),鄂毕
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多的淡水
湖)。
(3)气候: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以 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温暖,降水稀少。(如右图所示)
温带大陆性 
3. 自然资源与工业
世界加油站

4. 交通与主要城市
(1)交通运输
特点 交通运输部门齐全,地区分布不平衡
运输 方式 客运 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货运 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内河运输 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内河航运以伏尔加河为主
分布 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以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莫斯科 
(2)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 职能
首都,最大城市,交通枢纽,政治、文化中心
圣彼得堡 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著名不冻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口
莫斯科
1. 位置和范围
位置 半球位置:位于南半球
纬度位置: 穿过中部,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 洋、西临 洋,西北与亚洲隔海相望,南与
南极洲隔洋相望
范围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南回归线 
太平 
印度 
知识点1 澳大利亚
2.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缓慢
袋鼠
3. 自然环境
(1)地形与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澳大利亚地形剖面图(沿28°S纬线)
(2)气候
①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内陆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为草原和荒漠。东北部为原始
的热带雨林。
②降水:由北、东、南向中部 。
递减 
(3)河流: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注入 洋。
印度 
4. 经济
(1)农牧业
美称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产品 农产品以小麦、甘蔗和马铃薯等为主,畜牧业以养羊、牛、猪最为
重要,其养羊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所产羊肉、羊毛主要用于出
口,商品率高
发展畜
牧业的优势条件 地形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高原面积广大,因此草原面积辽阔
气候 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适宜牧草生长
水源 地下水丰富,中部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较高,不宜灌溉农田,但可供
牲畜饮用
食物链 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缺少羊的天敌
(2)牧羊带的分布
牧羊带 主要分布地区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东南部沿海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东南部墨累河流域和西南部沿海高原
粗放牧羊带 西部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南部
(3)工矿业
①矿产资源丰富: 、 矿石丰富,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被
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煤 
铁 
②支柱产业:采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是国民
经济的重要产业。
(4)服务业:发展迅速,已超过工业和农牧业,
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5. 人口和城市
人口 特点 以白种人为主,地广人稀。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交通方便,经济发达
城市 名称 首都是 ,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原因:①东南沿海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
性气候,温暖湿润,气候适宜;②港口优良,交通便利;③开发历史悠
久,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较发达
东南 
堪培拉 
悉尼 
1. 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知识点2 美国

置 半球位置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 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本土北临北冰洋,西临 洋,东临 洋,南临墨西哥
湾;本土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领土组成 本土共48个州,另加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属于大
洋洲)
太平 
大西 
2. 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特征
美国本土沿40°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河湖
①河流: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发源于两侧山地,干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注入墨
西哥湾。
②湖泊: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
水湖。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利于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
苏必利尔湖 
(3)气候: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水热较充
足;东部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大部分水汽来自大西洋。
(4)自然资源: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如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等。
3. 农业
(1)农业特点:高度的 化和 化。
(2)专业化生产的意义:①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②利于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③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机械 
专业 
(3)农业分布: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和气候),
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
农业带 形成原因
乳畜带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市场广阔
玉米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棉花带 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棉花种植业已经衰落,现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
的多种作物区
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
农业带 形成原因
小麦区 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
河为灌溉提供良好的条件
畜牧和
灌溉农
业区 西部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亚热带
作物带 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
的生长
(4)美国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产量居世界前列,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
口国,但因为美国在热带的范围小,故需进口热带农产品,如咖啡、可可、香蕉、天
然橡胶等。
4. 工业
(1)特点:部门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2)美国本土三大工业区概况
工业区 主要发展优势(条件) 主要部门 主要城市
东北 工业区 ①丰富的煤炭、铁矿及水资
源;②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
件,有优良港口;③城市众
多,市场广阔 钢铁、机械、
汽车、化工 纽约、华盛顿、芝加哥、
底特律
南部 工业区 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③地价低廉,
劳动力充足;④环境污染相对
较小 石油、航空航
天、电子 休斯敦
西部 工业区 ①环境优美;②众多高等院校
科技力量雄厚;③便捷的交通 信息技术、电
子、航空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
山)、洛杉矶、西雅图
(3)高新技术产业:位于 东南的“硅谷”,是美
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现代美国发展
的最主要动力。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5. 人口和人种
(1)人口: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增长率为0.98%(2020年),是发达国家
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 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2)人种:原来居住在美国的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
黑种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后来移民至美国的。
移民 
1. 人口、人种与文化
人口 巴西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
人种 以白种人和 种人为主
文化 狂欢节、桑巴舞、足球运动
东南沿海 
混血 
知识点3 巴西
2. 位置与自然环境
位置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属临海国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处
地形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
气候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主要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
界第二位
热带 
3. 经济
(1)农业
湿热
咖啡豆
甘蔗
(2)工业
能源
原料
市场
东南沿海
4.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2)热带雨林的作用
(3)热带雨林危机
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商业伐木,修建公路,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办工厂、建
城镇等;热带迁移农业,毁林开荒等。
②不合理开发的危害: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4)雨林的保护措施
①设立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
②采取新的手段控制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
③与联合国相关组织联合提出一项全球行动计划——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
温室气体排放。
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