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习题课件(共30张PPT)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习题课件(共30张PPT)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2 07: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十一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目录
CONTENTS
课标要求
1
教材知识梳理
2
重难点突破
3
课标要求
01
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了解水平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水平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教材知识梳理
02
2.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特征 举例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
者可以循环使用 如阳光、土地、森林、水和水能

非可再生 资源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
可再生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1.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
2. 表现
(1)人多地少。
(2)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耕地资源在土地资源中所占
比重相对偏小; 和 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
大,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林地 
可利用草地 
知识点 土地资源
3. 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
(1)耕地:北多南少,①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②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3)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的湿润、
半湿润区的丘陵、山地。
(4)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干旱、
高寒地区。
水田 
旱地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4.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主要问题及防治措施
问题 乱占耕地 草地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
主要 原因 城市用地扩
张,占用大量
耕地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
退化严重,土地荒漠
化 乱砍滥伐,破坏
地表植被,加剧
水土流失 污染物不当排放
防治 措施 禁止乱占耕
地,加强农田
基本建设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
草场 严禁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 严禁乱排污水
(2)基本国策: 。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 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 空间
分布 特点 ,年际变化
大 (从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解决 措施 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水利
枢纽等 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
夏秋多、冬春少 
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知识点 水资源
2.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2)保护措施
①防治水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使用洗涤剂或
清洁剂。
②节水措施:农业上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选择耐
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
率;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
3. 南水北调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扬州江都 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终点 山东与天津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途经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线路特点 主要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
泊输水,黄河以北可以自流 基本自流 需要开凿隧道
影响 缓解了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中国的海洋资源
(1)丰富的海洋资源
①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又称墨鱼)。
②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
湾渔场。
③海水养殖业:主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④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
⑤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知识点 海洋资源
(2)海洋资源的保护
①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②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1. 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 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渔业等。
知识点1 农业及其重要性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1. 东西部的差异——“东耕西牧”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
季风
区 种植业 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知识点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西部
非季
风区 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
溉)
高寒农业:海拔高、气温低的地区(青藏地区)
2. 南北方的差异——“南稻北麦”“南甘北甜”
地理 区域 地形区 耕地 类型 熟制 粮食 作物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北方 地区 东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 甜菜 大豆
华北平原 两年三
熟、一年
两熟 冬小麦 - 花生
南方 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
原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 - 油菜
珠江三角洲 水田 一年三熟 水稻 甘蔗 -
1.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知识点3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2. 发展方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3. 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助推优良品种研发;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1.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 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呈现出沿海、 、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沿江 
知识点1 工业的分布特征
3. 四大工业基地
名称 特点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对策
辽中
南 著名的重工
业基地 矿产丰富,海陆交通
便利 资源枯竭,设备
老化,产业结构
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更新
技术、设备;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
京津
唐 北方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
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海陆
交通便利 水资源短缺 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名称 特点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对策
长江
三角
洲 全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
基地 市场广阔,海陆交通
便利 缺乏能源和矿产 修建西气东输、西电
东送、核电站等工程
珠江
三角
洲 以轻工业为
主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毗邻港澳,位置优
越,便于引进外资、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
法,劳动力充足 1. 布局条件:靠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高科技人才集中;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等。
2. 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中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东部多于西部。
3. 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
知识点2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 地位: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 运 输方式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优点 缺点
公路 汽车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高、运量较小
铁路 火车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 飞机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 轮船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 管道 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知识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3.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原则
(1)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 运输。
(2)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 运输。
(3)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运输。
航空 
公路 
铁路或水路 
2. 我国主要普速铁路干线
(1)南北向干线: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哈-
线(哈尔滨-北京-广州)、 线(北京-九龙)、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
京广 
京九 
1.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分布特点是 。
东密西疏 
(2)东西向干线:京包-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沪昆线(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知识点2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3. 我国的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 经过该枢纽的铁路干线 铁路枢纽 经过该枢纽的铁路干线
北京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
线、京包线 郑州 京广线、陇海线
上海 京沪线、沪昆线 沈阳 京哈线、哈大线
重庆 成渝线、川黔线 兰州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
线、兰青线
成都 宝成线、成昆线 昆明 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
4. 交通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课标新增):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改
善人民生活;促进文化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