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 习题课件(共31张PPT)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 习题课件(共31张PPT)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贵州)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2 07: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一讲 地球和地球仪
目录
CONTENTS
课标要求
1
教材知识梳理
2
重难点突破
3
课标要求
01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
了解水平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2022课标新增)
了解水平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022课标新增)
了解水平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2022课标新增)
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动手操作(地理实践力)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了解水平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动手操作
了解水平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水平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动手操作
了解水平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
教材知识梳理
02
1. 地球的形状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天圆地方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几个证据:
①月食时地球的影子;
②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目送离岸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③站得高,看得远;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实例(1) 海边观船
在海边看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 地球的大小
6371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太阳吸引着行星、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知识点2 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新增)
1.太阳系: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组成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木 星
土 星
天 王 星
海 王 星
小行星带
巨行星
类地行星
远日行星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
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太阳正处壮年
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质量、体积适中
存在大气
地球内部结晶水汽;
日地距离适中
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
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稳定的太阳光照
人类唯一的家园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空探索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仪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知识点2 纬线和经线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形状特点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两极为点),互
相平行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
?方

经线
?,相交于极点
长度相等
?方

圆圈 
赤道 
东西 
半圆 
南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起始线
划分方向
表示符号
变化规律


赤道(0°
纬线)
从赤道向南、
北方向划分
北纬(N)、南
纬(S)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范围为
0°~90°。0°~30°为 ?
纬度地区,30°~60°为 ?
纬度地区,60°~90°为 ?
纬度地区


本初子午
线(0°经
线)
从本初子午线
向东、西方向
划分
东经(E)、西
经(W)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递
增,范围为0°~180°
低 
中 
高 
1. 南、北半球的划分: (0°纬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
南半球。
赤道 
知识点4 半球划分
2.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 和 ?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半
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即从20°W向东到0°经线,继续向东再到160°E为东半球,从
20°W向西到180°经线,继续向西再到160°E为西半球。
20°W 
160°E 

东西半球与东西经的区别
易错易混
1. 判断点的经纬度:B(   )、C(  ?
 )。
2.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D在
20°N,60°W 
40°N,
20°W 
C的 ?方向。
东南 
知识点5 利用经纬网定位
1. 概况
(1)旋转中心:地轴。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3)方向: ?。
自西向东 
知识点1 地球自转
2. 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自转,产生了 ?现象。
(2)时间差异: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
(3)太阳的东升西落。
昼夜更替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定义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基本特征
自转产生的现象
旋转中心:地轴
周期:24小时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
认识晨昏线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时间的差异
时区的计算
时间东早西晚
1. 概况
(1)旋转中心:太阳。
(2)周期:一年。
(3)方向: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致,
都是 ?。
自西向东 
知识点2 地球的公转
2. 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划分及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
短关系
昼夜等长
?,
北极圈内是极昼
昼夜等长
?,
北极圈内是极夜
四季的
划分
3、4、5月为春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

12、1、2月为冬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五带及产生的现象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的运动—公转
公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产生的现象
中心:太阳
周期:一年
地球姿势:地轴倾斜,始终指向北极星
直射点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