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1 18:20:2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七下·宁波月考)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2.(2023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3.(2025七下·金华月考)小丁同学利用天平和瓶子(含盖子)测量酱油的密度。其步骤:①用调好的天平测空瓶子的质量为
mo;②将瓶子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将水倒干净,再将瓶子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ρ水)(  )
A. B.
C. D.
4.(2025七下·金华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5.(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6.(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 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8.(2025七下·浙江月考)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以坚固、熔点高而被广泛应用。制造某大飞机需用密度为7.8×103kg/m3超高强度钢130吨,若用一种密度为3kg/m3“气凝胶”代替钢材制造同样的一架飞机,则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
9.(2023七下·北仑期中)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
10.(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11.(2024七下·鄞州月考)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12.(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两正方体A、B的质量之比为(  )
A.1:64 B.1:16 C.1:8 D.1:4
13.(2024七下·鄞州期末)小科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B.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
C.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14.(2024七下·宁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15.(2024七下·余姚月考)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16.(2023七下·北仑期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
17.(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由图丙可知,当地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18.(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若该晶体物质某一时刻的温度t19.(2025七下·浙江月考)质量为m1的杆子,装入透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电子秤上,如图甲:接着把草莓轻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图乙:然后用细杆将其每轻压入水中,如图丙:水未溢出,电子秤示数依次为m1、m2、m3,不计细杆体积,则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   (m1-m2)g(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丙图中, 草莓排开水的体积为   .
20.(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3年9月21日,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开讲,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通过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1)图甲是在实验舱中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微弱、呈球形;图乙是蜡烛在地面燃烧的火焰,旺盛、呈锥形。这是因为在实验舱微重力环境中,蜡烛燃烧时周围的气体较难形成   ,所以燃烧后的气体和氧气只能进行扩散运动而形成球形火焰。
(2)三位老师在实验舱里授课,实验舱里的摄像机能接收到他们的讲课声音。由此推断,实验舱里   空气。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21.(2024七下·宁海期中)小宁按照书本中的实验要求“探究水的沸腾”。
(1)当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   (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小宁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44分)
22.(2025七下·金华月考)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图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   。
(4)若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增大”:“偏小” “不变”)。
2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5.(2024七下·吴兴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液体密度计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
器材:量程为0~2.5牛的弹测力计、1个小桶、量筒、水等。
【原理】根据   ,所以液体密度的刻度和液体重力刻度存在着对应关系。
【设计与制作】用一定体积的已知密度的液体进行标度,在弹测力计面板右侧标出相应的液体密度值,单位由“N”改为“g/cm3”
①标定“0”刻度的方法:   。
②加入50mL水,示数稳定后,将此时对应的弹测力计指针处的刻度标记为   g/cm3
③标定剩余的刻度。   
【测试】小明向小桶中加入50毫升某待测液体,将小桶挂在密度计上,示数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上克/厘米3。
【改进】若想提高该密度计的精确度,请提出一条建议:   。
26.(2024七下·北仑期中)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27.(2024七下·余姚期中)摩擦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中应用广泛。焊接时,两根金属棒高速旋转,剧烈摩擦,使焊接面温度升高变为液态,冷却后焊接在一起。 整个焊接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四、综合题(共44分)
28.(2025七下·金华月考) 有一块质量为9kg的冰块,完成下列问题(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
(3)求出减少的体积。
29.(2025七下·金华月考)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 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估计价格为   元。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30.(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属圆珠,小科利用电子天平进行了以下测量: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②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③将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④将测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测量总质量。
各测量数据见电子天平显示的示数,请根据测量数据计算。
(1)玻璃瓶的容积。
(2)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金属圆珠的密度
3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直至倒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求:
(1)该杯子的质量   。
(2)计算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该杯子装满酒精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32.某同学用一瓶纯净水和放在桌面上的海绵做实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所示。他想:“一瓶纯净水能产生多大的压强,竟把海绵压陷得那么明显?”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计算一瓶纯净水的压强。 他从商标纸上查到这瓶水“净含量”是600毫升(空瓶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又测出瓶底面积为35厘米,瓶盖面积为7厘米2。根据该同学收集的数据,请你计算:
(1)这瓶纯净水的质量为多少?
(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是多少?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有什么简单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
4.【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5.【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确定吸入还是放热。
【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
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②烧杯中的冰变少,这是冰熔化为水,熔化吸热;
③管中乙醚变多,这是乙醚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④碘锤中碘粒变少,这是碘升华的结果,升华吸热;
综上所述,①③物态变化是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
由密度公式可求两种规格的质量,再分别求出每kg的钱数,加以比较即可。
【解答】 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即ρ=1.2g/mL=1.2g/cm3,
袋装450mL=450cm3,酱油的质量:m=ρV=1.2g/cm3×450cm3=540g=0.54kg,
每kg的钱数:;
瓶装酱油的质量:m'=500g=0.5kg,每kg的钱数:;
由以上计算可知,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知道钢材的质量和钢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钢材的体积,即气凝胶的体积;又知道气凝胶的密度,利用公式m=ρV求气凝胶的质量。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气凝胶的体积:,
气凝胶的质量:m=ρ气凝胶V=3kg/m3×m3=50kg=0.05t。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A.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白雾的本质是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解答】 A.由题可知甲是固态,乙是液态,从甲到乙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BC段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DE段是由液体变为气体,不是熔化过程中,所以DE段不是该晶体的熔点,故C错误;
D.白雾的本质是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所以白雾的形成对应状态变化过程是丙→乙,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铁是金属,是晶体,在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应先将铁熔化,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体。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可对以上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A、该图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不合题意;
B、该图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该图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该图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根据可求出A、B两正方体的高度之比,从而求出体积之比,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可推导出其质量关系。
【解答】 由图象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
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
所以ρ甲:ρ乙=8:1;
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
由p=ρgh可知,
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则两正方体的质量之比:。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解答】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
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这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内一面,故正确的是①④⑤,故A正确。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
故答案为:A。
16.【答案】A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小于
(2)水蒸气
(3)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读出水的沸点,然后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比较,从而确定当地气压的大小变化;
(2)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
(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B.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而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 (1)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9℃,低于100℃,则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
(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故B正确;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故选BC。
18.【答案】固;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
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解答】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固态,温度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物质是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
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19.【答案】小于;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甲图中,根据G=mg求出水的重力,由于容器开口大,底部小,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2)丙图中,草莓被细针压入水中,根据甲、丙示数得出草莓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草莓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1)甲图中,水的重力:G=m水g=(m1-m0)g,
由于容器开口大,底部小,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即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m1-m0)g;
(2)丙图中,草莓被细针压入水中,根据甲、丙示数可得,草莓排开水的质量:m排=m3-m1,
草莓排开水的体积。
20.【答案】(1)对流
(2)存在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1)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冷空气密度大向下运动,从而形成循环流动,这就是对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听到声音都是空气传来的。
【解答】(1)在实验舱微重力环境中,蜡烛燃烧时周围的气体较难形成对流,所以燃烧后的气体和氧气只能进行扩散运动而形成球形火焰。
(2)三位老师在实验舱里授课,实验舱里的摄像机能接收到他们的讲课声音。由此推断,实验舱里存在空气。
21.【答案】(1)A;水蒸气
(2)质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水沸腾前,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根据汽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比较升高温度大小,根据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大小,根据Q=cm△t确定二者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图中,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则此时水沸腾。水沸腾时,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则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2)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且二者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吸收的热量不同。根据Q=cm△t可知,此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即水的质量不同。
22.【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67.4
(3)用手拿砝码
(4)偏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23.【答案】(1)天平
(2)20
(3)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据此解答;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材料多次进行实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数量关系。
【解答】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4.【答案】Q;使冰受热均;不变;等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好铁圈的高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器材;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冰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间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该方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分析图像后知道,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4)不考虑热量损失,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5.【答案】相同体积的不同种液体,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用公式呈现也可)。;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示数稳定后,指针所指的位置标为零刻度;1.0;0.8;增大加入的待测液的体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原理】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分析推导即可;
【设计与制作】①当桶内没有液体时所对的刻度就是0刻度的位置;
②加入合适体积的水后对应的刻度就是水的密度;
【测试】根据图片确定密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液体的密度。
【改进】根据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数解答。
【解答】【原理】根据题意可知,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G总=G桶+G液体=G桶+ρ液体Vg,那么得到:当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与液体的密度为一次函数关系;
【设计与制作】①标定“0”刻度的方法: 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示数稳定后,指针所指的位置标为零刻度;
②加入50mL水,示数稳定后,将此时对应的弹测力计指针处的刻度标记为1g/cm3;
【测试】根据右边刻度可知,密度计的分度值为0.2g/cm3,则此时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改进】根据G总=G桶+G液体=G桶+ρ液体Vg可知,只要增大液体的体积,那么总重力会增大,因此刻度的变化量增大,从而提高密度计的测量精度。
26.【答案】液体表面积;甲、丙;慢;水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蒸发时吸收热量。
【解答】(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装置甲与装置乙对比可得到结论:水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7.【答案】熔化、凝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 整个焊接过程中,温度升高,使两根金属接触面处发生了熔化,然后再进行冷却,发生凝固现象,就可以将两根金属焊接到一起了 。
28.【答案】(1)0.01m3
(2)
(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29.【答案】(1)树脂镜片
(2)钛合金镜架的质量:m=p钛合金V=4.5x103kg/m3x3x10-6m3=1.35x10-2kg
(3)B;780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30.【答案】(1)解: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m1=400g,
瓶中水的质量m水=m1-m瓶=400g-100g=300g,
那么瓶中水的体积,
因瓶中装满水,则水的体积即为瓶子容积,
即玻璃瓶的容积V=V水=300cm3。
(2)解: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m2=700g,
则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m圆珠=m2-m瓶=700g-100g=600g。
(3)解:此时瓶中水的体积:,
金属圆珠的体积:V圆珠=V水-V水'=300cm3-200cm3=100cm3,
金属圆珠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水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变形求得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
(2)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根据此时瓶、金属圆珠和水的总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此时水的体积,再由金属圆珠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此时水的体积即为金属圆珠的体积,再由密度公式便可求出金属圆珠的密度。
31.【答案】(1)解:根据图片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40g,即量杯子的质量。
(2)解:根据图片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为60g-40g=20g,
则液体的密度:。
(3)解:由图象可知,杯子的容积为V1=60cm3时,杯子装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为V1=60cm3,
则酒精的质量:m1=ρV1=0.8g/cm3×60cm3=48g;
杯子装满酒精时,整个杯子的质量为m总=m+m1=40g+48g=88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杯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利用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杯子的质量;
(3)根据酒精密度大小,已知体积,可利用公式求出酒精的质量大小,然后求出杯子和酒精的总质量。
32.【答案】(1)这瓶纯净水的质量为m=ρV=1g/cm3×600cm3=600g
(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3)倒出适量的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纯净水的质量;
(2)根据计算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3)根据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3)倒放时瓶盖的受力面积较小,则对海绵的压强大,此时可以减小瓶内水的质量,从而使正放和倒放时的压强相等。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七下·宁波月考)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3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下·金华月考)小丁同学利用天平和瓶子(含盖子)测量酱油的密度。其步骤:①用调好的天平测空瓶子的质量为
mo;②将瓶子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将水倒干净,再将瓶子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ρ水)(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
4.(2025七下·金华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5.(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确定吸入还是放热。
【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
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
故选C。
6.(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②烧杯中的冰变少,这是冰熔化为水,熔化吸热;
③管中乙醚变多,这是乙醚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④碘锤中碘粒变少,这是碘升华的结果,升华吸热;
综上所述,①③物态变化是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 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
由密度公式可求两种规格的质量,再分别求出每kg的钱数,加以比较即可。
【解答】 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密度相同;即ρ=1.2g/mL=1.2g/cm3,
袋装450mL=450cm3,酱油的质量:m=ρV=1.2g/cm3×450cm3=540g=0.54kg,
每kg的钱数:;
瓶装酱油的质量:m'=500g=0.5kg,每kg的钱数:;
由以上计算可知,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故选C。
8.(2025七下·浙江月考)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以坚固、熔点高而被广泛应用。制造某大飞机需用密度为7.8×103kg/m3超高强度钢130吨,若用一种密度为3kg/m3“气凝胶”代替钢材制造同样的一架飞机,则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知道钢材的质量和钢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钢材的体积,即气凝胶的体积;又知道气凝胶的密度,利用公式m=ρV求气凝胶的质量。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气凝胶的体积:,
气凝胶的质量:m=ρ气凝胶V=3kg/m3×m3=50kg=0.05t。
故选A。
9.(2023七下·北仑期中)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A.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白雾的本质是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解答】 A.由题可知甲是固态,乙是液态,从甲到乙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BC段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DE段是由液体变为气体,不是熔化过程中,所以DE段不是该晶体的熔点,故C错误;
D.白雾的本质是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所以白雾的形成对应状态变化过程是丙→乙,故D错误。
故选B。
10.(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1.(2024七下·鄞州月考)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铁是金属,是晶体,在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应先将铁熔化,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体。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可对以上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A、该图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不合题意;
B、该图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该图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该图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两正方体A、B的质量之比为(  )
A.1:64 B.1:16 C.1:8 D.1:4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根据可求出A、B两正方体的高度之比,从而求出体积之比,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可推导出其质量关系。
【解答】 由图象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
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
所以ρ甲:ρ乙=8:1;
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
由p=ρgh可知,
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则两正方体的质量之比:。
故选A。
13.(2024七下·鄞州期末)小科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B.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
C.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解答】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
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D。
14.(2024七下·宁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这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内一面,故正确的是①④⑤,故A正确。
故选:A。
15.(2024七下·余姚月考)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
故答案为:A。
16.(2023七下·北仑期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A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
17.(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由图丙可知,当地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1)小于
(2)水蒸气
(3)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读出水的沸点,然后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比较,从而确定当地气压的大小变化;
(2)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
(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B.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而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 (1)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9℃,低于100℃,则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
(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故B正确;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故选BC。
18.(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若该晶体物质某一时刻的温度t【答案】固;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
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解答】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固态,温度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物质是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
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19.(2025七下·浙江月考)质量为m1的杆子,装入透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电子秤上,如图甲:接着把草莓轻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图乙:然后用细杆将其每轻压入水中,如图丙:水未溢出,电子秤示数依次为m1、m2、m3,不计细杆体积,则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   (m1-m2)g(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丙图中, 草莓排开水的体积为   .
【答案】小于;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甲图中,根据G=mg求出水的重力,由于容器开口大,底部小,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2)丙图中,草莓被细针压入水中,根据甲、丙示数得出草莓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草莓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1)甲图中,水的重力:G=m水g=(m1-m0)g,
由于容器开口大,底部小,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即水对杯底的压力小于(m1-m0)g;
(2)丙图中,草莓被细针压入水中,根据甲、丙示数可得,草莓排开水的质量:m排=m3-m1,
草莓排开水的体积。
20.(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3年9月21日,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开讲,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通过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1)图甲是在实验舱中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微弱、呈球形;图乙是蜡烛在地面燃烧的火焰,旺盛、呈锥形。这是因为在实验舱微重力环境中,蜡烛燃烧时周围的气体较难形成   ,所以燃烧后的气体和氧气只能进行扩散运动而形成球形火焰。
(2)三位老师在实验舱里授课,实验舱里的摄像机能接收到他们的讲课声音。由此推断,实验舱里   空气。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答案】(1)对流
(2)存在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1)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冷空气密度大向下运动,从而形成循环流动,这就是对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听到声音都是空气传来的。
【解答】(1)在实验舱微重力环境中,蜡烛燃烧时周围的气体较难形成对流,所以燃烧后的气体和氧气只能进行扩散运动而形成球形火焰。
(2)三位老师在实验舱里授课,实验舱里的摄像机能接收到他们的讲课声音。由此推断,实验舱里存在空气。
21.(2024七下·宁海期中)小宁按照书本中的实验要求“探究水的沸腾”。
(1)当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   (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小宁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答案】(1)A;水蒸气
(2)质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水沸腾前,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根据汽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比较升高温度大小,根据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大小,根据Q=cm△t确定二者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图中,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则此时水沸腾。水沸腾时,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则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2)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且二者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吸收的热量不同。根据Q=cm△t可知,此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即水的质量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44分)
22.(2025七下·金华月考)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图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   。
(4)若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增大”:“偏小” “不变”)。
【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67.4
(3)用手拿砝码
(4)偏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2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天平
(2)20
(3)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据此解答;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材料多次进行实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数量关系。
【解答】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Q;使冰受热均;不变;等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好铁圈的高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器材;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冰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间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该方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分析图像后知道,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4)不考虑热量损失,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5.(2024七下·吴兴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液体密度计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
器材:量程为0~2.5牛的弹测力计、1个小桶、量筒、水等。
【原理】根据   ,所以液体密度的刻度和液体重力刻度存在着对应关系。
【设计与制作】用一定体积的已知密度的液体进行标度,在弹测力计面板右侧标出相应的液体密度值,单位由“N”改为“g/cm3”
①标定“0”刻度的方法:   。
②加入50mL水,示数稳定后,将此时对应的弹测力计指针处的刻度标记为   g/cm3
③标定剩余的刻度。   
【测试】小明向小桶中加入50毫升某待测液体,将小桶挂在密度计上,示数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上克/厘米3。
【改进】若想提高该密度计的精确度,请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相同体积的不同种液体,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用公式呈现也可)。;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示数稳定后,指针所指的位置标为零刻度;1.0;0.8;增大加入的待测液的体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原理】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分析推导即可;
【设计与制作】①当桶内没有液体时所对的刻度就是0刻度的位置;
②加入合适体积的水后对应的刻度就是水的密度;
【测试】根据图片确定密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液体的密度。
【改进】根据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数解答。
【解答】【原理】根据题意可知,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G总=G桶+G液体=G桶+ρ液体Vg,那么得到:当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与液体的密度为一次函数关系;
【设计与制作】①标定“0”刻度的方法: 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示数稳定后,指针所指的位置标为零刻度;
②加入50mL水,示数稳定后,将此时对应的弹测力计指针处的刻度标记为1g/cm3;
【测试】根据右边刻度可知,密度计的分度值为0.2g/cm3,则此时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改进】根据G总=G桶+G液体=G桶+ρ液体Vg可知,只要增大液体的体积,那么总重力会增大,因此刻度的变化量增大,从而提高密度计的测量精度。
26.(2024七下·北仑期中)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答案】液体表面积;甲、丙;慢;水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蒸发时吸收热量。
【解答】(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装置甲与装置乙对比可得到结论:水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7.(2024七下·余姚期中)摩擦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中应用广泛。焊接时,两根金属棒高速旋转,剧烈摩擦,使焊接面温度升高变为液态,冷却后焊接在一起。 整个焊接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答案】熔化、凝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 整个焊接过程中,温度升高,使两根金属接触面处发生了熔化,然后再进行冷却,发生凝固现象,就可以将两根金属焊接到一起了 。
四、综合题(共44分)
28.(2025七下·金华月考) 有一块质量为9kg的冰块,完成下列问题(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
(3)求出减少的体积。
【答案】(1)0.01m3
(2)
(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29.(2025七下·金华月考)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 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估计价格为   元。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答案】(1)树脂镜片
(2)钛合金镜架的质量:m=p钛合金V=4.5x103kg/m3x3x10-6m3=1.35x10-2kg
(3)B;780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30.(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属圆珠,小科利用电子天平进行了以下测量: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②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③将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④将测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测量总质量。
各测量数据见电子天平显示的示数,请根据测量数据计算。
(1)玻璃瓶的容积。
(2)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金属圆珠的密度
【答案】(1)解: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m1=400g,
瓶中水的质量m水=m1-m瓶=400g-100g=300g,
那么瓶中水的体积,
因瓶中装满水,则水的体积即为瓶子容积,
即玻璃瓶的容积V=V水=300cm3。
(2)解: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m2=700g,
则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m圆珠=m2-m瓶=700g-100g=600g。
(3)解:此时瓶中水的体积:,
金属圆珠的体积:V圆珠=V水-V水'=300cm3-200cm3=100cm3,
金属圆珠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水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变形求得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
(2)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根据此时瓶、金属圆珠和水的总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此时水的体积,再由金属圆珠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此时水的体积即为金属圆珠的体积,再由密度公式便可求出金属圆珠的密度。
3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直至倒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求:
(1)该杯子的质量   。
(2)计算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该杯子装满酒精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解:根据图片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40g,即量杯子的质量。
(2)解:根据图片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为60g-40g=20g,
则液体的密度:。
(3)解:由图象可知,杯子的容积为V1=60cm3时,杯子装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为V1=60cm3,
则酒精的质量:m1=ρV1=0.8g/cm3×60cm3=48g;
杯子装满酒精时,整个杯子的质量为m总=m+m1=40g+48g=88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杯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利用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杯子的质量;
(3)根据酒精密度大小,已知体积,可利用公式求出酒精的质量大小,然后求出杯子和酒精的总质量。
32.某同学用一瓶纯净水和放在桌面上的海绵做实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所示。他想:“一瓶纯净水能产生多大的压强,竟把海绵压陷得那么明显?”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计算一瓶纯净水的压强。 他从商标纸上查到这瓶水“净含量”是600毫升(空瓶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又测出瓶底面积为35厘米,瓶盖面积为7厘米2。根据该同学收集的数据,请你计算:
(1)这瓶纯净水的质量为多少?
(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是多少?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有什么简单方法?
【答案】(1)这瓶纯净水的质量为m=ρV=1g/cm3×600cm3=600g
(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3)倒出适量的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纯净水的质量;
(2)根据计算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3)根据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3)倒放时瓶盖的受力面积较小,则对海绵的压强大,此时可以减小瓶内水的质量,从而使正放和倒放时的压强相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