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1.2.1 常用化学仪器
化学试剂的取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化学实验图片,如化学分析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常见的仪器呢?化学试剂又是如何取用的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常用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取用。
(二)常见化学仪器(20 分钟)
多媒体展示常见化学仪器的图片,如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酒精灯、滴管等,逐一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教师拿出这些仪器的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例如,讲解试管时,介绍其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等;讲解量筒时,强调其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仪器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化学试剂的取用(30 分钟)
固体试剂的取用
教师演示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镊子要干净,避免固体打破试管等。
教师演示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方法: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固体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药匙和纸槽,以及防止粉末沾在试管壁上的方法。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练习块状和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液体试剂的取用
教师演示液体试剂从细口瓶中直接倾倒的方法: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强调瓶塞的放置、标签的方向以及倾倒的速度等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的方法: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帽,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让滴管接触试管壁。讲解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练习液体试剂的倾倒和滴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
(四)课堂小结(10 分钟)
请几位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固体和液体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再次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10 分钟)
展示一些关于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取用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下列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集气瓶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使用( )A. 镊子 B. 药匙 C. 玻璃棒 D. 坩埚钳
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试剂的取用操作。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常见化学仪器的图片、使用方法的动画演示等。
常见化学仪器的实物,如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酒精灯、滴管等。
化学试剂,如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蒸馏水等。
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配套用品,如镊子、药匙、纸槽、试管夹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操作要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要加强对学生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的教育,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了解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化学实验在医药、能源、材料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古代炼丹井和炼丹设备示意图
古代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作坊是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实验室逐步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进实验室前的准备
了解实验室中的试剂
认识实验室中的仪器
实验室中试剂如何摆放会更方便取用?
超市商品分类摆放
实验室试剂分类摆放
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进实验室:脚步要轻,说话低声。
实 验 前:预习内容,了解目的,明确步骤。
实 验 时:检查用品,听从指挥,爱护仪器,节约试剂,
细心观察,准确记录,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实 验 后:回收废物,洗净仪器,摆好用品,注意环保,
根据原始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出实验室:摆好凳子,检查水电是否关闭。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
未经老师批准不可以进入实验室
不可以在实验室内奔跑和嬉戏
不可以在实验室内饮食
未经老师批准不得擅取任何物品或试剂
实验进行时,不可擅自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守则-“应做”
做完实验后,记得洗手
要服从老师指示,有疑问时,要向老师提问
爆炸性物质
易燃气体
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
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
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
做好实验的要求
(1)课前要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实验要求。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报告。
(3)实验后的废物要按要求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和整理,保持实验室整洁。
典例1 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图标的是( )
D
A B C D
禁止吸烟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
你能说出这些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吗?
试管
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可直接加热
注意: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烧杯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①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应放置在陶土网上;
②溶解固体或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量筒
用于量度液体体积(搭配胶头滴管使用)
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不能加热
称量固体质量
托盘天平
酒精灯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试剂不可直接放在托盘内
胶头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后清洗)
滴瓶
盛放液体药品(专属滴管不必清洗)
铁圈
铁夹
铁架台
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蒸发等
漏斗
用作加液器或过滤器
用于夹持试管,手握试管夹长柄,
拇指不能按短柄,以防试管脱落
试管夹
玻璃棒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锥形瓶
广口瓶
陶土网
蒸发皿
分液漏斗
燃烧匙
试管刷
坩埚钳
其他常见仪器
常见仪器的分类
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间接加热(需垫陶土网):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试剂存放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滴瓶(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
酒精灯、酒精喷灯(用于高温加热)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温度计(测温度)
分离仪器:
漏斗(固液分离)、分液漏斗(液液分离)
试剂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量筒(一定量液体)
固定和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坩埚钳、试管架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陶土网、玻璃棒、水槽等
典例2 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这三种用途的是( )
D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典例3 现有如下仪器,用名称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的是 ;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3)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 ;
(4)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
玻璃棒
胶头滴管
烧杯
集气瓶
1. [2023·东营] 学校化学实验室里,储存易燃品、毒害品的试剂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点拨】D 图是当心触电标志,不会张贴在易燃品、毒害品的储存柜上。
2.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及规则要求的是 ( )
A.易燃易爆试剂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试剂
C.在实验室可以用手直接取用试剂
D.不在实验室内饮食、打闹和大声喧哗
【点拨】易燃易爆试剂易发生燃烧或爆炸,要远离火源, A 错误;实验室剩余的试剂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B 错误;在实验室不可以用手直接取用试剂,因为很多试剂有毒或具有腐蚀性等, C 错误。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3. [2023·自贡模拟 ]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点拨】B 为长颈漏斗, C 为坩埚钳, D 为锥形瓶。
4.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
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5.根据图填写对应编号仪器的名称和指定仪器的用途。
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
③ _______ 。④ _______。
用途:⑤ 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烧杯
试管
集气瓶
漏斗
用作热源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点拨】 ①是烧杯;②是试管;③是集气瓶;④是漏斗;⑤是酒精灯,用作热源;⑧是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6. [2024·黄石模拟 ] 取用固体试剂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一般用药匙
B. 有些块状的试剂可用镊子夹取
C. 实验中剩余的试剂放回原瓶
D.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点拨】实验中剩余的试剂不能放回原瓶,否则可能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
7.下列取用固体试剂的操作正确的是( )
D
【点技巧】解答本题可借助记忆顺口溜:取粉末用药匙,纸槽也可以,试管要横放,送底再竖直;取块状用镊子,容器先横放,入口再慢竖,滑到容器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8. [2023·长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需使用胶头滴管,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
A.挤压取液 B.转移液体
C.滴加液体 D.搅拌均匀
【点拨】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A 错误;为防止液体腐蚀胶头滴管的胶帽,使用胶头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胶头滴管, B 错误;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正上方, C 正确;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液体, D 错误。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以下实验操作中只有一种操作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操作,并将错误的操作加以改正。
(1) 正确操作的序号为 ________。
①
【点拨】①中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①正确;
(2) 错误改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②错误;③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③错误;④中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 的原则,④错误。
②中瓶塞应倒放
③中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
④中应将砝码放在右盘,将试剂放在左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10. [2023·开封期中]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 9 mL 水用于配制某溶液,量取时仰视读数,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 ( )
A.等于 9 mL B.小于 9 mL
C.大于 9 mL D.无法确定
C
【点拨】用量筒量取 9 mL 水,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即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 9 mL。
【点拨】使用量筒的误差分析:
量筒读数可简单记忆为“仰小俯大”(谐音“羊小 虎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正好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11. [2023·淄博质检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错误操作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析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 把块状固体试剂直接丢进试管底部:________________。
打破试管
【点拨】块状固体试剂直接从试管口竖直投入试管内,易打破试管底部。
(2)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____。
(3) 用过的药匙未擦拭干净就取用其他试剂:___________。
【点拨】倾倒液体时,标签若没有朝向手心,流下的试剂易腐蚀标签。
【点拨】用过的药匙未擦拭干净就取用其他试剂,会污染试剂。
腐蚀标签
污染试剂
(4) 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剂:____________。
污染试剂
【点拨】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可能会沾上试管内的其他试剂,再将胶头滴管插入滴瓶时,会污染滴瓶内的试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课堂小结
化学实验室规则
走进化学实验室
仪器介绍
仪器分类
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1.2.2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化学实验图片,如化学分析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常见的仪器呢?化学试剂又是如何取用的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常用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取用。
(二)常见化学仪器(20 分钟)
多媒体展示常见化学仪器的图片,如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酒精灯、滴管等,逐一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教师拿出这些仪器的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例如,讲解试管时,介绍其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等;讲解量筒时,强调其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仪器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化学试剂的取用(30 分钟)
固体试剂的取用
教师演示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镊子要干净,避免固体打破试管等。
教师演示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方法: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固体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药匙和纸槽,以及防止粉末沾在试管壁上的方法。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练习块状和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液体试剂的取用
教师演示液体试剂从细口瓶中直接倾倒的方法: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强调瓶塞的放置、标签的方向以及倾倒的速度等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的方法: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帽,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让滴管接触试管壁。讲解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练习液体试剂的倾倒和滴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
(四)课堂小结(10 分钟)
请几位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固体和液体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再次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10 分钟)
展示一些关于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取用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下列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集气瓶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使用( )A. 镊子 B. 药匙 C. 玻璃棒 D. 坩埚钳
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试剂的取用操作。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常见化学仪器的图片、使用方法的动画演示等。
常见化学仪器的实物,如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酒精灯、滴管等。
化学试剂,如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蒸馏水等。
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配套用品,如镊子、药匙、纸槽、试管夹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操作要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要加强对学生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的教育,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学会给物质加热的注意点及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在家做饭时,有的用液化气加热,有的用电饭锅加热,有的用电磁炉加热,还有的用木棒、秸秆等物质加热……
在化学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给物质加热呢?
用酒精灯加热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条件之一,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使用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一
后果:失火
后果:酒精洒出起火
后果:火焰吹入酒精灯内,导致酒精灯炸裂
小结:
二检查:一查酒精量,二查灯芯;
二要用: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二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活动一
2.酒精灯的火焰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最高的是______,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______加热。
(2)试管接触灯芯加热的后果?
外焰
内焰
焰芯
外焰
外焰
受热不均,试管炸裂
活动二
【思考】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是否朝着自己或他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3.加热后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合作探究
实验1-5
实验内容 现 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总结
3.给物质加热
(2)试管口应略_______倾斜(45度),
不能对着 。
(3)试管外壁应该干燥,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4)用_________夹试管时,应从试管 套上,夹在距试
管口约 处;取时原路返回。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向上
自己或他人
1/3
试管夹
底部
1/3
(1)加热时,先预热。
外壁干、先预热;
容积一三分、倾斜四十五度、
管口莫对人。
小结
活动三
4. 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步骤: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口 用 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 ,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步骤: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 用水 ,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水
转动
润湿
顺序:先上后下,从左到右。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步骤:
左手拿 ,右拿 ,应把橡胶塞
慢慢 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_______
再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 容器。
容器
橡皮塞
转动
放在桌上
压破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实验原理: __ 。
b、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连接好装置;
②将导管口的一端浸入 中;
③用 紧握试管外壁;
④若导管口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为什么?)
气体热胀冷缩,形成压强差
水
手
有气泡冒出
【思考】
检查完装置气密性松开手后,导管内会有
什么现象?
【注意】
第②和第③步的顺序不能颠倒。
导管口形成一段液柱
5.洗涤仪器
(1)洗涤方法
a.振荡洗涤 b.试管刷洗涤
(2)洗干净的标准
洗过的玻璃仪器上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
也不 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了。
聚成水滴
成股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位置,试管应倒插在试管架上。
活动四
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一倒二洗、请用管刷;上下移动、别太用力;无法清洗、请加试剂;是否干净?不成股滴。
操作要领
【易错辨析】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C
1. [2023·无锡质检 ] 下列仪器中,加热时必须垫陶土网的是 ( )
A.试管 B.集气瓶
C.烧杯 D.量筒
【点拨】试管可直接加热, A 错误;集气瓶不能加热, B 错误;烧杯必须垫陶土网才能加热, C 正确;量筒不能加热, D 错误。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2. [2023·江西 ] 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添加酒精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点拨】酒精灯熄灭后,用漏斗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A 正确;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 不正确;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 不正确;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D 不正确。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3.下列给液体加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 45°角
③给试管加热时,试管的底部不能 接触灯芯
④加热时,试管口的方向随便选
⑤预热时,使试管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
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点拨】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①错误;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应向上,并与桌面成 45° 角,②正确;③试管的底部不能接触灯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③正确;④试管口的方向不可以随便选,应向着没有人的方向,④错误;⑤加热时,使试管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炸裂,⑤正确;⑥应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⑥错误。故选 B。
【答案】 B
【点技巧】解答本题可借助记忆顺口溜: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中上部位佳;试管容积三分之一,液体体积不超它;预热之前要注意,先把管外水珠擦;加热之时握长柄,管口不对我和他;试管与桌有夹角,四十五度为最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连接仪器 B.连接仪器
C.连接仪器 D.检查装置气密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5. [2023·邯郸质检 ] 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玻璃导管与乳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 导管口润湿,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 将导管口浸入水中
C.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出胶帽中的空 气,后插入试剂瓶中吸取试剂
D. 给试管中的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 热,后对试剂集中加热
【点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口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B 错误。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点拨】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上下晃动,故 A 操作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7.下列关于仪器洗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热的试管立即放入冷水中清洗
B. 先将废液倒进水池后再清洗仪器
C.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则说明玻璃仪器已清洗干净
D. 使用滴瓶上的滴管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8. [2024·福州期末 ] 下列图示中的“错 误 实 验 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使用
连接仪器装置
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给液体加热的要点
洗涤玻璃仪器
仪器连接的基本要领
检查装置气密性
洗涤方法:
水洗、刷洗
洗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教材习题: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实践性作业:以“我眼中的化学实验室”为题写一篇化学笔记,进行交流。
谢谢观看!(共38张PPT)
1.2.3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化学实验图片,如化学分析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常见的仪器呢?化学试剂又是如何取用的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常用化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取用。
(二)常见化学仪器(20 分钟)
多媒体展示常见化学仪器的图片,如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酒精灯、滴管等,逐一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教师拿出这些仪器的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例如,讲解试管时,介绍其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等;讲解量筒时,强调其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仪器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化学试剂的取用(30 分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如 “魔棒点灯”(用沾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玻璃棒点燃酒精灯)、“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现象,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怎样才能揭开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奥秘呢?” 从而引出科学探究的主题。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0 分钟)
提出问题
举例说明生活和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如 “铁为什么会生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来源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出假设
以 “铁生锈的原因” 为例,分析可能的假设,如 “铁生锈可能与水有关”“铁生锈可能与氧气有关” 等,讲解作出假设的依据和方法。
让学生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尝试作出合理的假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假设。
设计实验
结合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详细讲解设计实验的原则,如控制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案,让学生分析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进行实验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展示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加热等。
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
收集证据
讲解收集证据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测量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
以 “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解释与结论
指导学生如何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推理和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对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作出解释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反思与评价
举例说明反思与评价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如对实验方案的改进、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等。
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完善能力。
(三)科学探究实例分析(20 分钟)
展示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的实验案例,包括问题的提出、假设的作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结论的得出等环节。
让学生分组讨论该实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20 分钟)
提出探究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假设,如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可能与温度有关”“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可能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等。
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各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10 分钟)
请几位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以及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整理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反思等内容。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科学探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化学实验视频、图片、科学探究案例等。
实验仪器和药品,如铁架台、试管、酒精灯、滴管、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红砖粉末等。
实验报告纸、记录表格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能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了蜡烛许多象征意义,你知道哪些呢?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走进科学探究
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记录物质名称,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外观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认真观察蜡烛,看一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材料?
烛芯:棉线
外部:石蜡
试一试!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实验步骤
观察蜡烛的形态,闻一闻气味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红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红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易切,浮于水面,在水中不溶解
质地较软,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蜡烛,认真观察蜡烛燃烧,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蜡烛燃烧时
发黄光、放热,
烛芯由白色变黑并逐渐变短;
石蜡熔化成液态又凝固;
火焰分三层。
燃烧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用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熄灭时
颜色不变,长度变短
产生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化学学习的特点
化学学习
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典例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课堂小结
蜡 烛
点燃前
蜡烛性质
科学探究
燃着时
熄灭后
燃烧的现象
火焰的分层
燃烧的产物
白烟的成分
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点拨】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B 错误。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返回
2. [2024·大庆期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如下:
(1) 实验Ⅰ 中小木条_______ (填字母) 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 实验Ⅱ 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_________。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Ⅲ 中,若用燃着的火 柴接 近导管另一端,玻璃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_________ 性。
变浑浊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可燃
(4) 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________ (填“是”或“不是”)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不是
1
2
3
4
5
6
7
8
返回
3.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跟随小婷完成如下探究。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是低钠盐(一种含有 氯化钾的盐) 。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 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 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 尝 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小 婷的这种想法 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______ (填字母)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C
【点拨】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2) 按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 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 的因素是_______ (填字母) 。
A.取用盐的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质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B
【点拨】为了比较哪种盐更咸,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食盐,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可靠,取用盐的颗粒大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
2
3
4
5
6
7
8
返回
4. 对蜡烛及其燃 烧的 探究实 验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的是 ( )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的产地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C
1
2
3
4
5
6
7
8
返回
5.根据维生素 C 能使淀粉 - 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 C含量的高低。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 )
A.用两支相同规格的胶头滴管
B.烧杯中“淀粉 - 碘溶液”的体积相同
C.两种果汁的温度可以不相同
D.烧杯中“淀粉 - 碘溶液”的浓度相同
【点拨】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高低,除了果汁不同外,其他变量都应相同,即烧杯中“淀粉 -碘溶液”的体积、浓度应相同,果汁温度应相同。
【答案】 C
【点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如果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变量),可以只研究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关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
1
2
3
4
5
6
7
8
返回
6.化学课 上老师演示了“粉笔蜡烛”的创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粉笔上产生黄色火焰,实验结束后粉笔未损耗,但金属盖中石蜡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黄色火焰是粉笔燃烧产生的
B. 粉笔中孔隙能输送石蜡蒸气
C. 该实验能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 U 形管内出现黑烟
【点拨】实验结束后粉笔没有损耗,金属盖中石蜡减少,由此可知,粉笔不参与反应,是石蜡在燃烧,石蜡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A 错误;黄色火焰是石蜡燃烧产生的,说明粉笔中孔隙能输送石蜡蒸气, B 正确;实验过程中, U 形管中产生大量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实验能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 正确;如果氧气不足,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 U 形管内出现黑烟, D 正确。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返回
7. [2023·威海期中] 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 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 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________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
Ⅲ 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1) 由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 。
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
白烟燃烧
【点拨】由实验现象可知,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
【点拨】由实验结论可知,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则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白烟燃烧。
(3) 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 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拨】由资料可知,实验Ⅲ 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燃烧时
点燃前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熄灭后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
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化学学习的特点
1.教材习题: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实践性作业:2023年9月21日,在“天宫课堂”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点燃蜡烛,请你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并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将你的答案与同学们分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