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4.2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水,如海洋、河流、冰川等,提问学生对水的已有认识。
提出问题: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那水究竟由什么组成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氢气的性质与验纯(8 分钟)
氢气性质介绍:展示一瓶氢气,讲解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利用多媒体播放氢气填充气球使其升空的视频,直观展示氢气密度小的性质。
氢气验纯演示:操作氢气验纯实验,边操作边讲解步骤。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提醒学生注意验纯操作的规范与安全。
(三)电解水实验探究(15 分钟)
实验装置介绍:展示水电解器,介绍其构造,向水电解器中加入含有氢氧化钠的蒸馏水,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记录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的速率,以及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气体检验:一段时间后,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个玻璃管内的气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的结论。
实验结论推导:依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四)氢气燃烧实验验证(7 分钟)
实验操作:在尖嘴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现象分析: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思考氢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通过分析得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进一步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五)微观解释(5 分钟)
播放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分解和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动画,展示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以及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变化的本质,加深对水组成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3 分钟)
回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氢气的性质与验纯、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以及水的组成等知识。
强调重点:强调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一重要结论,以及相关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七)布置作业(4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氢气性质等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组(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水,如海洋、河流、冰川等,提问学生对水的已有认识。
提出问题: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那水究竟由什么组成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氢气的性质与验纯(8 分钟)
氢气性质介绍:展示一瓶氢气,讲解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利用多媒体播放氢气填充气球使其升空的视频,直观展示氢气密度小的性质。
氢气验纯演示:操作氢气验纯实验,边操作边讲解步骤。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提醒学生注意验纯操作的规范与安全。
(三)电解水实验探究(15 分钟)
实验装置介绍:展示水电解器,介绍其构造,向水电解器中加入含有氢氧化钠的蒸馏水,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记录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的速率,以及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气体检验:一段时间后,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个玻璃管内的气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的结论。
实验结论推导:依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四)氢气燃烧实验验证(7 分钟)
实验操作:在尖嘴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现象分析: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思考氢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通过分析得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进一步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五)微观解释(5 分钟)
播放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分解和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动画,展示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以及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变化的本质,加深对水组成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3 分钟)
回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氢气的性质与验纯、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以及水的组成等知识。
强调重点:强调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一重要结论,以及相关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七)布置作业(4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氢气性质等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成功开展对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要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环节,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微观层面知识的讲解,可借助更多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 。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水,如海洋、河流、冰川等,提问学生对水的已有认识。
提出问题: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那水究竟由什么组成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氢气的性质与验纯(8 分钟)
氢气性质介绍:展示一瓶氢气,讲解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利用多媒体播放氢气填充气球使其升空的视频,直观展示氢气密度小的性质。
氢气验纯演示:操作氢气验纯实验,边操作边讲解步骤。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提醒学生注意验纯操作的规范与安全。
(三)电解水实验探究(15 分钟)
实验装置介绍:展示水电解器,介绍其构造,向水电解器中加入含有氢氧化钠的蒸馏水,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记录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的速率,以及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气体检验:一段时间后,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个玻璃管内的气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的结论。
实验结论推导:依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四)氢气燃烧实验验证(7 分钟)
实验操作:在尖嘴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现象分析: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思考氢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通过分析得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进一步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五)微观解释(5 分钟)
播放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分解和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动画,展示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以及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变化的本质,加深对水组成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3 分钟)
回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氢气的性质与验纯、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以及水的组成等知识。
强调重点:强调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一重要结论,以及相关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七)布置作业(4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氢气性质等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成功开展对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要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环节,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微观层面知识的讲解,可借助更多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 。
成发现史,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成功开展对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要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环节,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微观层面知识的讲解,可借助更多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 。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人类对水的认识非常久远,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它的组成的了解却是错误的,直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才更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那么拉瓦锡是怎样纠正了人们以往错误认识的呢?
情景素材3
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①标况下 色 臭的 。
②密度比空气 (可用 法收集)
③ 溶于水(可用 收集)
无
无
气体
向下排空气
难
排水法
小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
氢气的性质
(1)燃烧现象:点燃纯净的氢气,
安静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
烧杯,烧杯壁上出现______。
化学性质
可燃性
淡蓝
水雾
具有________。
氢气的性质
(2)氢气在空气或者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氢气中如果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_________,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
爆炸
检验纯度
氢气 + 氧气 水
(H2 ) (O2) (H2O)
点燃
(3)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
化合
氢气的性质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___________表明气体不纯;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气体较纯。
尖锐爆鸣声
声音较小或安静燃烧
电解水实验
-
+
a
b
1 实验装置
电解水实验
2 电源___________
直流电
【注意】纯水很难导电,向水中加
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导电性
电解水实验
3 现象:负极气泡___,正极气泡___。
多
少
4 气体体积比(负:正):_____。
谐音记忆: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1
电解水实验
5 检验(用燃着的木条)
负极:
正极: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6 气体的性质
负极具有________,正极具有_______
气体:负极是_____,正极_____。
可燃性
助燃性
H2
O2
电解水实验
7 表达式
(1)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8 结论
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宏观)
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 (H2 )(O2)
基本反应类型:______反应。
分解
水 氢气+ 氧气
通电
阅读教材 93 页的科学史话,与同学们讨论水的组成探究的发现史。
普利斯特利→卡文迪什→拉瓦锡
电解水实验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电解水的过程
电解水时水分子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 ,每______个氢原子结合成_____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构成氢气,每2个_________结合成1个_______ ,许多_________构成氧气。
氢原子
氧原子
2
1
氧原子
氧分子
氧分子
1 微观分析
即: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电解水实验证明:
在化学变化中,
______可分,
______不可分。
分子
原子
2 实验证明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电解水的过程
宏观:由_____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
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微观:由_____分子(或多种原子,或分子和原子)构
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
多种
多种
空气、海水
实例: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回顾
1.混合物:
2.纯净物:
宏观:由_____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能用某一个化学式表示。
微观:由______分子(或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纯净物。如:
氧气、冰水混合物
一种
一种
实例: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回顾
实例:______________
宏观:由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
微观:由______原子构成的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_,
或由______原子直接构成的________。
同种
纯净物
同种
纯净物
N2、P、Fe
如:
同种
纯净物
物质的分类
3.单质
宏观: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_。
微观:由________原子构成的分子所构成________。
不同种
纯净物
不同种
纯净物
即:不同原子构成的相同分子 ,如: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
4.化合物:
H2O、Fe3O4、KMnO4、KClO
(1)概念:由_______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________的
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宏观)。
两种
氧元素
(2)分类:
MnO2、Fe3O4
非金属氧化物:含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如:___________________
H2O、CO2、P2O5
金属氧化物: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如: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
5.氧化物
2.在氢气的检验和验纯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验纯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
验纯时听到的声音很小,表明气体较纯
D. 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点拨】氢气验纯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3. [2023·阜新 ] 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 ∶ 1
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
D.该实验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点拨】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 A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 ∶ 1,不是质量比, B 错误;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助燃,不能燃烧, C 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该实验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正确。
【答案】 D
【点易错】水通电分解实验的常见误区:
(1)电解水 实验记忆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要记牢 勿颠倒;(2)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是 1 ∶ 2,不是质量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4. [2023·海南改编 ]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a 中产生的气体能用 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燃着的木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 + 氧气 水
【点拨】根据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 b 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 a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 实验时通常会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 水 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
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5. [2023·苏州 ]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KNO 3 B. CO2
C. K 2S D. C
B
【点规律】应注意不同概念的区别,如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6.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 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 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 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则混合物中一定含 有不同种元素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 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点拨】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 A 错误;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但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 C 错误;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 D 错误。
【答案】 B
水的组成
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水的分解实验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混合物
氧化物
单质
其他化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物质的简单分类
课堂小结
1.教材习题: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实践性作业:通过翻阅课本、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中国空间站中有关“水的利用和氧气的来源”相关知识,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