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掌握赵州桥的知识,了解唐都长安城的建筑特点。
2.掌握雕版印刷术的知识,了解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
3.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作品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难点:认识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相结合的精品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语文课文中,我们都学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关于它,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呢!相传,赵州桥是鲁班为了跟他妹妹鲁姜比技艺,在一夜之间修建成的。桥建成后,桥的精美奇特轰动远近,连八仙都赶来参观,八仙嫉妒鲁班巧夺天工的技艺,于是,张果老在驴背褡裢里装上太阳和月亮,柴王爷在小车上载着四大名山,一起上桥,桥身顿时摇晃起来,眼看要塌。鲁班一急,纵身跳入水中,用双手托住拱腹,桥保住了。桥基、桥身经过这一压,不但没有损坏,反而更牢固了,只是桥面上留下七八个驴蹄子印和一道车辙,桥腹上增添了鲁班的两个手掌印。
【思考讨论】 风趣的故事更增添了赵州桥的传奇色彩。你知道赵州桥实际上是谁主持修建的吗?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科技和文学成就?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探究一】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男孩说:“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女孩说:“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课本第34页)
【探究二】 赵州桥是鲁班建造的。
【探究三】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课本第36页)
(二)思维拓展
1.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2.为什么说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五、课堂检测
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在“唐宋诗篇”中被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2.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3.2009年5月23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本届诗歌节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它令我们联想到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代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②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③唐朝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关系 ⑤玄奘西行后写成《大唐西域记》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5.石家庄卷烟厂在20世纪70~90年代,先后出品了“石桥”烟标、“神桥”烟标等(如下图),你认为这里的“石桥”“神桥”应该是 ( )
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云南黑龙潭桥 D.河北赵州桥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4)杜甫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探究一】答案 他们说的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就可以无数次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探究二】 此说法是错误的。
赵州桥在中国甚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的设计者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赵州桥建成一百多年后,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才简略地提到:“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样,才使人们得以知道安济桥是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这样就排除了传言鲁班建造赵州桥之说。
【探究三】答案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二)思维拓展
1.答案 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桥的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桥的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和对桥基的压力,而且造型美观。桥两侧栏板上雕刻着龙形花纹,这些石雕,刀法古朴苍劲,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2.答案 观看经文后面的一行小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为868年,以此说明“《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答案 (1)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基础。(3)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隋唐文化的发展。(4)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收其他各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5)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五、课堂检测
1.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仙是后人对李白的赞誉,因此答案为A。
2.分析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所以答案为C。
3.分析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所以选B。
4.分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型的选择题,旨在考查对隋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李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大明宫含元殿是唐都长安的著名建筑,故①③表述错误,排除含①③的选项,故正确的答案为B项。
5.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座桥是一座拱桥,又从题干中的“石家庄”“石桥”等信息可以分析出,这座桥是位于河北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即赵州桥,所以答案为D。
6.分析 此题以我们熟悉的两首唐诗作素材,既考查对唐朝诗人及其名篇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与之相关联的历史知识。材料一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时的盛况;材料二描写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时期的战乱景象。可见,诗人杜甫是唐朝由安定到动荡年代的历史见证人。
【答案】 (1)开元盛世。
(2)安史之乱。
(3)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4)思想基础: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或渴望和平安定)。
(5)源头:社会生活。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医学成就。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赵州桥等科技成果的讲述,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且能从孙思邈等人身上体会做人的真谛。
3.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讲述法、提问引导法、讨论法、课堂即兴活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放民歌《小放牛》)
“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赵州的石桥鲁班爷爷修,张果老骑毛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碾了一道沟……”
同学们,这是一首农村歌舞曲,曾被编成京剧和昆曲短剧而流传全国。清晨,阳光明媚,清风拂熙,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悠然自得地走出村口。路上,一位美丽的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则以“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一连串问题请村姑回答,作为指路的条件。聪明的村姑有问必答,一一应对,二人边唱边对,一派欢乐气氛。那么,歌词中唱的赵州桥到底是什么时候修造的?它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同学们一齐来看一下课本的第一段内容,了解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
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下面,我们用具体的例子来印证同学们刚才提到的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
1.赵州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再详细观察课本插图“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然后回答问题。
赵州桥位于什么地方?因何得名?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河北赵县。赵县古属赵州,故称安济桥为赵州桥。
赵州桥由谁设计并负责修建?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赵州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赵州桥建成后七百多年,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桥的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可以加大泄水面积,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可以减轻桥身重量和对桥基的压力。
赵州桥在建筑艺术上呈现出怎样的特色?
赵州桥大小拱搭配,显得匀称、轻盈。桥两侧栏板上雕着龙形花纹,龙的姿态活泼,“若飞若动”。这些石雕,刀法古朴苍劲,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同学们,隋唐时期的建筑方面的代表,除了赵州桥以外,还有唐都长安。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投影显示: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大明宫是李世民为父亲李渊消暑修的一座宫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它布局协调,雄伟壮观,利用高低地形布局的特点,表现了封建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
同学们,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除建筑之外,还有雕版印刷、医学等方面。现在我想问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回答问题。
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隋唐时期,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刷术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上插图《金刚经》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小字内容中关于雕版印刷的一段描写:“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文字就在纸上了。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印刷术的发明是长期文化、物质和技艺等积累的结果,有了这些条件,一旦社会需要,就会出现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原理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
到目前为止,唐代印刷品已有多处发现。使我们能目睹当时印刷的技艺水准和风貌。1900年,于敦煌藏经洞内发现一件卷轴装的印刷品《金刚经》。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证明其刻印年代为公元868年。由于其刻印精美,而被世人所瞩目,从其刻印技艺水准推断,它应为刻印技术发展到成熟之作。
这就是我们学习到的雕版印刷的有关知识。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除了印刷业的发展外,医学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代表是孙思邈和《千金方》。
孙思邈幼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但是体弱多病,为治病几乎把家产荡尽。他亲身体会到医学的重要,于是努力学医,二十岁时他已经行医于乡里,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强壮起来,后活到百岁以上。孙思邈学医非常虚心,精益求精。他的医术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召孙思邈入朝为太医,但他不贪图高官厚禄,婉言谢绝,保持自由之身。鉴于当时医书浩杂,他博采众长,删除繁复,择其要者集为一书,名曰《备急千金要方》。书名的意思是:人命极为宝贵,千金难买;紧急时刻,一个处方就可救人一命,因此它的价值超过千金。
后世尊称孙思邈为“药王”,在他家乡陕西耀县修建了药王庙,他隐居的山称药王山。
同学们,隋唐文化的辉煌,是全方位的辉煌。是百花齐放,不是一枝独秀。在隋唐辉煌的文化里,唐诗,成为隋唐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下第一段内容。对唐诗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唐代文学以诗歌最为发达,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数量多,作者众,名家辈出,风格流派多样,艺术精粹。清朝康熙时编的《全唐诗》收集了2300多个诗人的4.89万多首诗,这是任何朝代无法比拟的。
在灿若繁星的唐诗名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三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介绍详细地看一遍,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同学们回答完后,我们用板书的形式来对这一目作一小结。
板书:
1.唐诗的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各有特色,除了本身的性格、才学以外,主要与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有关,或者说,他们的诗歌内容、格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比如李白的诗,尽管中间也有失意,有牢骚,有不满,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特色。因此,豪迈、清新、飘逸、轻快是李白诗的特点。它反映的也是唐朝鼎盛时期的一种社会心态。下面,我们通过对这三个人的简单介绍,了解其诗歌特色的形成原因。
出示幻灯片:
?通过材料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唐诗时期诗歌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思考:隋唐文化发达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 奠定了雄厚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文化交流、融合频繁: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课堂小结】
学科
成就
建筑
?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隋)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医学
?药王孙思邈和《千金方》
文学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吗?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把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唐装。
【生2】唐人。
【生3】唐人街。
【生4】因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人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讲述:唐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创立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今天我们就将学习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讲授新课】
总体构思: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首先让我们一同学习高超的建筑水平。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有何特点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隋唐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在哪方面有突出成就?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指出图中桥的名称、设计者,什么时候建造的?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一个叫李春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原名叫安济桥,现在叫“赵州桥”。
【提出问题】请欣赏赵州桥,指出桥的外观造型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特点:1.科学性:桥跨度大,弧形平。上平过车马,下阔可通船。四小拱瘦身省材,水大泄洪。两端的小拱加大泄洪面积,减小对桥身的冲击。2.艺术性:大小拱相配,轻盈匀称。
多媒体展示:
教师小结:赵州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平拱大跨度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等。赵州桥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造型艺术也很优美。它的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雄伟而秀逸,稳重且轻盈。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去体会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这些石拱桥与赵州桥相比,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是建筑师,你会建一座什么样的石拱桥?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依据前面的问题赵州桥的外观造型特点,回答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场设计一座石拱桥,并说明设计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多媒体展示:评价赵州桥的诗句。
【提出问题】诗中如何描写赵州桥?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的造型象龙一样矫健,且姿态优美;桥象一弯新月那样美。
【提出问题】请学生计算赵州桥的存在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至今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教师总结:赵州桥,这座具有高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准的工程技术,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此桥的诗句引导生认识桥的造型美观。引导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等意识。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唐朝建筑的骄傲
多媒体投影:唐都长安城平面图以及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提出问题】唐朝长安城建筑布局如何?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课前准备回答。
【生1】它东西约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十倍。长安城规模庞大,“长安百万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生2】长安城市、坊分开,东西对称,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得有如棋盘,全城街道整齐宽直,树木成行,两边有排水设施;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生3】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唐太宗时开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以及阅兵、献俘等主要仪式,都是在此殿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也基本相当。
……
教师总结: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国家预计投入为13亿至15亿元资金,将大明宫遗址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进行修复,重现盛唐恢弘气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资料,认知长安的繁盛和大明宫的恢弘。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隋唐文化繁荣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雕版印刷术。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提出问题】
1.唐以前的人如果要出一本书,需几千本,只能用什么方法?这一方法有什么不足?
2.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3.隋唐时期人们用这种方法印了些什么书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手抄。这一方法太慢也很花时间。
【生2】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
【生3】佛经、日历、诗集。
多媒体展示:雕版印刷工艺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本用雕版印刷术印的佛经——《金刚经》。
多媒体展示:《金刚经》
[提出问题]
1.请大家看最后一行字,你有怎样的发现呢?
2.继雕版印刷之后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生2】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教师小结:从图片可以看出,这部佛经画面精美,文字清晰,可见当时的印刷技术已相当成熟。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继雕版印刷之后又出现了活字以刷。可以说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要求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创新。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师过渡:隋唐时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不仅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而且在文学方面尤其是诗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提出问题]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表现在哪些方面?
2.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生2】李白、杜甫、白居易。
多媒体展示:三大诗人
1.李白
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画像和诗歌《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
[提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其诗歌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李白的诗想像丰富;非常浪漫;多歌诵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师总结:李白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因此被人们誉为“诗仙”。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李白诗歌的特点,要求同学讲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不至于去照读课本。
2.杜甫
教师过渡: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是杜甫。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1.杜甫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特点是气魄雄浑,沉郁悲怆;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生2】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生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杜甫的爱国之情,体会杜甫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3.白居易
教师过渡:杜甫去世后两年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诞生。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画像
?
[提出问题]白居易的诗歌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教师补充:白居易《红线毯》片断“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白居易对人民的同情。
[提出问题] 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什么能在诗歌上取得如此卓越成就?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刻苦学习和对诗歌的变革与创新。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从中品味他们不同的风格。
通过谈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结
[提出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隋唐时期,科技、文学成就卓越,其原因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生2】隋唐科技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生3】在科学的道路上要有变革和创新的精神。
……
下面我们回顾本课书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我们这一节课学了些什么东西?(学生发言,利用表格总结)
【板书设计】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一桥一城一版领先世界
李白杜甫居易光耀千古
【课堂总结】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课件22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医学建筑唐诗雕版印刷术 辉煌的
隋唐文化赵 州 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设计者 :李春 建造时间:隋朝高超的建筑水平苏州宝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石墩桥 思考: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石墩桥,外形不美观,坚固性也不够强采用平拱设计,既方便船只运行又方便车马,行人;两端小孔,既减轻压力,又可起泻洪作用;桥梁设计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优美雄伟壮丽的唐都长安城及大明宫含元殿 上: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下:某影视城中的仿唐城门含元殿复原图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 太极殿复原图 唐长安大兴善寺复原鸟瞰图 你能说出唐朝建筑的特点么?唐代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
的雕刻印刷品。 《金纲经》雕印于868年。是一部经卷,长488厘米。卷首是图册,接着是经文,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墨色均匀清晰,印刷技术已很纯熟。《金纲经》发现于敦煌石窟,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金刚经》医学的发展——药王孙思邈战国 扁鹊
东汉 华佗
张仲景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 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杜甫白居易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吗?《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送孟浩然之广陵》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三吏” “三别”《望岳》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精练《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杜甫,字子美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都杜甫草堂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隋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
政府重视
人民的聪明才智李白(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诗仙杜甫(唐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中唐)《新乐府》《秦中吟》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归纳总结梦回唐朝,你会看到什么?随堂训练1.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
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大明宫含元殿 D.河北赵州桥
2.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3.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DDB课件21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淆河上,全长52.58米,宽9.6米,垮度37.37米,建于隋炀帝时期。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赵州桥晚七百年。赵州桥石板栏雕 “赵州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也。”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其地位如何?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桥上有3股道,中间走车马,两侧行人。桥的净跨度长达37.37米,是当时中外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桥的跨度虽大,但拱高只有7.23米。桥面坡度平缓,有利于交通和运输。 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美观。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2.大明宫含元殿雕版印刷中所用的雕版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金刚经》《金纲经》雕印于868年。是一部经卷,长488厘米。卷首是图册,接着是经文,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墨色均匀清晰,印刷技术已很纯熟。《金纲经》发现于敦煌石窟,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金刚经》:现存世界最早的、标有确切日 期的雕版印刷品 药王-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千金方》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三、光耀千古的诗坛1、唐诗所取得的成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诗人。作品充满对祖国、对人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各种诗体都写得很好,是公认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本人则被尊为“诗圣”。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二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象两座并立的高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李白、杜甫以外诗名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儿童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思考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宣城太守知不知?—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
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唐诗时期诗歌辉煌的原因有哪些?思考:隋唐文化发达的主要原因?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 为文化的繁荣
奠定了雄厚基础。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3.文化交流、融合频繁: 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4.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 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隋)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药王孙思邈和《千金方》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本课小结随堂训练1、小华同学想考察赵州桥,他应到今天的(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北京市 D、山东省
2、“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赵州桥的赞美。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
A、李白 B、李春 C、李贺 D、李商隐
3、人称“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白居易 C、杜甫 D、李白
4、唐朝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教育不同
C、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D、仕途经历不同B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