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练】2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学案+课件(打包5套)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优练】2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学案+课件(打包5套)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17:24:43

文档简介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把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脉络
重难点
重点:1.契丹的兴起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评价澶渊之盟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契丹人原来的确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当时有首诗描绘他们的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思考讨论】 契丹是怎样兴起的?宋朝又是怎么建立的?为什么会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对澶渊之盟应当怎样评价?他们谁说得对?你怎么看?
老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
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男孩说:“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课本第51页)
2.左边铁铸的跪像,在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课本第53页)
(二)思维拓展
1.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2.简要评价澶渊之盟。
3.岳飞抗金受到人民尊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
五、课堂检测
1.下列能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下图A、B、C、D中的哪一处( )
4.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学到的历史知识有(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6.列举下列古代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在表中填出)
政权名称
建立者


西夏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答案 他们说的都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答案 他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二)思维拓展
1.答案(1)接受汉族文化。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
(2)重视农耕。契丹人同汉人接触,学会了种庄稼、冶铁、建房屋等,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2.答案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外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使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密切了彼此的贸易往来。
3.答案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所谓民族英雄是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或是反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从上述分析可知岳飞不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因而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课堂检测
1.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知道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几个,二是知道辽、西夏政权的位置或范围,根据课本上《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可知C项正确。
2.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可知此盟约是澶渊之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澶州之战后,宋真宗无心再战,与辽议和,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因此A、B、C三项都与澶渊之盟有关。D项中的以淮水到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是宋金议和的内容,因此D项符合题意。
3.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的政权定都在兴庆,在图上找到兴庆即可,所以答案为C。
4.解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这首诗描绘了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是畜牧业发达,打猎为生,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过定居生活是农耕民族的特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对。答案为B。
5.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干史料描述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边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宋辽双方长期维持和平安定的局面。答案为B。
6.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就可作答。
【答案】 ①耶律阿保机(或阿保机) ②元昊 ③完颜阿骨打(或阿骨打)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
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
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③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4、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认识到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如何评价岳飞?
四、教学手段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包含地图、图片、歌曲、flash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引子: (课前)
播放《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观察P52页地图,明确三方位置和都城)
学生看flash,集中精神,进入学习意境中。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想自己看过的电视情节。
创设情景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熟悉的歌曲刺激下,进入特定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所喜爱的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衔接到课本知识,从已知到未知。
授新课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请学生阅读课本50页大字第一段及小字部分,提炼出辽国建立的关键信息。
2、通过地图和图列介绍“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
3、请学生阅读课本50页大字第二段及小字部分,提炼出北宋建立的关键信息。
4、请学生观察《宋太祖画像》,引出“长翅官帽”的故事。
5、教师表演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6、请学生阅读课本52页大字第二段,提炼出建西夏立的关键信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回答。
学生了解即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被故事所吸引。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回答。
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承上启下,为北宋的建立交代背景。
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从衣着打扮来了解历史。
再现历史人物的心里,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二、辽、北宋、西夏之间的关系
1、介绍北宋和辽的战争情况,引出《杨家将》的故事。
2、介绍澶渊之盟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3、给出思考角度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澶渊之盟的评价”的小辩论。
4、简单介绍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学生了解即可。
学生了解即可。
学生讨论,举手辩论。
学生了解即可。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澶渊之盟的评价”作铺垫。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1、请学生阅读课本52页书角大字内容,提炼出建金国建立的关键信息。
2、请学生阅读课本53页大字第二段,提炼出建南宋建立的关键信息。
3、简单介绍“靖康之变”,引出《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源。
4、请学生观察课本54页《金、南宋对峙》地图,明确金和南宋的统治区域。
请学生讲有关岳飞的小故事。
请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岳家军抗金为什么能取得重大胜利?
请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要谋害岳飞?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岳飞。(岳飞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用flash播放岳飞的词《满江红》。
10、简单介绍南宋与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回答。
同上
学生了解即可。
学生看图
学生听故事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
同上
学生观看。
学生了解即可。
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同上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
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上
用歌曲和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岳飞爱国情感的认同。
让学生明白“金和南宋对峙”的含义。
四、巩固提升
1、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用图示展示民族政权的并立关系。
3、讲解: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虽然在两宋时期与中原汉族发生了冲突和战争,但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评价时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应该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完成图示。
学生深化对民族关系的理解。
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
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含义的准确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课堂精析精练
1.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的名字当中的“靖”和“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太祖”指的是( )
A、李世民 B、刘邦 C、铁木真 D、赵匡胤
3.“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4. 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5.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
A 、北宋和辽对峙时期 B 、北宋和金对峙时期
C 、南宋和辽对峙时期 D 、南宋和金对峙时期
6.岳飞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
A 、精忠报国 B 、忠于君王 C 、作战英勇 D、蒙冤而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在那段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教师以导入框内容引入,设问(课件显示):
(1)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说明了什么?
(2)唐末以前,契丹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 新课教学
1、辽的建立
课件展示“辽的建立和扩张”,指导学生得出契丹人的生活特点。教师结合动画说说辽的兴起(地区、民族、时间、建立者、首都)。
2.北宋的建立
(1)关于五代十国时期,引导学生回顾旧课,指出:唐灭亡后,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分裂局面。提问:中国分裂时期还有哪些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2)课件展示“赵匡胤”图,了解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3)了解“杯酒释兵权”及其目的
3、辽、宋、夏的和战
(1)课件展示西夏的建立
(2)再度课件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辽宋之间的和战,尤其强调“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3)课件展示小组讨论题: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学生讨论及分析后,教师归纳(电脑显示答案):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4)课件展示宋与西夏的战与和。
思考:议和后有何影响?
4、金和南宋的对峙
(1)课件展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并在此图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金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灭辽及北宋);南宋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时间、建立者、首都),教师通过地图对比说明北宋与南宋的区别。
(2)岳飞抗金与被害
a.岳飞取得了哪些战绩?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b.朝廷为何命岳飞班师回朝?如果你遇此状况怎么办?
拓展展示
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而在岳王墓前的这对跪像,已经换了多次,原因是人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断拿砖头瓦块砸它,以表达人们对它的愤恨,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下跪者何人?
(2) 岳飞为何至今还得到人们的怀念?
(3)宋金议和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辽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2、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3、宋辽澶渊之盟: 内容、评价
4、西夏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课堂小结
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课件14张PPT。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重大事件:10世纪初上京阿保机(辽太祖)
契丹(有时又称辽)契丹族
占领幽云十六州2、北宋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重大事件: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汉族
东京陈桥兵变3、澶渊之盟: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4、西夏和宋的和战(1)西夏的兴起: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2)西夏和宋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西夏和宋议和的意义: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5、金的建立时间: 首领: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金太祖)
都城: 国号:
会宁 金
重大事件:
迁都燕京6、金与南宋对峙(1)南宋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127年 赵构 临安
重大事件:
(2)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向金求和
(3)宋金议和: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南宋给金岁币
③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界。 郾城大捷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1)①汉族人民的支持(金兵残杀汉人,抗金是在保护汉族人民生命财产)。
②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岳飞个人的才华与品质。
(2)抗金是正义的,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发达的经济文化。民族政权并立篇辽(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 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 阿骨打会宁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中都
知识竞赛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B课堂练习3.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德光
4.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堰城大捷  B.南宋收复建康
  C.南宋开始  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BD知识竞赛 合理搭配
政权 民族 开国者 都城
西夏 契丹 阿骨打 会宁
金 党项 阿保机 兴庆

辽 女真 元昊 上京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并立与共存二、战争与和平三、交流与交融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本节课中提到了哪些民族政权?史海拾贝一、并立与共存北宋西夏金南宋辽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北宋西夏金南宋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辽西夏金南宋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辽西夏金南宋北宋1125年,
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女真金二、战争与和平一、并立与共存三、交流与交融辽北宋西夏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 ) ,互市贸易。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市场辽北宋西夏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辽北宋西夏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宋夏:休战事 定君臣金南宋西夏岳
飞金南宋西夏英雄故事会结合课本及图片,小组合作,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英雄魂宋金和议
1、南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2、南宋每年向金送岁币;
3、划定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金对峙
局面形成金南宋西夏3、宋金:止干戈 成对峙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2、宋夏:休战事 定君臣3、宋金:止干戈 成对峙战和?和议之我见议和后,辽实行休养生息,“户口丰殖”“年谷屡稔(rěn成熟)”——《辽史》
“内府之储珍异,固积山也”。——《契丹国志》 澶渊之盟是宋对辽屈辱外交的开端,虽换来了和平,却后患无穷。宋夏议和、宋金议和皆受其影响。 ——复旦大学 樊树志
这是双赢的结果。
——北京大学 刘浦江这都是屈辱求和,加重百姓负担,议和后,宋廷安于现状, “忘战兵”“武备皆废” ,灭国之祸始于此。—《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并立与共存二、战争与和平三、交流与交融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片留给我们什么启示?碰 撞 中 的 交 流
交 流 中 的 融 合随堂训练1.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2.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3.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 ④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