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3 4 5 612341=C 2/4152631421=C 2/4152631421=C 2/41=C 2/4152631421=C 2/4do re mi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2、情感目标: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3、能力发展目标: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掌握小字一组七个基本音级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从简扑到五线谱思维的转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初步接触五线谱
4.1.1教学目标
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4.1.2学时重点
认识五线谱和五线谱谱号
4.1.3学时难点
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ti七个基本音级在五线谱中的对应位置及相互的位置关系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
歌曲是由一个个的汉字组成的,英文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那么音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组成的。听听播放的歌曲中的歌词提到了那几个音符?
活动2【活动】感受音乐《DO RE MI》
1、播放《音乐之声》片段(英文)
2、学生说出歌词中提到了d、r、m…….七个音。用吸铁石展示出来,解释作者将si变成tea的好处——第五个音符和第七个音符缩写字母避免了重复雷同,不会产生混淆。
3、我们来听听中文演唱的这首歌曲,请大家用笔把歌词中代表音符的英文单词圈出来。
英文解释
1-doe-母鹿 2-ray-光线 3-me-我 4-far-遥远 5-sew-缝纫 6-la-(一个音符) 7-tea-茶
4、尝试演唱中文歌词。复习升记号、降记号。
5、在教师的带动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3【讲授】初步接触五线谱
1、我们在小学阶段音乐课上使用的是简谱。简谱具有简单易记的优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记谱方式在全世界都广泛应用的——五线谱。
2、从下到上画出五根线,引出第一线……第一间……。上下加线、加间。用手数一数,我们的手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五线谱表。
3、学习高音谱号。
看一看像七个基本音级音名中的哪一个大写字母?——G,所以又叫G谱号.
4、高音谱号具有韵律美、音乐美,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绿化、雕塑、耳环、提包等。
5、高音谱号画在五线谱上后就叫做高音谱表。
画一画:在五线谱上画出高音谱号——从第二线开始顺时针向第三线方向画圆圈穿过第二线,到达第一线继续画圆圈。到达第四线改为逆时针,穿过第五线后直线向下,穿越五根线后向左弯勾。
同学们在五线谱上画一画。
6、高音谱号是从第二线开始的,因此第二线便是七个基本音集中的G,在C调中唱作sol。
7、从sol向上向下学习七个基本音级在高音谱表中的“家”。
sol向上:la第二间、ti第三线
sol向下:fa第一间、mi第一线
五线谱上没有位置了怎么办——re和do住进地下室——下加一间、下加一线。
活动4【练习】知识巩固
1、把线上的音画出来唱一唱;把间上的音画出来唱一唱。
2、听听七个小朋友唱的是什么音符,在高音谱表上画出来。
3、用七张扑克牌代表七个基本音级,抽签画音符——在高音谱表上找到对应位置(线或间),画出圆圈。
4.2 第二学时 学习歌曲《DO RE MI》
4.2.1教学目标
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音乐带给的快乐
4.2.2学时重点
学唱歌曲
4.2.3学时难点
尝试进行将简谱译成五线谱的练习
4.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学习歌曲DO RE MI
一、学习歌曲《do re mi》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
2、师生同唱歌谱。
3、生听琴试唱歌谱。
4、师生同唱歌谱。
5、唱中文。
6、学生随音乐带感情演唱歌曲。
活动2【讲授】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
二、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
1、学习五线谱线和间的名称。
2、了解五线谱C调D-X的位置,并用口诀学习加上儿歌练习掌握。
3、尝试进行将简谱译成五线谱的练习。
4、学生练习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4.3 第三学时 音乐剧《音乐之声》
4.3.1教学目标
观赏影片《音乐之声》,感受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4.3.2学时重点
感受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4.3.3学时难点
4.3.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
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活动3【讲授】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尝试表演唱歌曲《do re mi》,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3)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4)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活动4【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活动5【练习】演唱训练
英文、中文歌词分开演唱
男生、女生分开演唱
活动6【作业】作业设计
背唱歌曲《do re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