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第二章第三节照相机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第二章第三节照相机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6 10: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第二章
第三节照相机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
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B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则相当于物距变大,被摄者的像将变小,其对应的像距也变小,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缩小,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大小有关,当焦距一定,物距不同时则成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根据被摄者和摄影者之间距离的变化,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分析正确的调节方法.
2.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3.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知,b的像比a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故选B.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4.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凸透镜
答案:D
解析:解答: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5.用照相机拍摄集体照时,人全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那么采取的措施是( ).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往前伸
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往后缩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往前伸
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往后缩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将镜头往后缩;同时物距变大,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故选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6.用照相机拍照时,照了某人一张半身照之后,如果要照他的一张全身照,则应( ).
A.人向照相机远离些,同时拉长暗箱
B.人向照相机远离些,同时缩短暗箱
C.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D.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缩短晴箱
答案:B
解析:解答:照了某人一张半身照之后,如果要照他的一张全身照,所成的像变小了,故像距变小,物距变大,要人向照相机远离些,同时缩短暗箱.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小时,像距也变小,而物距变大.
7.用照相机给一个小工艺品拍照时,小工艺品距离照相机40cm,所得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则该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可能是( ).
A.20cmB.10cmC.28cmD.40cm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物距是大于二倍焦距的,故有40cm>2f,即f<20cm.
故选B.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求得焦距的范围后选择.
8.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答案:C
解析:解答:A、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乙图上方的箭头是通过玻璃杯看到的,所以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9.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答案:A
解析:解答: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分析:闪光灯的光比投影仪的光强,白光盖过了投影仪的光.就像白天看星星一样,看不到的.银幕反射彩色的光本来就是漫反射,光很弱.如果用闪光灯,银幕反射白光强度大,只拍出白色银幕或者上面的污点.彩色图片被冲淡,拍不出了.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C.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D.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解答:A、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该选项说法正确;
B、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水面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样: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和镜面垂直.
11.小明用照相机为同学拍照,在底片上得到的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解答:当照相机照相时,应用了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选D.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照相机正是应用这一原理.
12.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要使人的像再大些,则应( ).
A.人向后退些,同时拉长暗箱
B.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C.人向后退些,同时缩短暗箱
D.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缩短暗箱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人之间应靠近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拉长些.
故选B.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
(2)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
1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答案:B
解析:解答:照了某人一张2寸的全身照之后,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所成的像变大了,故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人要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使镜头往外伸.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14.用照相机照了一个全身像后,若要再照一个半身像,则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人离照相机远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
B.人离照相机远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短
C.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短
D.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
答案:D
解析:解答: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全身像以后,改为半身像,人头变大,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
所以要减小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即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
故选D.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
15.照相机在拍摄建筑物时,要使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胶片的位置应在凸透镜的( ).
A.一倍焦距以内B.焦点上
C.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D.两倍焦距以外
答案:C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被照的物体相当于蜡烛,胶片相当于光屏.
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胶片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得到清晰的像.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16.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
A.等于50cmB.在50cm到100cm之间
C.等于100cmD.大于100cm
答案:D
解析:解答: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满足u>2f=100cm,所以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100cm.
故选D.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应用的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关于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
B.投影仪的投影片必须放在镜头焦距以内
C.照相机暗箱的长度大于镜头焦距
D.用放大镜看书,书离透镜距离必须小于焦距
答案:B
解析:解答:A、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使用时须将投影片放在放在投影机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当景物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大于相机镜头焦距的2倍时,就能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使胶片感光,呈现景物影像.这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焦距,当然也必须小于2倍焦距.所以,暗箱的长度不可能小于焦距.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因用放大镜时,须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18.眼睛晶状体、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和远视眼镜片等,都( ).
A.对光有发散作用B.相当于凸透镜
C.相当于凹透镜D.相当于平面镜
答案:B
解析:解答:眼睛晶状体、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远视眼镜片上最重要的元件是都有一个凸透镜,眼睛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能成缩小倒立实像,投影仪能成放大倒立实像,远视眼镜片能成放大正立虚像.
故选B.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19.“五 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故选D.
分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20.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有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
B.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
C.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普通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答案:B
解析:解答:因用放大镜时,须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故A是正确的.
幻灯机使用时须将幻灯片放在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
用照相机时,被拍照物体放在普通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D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21.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像时,人都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则应( ).
A.相机离人远些,拉长暗箱B.相机离人近些,拉长暗箱
C.相机离人远些,缩短暗箱D.相机离人近些,缩短暗箱
答案:C
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此时要让全体同学都进入,则使像变小,就要使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故选C.
分析: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符合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22.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 ).
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
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
答案:B
解析:解答: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人头变小,像变小,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故选B.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
2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了张莆田市体育中心的照片如图1,他又拍了一张如图2,正确的操作是( ).
A.小明远离体育中心,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远离体育中心,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靠近体育中心,并增大光圈
D.小明靠近体育中心,并使镜头往外伸
答案:A
解析:解答:由图知,(2)的像是远景比(1)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2)时,小明远离体育中心,并使镜头往里缩.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填空题
2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近视眼镜是一个 镜.(选填“平面”、“凸透”或“凹透”)
答案:凸透|凹透
解析:解答: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距镜头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镜是利用对光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
故答案为:凸透;凹透.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近视眼镜是利用对光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
25.数码相机与普通相机的镜头都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
答案:凸透镜
解析:解答:数码相机与普通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它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凸透镜.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