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诬蔑(wǔ) 毁灭(huǐ) 光明正大(guāng)
B.晓得(xiǎo) 屠杀(tú) 赋予(yǔ) 挑拨离间(bō)
C.疯狂(fēng) 蛮横(hénɡ) 舆论(yú) 卑鄙无耻(bǐ)
D.无耻(chǐ) 黎明(ní) 鼓掌(gǔ) 偷偷摸摸(m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究竟 娇傲 失掉良心 制造恐怖
B.毒手 昆明 民主和平 悲奋痛恨
C.署假 状态 桃色事件 恍然大悟
D.势力 遭受 政协会议 墨索里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义正词严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卑鄙无耻的罪行。
B.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把事情摊开明讲,更显得光明磊落。
C.面对曹操的挑拨离间,马超与韩遂心里面渐渐起了隔阂。
D.中央展示的墙面主要使用了乳白色的塑铝板,更显空间光明正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供全。
C.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收起全社会警惕。
D.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梳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4)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A.设问 引用 反复 反问 B.反问 比喻 反复 设问
C.反问 引用 排比 设问 D.设问 比喻 排比 反问
8.综合运用。
为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2)“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备选人物: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9.选文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10.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2)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1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12、课文第5段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①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但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有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②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样的浅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阅读者合上书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不留痕迹。
③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
④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依然是愉悦的。不同的是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深阅读的愉悦不仅仅来自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还来自于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的任何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⑤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
⑥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13. 针对当前中国孩子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
14. 阅读全文概括回答,深阅读有什么特点。(至少概括三点)
15.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说明其作用。
论证方法是
作用是
请联系自己的课内外阅读经历,举例说明深阅读带给你的快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柔软纵横 朱以撒
每一管笔,在未启用时都是锋棱尖锐的,似乎可以把点画的细处毫厘不臾地勾勒出来。只有付之于水,让水把千百毫毛化开,试用,才可以断其优劣。
在文房用具里,毛笔给人洁净曼妙的美感。未使用时,它如一枚未绽放的白玉兰花苞,紧抱收束。使用时,再洁净的笔锋也要裹上墨香,然后在宣纸上驰骋,就如骏马不是养着欣赏,而是用来征逐。毛笔如果不被黑亮的墨汁浸润,那一管笔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再好的笔性也裹在里面不能出来。一束毛在笔匠手上历经多个工序,变成一支笔,此时不再是动物属性,而是具有了漫游意识的精神,等待与之相投合的那个人,纵横张放。时日久了,人性笔性浑然无痕,便写出不少锦绣文字,那真是一管笔的巅峰时刻。
那些喜好真实书写的人,一直延用最古老的工具和姿势,希望书写可以改变命运。杜子美献赋给唐玄宗,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赏识,就是用毛笔写成的。苏东坡认为一个人笔秃千管就可以成名成家,他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一个文士的声名,就是靠勤快的书写来积累的。在笔与纸如此紧密迅疾地摩擦中,是否有一些毛羽折损下来?智永为用秃的笔置笔冢,是让人深信的,其中深情,唯有自知。
一管轻柔,在颜真卿手上,居然写出如此厚实的作品,真是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而让赵佶使用,只见瘦硬坚挺,见骨不见肉。至于张旭、怀素酒后纵横千万字,让人惊异一管笔禁得起如此狂野的横扫。蔡邕认为“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觉得笔就是他精神的延伸,把笔对美的贡献提到一个绝高的层次。王羲之认为纸是阵营,墨是铠甲,砚是城池,而笔是刀槊,可以倚仗它来打天下,随时快刀相向准备厮杀。现在我们说“颜体”“柳体”“欧体”“赵体”……都是用笔打出的声名,世代相传。一管笔给每个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笔下的心事也截然相远。
毛笔,算得上文房四宝中最与文士亲近者。砚台厚重,置于案台后,一般就不会去挪动它了,而研墨通常由书童来承担。至于纸,人与之接触也是通过笔,寄寓个人的小得意小欢愉。沈尹默认为:“龙蛇起伏笔端出,使笔如调生马驹。”他是把笔当作鲜活之物来看待的。起始人驹相远,你不知我,我不知你,端的难以顺手,只能每日周旋,渐悉笔性。人与笔周旋久了,也就渐入佳境。这些来自不同禽兽的毛羽都是有脾性的,这源于那些野性十足的身体,即便与之脱离,野性还是在纤细的毛羽里潜伏下来,伺机发作。一管笔是否适宜自己,只有泡开来写才能察知。也许起始是人笔分离的,经过磨洗,渐渐得之心应之手———这当然是最开心的事。有的过了一段时间仍然不称于心、手,也只能人笔作别。
软毫在手,落纸似有若无,如何能从指腕传递于心弦,知其轻重缓急?别无他法,只能每日执笔,在生宣上不辍写去。笔软则捉摸无定:墨汁太足,糊了一大片;墨汁太稠,行笔却艰涩了。速度太慢,点画臃肿全无神采;速度太快,又生出躁气火气。便觉得不是朝夕之事,应以长久计之。古人追求的笔下指标如此让人惊叹————驱心若游丝之缳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真是精微之至。如此细细磨炼,恒久地周旋一管笔,指腕之力由弱而强,发觉笔锋传递过来的信息明显提升,便心中暗喜,不告知他人———书写,是全然私有之事,也就是在一个很孤单的心境下独行。这也使一个喜好书写的人有一些偏执,或者有一些自恋,总是自行其道不管不顾。
一管笔使熟了,可以出道了,便四处写去,以此襄助功名。像沈度,被明成祖看上了,摆脱了藉籍无名的过去,开始了富贵荣华,他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典型。柳公权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一管笔的,他对唐穆宗说“心正则笔正”,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日常使用与理解。这样,和笔有关的传说就多了起来,有梦笔生花的,梦仙人授笔法、笔势的,虚幻的成分弥漫,一管笔就变得神秘起来。执笔人有时正经肃穆,庄重地写墓志铭、纪功碑,人也情深笔也规矩。有时则信马由缰,给朋友写写信,松懈一下。
毛笔无疑是一种耗材,无数管笔在纵横开合中折损了。当笔锋销尽成为秃管,它就再难以重现铁画银钩的精美,只能告别。那么,一个喜好书写的人,从孩童时起就没断过,最终会有多少管笔在指腕间穿过?少年时的笔是用来打基础的,后来的笔就不断创造了美感,也为主人赢得了荣誉。再往后,它就是老者的慰藉了,开心时写写,不开心时也写写。
秃笔多了起来。后来的人不再效仿智永设笔冢;又重新插回笔筒,不忍舍弃。
又一管新笔,上场了。
(选自《散文》2025年第1期,有删改)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永为用秃的笔置笔冢,因为秃笔笔锋销尽,难以重现铁画银钩的精美,只能告别。
B.蔡邕“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软”指毛笔的物理特性,“奇怪生焉”则指艺术创造力。
C.赵佶书法瘦硬坚挺,张旭、怀素草书狂野,毛笔在不同的书法家手里有不同的表现力。
D.柳公权认为“心正则笔正”,主张人性与笔性合二为一的观点,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
1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称毛笔为一种耗材,又说它具有“漫游意识的精神”,看似矛盾,实则意指有形且易消亡的物质承载着无形、不朽的精神。
B.文章的语言古朴中又不失平易,历史人物和书法故事的叙写凸显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敬重之情。
C.文章以时间为序,从毛笔的制作、使用到最终成为秃笔,由形到神,由实到虚,展现了古代书法大家与毛笔之间的深厚缘分。
D.文章既有杜子美献赋、智永设笔冢,又有“梦笔生花”“梦仙人授笔法”,文学与书法同存,史实与传说并置,笔触开合自如。
19.文章以“又一管新笔,上场了”作结,言简意丰,请简要赏析。
20.文章以“柔软纵横”为标题,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
1、B 2.D 3.D 4.B 5.C 6.C 7.A 8.(1)② (2)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3)示例: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9.“他们”是指暗杀李先生的反动派,“你们”是指特务们,“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10、(1)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一问一答,强调了广大人民不害怕这种恶势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恨,对广大人民的自信,对正义的坚持,感情强烈,引人深思。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残酷斗争之后就是革命胜利,现在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
11、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2、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反人民的势力的代表,他们最后都被人民毁灭了,作者列举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既给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们以沉重打击,又给了人民以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13.应当培养孩子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或:应当培养孩子们深阅读的兴趣)。
14.它能够提升读者的精神和灵魂(或:带给读者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它的愉悦既来自于文本给予的,还来自于读者思索、品味和琢磨之后的感悟(刹那的辉煌);它给读者两种愉悦,且其中任何一种在质量上都超越了浅阅读的乐趣;它需要费力气(需要付出)。
15. 对比论证,论证了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区别与高下。或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明了深阅读需要付出,但是值得。
16. 《红楼梦》,人物很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阅读使我了解了林黛玉、贾宝玉等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比读卡通漫画有意义多了。
17. A
18. C
19.结尾与前文“秃笔插回笔筒”形成照应,新笔与秃笔的更新迭代,彰显了书写者对书法的执着,凸显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追求,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①语言组合独特、新奇。 “柔软”和“纵横”两个没有关联的词语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
②对比鲜明,充满张力。 “柔软”指毛笔的细腻柔和, “纵横”代表书写的自由挥洒,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对比中彰显了刚柔并济的张力。
③寄寓深刻,回味悠长。标题高度概括了毛笔从尖锐到柔润、从簇新到秃损的生命历程,寄寓了作者关于艺术、生命、文化方面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