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拍手拍手闯关大考验Diyi 自学任务1:
1、我能找出首歌曲的特点。
2、我能分析歌曲的结构。
3、我能提醒同学们歌曲中要注意的地方并做标记。聆听歌曲Diyi 自学任务2:
我能自学:齐唱部分及合唱部分高声部的歌谱。
Diyi 自学任务3:
我能用竖笛演奏:合唱部分的低声部旋律。 Diyi 群学任务1:
我们可以尝试:人声、乐器两声部合作:
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Diyi 群学任务2:
我们可以尝试合唱歌谱。Diyi 群学任务3:
合唱歌词也难不倒我们。Diyi 群学任务4:
A.掌声拍手处,除了“X X”节奏,我能换一种节奏表现:( )。
B.合唱、合奏(拍掌节奏、竖笛伴奏)我们都能行。拓 展闯关成功咯拍手拍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用拍手来传达感情,培养知识礼仪、讲文明的好习惯。
2、知识目标:
①找出并准确唱出附点节奏。
②学习重音记号“>”,并能在演唱中准确表现,增强音乐表现力。
③通过对比判断结束乐句30 20|1-|1-║休止地方要稍作停顿,唱出活跃的感觉。
3、技能目标:
①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并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表现歌曲。
②分别准确唱出二声部歌谱及歌词,并初步完成合唱。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谱和视奏基础,通过聆听、引导学生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基本能自行解决唱谱问题和歌词问题,因此本课把重点放在第二部分即合唱部分,通过聆听、唱谱及竖笛视奏多次的实践练习和展示,熟悉二声部并进行合唱。
3重点难点
分别准确唱出二声部歌谱及歌词,并初步完成合唱。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引导小结,这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文明主题相关的歌曲,老师设计了层层的闯关任务大考验,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一)出示问题(自学任务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初步分析歌曲并了解歌曲的基本音调。
1、我能找出首歌曲的特点。(拍手掌声穿插全曲。)
2、我能分析歌曲的结构。(分为齐唱(主歌)和合唱(副歌)两部分)
3、我能提醒同学们歌曲中要注意的地方并做标记。(歌曲节奏情绪、特殊节奏及音乐记号处理。)
(二)二次聆听,巩固旋律印象,展示自学任务2:我能自学齐唱部分及合唱部分高声部的歌谱。
1、老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的单音,学生集中关注旋律,对自学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并在“X X”节奏中拍掌互动。
2、自学任务2预演:学唱歌谱。(结合歌曲需要注意的地方,组长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完成的同学可以盖章。)
3、“接力游戏”展示,提醒学生歌曲的情绪表现。(第一部分每2组展示一个乐句,要求像接力赛一样中间接紧不停下,达到随机检查和学生全面展示的目的,第二部分齐唱。)
4、质疑:歌曲结束乐句30 20|1-|1-║休止地方要关注什么?如何演唱?
(休止地方要稍作停顿,唱出活跃的感觉。)
5、全班完整演唱任务1歌谱。
(三)三次聆听,展示自学任务3:我能用竖笛演奏合唱部分的低声部旋律。
1、老师钢琴弹奏低声部旋律的单音,学生集中关注旋律,并对自学情况自我检查。
2、自学任务3预演:竖笛演奏合唱部分的低声部。(组长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并组内展示,完成的同学可以盖章。)
3、全班竖笛展示(低声部)。
(四)群学任务1:我们可以尝试人声乐器两声部合作。(再次巩固低声部旋律音高,并尝试与高声部合作: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
1、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左右两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由组长决定两组同学角色,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交换声部练习。
2、展示:生生互动,全班分左右两片对抗→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交换声部展示。
(五)群学任务2:我们可以尝试合唱歌谱。
1、全班展示全曲歌谱(低声部)。
2、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左右两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由组长决定两组同学角色,高声部vs低声部,交换声部练习。
3、合作小组展示:高声部vs低声部。(抽1—2组展示,视时间而定)
4、学生评价。
5、左右两片对抗→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交换声部展示。
(六)群学任务3:合唱歌词也难不倒我们。
1、全班展示第一段歌词(高声部)。
2、师生互动第二、三段歌词:师高声部vs生低声部。
3、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左右两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由组长决定两组同学角色,高声部vs低声部,交换声部练习。
3、合作小组展示:高声部vs低声部。(抽1—2组展示,视时间而定)
4、学生评价。
5、师生、生生合作:
第一段师高声部vs生低声部。
第二、三段左右两片对抗→高声部歌谱vs低声部竖笛,交换声部展示。
三、拓展
展示群学任务4:
1、小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
A.掌声拍手处,除了“X X”节奏,我能换一种节奏表现:( )。
B.合唱、合奏(拍掌节奏、竖笛伴奏)我们都能行。(左右两个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
2、合作小组展示。
3、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