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 东西方贸易璧垒被打破 B.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2.瘟疫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西班牙侵略者却几乎不被感染,传教士趁此竭力灌输这是神在凭借疫病表达愤怒和对侵略者的偏爱。原住民则由于缺少遭遇一连串致命传染病的相似经历,也认同了征服者的这一认识。据此可推知( )
A.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 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变化
C. 非洲原有社会解体 D.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3.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引发了“价格革命” B. 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 有利于殖民地发展 D. 目的在于掠夺财富
4.“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这一变化”( )
A. 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B.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 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
5.如图是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工仿制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瓷盘,上面装饰有抽着烟斗的仙人图案。该瓷盘反映了( )
A. 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 B. 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 全球贸易中心的转移 D. 荷兰手工制造的发达
6.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 价格革命的冲击
7.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 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 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 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8.17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毫无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东西方商贸往来断绝
C. 英国工业革命顺利开展 D. 造船技术落后于东方
9.如表: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据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项目年份 1680 1730 1780 1830
黄金 5.0 7.8 0.2 3.0
树胶 8.1 9.4 12.0 71.6
奴隶 55.3 64.3 86.5 1.9
A. 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 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 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 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10.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 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 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 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11.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由该图可知()
A.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B. 中国主导世界白银流向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西欧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12.“从居住在美洲荒原和非洲部落的人群那里,尤其是从那些散居在大洋岛屿上的原始文化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经院哲学无法解说的自然现象,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明白了物种起源的奥秘,明白了人类生命进化的古老历史远远超过了《圣经》中的创世纪和大洪水时代。”材料意在说明( )
A. 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B. 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
C. 欧洲科学革命源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 异邦文明影响西方社会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观念
13.18世纪,某荷兰科学家认为,人脸有两条线,一条从嘴唇相交点到前额最突出的部位,一条从耳朵开口到鼻子底部。这两条线相交角度越大,就拥有更大的脑容量以及更高的智力。按照这一标准,他认为古希腊人是模范,当代白种人次之。这一观点( )
A. 发扬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B. 表明近代科学重视实证研究
C. 适应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 D. 有利于荷兰殖民霸权的建立
14.1951年,英国学者玛格丽 佩勒姆宣称:“非洲没有书面语言,因而也不存在历史”。1963年,牛津大学教授特雷沃尔 罗珀也曾断言:“可能在将来会有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目前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上述言论( )
A. 推动了非洲历史观的非殖民化 B. 客观呈现了非洲的文明轨迹
C. 意在维系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 D. 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15.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萄葡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6.从欧洲传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为核心的,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 )
A. 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 铲除了落后地区的封建势力
C. 阻碍了新兴国家的近代化 D. 塑造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铎王朝(1485—1603年)时期英国海军发展情况
国王 情况
亨利七世
(1485—1509年在位) 改变海军临时组建的思想;模仿葡萄牙武装商船,建造了两艘战舰(排水量600—700 吨);设立皇家船坞,建造军舰,如1488年建成的“总督”号,安装了比当时任何船只都多的火炮,但这些火炮不能在远距离摧毁敌船;对建造排水量超过100 吨的船只给予补贴
亨利八世
(1509—1547年在位) 建造最大战舰“伟大的哈利”号,排水量1200吨,炮弹最大射程1600码;其去世时,英国已拥有50多艘类似的战舰;成立海军部前身——海军事务委员会;成立航海技术学校,对海军技术、造船学和枪炮制造术进行研究;继续鼓励民间造船业的发展
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年在位) 1571—1576年建造了重视速度和机动且适于远洋的百吨以上的船只51艘;强调用纵队代替传统的横队,以充分发挥每艘舰船的火力;在此基础上,英国于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摘编自王银星《安全战略、地缘特征与英国海军的创建》
材料二 1899年10月18日,威廉二世宣布:“亟需一支强大的德国舰队。”此后十几年,造舰计划一扩再扩。1900年6月,德国又通过海军法案,规定主力舰增至38艘,装甲巡洋舰14 艘 英国建成新式无畏舰后,1906年5月德国赶忙通过新的海军补充法案,规定今后建造的一切新式战列舰都必须是无畏舰级军舰。到1908年,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有7艘,此外,英德两国旧式装甲舰的对比为51:24。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威廉二世时期的世界政策及实施后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对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海军的发展情况进行说明。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威廉二世大力发展海军的影响。
18.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时间 主要大事件
1816年7月 “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
1853年5月 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
1862年10月 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 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
19世纪90年代 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
20世纪30年代 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1946-1955年 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通等关键部门。
20世纪
70年代到90年代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
——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 拉美卷》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之前,甜味是人类所罕能享有的滋味。蔗糖在远东或南太平洋开始踏上其普及全球之路。这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最晚在公元前300年时于印度遭到驯化为作物。一千年后已传至中国、日本、中东。阿拉伯人最早大规模栽种甘蔗。阿拉伯人征服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随之将甘蔗引进栽种。威尼斯贸易商运用其庞大的商业舰队和海军,加上密布于地中海地区的要塞、贸易站,主宰了中世纪欧洲的糖贸易。葡萄牙人驾着他们适合航海又易操控的商船和轻快多桅小帆船,在距非洲陆地不远的海上发现了圣多美岛(中非西海岸)。蔗糖的生产发生了变革,却也是可怕的变革。非洲人沦为奴隶,被带到这里的甘蔗园工作,它为葡萄牙庄园主和意大利商人带来了丰厚利润。欧洲16世纪的遽然致富,创造了更大一群享受得起这种甜味的人。为满足这新需求,葡萄牙人把甘蔗引进巴西,扩大生产。美洲成为第四个被拉入世界蔗糖市场的大陆。甘蔗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美洲土壤。
——摘编自[美]彭幕兰史蒂文 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 根据材料,请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绘制出蔗糖的传播路线。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威尼斯商人成功主宰欧洲蔗糖贸易的原因,并说明推动甘蔗成为全球性作物的各种因素。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小题1】原因角度:国际方面,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时代(或大航海时代)到来;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一跃成为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国内方面,都铎王朝正处于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为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表现角度:海军建设指导思想发生改变;海军规模不断扩大;战备不断改进;战术及战斗力不断提升;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海军学校等推动海军发展等。
影响角度:为英国的海外扩张提供武力支持;为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础;为后世海军发展提供了借鉴等。
【小题2】影响:提升了德国的军事实力;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世界军备竞赛;加速了—战的到来等。
18.【答案】【小题1】背景:阿根廷取得民族独立;结束动乱,实现统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
【小题2】特点:起步晚,发展迅速;阶段性特征明显;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自我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利用西方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立法保障。从强化国家干预到增加市场调节;逐步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阻碍因素: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历史问题;政治局势不够稳定;经济基础薄弱;国际经济旧秩序;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市场。
19.【答案】【小题1】蔗糖传播路线:①印度至中国及日本;②亚洲至欧洲(或印度至中东及葡萄牙);③欧洲(葡萄牙)至非洲;④欧洲(葡萄牙)至美洲(巴西)。
【小题2】原因:威尼斯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威尼斯是传统东西方贸易(或丝绸之路)的枢纽;威尼斯拥有庞大的商业舰队和海军,军事实力较强;威尼斯商业相对发达,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各种因素:甘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亚洲植物);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为甘蔗向欧洲和东亚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甘蔗传播至非洲、美洲;欧洲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掠夺非洲劳动力,在美洲建立奴隶制庄园的方式,推动了甘蔗的国际化;欧洲经济发展,对甘蔗的需求增加。
第3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