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默写。(24分,每空1分)
1.气蒸云梦泽, 。
2.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风烟望五津。
4. ,天涯若比邻。
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7. ,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式微》)
8.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9.蒹葭萋萋, 。 , 。
1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12. ,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
13. ,蒙络摇缀, 。
14.潭西南而望, , 。(柳宗元《小石潭记》)
15.芳草鲜美, 。
16.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理解性默写。(32分,每空1分)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寄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朋友只要心灵相通,无论天涯海角,也就像在身边一样,表现出诗人乐观精神、豁达胸襟的句子: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的诗句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通过工整对仗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希望对方予以引荐的诗句是“ , ”。
7.《诗经·郑风·子衿》中,以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作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 , ”。
8.《诗经·郑风·子衿》中,“ , ”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9.《诗经·郑风·子衿》中,“ , ”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子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0.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其原句是“ , ”。《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得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11.《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12.《小石潭记》中写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 , 。
13.《小石潭记》中描写小潭周围树木的语句: , , 。
三、情境默写。(26分,每空1分)
1.小语同学邀请我们一起漫步古诗文雅苑,赏山川之美,品情意之绵。偶遇桃源,惊叹“黄发垂髫,① ”的岁月静好;伫立水湄,迷离在“②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③ ”的凄美;徘徊城头,低诉着“一日不见,④ ”的怅惘;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⑤ ,⑥ ”的真挚友情。
2.中华诗文风采多样,如层楼巨厦,涵盖万千。
读诗文,我们读出了“景语”。读《桃花源记》“芳草鲜美,① ”,仿佛置身于桃花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 , ”,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雨的句子,如③“ , ”。
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关雎》“求之不得,④ ”读出了思念之人不得见,日日夜夜地思念。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⑤ , ”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⑥“ , ”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3.赏沂蒙风光,品琅琊古韵。你和小能领略琅琊古韵之美,发现古诗文中果然藏有真挚的感情。“① ,② ”是陶渊明走入桃花源,看见老人孩子们的快乐;“关关雎鸠,③ ”是雎鸠不停地鸣叫,引发小伙子对女子的爱慕;“④ ,⑤ ”是孟浩然借鱼的意象表达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苦闷心情;“海内存知己,⑥ ”是王勃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4.研学活动中,小语沉浸于经典诗文中的淳朴民风和悠悠诗情。伫立江畔,迷离在“① ,白露为霜”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② ,君子好逑”的倾慕;深陷泥中,倾听劳役者“③ ,胡为乎泥中”的愤懑;遥望洞庭,欣赏“④ ,波撼岳阳城”的浩渺与汹涌。
一、直接默写。(22分,每空1分)
1. ,白水绕东城。
2.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曲径通幽处, 。
5.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谁见幽人独往来, 。
7.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八月秋高风怒号, 。
9. ,秋天漠漠向昏黑。
10.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满面尘灰烟火色, 。
12.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13.大道之行也, 。 ,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1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1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礼记·虽有嘉肴》)
16.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天之苍苍, ? ?(《庄子·北冥有鱼》)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马说》)
二、理解性默写。(23分,每空1分)
1.《送友人》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 ,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济世情怀的著名诗句是“ , ”。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 ”。
8.《虽有嘉肴》一文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 ”。
9.《大道之行也》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 , 。
10.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扶摇直上”。
11.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形象地说明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 , , 。
12.《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 。
三、情境默写。(29分,每空1分)
1.诵诗词,背古文,感受经典魅力:“① ,只有香如故”是《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受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万籁此都寂,② ”是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白居易《卖炭翁》把对老翁的同情、怜悯包含在描写其矛盾的内心活动中:“③ ,④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⑤ ,⑥ 。”
2.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看一看,“水击三千里,① ”(庄子《北冥有鱼》)中大鹏展翅高飞的气势;想一想,“② ,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的博爱精神;听一听,白居易在《卖炭翁》中“③ ,④ ”,通过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侧面诉说卖炭翁生活和劳作的艰辛;品一品,诗文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梅花表达高洁的志趣。(诗句可没有“梅”字,但需借梅表达高洁的志趣。)
3.小齐:古诗可绘景。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我们感受到“① ,② ”的寂静邈远。
小鲁:古诗可寄情。《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③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无限担忧;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④ ,⑤ ”则展现了词人孤寂、高洁的心境。
4.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主题 诗文名句 作者或出处
理想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②我们要推己及人,培养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正如诗人在风破茅屋之后仍然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的暖心话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我们要像苏轼那样“ , ”,哪怕身处孤独的境地,也要保持高洁的志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④我们要像陆游一般“ , ”,哪怕遭遇无数挫折,也要坚贞不屈,精神犹在。 《卜算子·咏梅》
友情 ⑤《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 。 李白
美景 ⑥沂水东皋公园体现了华夏文化讲究的曲折美、层次美,《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 , ”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常建
⑦四季之美,缤纷妖娆,尽收眼底。请你在古诗苑王国里采撷展现夏日无限魅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直接默写。(24分,每空1分)
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2.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式微》)
8.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9.蒹葭萋萋, 白露未。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1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诗经·秦风·蒹葭》)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12. 参差荇菜, 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
1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14.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1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16.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理解性默写。(32分,每空1分)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寄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朋友只要心灵相通,无论天涯海角,也就像在身边一样,表现出诗人乐观精神、豁达胸襟的句子: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的诗句是“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通过工整对仗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希望对方予以引荐的诗句是“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7.《诗经·郑风·子衿》中,以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作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8.《诗经·郑风·子衿》中,“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或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9.《诗经·郑风·子衿》中,“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子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0.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其原句是“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得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求之不得, 寐寤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11.《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小石潭记》中写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3.《小石潭记》中描写小潭周围树木的语句: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三、情境默写。(26分,每空1分)
1.小语同学邀请我们一起漫步古诗文雅苑,赏山川之美,品情意之绵。偶遇桃源,惊叹“黄发垂髫,① 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伫立水湄,迷离在“②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③ 在水之湄”的凄美;徘徊城头,低诉着“一日不见,④ 如三月兮”的怅惘;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⑤ 海内存知己,⑥ 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
2.中华诗文风采多样,如层楼巨厦,涵盖万千。
读诗文,我们读出了“景语”。读《桃花源记》“芳草鲜美,① 落英缤纷”,仿佛置身于桃花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雨的句子,如③“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关雎》“求之不得,④ 寤寐思服”读出了思念之人不得见,日日夜夜地思念。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⑤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3.赏沂蒙风光,品琅琊古韵。你和小能领略琅琊古韵之美,发现古诗文中果然藏有真挚的感情。“① 黄发垂髫,② 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走入桃花源,看见老人孩子们的快乐;“关关雎鸠,③ 在河之洲”是雎鸠不停地鸣叫,引发小伙子对女子的爱慕;“④坐观垂钓者,⑤徒有羡鱼情”是孟浩然借鱼的意象表达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苦闷心情;“海内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邻”是王勃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4.研学活动中,小语沉浸于经典诗文中的淳朴民风和悠悠诗情。伫立江畔,迷离在“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倾慕;深陷泥中,倾听劳役者“③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的愤懑;遥望洞庭,欣赏“④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渺与汹涌。
一、直接默写。(22分,每空1分)
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5.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7.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9.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12.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13.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1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1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嘉肴》)
16.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北冥有鱼》)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二、理解性默写。(23分,每空1分)
1.《送友人》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济世情怀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8.《虽有嘉肴》一文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 教学相长也”。
9.《大道之行也》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10.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扶摇直上”。
11.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形象地说明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情境默写。(29分,每空1分)
1.诵诗词,背古文,感受经典魅力:“①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受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万籁此都寂,② 但余钟磬音”是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白居易《卖炭翁》把对老翁的同情、怜悯包含在描写其矛盾的内心活动中:“③ 可怜身上衣正单,④ 心忧炭贱愿天寒。”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看一看,“水击三千里,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北冥有鱼》)中大鹏展翅高飞的气势;想一想,“②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的博爱精神;听一听,白居易在《卖炭翁》中“③ 满面尘灰烟火色,④ 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侧面诉说卖炭翁生活和劳作的艰辛;品一品,诗文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梅花表达高洁的志趣。(诗句可没有“梅”字,但需借梅表达高洁的志趣。)
答案:示例一: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示例二: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示例三: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示例四: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3.小齐:古诗可绘景。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我们感受到“①万籁此都寂,②但余钟磬音”的寂静邈远。
小鲁:古诗可寄情。《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③孤蓬万里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无限担忧;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④拣尽寒枝不肯栖,⑤寂寞沙洲冷”则展现了词人孤寂、高洁的心境。
4.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主题 诗文名句 作者或出处
理想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②我们要推己及人,培养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正如诗人在风破茅屋之后仍然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暖心话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我们要像苏轼那样“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哪怕身处孤独的境地,也要保持高洁的志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④我们要像陆游一般“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哪怕遭遇无数挫折,也要坚贞不屈,精神犹在。 《卜算子·咏梅》
友情 ⑤《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
美景 ⑥沂水东皋公园体现了华夏文化讲究的曲折美、层次美,《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常建
⑦四季之美,缤纷妖娆,尽收眼底。请你在古诗苑王国里采撷展现夏日无限魅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示例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示例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示例四: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