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滨州]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②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③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有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②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的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C.第③句中加点的“大国工匠”“久久为功”“高光时刻”“有力托举”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D.第④句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二、[2024·齐齐哈尔]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我们自称华夏子孙,用的是“夏”的本义,是大的意思。 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称自己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民族很伟大。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华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
A.“着”是助词,“绚烂美丽”是并列短语,“文明之邦”是偏正短语。
B.“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这句中,“除代表季节外”作定语。
C.“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三、[2024·云南改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8分)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ɡ)丽名片。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ɡ)下的彩虹。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
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靓(liànɡ) B.缀(zhuì)
C.间(jiān) D.穹(qiónɡ)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巧夺天工 B.传习
C.独竖一帜 D.绚丽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血液 承载 不可或缺 大放异彩
B.血脉 承载 不可多得 精彩纷呈
C.血液 传承 不可或缺 精彩纷呈
D.血脉 传承 不可多得 大放异彩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四、[2024·重庆A卷节选]学校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请你完成学习任务【探访英雄城市】。(10分)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ɡ______望,彼此衬托, 。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 了情感 ,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 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yì( )立 蜿蜒( )
妩媚( ) nínɡ( )望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相得益彰 B.孕育
C.燥热 D.目眩神迷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五、[2024·凉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海拔从305米到5 958米的凉山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6 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0%。
州府西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春天栖息的城市”,月月都有花开,不同的街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走进西昌,①
一月的西昌,洋溢着春的气息,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火炮花。② 一朵花,宛如烟花般华丽,有时还能看到几百朵花同时绽放。二月,西昌湿地公园内,数十万株郁金香咄咄逼人、竞相开放。三月,黄花风铃木让西昌全城尽带“黄金色”,泸山古寺掩映于樱花之中。四月,蓝花楹悄然出现在街头,让一座城沉浸在蓝紫色的浪漫中。还有隐匿在山间的山茶花、桃花、梨花等次第盛开,鲜艳缤纷。
“五一”假期,西昌城区绽放的蓝花楹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 。
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③ ④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蕴藏(yùn) 覆盖(fù)
B.呈现(cénɡ) 洋溢(yì)
C.宛如(wān) 悄然(qiāo)
D.沉浸(qìn) 缤纷(bīnɡ)
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名副其实 B.咄咄逼人
C.隐匿 D.次第
3.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文段A处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沿街的不少商家专门推出蓝花楹限定的商品,受到市民游客追捧
②置身紫色花海中,拍一组美美的照片也是打卡之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
③以赏花作为切入点,航天北路的周边美食、文创产品等业态均被带动
④于是,旅拍行业也趁着蓝花楹的热度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六、[2024·烟台]阅读探究下面两则材料。(9分)
【材料一】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运动定量、医疗器xiè等方面都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将柔性传感器无痛置入身体,传感器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值,并传送到手机应用中。患者可以观察血糖曲线变化,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调节血糖,有的患者甚至由此告别了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①______(A.浸透 B.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②______(A.广泛 B.普及)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但是, 误识和滥用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技术可靠性的担忧。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节选自《中国经济周刊》)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器xiè( ) 泄露( )
2.为材料二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序号即可,2分)
①选 项 ②选 项
3.请提取材料一画线句子主干。(1分)
4.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5.阅读两则材料,围绕“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一、[2024·赤峰]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解字析“望”知内涵】。(10分)
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 。
③“望”,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其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
④ 。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本义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ì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远眺( ) 薪火相传( )
更新dié( )代 演yì( )
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 )(2分)
A.望洋兴叹 B.德高望重
C.望子成龙 D.望文生义
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睛”“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二、[2024·蒙阴一模节选]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
① 。书的浩瀚不容轻觑,书的神圣不可xiè dú。
②读书不是【甲】 ,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读书需要【乙】 ,不被俗世的喧闹所扰。读书让我们有教养,让我们有风度,让我们在生活中既不妄自菲薄,又不【丙】 。 我们从《沁园春·雪》中感受到雄奇豪迈的气概,从《乡愁》中感受到一唱三叹的旋律,从《我爱这土地》中感受到zhì sǐ bù yú的深情。
③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可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摇曳( ) 轻觑( )
xiè dú( ) zhì sǐ bù yú( )
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丙相应位置。(3分)
A.自吹自擂 B.一意孤行
C.心无旁骛 D.附庸风雅
3.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个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4.第②段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2分)
三、[2024·南山二模]济南面塑,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非遗文化,学习匠人精神,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内容,学校拟开设“面塑社团”,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准备工作。(13分)
任务一:了解济南面塑
面塑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塑的起源最早可追sù到汉代。面塑制作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出各种A栩栩如生的形象。①
② 旧社会的面塑制作者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当作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难登B大雅之堂的。③ ,而济南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现在全国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济南C不孚众望地成为“面塑之都”。面塑在塑造人物时,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liàn,人物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女性亭亭玉立,儿童D憨态可掬。
谈到现在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已经比较讲究了,以后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他说,现在街上的“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已经走了形。④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载(zǎi)体 追朔 简练 粗犷(kuànɡ)
B.载(zài)体 追溯 简练 粗犷(ɡuǎnɡ)
C.载(zǎi)体 追溯 简炼 粗犷(ɡuǎnɡ)
D.载(zài)体 追朔 简炼 粗犷(kuànɡ)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栩栩如生 B.大雅之堂
C.不孚众望 D.憨态可掬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任务二:传承济南面塑
4.××中学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准备邀请济南面塑非遗传承人梁长乐老师到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请你帮学校完成下面这封邀请函。(不超过100字,4分)
邀请函
此致
敬礼!
××中学
2024年5月6日
四、[2024·济南高新区二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下周的课前演讲你将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分享,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准备工作。(11分)
任务一:字斟句酌话节气
时在谷雨。
如果春是尘世的一卷诗章,那么谷雨就是最后的白描。谷雨,不若惊zhé那般豪壮,不似清明A ,她以素净的白描之笔记叙着暮春,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质朴饱满的力量。谷雨:即雨之谷,“之”取“到”义。这一天,雨水是谷物们的救赎。暮春不再是怅wǎnɡ忧伤的代名词,而有了人间烟火气,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谷粒的成熟,是大地B 的结果,低调含蓄中蕴藏着宇宙天地的巨大潜能。
谷雨是春的白描,也是春的尾声。年年如是,C ,她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向上的生命姿态,以及蓄积万物的无穷潜力。在播种移苗、种瓜点豆之余,别忘了沏茶赏花,看柳条摇曳,听燕子呢喃,待D ,终也了无遗憾。
暮春回望,你可曾辜负春光?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惊zhé”指上天打雷惊醒冬眠动物的日子,“zhé”写为“蛰”。
B.“怅wǎnɡ”的“wǎnɡ”是“精神恍惚、失意”的意思,应写为“惘”。
C.“藏”本义指隐匿,引申为储存。有cánɡ和zànɡ两个读音,此处读“zànɡ”。
D.“摇曳”此处形容柳条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曳”应读作“yè”。
2.文中画线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雷贯耳 B.深思熟虑
C.周而复始 D.春意阑珊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B.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C.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D.“二十四节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任务二:跟着节气去探究
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天文专家表示,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点都设有“窥阳孔”,公众可以验证夏至中午阳光是否垂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无影”。而其他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也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测“立竿见影”变成“立竿无影”这一奇景的过程。
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5.济南电视台将上线“中国节气”系列节目,请你为节目拟写宣传标语,呼吁大家关注并传承节气文化。(3分)一、[2024·滨州]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②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③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有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②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的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C.第③句中加点的“大国工匠”“久久为功”“高光时刻”“有力托举”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D.第④句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解析】A.第②句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2024·齐齐哈尔]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我们自称华夏子孙,用的是“夏”的本义,是大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称自己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民族很伟大。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华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
A.“着”是助词,“绚烂美丽”是并列短语,“文明之邦”是偏正短语。
B.“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这句中,“除代表季节外”作定语。
C.“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解析】B.“除代表季节外”作句首状语,不是定语。C.“……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所以这是并列关系复句,不是转折关系复句。D.句子是直接引用,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三、[2024·云南改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8分)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ɡ)丽名片。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ɡ)下的彩虹。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
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靓(liànɡ) B.缀(zhuì)
C.间(jiān) D.穹(qiónɡ)
【解析】C.间(jià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
A.巧夺天工 B.传习
C.独竖一帜 D.绚丽
【解析】C.独树一帜。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血液 承载 不可或缺 大放异彩
B.血脉 承载 不可多得 精彩纷呈
C.血液 传承 不可或缺 精彩纷呈
D.血脉 传承 不可多得 大放异彩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四、[2024·重庆A卷节选]学校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请你完成学习任务【探访英雄城市】。(10分)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ɡ______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yì( 屹 )立 蜿蜒( wān )
妩媚( wǔ ) nínɡ( 凝 )望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3分)
A.相得益彰 B.孕育
C.燥热 D.目眩神迷
【解析】C.燥热:指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这里是说重庆人情感热烈,使用不恰当。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句首加“ 我们”。
五、[2024·凉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海拔从305米到5 958米的凉山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6 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0%。
州府西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春天栖息的城市”,月月都有花开,不同的街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走进西昌,①就仿佛进入了一座大自然的《花卉博物馆》。
一月的西昌,洋溢着春的气息,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火炮花。②花朵外形酷似鞭炮,有红、黄两色,花量大,花形喜庆又迷人。一朵花,宛如烟花般华丽,有时还能看到几百朵花同时绽放。二月,西昌湿地公园内,数十万株郁金香咄咄逼人、竞相开放。三月,黄花风铃木让西昌全城尽带“黄金色”,泸山古寺掩映于樱花之中。四月,蓝花楹悄然出现在街头,让一座城沉浸在蓝紫色的浪漫中。还有隐匿在山间的山茶花、桃花、梨花等次第盛开,鲜艳缤纷。
“五一”假期,西昌城区绽放的蓝花楹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A。
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③闻名中外的景区有邛海、泸山、泸沽湖、螺髻山、建昌古城……④五彩凉山,四季皆风景;美丽凉山,处处可旅游。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蕴藏(yùn) 覆盖(fù)
B.呈现(cénɡ) 洋溢(yì)
C.宛如(wān) 悄然(qiāo)
D.沉浸(qìn) 缤纷(bīnɡ)
【解析】B.呈现(chénɡ);C.宛如(wǎn),悄然(qiǎo);D.沉浸( jìn),缤纷( bīn)。
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名副其实 B.咄咄逼人
C.隐匿 D.次第
【解析】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句中形容数十万株郁金香带给人的感受,用错对象。
3.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A.“花卉博物馆”是对西昌的特殊称呼,并非书籍报刊名,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4.在文段A处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①沿街的不少商家专门推出蓝花楹限定的商品,受到市民游客追捧
②置身紫色花海中,拍一组美美的照片也是打卡之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
③以赏花作为切入点,航天北路的周边美食、文创产品等业态均被带动
④于是,旅拍行业也趁着蓝花楹的热度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解析】首先应该是“以赏花作为切入点”紧承前文“绽放的蓝花楹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所以③为首句;接着因为赏花带动了周边美食、文创产品等业态,所以①“沿街的不少商家专门推出蓝花楹限定的商品,受到市民游客追捧”紧随其后;然后②句进一步说明游客的行为,故②在其后;最后④句是对前面一系列活动带来的结果的表述,放在最后。综上所述,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
六、[2024·烟台]阅读探究下面两则材料。(9分)
【材料一】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运动定量、医疗器xiè等方面都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将柔性传感器无痛置入身体,传感器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值,并传送到手机应用中。患者可以观察血糖曲线变化,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调节血糖,有的患者甚至由此告别了药物和胰岛素治疗。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新场景。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①______(A.浸透 B.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②______(A.广泛 B.普及)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误识和滥用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技术可靠性的担忧。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节选自《中国经济周刊》)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器xiè( 械 ) 泄露( lòu )
2.为材料二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序号即可,2分)
①选 B项 ②选 A项
3.请提取材料一画线句子主干。(1分)
答案:传感器创造场景。
4.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答案:删去“由于”或“使”;将“增强”改为“提高”。
5.阅读两则材料,围绕“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答案: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材料一中传感器在多个领域有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二中人脸识别技术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等,需要规范发展。这表明科学技术既可以创造便利的生活场景,又可能带来一些挑战,需要合理利用和规范。
一、[2024·赤峰]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解字析“望”知内涵】。(10分)
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常用的义项还有“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盼望、希望”“声望、名望”等。
③“望”,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其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
④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本义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ì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远眺( tiào ) 薪火相传( xīn )
更新dié( 迭 )代 演yì( 绎 )
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 B )(2分)
A.望洋兴叹 B.德高望重
C.望子成龙 D.望文生义
【解析】A.望洋兴叹:望,看。B.德高望重:望,声望。C.望子成龙:望,希望。D.望文生义:望,看。
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睛”“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解析】C.“睁大眼睛”是动宾短语,“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和“兴衰荣辱”都是并列短语。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示例: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或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
二、[2024·蒙阴一模节选]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
①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漫游,是一种心灵的跋涉。是沉重之外的飘逸,是静默之中的摇曳。书的浩瀚不容轻觑,书的神圣不可xiè dú。
②读书不是【甲】 D,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读书需要【乙】 C,不被俗世的喧闹所扰。读书让我们有教养,让我们有风度,让我们在生活中既不妄自菲薄,又不【丙】 A。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学,而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我们从《沁园春·雪》中感受到雄奇豪迈的气概,从《乡愁》中感受到一唱三叹的旋律,从《我爱这土地》中感受到zhì sǐ bù yú的深情。
③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可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摇曳( yè ) 轻觑( qù )
xiè dú( 亵渎 ) zhì sǐ bù yú( 至死不渝 )
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丙相应位置。(3分)
A.自吹自擂 B.一意孤行
C.心无旁骛 D.附庸风雅
【解析】A.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B.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C.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D.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甲处结合“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分析,“附庸风雅”合适。乙处结合“不被俗世的喧闹所扰”分析,“心无旁骛”合适。丙处结合“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学”分析,“自吹自擂”合适。
3.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个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案:将“跋涉”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
4.第②段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2分)
答案: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学,而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
三、[2024·南山二模]济南面塑,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非遗文化,学习匠人精神,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内容,学校拟开设“面塑社团”,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准备工作。(13分)
任务一:了解济南面塑
面塑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塑的起源最早可追sù到汉代。面塑制作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出各种A栩栩如生的形象。①制作面塑的过程涉及发酵面团、塑形、准备材料、阴干和喷涂丙烯光油漆等步骤。
②济南面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有着大约300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制作者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当作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难登B大雅之堂的。③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的发源地是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现在全国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济南C不孚众望地成为“面塑之都”。面塑在塑造人物时,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liàn,人物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女性亭亭玉立,儿童D憨态可掬。
谈到现在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已经比较讲究了,以后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他说,现在街上的“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已经走了形。④这些“捏面人”以赚钱为目的,在题材选择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创新。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载(zǎi)体 追朔 简练 粗犷(kuànɡ)
B.载(zài)体 追溯 简练 粗犷(ɡuǎnɡ)
C.载(zǎi)体 追溯 简炼 粗犷(ɡuǎnɡ)
D.载(zài)体 追朔 简炼 粗犷(kuànɡ)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栩栩如生 B.大雅之堂
C.不孚众望 D.憨态可掬
【解析】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不符合文意,应改为不负众望。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准备材料”移至“发酵面团”前;B.语义矛盾,可删去“大约”或“多”;C.句式杂糅,可删去“起源于”。
任务二:传承济南面塑
4.××中学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准备邀请济南面塑非遗传承人梁长乐老师到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请你帮学校完成下面这封邀请函。(不超过100字,4分)
邀请函
示例:
尊敬的梁老师:
您好!
为传承非遗文化,学习匠人精神,我校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期待您的到来!
此致
敬礼!
××中学
2024年5月6日
四、[2024·济南高新区二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下周的课前演讲你将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分享,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准备工作。(11分)
任务一:字斟句酌话节气
时在谷雨。
如果春是尘世的一卷诗章,那么谷雨就是最后的白描。谷雨,不若惊zhé那般豪壮,不似清明A如雷贯耳,她以素净的白描之笔记叙着暮春,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质朴饱满的力量。谷雨:即雨之谷,“之”取“到”义。这一天,雨水是谷物们的救赎。暮春不再是怅wǎnɡ忧伤的代名词,而有了人间烟火气,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谷粒的成熟,是大地B深思熟虑的结果,低调含蓄中蕴藏着宇宙天地的巨大潜能。
谷雨是春的白描,也是春的尾声。年年如是,C周而复始,她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向上的生命姿态,以及蓄积万物的无穷潜力。在播种移苗、种瓜点豆之余,别忘了沏茶赏花,看柳条摇曳,听燕子呢喃,待D春意阑珊,终也了无遗憾。
暮春回望,你可曾辜负春光?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惊zhé”指上天打雷惊醒冬眠动物的日子,“zhé”写为“蛰”。
B.“怅wǎnɡ”的“wǎnɡ”是“精神恍惚、失意”的意思,应写为“惘”。
C.“藏”本义指隐匿,引申为储存。有cánɡ和zànɡ两个读音,此处读“zànɡ”。
D.“摇曳”此处形容柳条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曳”应读作“yè”。
【解析】C.蕴藏(cánɡ)。
2.文中画线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如雷贯耳 B.深思熟虑
C.周而复始 D.春意阑珊
【解析】A.如雷贯耳:人的名气很大,使用对象不合适。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B.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C.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D.“二十四节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解析】D.成分残缺,应在句子最后面加“的意识”。
任务二:跟着节气去探究
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天文专家表示,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点都设有“窥阳孔”,公众可以验证夏至中午阳光是否垂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无影”。而其他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也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测“立竿见影”变成“立竿无影”这一奇景的过程。
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案: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地区将现“立竿无影”现象。
5.济南电视台将上线“中国节气”系列节目,请你为节目拟写宣传标语,呼吁大家关注并传承节气文化。(3分)
答案:示例一:传承节气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示例二:关注节气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示例三:感受四时奇妙,节气文化点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