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得分:______/27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23·滨州改编]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赋”“比”“兴”。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解析】A.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是内容分类。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C.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天启”是天干地支纪年,“壬戌”是皇帝年号纪年。
【解析】D.“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 干地支纪年。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石壕吏》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解析】C.《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他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他也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者。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一篇游记,这篇文章以散文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D.《卖炭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该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应该改成《登 勃朗峰》,“散文笔法”改为“小说笔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杜甫则直面了唐朝没落,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的经典;白居易前期作品有兼济天下之心,后期有独善其身之意。
B.在中国古代,兄弟之间的长幼排序有一定的称呼,其中“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最小的。
C.《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在得偿夙愿后,作者阿来像一滴水一样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人生之行。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顾拜旦,他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解析】C.联系原文“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可知,在得偿夙愿后,这滴水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人生之行;并非“作者阿来像一滴水一样跃入金沙江”。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其中“教学相长”的观点,是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初到黄州所作的一首词,其中“缺月”“疏桐”“孤鸿”构成了一个清新美好的世界。
【解析】A.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B.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D.“缺月”“疏桐”“孤鸿”构成了一个孤寂凄清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7.[2023·衡阳]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解析】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8.[2023·怀化改编]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写了《水经注》。
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辞,“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辞。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
【解析】B.“犬子”“见谅”是谦辞,“劳驾”是敬辞。C.《湘行散记》是散文,是沈从文的作品。D.“立春”在“春分”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后。
9.[2023·聊城]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夸张的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
【解析】D.“运用夸张的笔法”有误,应为写实的手法。本卷得分:______/27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23·滨州改编]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赋”“比”“兴”。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C.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天启”是天干地支纪年,“壬戌”是皇帝年号纪年。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石壕吏》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他也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者。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一篇游记,这篇文章以散文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D.《卖炭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该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杜甫则直面了唐朝没落,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的经典;白居易前期作品有兼济天下之心,后期有独善其身之意。
B.在中国古代,兄弟之间的长幼排序有一定的称呼,其中“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最小的。
C.《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在得偿夙愿后,作者阿来像一滴水一样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人生之行。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顾拜旦,他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其中“教学相长”的观点,是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初到黄州所作的一首词,其中“缺月”“疏桐”“孤鸿”构成了一个清新美好的世界。
7.[2023·衡阳]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8.[2023·怀化改编]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写了《水经注》。
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辞,“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辞。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
9.[2023·聊城]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夸张的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