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注音。(16分)
劫难( nàn ) 连翘( qiáo )
缄默( jiān ) 箴言( zhēn )
龟裂( jūn ) 帷幕( wéi )
地壳( qiào ) 蛋壳( ké )
等衰( cuī ) 衰草连天( shuāi )
记载( zǎi ) 风雪载途( zài )
两栖( qī ) 骇人听闻( hài )
遗骸( hái ) 言简意赅 ( ɡāi )
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14分)
xié( 携 )带 juàn( 隽 )永
xuān( 喧 )嚷 寒xuān( 暄 )
dǎn( 掸 )尘 忌dàn( 惮 )
次dì( 第 ) xiē( 楔 )形文字
默qì( 契 ) qiè( 锲 )而不舍
dān( 殚 )精竭虑 xiāo( 销 )声匿迹
草zhǎnɡ( 长 )yīnɡ( 莺 )飞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成语。(6分)
(1)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2) 风雪载途:形容气候恶劣,旅途艰难。
(3)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课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用于人或事物)
(4)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5)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6)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4.请找出下列句子病因并写出修改意见。(8分)
(1)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答案:成分残缺,应在“独自一人去游泳”的后面加上“的倡议”。
(2)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答案:缺少主语,应把“在”和“中”删去。
(3)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答案:句式杂糅,可将“的结果”删去。
(4)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答案:语序不当,应将“实施”与“制定”调换位置。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B.《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文章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C.古诗文中,“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蛾眉”指女子。
D.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所选用的材料不同,但说明的主要问题相同。
【解析】D.《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灭绝,选用的材料不相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6分)
回望本单元的学习之旅,是那迁徙的大雁给我们带来春的消息,给大地带来有益无损的诗歌;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从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到秋风(萧/箫)瑟、昆虫(消/销)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其实饱含着怎样的学问;是阿西莫夫告诉我们,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有可能追(朔/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是山(簏/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沉淀的泥沙告诉我们,这是时间的脚印……沉浸在这些课文之中,我们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魅力。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迁徙(xí) 草长莺飞(chánɡ)
风雪载途(zǎi) 沉浸(jìn)
B.迁徙(xǐ) 草长莺飞(zhǎnɡ)
风雪载途(zài) 沉浸(jìnɡ)
C.迁徙(xǐ) 草长莺飞(zhǎnɡ)
风雪载途(zài) 沉浸(jìn)
D.迁徙(xí) 草长莺飞(chánɡ)
风雪载途(zǎi) 沉浸(jìnɡ)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箫 消 朔 簏
B.萧 消 溯 簏
C.萧 销 溯 麓
D.箫 销 朔 麓
(3)与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人情世故 B.天衣无缝
C.海枯石烂 D.野生动物
【解析】“低洼的地方”为偏正短语。A.并列短语;B.主谓短语;C.并列短语;D.偏正短语。
2.[2024·新疆改编]下面是小博演讲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修改。(6分)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守护者和记录者,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地方,①还是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②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③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第 ①处,修改: 将“传承”和“保护”互换位置(或者改为:“还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2分)
第 ②处,修改: 在“是”之后加“连接”或“沟通”[或者改为:“是连接(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2分)
第 ③处,修改: 删去“经常”或“时时”[或者改为:“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2分)
3.[2024·眉山]请在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① 而且它们的分布十分广泛(而且它们无处不在):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昆虫也许很小,② 却拥有非凡的智慧(但是本领很大)。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蚂蚁将蚜虫当作奶牛圈养起来;昆虫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
一、[2024·成都]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成都竹枝词(节选)
吴好山
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
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
(选自《成都诗览》)
1.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答案:凉爽的天气,(1分)欢聚的友情。(1分)
2.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2分)
答案:①破坏了整首诗的押韵,让音韵不再和谐。②不能间接写出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热烈气氛。③不能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每条1分,答对两条2分)
二、[2022·赤峰]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①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下列对该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该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第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该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解析】D.作者通过对眼前稚川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非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示例: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2分)
三、[2024·广安]说明文阅读。(11分)
拥抱5G 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 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 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 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 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 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 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 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 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 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 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 A商用发展。
⑤5G 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 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 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 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该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答案:5G A。(1分)逻辑顺序。(1分)
2.该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2分)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 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 5.4 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 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2分)
3.该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去。(1分)“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 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后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1分)“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2分)
A.该文对5G 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 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该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 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释】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解析】A.首联作者感慨多年未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2.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示例:“醉”字用得好。(1分)“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花拟人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留恋。(1分)
二、[2024·莒南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①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②元赖生成力③,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爝(jué)火:小火,火把。②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这两种意义。③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首联开篇点题,概括了煤炭开采的过程。这里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
B.颔联“回”“破”对举,生动地写出了煤炭的功用,将煤炭燃烧换来的温暖、春意、光明做了极其形象、富有诗意的概括。
C.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语言华丽,极具藻饰,意象明晰,寄托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D.这首诗语言质朴明畅,平平道来,略无藻饰,而意象明晰,寄托深远,是诗人自我人格和理想的真实写照。
2.徐中玉评价:“这首诗咏煤炭实即咏人,也可看作述怀诗。”请结合该诗及评价,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全诗托物言志,(1分)作者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歌颂了煤炭的巨大功用和倾情奉献的品格,作者借写煤炭,寄托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2分)
三、[2024·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1.该文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以“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为题,点明该文的说明内容(0.5分)——四季星空不同的原因,(0.5分)标题采用设问(或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考,( 0.5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0.5分)
2.第③段加点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删去,“约”表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9.4亿公里的路程”是估计出来的。删去后,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银河系的样貌(形状),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1分)
4.“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春季星空。因为可以看到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
示例二:我喜欢秋季星空。因为可以看到河外星系—— 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仅凭肉眼就能看到它灿烂的光辉。
示例三:我喜欢冬季星空。因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还可以辨识出猎户座。
示例四:我喜欢夏季星空。因为这个季节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正是“群星闪耀时”。(答出喜欢的季节得1分,理由1分)1.给加点字注音。(16分)
劫难( ) 连翘( )
缄默( ) 箴言( )
龟裂( ) 帷幕( )
地壳( ) 蛋壳( )
等衰( ) 衰草连天( )
记载( ) 风雪载途( )
两栖( ) 骇人听闻( )
遗骸( ) 言简意赅 ( )
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14分)
xié( )带 juàn( )永
xuān( )嚷 寒xuān( )
dǎn( )尘 忌dàn( )
次dì( ) xiē( )形文字
默qì( ) qiè( )而不舍
dān( )精竭虑 xiāo( )声匿迹
草zhǎnɡ( )yīnɡ( )飞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成语。(6分)
(1)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2) :形容气候恶劣,旅途艰难。
(3)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课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用于人或事物)
(4)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5)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6)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4.请找出下列句子病因并写出修改意见。(8分)
(1)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2)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3)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4)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B.《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文章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C.古诗文中,“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蛾眉”指女子。
D.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所选用的材料不同,但说明的主要问题相同。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6分)
回望本单元的学习之旅,是那迁徙的大雁给我们带来春的消息,给大地带来有益无损的诗歌;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从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到秋风(萧/箫)瑟、昆虫(消/销)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其实饱含着怎样的学问;是阿西莫夫告诉我们,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有可能追(朔/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是山(簏/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 沉淀的泥沙告诉我们,这是时间的脚印……沉浸在这些课文之中,我们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魅力。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迁徙(xí) 草长莺飞(chánɡ)
风雪载途(zǎi) 沉浸(jìn)
B.迁徙(xǐ) 草长莺飞(zhǎnɡ)
风雪载途(zài) 沉浸(jìnɡ)
C.迁徙(xǐ) 草长莺飞(zhǎnɡ)
风雪载途(zài) 沉浸(jìn)
D.迁徙(xí) 草长莺飞(chánɡ)
风雪载途(zǎi) 沉浸(jìnɡ)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箫 消 朔 簏
B.萧 消 溯 簏
C.萧 销 溯 麓
D.箫 销 朔 麓
(3)与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情世故 B.天衣无缝
C.海枯石烂 D.野生动物
2.[2024·新疆改编]下面是小博演讲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修改。(6分)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守护者和记录者,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地方,①还是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②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③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第 处,修改: 。(2分)
第 处,修改: 。(2分)
第 处,修改: 。(2分)
3.[2024·眉山]请在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① :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昆虫也许很小,② 。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蚂蚁将蚜虫当作奶牛圈养起来;昆虫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
一、[2024·成都]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成都竹枝词(节选)
吴好山
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
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
(选自《成都诗览》)
1.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2.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2分)
二、[2022·赤峰]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①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下列对该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该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第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该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三、[2024·广安]说明文阅读。(11分)
拥抱5G 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 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 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 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 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 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 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 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 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 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 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 A商用发展。
⑤5G 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 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 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 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该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2.该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该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该文对5G 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 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该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 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释】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二、[2024·莒南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①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②元赖生成力③,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爝(jué)火:小火,火把。②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这两种意义。③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开篇点题,概括了煤炭开采的过程。这里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
B.颔联“回”“破”对举,生动地写出了煤炭的功用,将煤炭燃烧换来的温暖、春意、光明做了极其形象、富有诗意的概括。
C.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语言华丽,极具藻饰,意象明晰,寄托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徐中玉评价:“这首诗咏煤炭实即咏人,也可看作述怀诗。”请结合该诗及评价,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2024·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这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 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1.该文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③段加点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