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1 22: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19世纪上半期,某一群体多为贵族军官出身,他们深受欧洲进步思想影响,试图以武装起义的方式改变俄国现状。对此,列宁评价道:“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这一群体(  )
①促进俄国思想启蒙
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赢得民众广泛支持
④推动俄国社会转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常宜之印”(常宜为汉代官职名)等文物(如图1、图2所示)。这些文物可用来印证汉代(  )
A. 对西域的管辖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与匈奴的和亲 D. 刺史制度的推广
3.北周以来朝中贵要多为行伍出身,如:公卿类多武将、刺史多任武将、功臣多为本州刺史,以致功臣任职,牧州领郡者,并带戎资,蔑视文人的风气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隋唐时期采取的措施是(  )
A. 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 B. 开设贤良文学为特科
C. 以道德、才能评定资品 D. 设秀才、进士为常举
4.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对中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  )
A. 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B. 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
C. 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 D. 海洋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
5.如表是明代福建、广东部分地区贸易发展情况简表。这反映出当时(  )
地点 特点
芷寮港 “万历间,闽广商船大集,创铺户百千间,舟岁至数百艘,贩谷米,通洋货”
福建漳州 商人“驾白艚,春来秋去”而至“米谷、鱼、盐、板、木器具等皆立聚于此”
广州雷州府 闽浙会馆、广州会馆、潮州会馆、高州会馆、雷阳会馆这五大会馆在建成
A.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跨区域贸易的发展 C. 政府强化市场管理 D. 市镇经济日益兴盛
6.海外关于中国近代转型的研究,有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击一反应”模式,20世纪七十年代的“在中国发现历史”,“近代思想发展之内在理路”等观点。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
A. 时代愈近的观点愈加可信 B. 多角度论证使认识变得更加全面
C. 相互矛盾的观点均不可信 D. 中国学者解读更加贴近历史真相
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 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8.如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
农民 1 620 60
手工业者 297 11
游民 270 10
商人 135 5
政府机关 100 4
地主 78 3
其他 184 7
共计 2 684 100
A.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 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D.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除了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项目外,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材料意在强调当时我国(  )
A. 恪守“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奴隶的,都要被处死;如果违法的人在酒店里进行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捉起来,也要被处死。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侧重公法内容的建设 B. 旨在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C. 重视约束奴隶的自由 D. 严格限制商品经济发展
12.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D. 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13.19世纪初期的英格兰流行起了时装风潮,人们愈发频繁的讨论起衣着装扮,不同款式的服饰和搭配出现。而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的连筒裤都是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主要是因为(  )
A. 传统文化的影响较难突破 B. 文化交流开拓了英国视野
C. 工业革命提升了消费能力 D. 英国致力于引领时尚潮流
14.如图是1914年9月15日某报刊载的漫画《和平之变相》,表达了创作者对时局的看法。该漫画(  )
A. 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现实 B. 预感到世界大战的严重后果
C. 指出了新式武器的危害 D. 对结束战争、重建和平充满信心
15.论及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有学者指出“工人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账单看做是一笔应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更喜欢雇佣妇女和童工,因为妇女和童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蒸汽时代工厂的工人生活境遇恶化 B. 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工
C. 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 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6.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的口号相继发动了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以及中东产油国的“阿拉伯之春”等“颜色革命”。由此可知(  )
A. “颜色革命”旨在解决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
B.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存在结构性矛盾
C. 国际秩序变革推动了美国冷战策略的调整
D. 意识形态冲突是“颜色革命”的主要诱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朝的中枢决策系统,是以皇帝为中心,而中枢政权机构的设置,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与其后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延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七《官制总序》
材料二:北宋前期“以事系任”的中枢机构设置,在赵宋统治安定之后,一直因其“名不正,言不顺”而受到官僚士大夫们的批评。三省六部空余躯壳而架构尚存;自使职系统发展而来的实权机构,组织设施不确定,官员没有正当名分,影响政务活动的进展和治事积极性的发挥。两套机构的磨合已有时日,职任重叠交叉造成的问题日益引起注意。
元丰五年(1082年),在“以实正名”的口号下,系统地改革了中担行政设置。废除了以往设在宫城之外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将朝堂西侧的中书门下政事堂辟为新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大体上依照当时对于唐代前期官制的理解,赋予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以各自的职权:“中书省换而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事实上从议事运作程序上分割了原属中书门下的权力。此后,具有了实际职能的三省与仍掌军政的枢密院“谓之朝廷”,成为“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唐朝,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筒析北宋“元丰改制”的影响。
(注: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等。最多只计分15分)
18.14到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楚”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三: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的……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1) 列举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诞生于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指出该城市的名称。结合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
(2) 阅读材料二,说出15世纪亚洲和欧洲大规模航海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著名航海家,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人和世界的发现”的相关历史事件并阐释两者的相互关系。(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以及给“征服地”带来的深重灾难。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0.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工业化是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很少干预资源配置,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主要通过黑人奴隶贸易、掠夺和剥削印第安人而完成。在英国的基础上,美国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创立了“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制”等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生产组织,在较短时间内聚集资源,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把工业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我国充分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并且也始终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同时注意吸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教训,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且努力追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党的十七大将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称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的成就对世界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称为世界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李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工业化道路相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些方面;并概括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结合宋朝政治制度的史实可以得出特点是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理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尚书省的兵部、户部等职权严重削弱。机构设置重叠,出现了“名实不符”的现象。
(2)本小问的评述,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废除了以往设在宫城之外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将朝堂东侧的中书门下政事堂辟为新的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揆而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具有了实际职能的三省与仍掌军政的枢密院谓之朝廷,成为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可以得出元丰改制中枢运行机制从“二府三司”转变为“三省一院”,机构精简,冗官减少,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政府开支,纠正了官职分离的混乱状态等。
故答案为:
(1)特点: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的职权;军权、财权从相权中分割出来、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职权过于分散、重叠,出现冗官局面。
(2)影响:纠正了唐末以来的官职名实分离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政务活动进展和提升官员的治事积极性;裁撤了大批重叠市构,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行政开支;三省分为三班奏事,政事拟议审定迂回曲折,客观上降低了行政效率。
18.【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是三杰,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第二小问是城市,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三小问是实质,据材料一“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可知,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2)第一小问是航海家,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亚洲和欧洲大规模航海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著名航海家分别是郑和与达伽马。第二小问是表现,结合所学从人口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流动、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的建立的角度分析。
(3)第一小问是事件,据材料三“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第二小问是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关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且新航路开辟又助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故答案为:
(1)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城市:佛罗伦萨。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2)郑和、达伽马。表现:人口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流动和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的建立。
(3)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阐释:14、15世纪欧洲兴起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人们敢于冒险,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人文主义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在西班牙、葡萄牙支持下的一批航海家,如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率船队进行远洋航行,实现了敢于冒险和追求财富的个人价值,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小题2】
19.【答案】【小题1】主要手段:洗劫国库,抢劫贵金属;倾销商品;实施资本输出。深重灾难:摧毁了殖民地社会经济,控制了其经济命脉;造成殖民地长期的贫穷与落后。
【小题2】特点:基本上是由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国家间试图进行民族解放联合斗争的尝试。影响: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独立的进程;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团结,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20.【答案】【小题1】特点:美国的工业化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发展,将追求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依靠市场;通过对国内外进行掠夺的方式获取工业化建设的所需资本;进行生产方式创新推动工业化发展;注重开展技术革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采取“先污染、后治理、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使用方式。(任答3点)
原因:美国的国家性质;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性的特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由主义思潮盛行;政府的重视等。
【小题2】“新”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标;尊重他国利益并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
重大意义:推动现代工业化体系全面建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世界工业化道路发展,为他国提供有益借鉴。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