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提高对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歌曲的演唱水平、领悟能力和正确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把握好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在正确的歌唱方法上,以情带动声音,感染他人,提高演唱水平。
2学情分析
学生们能够注意到起音时搭上呼吸的重要性,感情的表达也比较好,能够发挥想象,唱出诗意。但咬字上还应该注意,例如“花菲花、去、似、处”,等字,发音不是很准确,换字不够平稳,这点掌握的还不够准确,相信以后会慢慢的解决好的。
3重点难点
1、乐曲的意境美,学生的咬字与吐字,歌曲的分析。
2、咬字的规范,声音的连贯性,音域跨度较大。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花非花
一、发声练习。
1、1232|1-a
2、1234|5432|1-aua
3、5342|1234|5432|1-aeuaeu
4.5342|1-Yu
5.朗诵歌词 。
二、演唱作品。根据练习情况提出新的要求。
1、《花非花》,D调,四分之四拍,音域从b到e2,中速。
2、《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歌词以“花和雾”,比作所咏这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来如春梦,去似朝去”,给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正是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的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歌曲的节奏安排与诗的风格很相切,有一种独自吟咏的古朴风味。
3、这首作品的第一句是音乐的“起,承”,共四小节,核心音调在第一小节。为加强迷惘之感,第2小节以同样的节奏上移四度重复(56553|12116)。第3、4小节的曲调是前头音调的变化与综合,音乐语言显得精练而储蓄。
第二句是音乐的“转,合”也是四小节。以第一句的结尾音作第二句的起始音,似有把“来”与“去”两个字做成诗意的引申。“来如春梦不多时”的曲调“低回高转”,推向歌唱旋律的高点,却又无可奈何地下行到“6”的长音。“去似朝去无觅处”曲调偏低,同时做了“rit”的惭慢延长和很弱的处理,深沉地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叹。
4、演唱时要把握好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全曲旋律紧紧相扣,行如流水,自然成曲,要求唱出意境和连贯,声断气不断,歌声要在气息的支持下,做到连贯统一。
5、根据课堂上的演唱情况,提出要求、布置作业下去练习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