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字书写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导致其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二是使用的方
便性。
技术手段的变化,可以提供更佳的书写工具与介质搭配,进而推动新的书写(记录)的,
形式与形态的产生。典型的书写工具与介质搭配变迁可以大致分割为:金石时期(如:树楼
画于石壁,青铜刀和玉质刀刻画于龟甲兽骨等)、毛笔竹帛时期、毛笔纸张时期、硬笔纸张
时期,简单称为金石、竹帛、毛笔、硬笔四个时期。而现在,我们正进入第五个时期,即“数
字时期”。
考察前四个时期文字记录过程的更替,虽然伴随着书写工具和记录介质的变化,文字依
然是各种信息记录的主要载体。在信息记录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书写”动作行为。
考察数字时代,视频、图片、语音等多蝶体形态信息占据了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交流等
绝大部分应用的场景,文字应用的场景被极大挤压,“书写”这一生成文字的动作行为逐渐
消失。
在数字时代相对有限的文字应用场景中,键盘代替了笔,屏幕代替了书本,计算机、平
板电脑成为学习与工作主要工具,生成字的“敲击输入”正逐步取代“书写输入”。书写,
作为一种生成文字信息的行为,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于是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大幅下降,很多人不仅写不出漂亮的汉字,甚至挂在嘴边的字
也经常提笔就忘,几乎患上了“书写遗忘症”。光明网2010年11月所做的关于“在网络时代
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44.25%
的人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41.52%的人经常提笔忘字,14.23%的人经常写错别字。
(节选自姜杰《汉字书写表征与教育实践》)
材料二:
在互联网的文化语境下,无论汉字书写还是汉字本身,都不可避免地被互联网所笼罩、
所裹挟。就汉字书写而言,我们要问的是一“书写”还在吗?“书写”还剩下多少?当键
盘敲打广泛地取代“手书”时,这已经不是问题了:就汉字本身来说,越来越多类型(syl)
的数字化汉字的出现,彰显了汉字的多样性特色,而无门槛的进入,则对汉字的规范性和汉
字自身的审美特质有着极大的损害。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汉字与汉字书写,都面临着严峻的
时代挑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做出理性的回应并探究尽可能有效的应对措施。
上世纪初,随着钢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等硬笔的发明和引进,延续了自甲骨文时代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