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09:15:35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内容:1-2单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 后,它们浸入水中的 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青蛙在 (填季节)比较常见,冬天会冬眠;每年春季,丹顶项鹤会迁往东北地区繁殖,入秋后再飞回南方越冬,这是一种 行为。
3.在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 、船体材料、稳固性、 和 等因素。
4.补充并写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 → → → 。
5.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6.独木舟是人们利用天然材料(木头)制造的最早的船,它制作简单、不易漏水,但存在 、 的缺点。
7.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了,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8.在做“增加船的载重量”实验时,在小船里放第6个垫圈时,刚好浸没,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个垫圈。
9.不同的船的动力不同,独木舟的动力来自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 。
10.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一定的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有同学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头,他们惊喜地发现石头遮挡下的几颗种子已经发芽了,这说明( )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12.下面哪个条件不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 )。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光照 C.适当的水分
13.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空气”,不变的条件是阳光、温度、水、土壤等。改变的条件是( )。
A.种子的数量 B.水 C.空气
14.我们在做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大多数蚯蚓会待在( )。
A.干燥土壤里 B.湿润的土壤里 C.没有土壤的盒子中间
15.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16.“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涉及到的食物链是( )。
A.稻谷→鸡→黄鼠狼 B.黄鼠狼→鸡→稻谷 C.稻谷←鸡←黄鼠狼
17.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  )等几个方面。
A.体积和载重量 B.载重量和稳定性 C.体积、载重量和稳定性
18.萌小牛制作的竹筏容易侧翻,下列改进方案正确的是( )。
A.增加竹筏的长度 B.增加竹筏的宽度 C.给竹筏增加舵
19.在水中下沉的铝箔纸做成船的样子就能浮在水面上,其根本原因是( )。
A.改变了纸的轻重 B.改变了纸的大小 C.改变了纸受浮力的大小
20.生活中可以用人力、风力、蒸汽等做船的动力,下列选项中使用风力做动力的是( )。
A.摇橹木船 B.明代宝船 C.蒸汽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
22.绿豆种子萌发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
23.向阳的柳树枝繁叶茂,阴暗处的柳树生长缓慢证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
24.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开展科学研究时,可以不需要氧气。( )
2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26.我们在研究独木舟的外形时,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
27.水越多,物体越容易浮;水越少,物体越容易沉。( )
28.潜艇是靠调节自身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的。 ( )
29.我们可以通过减小船本身的体积和重量的方法去提高它的载重量。( )
30.独木舟在行驶中,尖形船比方形船受到的阻力要小。 ( )
四、连线题(8+6=14分)
31.将下列船只与其动力方式连线。
独木舟 风力
核潜艇 人力
蒸汽船 核动力
帆船 蒸汽
32.连线。
青蛙 迁徙
丹顶鹤 换毛
狼 冬眠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3.请写出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际上,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中的一条食物链。
34.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六、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
科学探究小组制作了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同学们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A号生态瓶:水草 B号生态瓶:水草+小虾
C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 D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小鱼
35.成功制作生态瓶需要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②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⑧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
④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36.在生态瓶D中的消费者有( )、( )等。
37.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8.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39.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
40.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 )。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为了探究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小明进行一系列实验(如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1.图中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小的是图(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42.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图( )。
43.比较甲、乙、丙三个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4.要想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是否有关,可以选择( )实验进行比较。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45.丙实验中,让物体下沉一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船型 体积
2. 夏季 迁徙
3. 设计好草图 载重量 动力系统
4. 水草 虾米 小鱼 大鱼
5. 水 养料 氧气
6. 不稳定 易侧翻
7.浮力
8.5
9. 人力 核能
10. 水 空气
11.C
12.B
13.C
14.B
15.A
16.A
17.C
18.B
19.C
20.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合理即可)
34.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35.③④②① 36. 小虾 螺 蛳 37.水草→小虾→螺蛳 38.B 39. A B 40.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41. 甲 0.5N 42.丙 43. 排开的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4.C 45.不变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内容:1-2单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 后,它们浸入水中的 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青蛙在 (填季节)比较常见,冬天会冬眠;每年春季,丹顶项鹤会迁往东北地区繁殖,入秋后再飞回南方越冬,这是一种 行为。
3.在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 、船体材料、稳固性、 和 等因素。
4.补充并写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 → → → 。
5.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6.独木舟是人们利用天然材料(木头)制造的最早的船,它制作简单、不易漏水,但存在 、 的缺点。
7.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了,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8.在做“增加船的载重量”实验时,在小船里放第6个垫圈时,刚好浸没,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个垫圈。
9.不同的船的动力不同,独木舟的动力来自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 。
10.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一定的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有同学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头,他们惊喜地发现石头遮挡下的几颗种子已经发芽了,这说明( )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12.下面哪个条件不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 )。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光照 C.适当的水分
13.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空气”,不变的条件是阳光、温度、水、土壤等。改变的条件是( )。
A.种子的数量 B.水 C.空气
14.我们在做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大多数蚯蚓会待在( )。
A.干燥土壤里 B.湿润的土壤里 C.没有土壤的盒子中间
15.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16.“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涉及到的食物链是( )。
A.稻谷→鸡→黄鼠狼 B.黄鼠狼→鸡→稻谷 C.稻谷←鸡←黄鼠狼
17.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  )等几个方面。
A.体积和载重量 B.载重量和稳定性 C.体积、载重量和稳定性
18.萌小牛制作的竹筏容易侧翻,下列改进方案正确的是( )。
A.增加竹筏的长度 B.增加竹筏的宽度 C.给竹筏增加舵
19.在水中下沉的铝箔纸做成船的样子就能浮在水面上,其根本原因是( )。
A.改变了纸的轻重 B.改变了纸的大小 C.改变了纸受浮力的大小
20.生活中可以用人力、风力、蒸汽等做船的动力,下列选项中使用风力做动力的是( )。
A.摇橹木船 B.明代宝船 C.蒸汽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
22.绿豆种子萌发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
23.向阳的柳树枝繁叶茂,阴暗处的柳树生长缓慢证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
24.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开展科学研究时,可以不需要氧气。( )
2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26.我们在研究独木舟的外形时,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
27.水越多,物体越容易浮;水越少,物体越容易沉。( )
28.潜艇是靠调节自身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的。 ( )
29.我们可以通过减小船本身的体积和重量的方法去提高它的载重量。( )
30.独木舟在行驶中,尖形船比方形船受到的阻力要小。 ( )
四、连线题(8+6=14分)
31.将下列船只与其动力方式连线。
独木舟 风力
核潜艇 人力
蒸汽船 核动力
帆船 蒸汽
32.连线。
青蛙 迁徙
丹顶鹤 换毛
狼 冬眠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3.请写出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际上,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中的一条食物链。
34.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六、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
科学探究小组制作了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同学们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A号生态瓶:水草 B号生态瓶:水草+小虾
C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 D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小鱼
35.成功制作生态瓶需要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②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⑧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
④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36.在生态瓶D中的消费者有( )、( )等。
37.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8.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39.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
40.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 )。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为了探究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小明进行一系列实验(如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1.图中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小的是图(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42.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图( )。
43.比较甲、乙、丙三个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4.要想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是否有关,可以选择( )实验进行比较。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45.丙实验中,让物体下沉一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1. 船型 体积
2. 夏季 迁徙
3. 设计好草图 载重量 动力系统
4. 水草 虾米 小鱼 大鱼
5. 水 养料 氧气
6. 不稳定 易侧翻
7.浮力
8.5
9. 人力 核能
10. 水 空气
11.C
12.B
13.C
14.B
15.A
16.A
17.C
18.B
19.C
20.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合理即可)
34.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35.③④②① 36. 小虾 螺 蛳 37.水草→小虾→螺蛳 38.B 39. A B 40.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41. 甲 0.5N 42.丙 43. 排开的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4.C 45.不变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
一、填空题
1.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 后,它们浸入水中的 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答案】 船型 体积
【详解】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排开水的体积小,受到的浮力小。把橡皮泥和铝箔片做成船型后,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变大了,排开的水量变大了,获得的浮力变大,橡皮泥和铝箔上浮。
2.青蛙在( )(填季节)比较常见,冬天会冬眠;每年春季,丹顶项鹤会迁往东北地区繁殖,入秋后再飞回南方越冬,这是一种( )行为。
【答案】 夏季 迁徙
【详解】青蛙会在春季产卵然后孵化出蝌蚪,在夏季青蛙长成,故夏季青蛙常见;随着季节的变换,丹顶鹤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是鸟类的迁徙。
3.在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 、船体材料、稳固性、 和 等因素。
【答案】 设计好草图 载重量 动力系统
【详解】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的大小是决定船的载重量的重要指标;船的材料影响船的坚固程度;船的动力系统是影响船行驶的速度的主要原因;船舵是控制船行驶的方向的重要装置。
4.补充并写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 → → → 。
【答案】 水草 虾米 小鱼 大鱼
【详解】动、植物之间具有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串,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下列有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食物链的书写正确形式是水草→虾米→小鱼→大鱼。
5.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答案】 水 养料 氧气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光照条件下,绿豆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6.独木舟是人们利用天然材料(木头)制造的最早的船,它制作简单、不易漏水,但存在( )、( )的缺点。
【答案】 不稳定 易侧翻
【详解】最早的独木舟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独木舟的优点是阻力小、材料易得。独木舟的缺点是体积小,船底狭窄,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
7.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的 增大了,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答案】浮力
【详解】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排开水的体积小,受到的浮力小。在水中会下沉的橡皮泥,把它做成船型后,排开的水量增大了,获得的浮力变大,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8.在做“增加船的载重量”实验时,在小船里放第6个垫圈时,刚好浸没,该小船的载重量记为 ( )个垫圈。
【答案】5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在小船里放第6个垫圈时,刚好浸没,该小船的载重量应该去掉1个,记为5个垫圈。
9.不同的船的动力不同,独木舟的动力来自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 。
【答案】 人力 核能
【详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形式,独木舟的动力主要依靠人力;核潜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核能。
10.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一定的(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
【答案】 水 空气
【详解】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二、选择题
11.有同学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头,他们惊喜地发现石头遮挡下的几颗种子已经发芽了,这说明( )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答案】C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有同学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头,他们惊喜地发现石头遮挡下的几颗种子已经发芽了,这说明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12.下面哪个条件不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 )。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光照 C.适当的水分
【答案】B
【详解】绿豆种子的萌发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故选B。
13.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空气”,不变的条件是阳光、温度、水、土壤等。改变的条件是( )。
A.种子的数量 B.水 C.空气
【答案】C
【详解】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空气”,不变的条件是阳光、温度、水、土壤等。改变的条件是空气。
故选:C
14.我们在做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大多数蚯蚓会待在( )。
A.干燥土壤里 B.湿润的土壤里 C.没有土壤的盒子中间
【答案】B
【详解】蚯蚓生活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蚯蚓又叫天然犁,它喜欢吃腐烂的树叶,在“蚯蚓的选择”实验中,我们会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发现蚯蚓。故选B。
15.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答案】A
【详解】企鹅和雪狼都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具有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雪狼生活在北极和寒冷的北方地区。青蛙和蛇是变温动物,通常在温暖的环境中活动。燕子和天鹅通常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16.“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涉及到的食物链是( )。
A.稻谷→鸡→黄鼠狼 B.黄鼠狼→鸡→稻谷 C.稻谷←鸡←黄鼠狼
【答案】A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要吃鸡,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因此是稻谷→鸡→黄鼠狼。故选A。
17.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  )等几个方面。
A.体积和载重量 B.载重量和稳定性 C.体积、载重量和稳定性
【答案】C
【详解】独木舟和竹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独木舟底面积小,载重量小,稳定性较差,容易侧翻;竹筏底面积大,载重量大,稳定性较好不容易侧翻。
竹筏相比独木舟的优点在于体积、载重量和稳定性。故选C。
18.萌小牛制作的竹筏容易侧翻,下列改进方案正确的是( )。
A.增加竹筏的长度 B.增加竹筏的宽度 C.给竹筏增加舵
【答案】B
【详解】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萌小牛制作的竹筏容易侧翻,应该增加竹筏的宽度。
19.在水中下沉的铝箔纸做成船的样子就能浮在水面上,其根本原因是( )。
A.改变了纸的轻重 B.改变了纸的大小 C.改变了纸受浮力的大小
【答案】C
【详解】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所以在水中下沉的铝箔纸做成船的样子就能浮在水面上,其根本原因是改变了纸受浮力的大小。
20.生活中可以用人力、风力、蒸汽等做船的动力,下列选项中使用风力做动力的是( )。
A.摇橹木船 B.明代宝船 C.蒸汽船
【答案】B
【详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摇橹木船的动力是人力,明代宝船是帆船,使用风力做动力,蒸汽船使用蒸汽做动力。B符合题意。
三、判断题
21.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
【答案】×
【详解】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2.绿豆种子萌发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
【答案】×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所以绿豆种子只满足充足的水分是不能萌发的。题干错误。
23.向阳的柳树枝繁叶茂,阴暗处的柳树生长缓慢证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
【答案】√
【详解】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能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存提供养分。向阳的柳树枝繁叶茂,阴暗处的柳树生长缓慢证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24.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开展科学研究时,可以不需要氧气。( )
【答案】×
【详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开展科学研究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氧气。
2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答案】×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所以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题干表述错误。
26.我们在研究独木舟的外形时,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
【答案】√
【详解】我们在研究独木舟的外形时,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27.水越多,物体越容易浮;水越少,物体越容易沉。( )
【答案】×
【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水的多少对物体沉浮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8.潜艇是靠调节自身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的。 ( )
【答案】√
【详解】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29.我们可以通过减小船本身的体积和重量的方法去提高它的载重量。( )
【答案】×
【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所以要提高船的载重量,最科学的是增大船的体积,题目说法错误。
30.独木舟在行驶中,尖形船比方形船受到的阻力要小。 ( )
【答案】√
【详解】独木舟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大小和材料均相同的两个独木舟在同一水域内行驶,尖形船较方形的船受到水的阻力小,行驶速度快。故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四、连线题
31.将下列船只与其动力方式连线。
独木舟 风力
核潜艇 人力
蒸汽船 核动力
帆船 蒸汽
【答案】
【详解】独木舟是一种由人用桨划动的小船,因此其动力方式是人力。核潜艇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因此其动力方式是核动力。蒸汽船通过燃烧燃料产生蒸汽来驱动,因此其动力方式是蒸汽。帆船利用风力推动帆来前进,因此其动力方式是风力。
32.连线。
青蛙 迁徙
丹顶鹤 换毛
狼 冬眠
【答案】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青蛙冬眠过冬,丹顶鹤迁徙过冬,狼换毛过冬。
五、简答题
33.请写出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际上,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中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合理即可)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这句话中隐藏着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水藻;大鱼、小鱼、虾米是消费者。
34.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答案】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详解】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六、实验题
科学探究小组制作了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同学们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A号生态瓶:水草 B号生态瓶:水草+小虾
C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 D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小鱼
35.成功制作生态瓶需要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②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⑧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
④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36.在生态瓶D中的消费者有( )、( )等。
37.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8.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39.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
40.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 )。
【答案】35.③④②① 36. 小虾 螺 蛳 37.水草→小虾→螺蛳 38.B 39. A B 40.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一般开始与绿色植物,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35.制作生态瓶的过程:首先找一个塑料瓶清晰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接着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然后在生态瓶中种上几颗水草;最后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36.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在生态瓶D中,非生物有水、阳光,生物有小鱼、小虾、水草等。
37.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有水草→小虾→螺蛳。
38.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我们可以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增大小鱼的生存空间。
39.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控制的变量是小虾的有无,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
40.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七、综合题
为了探究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小明进行一系列实验(如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1.图中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小的是图(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42.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图( )。
43.比较甲、乙、丙三个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
44.要想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是否有关,可以选择( )实验进行比较。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45.丙实验中,让物体下沉一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41. 甲 0.5N 42.丙 43. 排开的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4.C 45.不变
【解析】4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图中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小的是图甲,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2N-1.5N=0.5N。
42.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图丙,受到的浮力是2N-0.5N=1.5N。
43.比较甲、乙、丙三个实验可知,控制的变量是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不同,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4.要想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是否有关,可以选择丙和丁实验进行比较,控制的变量是液体的性质,分别为水和酒精。
45.丙实验中,让物体下沉一些,但是物体排开的水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不变。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