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揭开水的宏观组成 ——元素
大单元《设计一张水的化学名片》
1
2
素养目标
1.通过对元索概念发展史的分析及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比较,推导出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建立元素的概念,初步意识到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通过拼搭分子,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形成从元素认识物质组成的视角,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通过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规定,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并初步学会使用元素符号。感受元素符号蕴含的关于通用、抽象、简化、规范的智慧。
4.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及一些其他信息,感受科学精神。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小组展示1——元素发展史】
元素发展史线索图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中国、古希腊
提出元素的概念
1611年 波义尔
任何方法都不能分解的物质
1789年 拉瓦锡
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1803年 道尔顿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拼装分子】
水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氢气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氧气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揭秘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氢原子
氧原子
氧元素
氢元素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水是由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组成的
【得出结论】
H2O
微观
宏观
符号
氢
氧
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水
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水分子
氢、氧原子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氢、氧元素
水分子
氢、氧原子
水
组成
构成
【模型建构】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物质
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模型建构】
请描述下列物质的元素组成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氧气
甲烷
氢气
二氧化碳
【举一反三】
元素是宏观概念,描述物质组成
请根据元素种类将下列物质分为两类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氧气
甲烷
氢气
二氧化碳
【举一反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
探究第一站:组成水的元素是什么?
【走进生活】
百余种元素可以组成千百万种物质。
氧
硅
铝
铁
钙
探究第二站:如何表示元素?
在圆圈里填上符号或字母表示元素
用拉丁字母表示元素,沿用至今
古希腊
1803年道尔顿
用天体的形象符号表示金属元素
1813 贝采利乌斯
用拉丁文名称命名
元素发展史线索图
探究第二站:如何表示元素?
宏观意义:这种元素
微观意义: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H
2H
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两个氢原子
O 表示什么含义?
探究第二站:如何表示元素?
古希腊
1803年道尔顿
1813 贝采利乌斯
1818-1884 中国徐寿
创造了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
“钅”字旁——单质是金属
单质是固态
——“石”
单质是液态
——“氵”
单质是气态
—— “气”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发展史线索图
钠元素:黄色
钡元素:黄绿色
钙元素:砖红色
【看见元素——为科技节添彩】
焰色反应中各元素的颜色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铜元素:绿色
锂元素:紫红色
锶元素:洋红色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小组展示2——回顾元素周期表百年发展史】
1798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表《化学基本论述》,定义了元素,对当时常见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总结出三十三种元素(一些实为化合物)和常见化合物
1829年,德国化学家杜博莱纳观察到许多“三元素组”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864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发现元素类似性质具有周期循环关系即“八音律,”并将已知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排列得到一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继纽兰的研究,发表元素周期性论文即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增大出现周期性变化,并以此规律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
20世纪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已确定了原子核电荷数是决定元素种类和性质的基本物理量。将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填入表中,可得到和门捷列夫按相对原子质量填充的同样结果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1.元素周期表一共有几行、几列?每一行或列又叫什么?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分为哪几类?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格提供了元素的哪些信息?
【观察讨论】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年 1869——2019
元素周期表为发现新的元素和化合物、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为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元素发展史线索图——作品展示
探究第三站:走进元素周期表
古代 中西方
1611年 波义尔
1789年 拉瓦锡
分子学说
1803年 道尔顿
五行说、四元素说
1811年 阿伏伽德罗
原子学说
任何方法都不能分解的物质
拉丁语表示元素
提出元素概念
圆圈符号表示元素
天体符号表示元素
1813年 贝采里乌斯
三元素规律
1829年 德贝莱纳
八音律
1865年 纽兰兹
第一版元素周期表
1869年 门捷列夫
化学元素汉语名称
1818-1884年 徐寿
发现了中子
1932年 查德威克
发现了质子
1918年 卢瑟福
发现元素是按照原子核的电荷数目排列
1913年 莫塞莱
发现原子核
1897年 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
1911年 卢瑟福
【感悟科学家精神】
2016年
发现了118号元素
元素发展史线索图
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KFC 结构化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Knowledge)
我的感受 (Feeling)
我的困惑 (Confusion)
课后作业
1.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元素,查阅资料,写一份代言词。 结合元素的知识为水设计名片。
2、学案
3、预习用化学语言表示水
1、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2、牛奶含钙量高,这里的“钙”通常指的是
A、钙分子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单质
C
【挑战自我】
3.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化合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