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 古乐府(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庄子曰: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思考:大家积累了哪些跟学习有关的成语、语句、古诗文呢
课前思考
其辍
损学 日 如 有磨 所刀
号石
其勤
增 学 日 如 有春 所起 长之
苗 , 不 见
陶渊 明
, 不 见
荀子简介
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
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先秦 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当时人们尊 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 汉宣帝刘询名讳,作孙卿,曾游 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 于兰陵。
荀子(前325-前235)
荀 子
宇宙观
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与人事无涉,相信人定胜天。
伦理观
荀子主张“人性恶”,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而恶害”,而要使人向善,就 必须靠后天人工的节制和教育。
政治观
荀子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 并且,荀子也凭着"礼"来使人民“明分使群”,即是使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 贼淫乱等恶行而不行。
君民 关系
荀子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好相反。
荀子思想
论一个儒家圣人
为何教出了两个法家大佬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认识《荀子》
●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
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 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 善用比喻,常用排比 句增强议论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荀子》现存20卷,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 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 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 善用比喻,被称为 “学者之文”。
●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选段。
荀子与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
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
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
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写作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
性善论
性恶论
荀子说"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伪":人为的意思。
鼓励,劝勉。
学习。 学的内容是礼仪、道德等 可以提升素养,成为君子的知识。
题目解析
劝:劝说,劝告,劝阻——今义
解题:《劝学》“劝”为何意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整体感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 zhòng ) 绳 ,口 ( róu ) 以为轮,其曲( qū ) 中规。虽有( yòu ) 槁 暴(gǎo pù), 不复挺者,口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lì ) 则 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ān xǐng)乎己,则知( zhì )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yú ) 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yú )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jí )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xìng )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整体感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kuǐ ) 步,无以至干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nú ) 马十驾 ,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qiè ) 而不舍,金石可镂 ( lòu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 ), 非蛇鳝( shàn ) 之穴( xué )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木直虫( zhòng ) 绳 学 鞣( róu ) 以为轮
其曲 ( qū ) 中规 虽有( yòu ) 槁暴(gǎo pù) 金就砺( lì) 则利 日参省( cān xǐng )乎己 则知( zhì ) 明而行无过 须臾( yú )
假(jiǎ) 舆(yú) 马者 舟楫(jí)
君子生( xing ) 非异也 跬( kuǐ ) 步
驽 (nú) 马十驾 锲 (qiè) 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 á o ) 蛇鳝( shàn ) 之穴( xué )
读准字音,写准
荀 奪
唐 理 聲 粉 惊 註
荐鼻奇以最之篮菁篮 雹寒袭其某喜
輪
鞣以需車其曲中規雖者槁暴不復挺者 鞣
使 繁 鑫
!
子道 第子九
第干卷
塞 天
法露于察鬻言
熟读课文,
读准字音、句读
名家朗读
荀自饕
天略篇干七
第九卷
籍 第 辛 二
土 作 气 个 … … 9
1、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译一、二段内容,注意关键
字词。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第二段作者运用的五个比喻,作者借此想论证什么
观点 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并体会其背后隐含的意 义 。
翻译要求: 字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原则:信、达、雅
翻译具体方法: 留、换、 删、调、补、变。
习
君子曰:学不可 以已。
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疏通文意
第1段
(古)可以(让它)。 “可”,可以,可能。 “以”:介词,可不译。(今)表肯定的动词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第2段 蔬通文意
状语后置句
从 比 形成,凝结 符合、合乎
青 ,取之 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
通“燥”,用火烘木
,使其弯曲 即使 通“又” 直 这样
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以(之)为:把 … 当做 通“曝”,晒 每天,名作状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靠近、接近 磨刀石 广博地学习 检查,反省 通“智”,智慧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用力弄弯把 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合乎圆 规。即使又晒干,也不再变直, (这是)用力弄弯使它这样的。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 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 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 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 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出来, 但比蓝草更青;冰,水凝 成的,但比水更冷。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 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总结:运用五个比喻, 通 过比 喻 论 证 ,层 层推进,论
证 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增长见识
第 一 段: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直木)鞣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改 变自己
提高自己
学习的意义
人 」
物
人
→
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为了论证这
个观点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句,请找出 并分析分析这些比喻分别论证了什么 观点
第3段 疏通文意
曾经 表修饰 片刻;一会儿 提起脚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表转折 强,声音宏大
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清楚 借助,利用 利,使…快 到达 船桨 名作动,游泳 横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外物
天赋,资质
积累重点实词“疾”:
① n.病,疾病。
例: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 V.生病,患病。例:“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③ V.厌恶,憎恶。 例:疾恶如仇。
④ V. 妒忌。
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⑤ adj.快,急速。
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区分下列词的古义:
疾:指一般疾病。
病:病得很重。
疾病:①泛指病;②病重。
推论
一般人 通过学习 个
— →善假于物 —→ 达到目标
推论
君子 善假学习个
跂而望 —→ 登高博见
登高招 — → 见者远 顺风呼 —→ 闻者彰
假舆马 —→ 陆 致千里
假舟楫 —→ 水 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第3段小结 探究思考
善假于物 — → 弥补不足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比喻论证
比 喻 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分论点
学习的
作 用 :
弥补不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要靠后天学习
总结:君子善于运用外物,利用学习来弥补不足自身的不足。
学习> 空想
第四段本段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
可以已”的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并请指出又分别哪些方面来进行劝学 的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
具备 语气助词 古代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雕刻 骏马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劣马 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放弃 雕刻
蚓无 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 爪子和牙齿 名作状,向上、向下 数做动,专一 蟹腿 表并列 蟹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藏身 定语后置,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第4段 疏通文意
起 兼词,于此、于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没有用来…的(办法)
表顺承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
(定语)主 语[状语]谓 语 <补语>(定语)宾 语
例(调皮的)弟弟[在院子里]踢<伤>了(可爱的)小猫。 例: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翻译: 蚯蚓没有爪牙锋利的,筋骨强劲的。
正常语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定语后置的格式: 中心语+之+定语。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
蟹六跪而二螯
>第四段本段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作者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 并请指出又分别哪些方面来进行劝学的
学习要积累
(方法)
学习要坚持
(态度)
学习要专一
(态度)
反面设喻
对比 对比
对比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探究思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子
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论证
5
反面论证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积 累 坚 持 专 心
学习方法和态度
(对比)
子
解决问题:学习的方法、态度4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分析问题
(比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3-弥补不足
总结全文
劝学
《劝学》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提出问题:学不可以已1
为什么
怎样做
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
积累 坚持 专一
学习的意义2
《劝学》写作特点
1.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比喻形象生动。
2.论证方法灵活,正反论证、比喻论证;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气势磅礴。
知识拓展
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
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寓言 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 入浅出的效果。
《劝学》中的设喻特色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1、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
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 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
2、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 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 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 风肆虐苍鹰不停歇的身姿。 拥有信念,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 有信念, 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 一叶小小的扁舟,可 以惊动一片海洋。
比喻论证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 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 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 的新药——新胂凡纳明。可见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举例论证
1. 【2022年新高考I卷】《荀子 ·劝学》中"驽马十驾,_ 功在不舍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 【2020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 的关系” ,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3.【2020全国II卷】《荀子 ·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鞣以为轮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
会挺直,因为“ 鞣使之然也
4.【2022年广州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检测】《荀子 ·劝学》中强调君子 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
“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于物也
II
链接高考
5. 【2022年江苏南京高一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儒道两家都用“行路” 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 与荀子《劝学》中“故不积跬步 , 无 以 至 千 里”表达的意思是 相同的。
6.【2022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在《荀子 ·劝学》中,文章 开篇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7. 【2022年广州市象贤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荀子 ·劝学》中,与王之 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 妙的两句是“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链接高考
8. 【2022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正面
阐述学习重在坚持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链接高考
9. 【2022年重庆高三下学期质检】《荀子 ·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
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踮起脚极目远望 ,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10. 【2022年广东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劝学》中"用 心 一 也" 一 句指出 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一句指出 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II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 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过:到;到达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 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 有文学的阿蒙。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
●拜:拜见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蒙 曰 :“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总结: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 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 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群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 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 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
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 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
●暮:晚,迟。
●炳烛:点燃蜡烛。
●安 敢:怎么敢。
●炳烛之明:像点燃蜡烛的光 亮。
●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 昏 暗 。
总结: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
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重要
的是态度要肯学,勤学。
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善 :好。
GUO CHAO
文言知识/美文
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复、再;
“暴”同“曝”,晒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智”,见识
④君子生非异也
同 “ 性 ” ,天性
(1)通假字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劝 劝学
古 义 :鼓励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②金 金就砺则利
古 义 :金属制的刀斧等
今义:黄金
③跪 蟹六跪而 二螯
古 义 :蟹腿
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④博学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古 义 :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爪牙 蚓无爪牙 之利
古 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⑥寄托 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
古 义 :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 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活用类型 例句例字
意思解释
名词 活用 活用为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活用为动词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形容词 活用 活用为名词 ④其曲中规
弯曲度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行
活用为动词 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变直/变锋利
(3)词类活用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
而青于蓝
连词,但是,表转折关系
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表修饰关系
锲而不舍
连词,表假设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活用类型 例句例字
意思解释
使动用法 ⑦ 使 之 然 也
使 …...弯曲
数词活用 活用为形容词 ⑧用心一也
专一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顺承
(4)重点虚词
句式 例句
调整为正常语序或指出标志词语
状语后 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正常语序为"于蓝取""于蓝青"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正常语序为"于水寒"
判断句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 使之然也
“……者, ………也”表判断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者, ………也"表判断
定语后 置句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之"为标志,正常语序为
"利之爪牙" "强之筋骨"
(5)特殊句式
读 书 意 覆
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
文字可以
@人尽 旦 照
@ 人 民 日 报
人 E 二 玻
FoPLE BD
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
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
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O 人民日报
PEOPLE s DALY
@人PE民OPLE日sD报ALY
读书
就是让已变得辽阔的过程
@人民日报
PEOPLE s DAILY
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 求学路, 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 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強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 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 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 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 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 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 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
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
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鳞、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
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 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
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 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 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 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 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 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 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 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 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矩光乡小学、 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 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 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 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 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