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2)反义词
膨胀—( ) 露面—( )
全新—( ) 断定—( )
2.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阅读选文并填空。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1) 。其中一些种类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另一种看法是:(2) 。
3.阅读文中画线句,并完成下列练习。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恐龙家族的壮大?
(2)这段话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
4.选文中加点词“一些”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
神奇的“发电厂”
①绿叶具有光合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绿叶还具有一种光电效应作用的奇特功能,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们利用绿叶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照射下的光电效应,用一个特定的仪器和灵敏度极高的微型电流表,竟然测出15毫安的电流。虽然这电流极其微弱,但随着绿叶受光面积的增大,绿叶发出的电流也会增强。实验表明,绿叶也能发电。
②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发现,绿叶的光电作用是同时发生的。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就能吸收光能,并且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这些夺取来的电子不断地自由活动并渐渐聚集起来。如果在这些电子自由活动前就用固定的电流场使它们定向移动,就能形成电子流,这就是绿叶电流。一棵大樟树或梧桐树约有20多万片树叶,每片树叶细胞结构中有许许多多的叶绿体。如果将这些叶片摊开来计算,其叶绿体的总面积可达2300平方米,按能量换算,相当于覆盖36亩土地的巨型太阳能转换站,这毕竟还是一棵树,要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呢 显然,绿叶的发电能力十分可观。
③科学家正尝试把这样的“发电厂”从实验室里搬出来,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能源——绿叶发电。比如在房屋周围广泛植树,在墙边种植青萝、紫藤、爬山虎等植物,以构成厚厚的多层覆盖的叠式植物群。这样一来,不仅房屋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大改变,而且每户人家还可以自成体系地建立一个个小型发电厂,这将是世界上真正的无灰、无尘、无污染、无噪声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新型绿叶发电厂。
5.神奇的“发电厂”指的是 。
6.文章主要描述了( )
A.绿叶发电的研究和探索 B.绿叶的光合作用 C.绿叶的用途
7.这种新型的“发电厂”的好处是什么
8.读短文,提出问题并解答。
轻松阅读。
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鲮鲤”,因其善打洞,而且它身披鳞甲,全身鳞片众多,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生活习惯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虫卫林,它能吞下小石块,石块在胃里起研磨害虫的作用,因而食虫量很大。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③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装死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白蚁闻腥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白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白蚁爬满鳞片,迅速合拢,然后到江河湖溪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白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④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恶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至少有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捕获。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9.穿山甲得名的原因是: 和
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穿山甲可以吞食石块,胃里的石块能研磨害虫。( )
(2)穿山甲喜欢昼伏夜出,入夜便开始杀虫卫林。( )
(3)穿山甲的鳞片可以保护自己,也可入药。( )
11.阅读短文,试着提出问题并解答。
轻松阅读。
提灯笼的小飞虫
①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各种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像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会儿又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②它不咬手,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③萤火虫在地上或树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的萤火虫不会飞,有的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④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昆虫,所以萤火虫就免遭被吃掉的噩运。
⑤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12.用“____”画出描写提灯笼的小飞虫动作的语句。
13.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14.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示?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恐龙
①恐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约早几千万年。这已经通过在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了证实。恐龙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体形巨大,重可达50吨,长可达30米,利用四足或后足行走。恐龙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蜥蜴□蛇□鳄鱼等属同类□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②恐龙的骨骼组织很严密,这对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恐龙的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覆盖着,这样可以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③恐龙灭绝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的地球不断地发生变化,沼泽的水干涸,使恐龙失去了栖息地;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恐龙所食用的植物不能生长,这样,食用该种植物的食草性恐龙也就相继灭绝了;还有,由于缺少食物,食肉恐龙自相残杀……
④为什么把这种爬行动物叫“恐龙”?这是广大小朋友所关心的。恐龙的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欧文在1842年首先叫起来的,外文念做“塔爱纳索”,意思是“可怕的蜥蜴”。后来,中国、日本等国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一类的别名。
1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证明——( ) 巨大——( )
16.在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7.读第二自然段,简要写出恐龙独特的身体结构的作用。
(1)骨骼组织很严密→
(2)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覆盖→
18.照样子,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恐龙灭绝的另外两个原因。
(1)沼泽干涸
(2)
(3)
材料一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犹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配搭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材料二 明珠湾大桥突破了珠水边界,实现了彼岸通融,气势磅礴的造型也使其成为南沙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明珠湾大桥以“蛟龙出海”为桥型方案,钢桁(héng)架拱气势磅礴、外形俊美,直线的主梁在中部变为弧线形成拱,宛如出水蛟龙,从江面腾空而起,雄伟壮观,展现南沙腾飞风采;又如长虹卧波,与万顷沙的平坦以及南沙岛的山丘在空间上形成高低起伏渐变的韵律与趋势,与宽阔的水面、秀丽的山峰及核心区的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此外,明珠湾大桥采用双层桥面布置,上层为双向八车道,两侧为人行道;下层两侧为预留双向四车道城市交通。该设计不仅可满足各类出行需求,还可增加空间关系,创造出“人、车、船同步行”的景观视点,成为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的超级市政大桥。
19.材料一预想未来桥梁的美体现在:桥的构件是 的,全身是 的,各个构件的 是不同的。
2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预测“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这个预测变成了现实。( )
(2)明珠湾大桥以“彩虹横跨”为桥型方案。( )
(3)材料二说明珠湾大桥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是夸大的说法。( )
21.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
回答:
22.除了《灰尘的旅行》,你还知道哪些科普作品?(列举2个即可)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gé)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yì)。
②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3.“研”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除部首再查 画。
2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2)指文章和绘画的传神处。 ( )
25.选文里划线句子中“这一假说”指的是( )
A.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B.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C.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26.对于选文中加点的“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卷”在这里指古生物学家们的自画像。
B.“画卷”指的是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C.古生物学家们多才多艺,能够绘制恐龙的画卷。
2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我国曾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C.鸟类其实是一种大型恐龙的后裔。
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佚名
①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二胡演奏家的演奏,观众欣赏了一场融合各类民族乐器、国风浓郁的视听盛宴。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才恍然大悟:开场曲的作曲、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批注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②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长远看,由“生成”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
(批注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③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品种类正在加速翻新。例如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视频、图片、文字、标签、哼唱等多模态内容作为输入提示词,可以生成情绪、曲风、节奏可控的高质量音乐。这让人们创作新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可以是输入一段精心拍摄的短视频、一张颇具意义的照片,或者只是一行有感而发的文字。
④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技术缺陷。
(批注三:第④段前半句承接了上文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后半句引出了下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缺陷的说明,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救灾机器人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热门主题。这类机器人在救灾过程中均需要模拟人的感官,而且需要控制其安全、稳定、准确地到达事故地点。对于科学家来说,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感知就是一个瓶颈。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有限,触觉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与人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识别问题也存在挑战。我国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基础培养,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选文有删改)
28.(内容概括)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 、概念、 和 。
29.(词语含义)结合批注一,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恍然大悟:
30.(说明方法)文章第③段举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1.(拓展探究)批注二是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提问的,请你从这个角度再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课内阅读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①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②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Ⅰ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pīng pāng)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Ⅰ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yōng)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jūn)和除臭(chòu)功能,能够使蔬(shū)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ái zhèng)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lǜ)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jí)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zào),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⑤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32.阅读短文,选择合适的选项。
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是( );根据原文,( )有可能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zào),杀死癌细胞。
A.碳纳米管 B.纳米技术 C.纳米吸波材料 D.纳米机器人
3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两个“ ”加深程度,突出了纳米“ ”的特点。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碳纳米管” 的特点。
3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纳米技术并非在我们身边。 B.纳米技术难道不在我们身边吗?
C.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D.纳米技术不可能不在我们身边。
35.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结合短文内容和课外积累的知识,你想利用纳米技术发明什么东西?向大家简要介绍这样东西具有哪些神奇功能?(功能至少写两点)
我想发明:
它的神奇功能:①
②
课内阅读。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节选)
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 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 )比钢铁结实百倍,( ) 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 的隐形战斗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②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 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 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缓地释放出来,服一次 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36.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坚硬 ( ) 敏锐( )
37.在片段①画横线的句子里填上合适关联词。
38.片段①中作者说明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应用的例子有哪些?
39.片段②是围绕( ) 这句话写的,介绍了两种纳米技术, 一种是( )技术,另一种是 ( ) 技术。
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gé)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yì)。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
②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互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40.“研”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除部首再查 画。
4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2)指文章和绘画的传神处。 ( )
42.选文里划线句子中“这一假说”指的是 ( )
A.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B.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C.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3.对于选文中加点的“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卷”在这里指古生物学家们的自画像。
B.“画卷”指的是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C.古生物学家们多才多艺,能够绘制恐龙的画卷。
44.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我国曾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C.鸟类其实是一种大型恐龙的后裔。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节选)
①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②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45.读了短文,我知道了“纳米”是一种 单位。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一写,我立刻感觉到纳米真的很 。
46.第②自然段是围绕着“ ”来写的。并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 ; ; 。
47.文中提到的“碳纳米管天梯”和电影《流浪地球》中直达月球的电梯十分相似。读完本文,你觉得能够制作这种“天梯”的材料必须是又 又 。
48.“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仿照画线部分的说明方法,再写一句话。
回顾课文,回答问题。
①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4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0.文段中“ ”一词形容非常高兴,这样的成语我还积累了 、 。
51.画“ ”的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古生物学家们历史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 ”,词语“点睛之笔”说明辽西发现 非常重要。
5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一支”能否去掉,为什么。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53.学贵有疑,在阅读本文段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出问题: 自我看法: 。
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54.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和狗差不多。 ( )
(2)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恐龙演变成了鸟类,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答。 ( )
55.选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 ”画出关键句。
56.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画横线的语句用 、 、 等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
57.根据选段的表述,你觉得下列哪种恐龙最有可能演变成鸟类呢?( )
A.行动较为敏捷的食草类恐龙。
B.体型庞大的猎食性恐龙。
C.栖息在树上的猎食性恐龙。
D.身材小巧、四足行走的恐龙。
58.读了选段,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至少从两个角度提问)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奇怪的电波(节选)
①加拿大有座城市叫满地可。夏天,对于满地可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那里不是真的没有夜晚,而是因为居民们晚上都不能睡觉,这一切都是因为像蝗虫一样多的蚊子造成的。
②满地可的蚊子应变能力特别强。一般的蚊香、驱蚊药水,开始还灵验,可是用了几次,这些蚊子就不害怕了,又成群结队地潜入千家万户,吮吸着人们的血液。连那些住进高楼大厦的人也躲不掉。满地可的居民就怕夏天夜晚嗡嗡叫的蚊子,弄得全城居民夜不成眠,一片哀怨声。
③这件事惊动了加拿大整个科学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科学家建议在满地可城外的高地上建造一座有特异功能的电台。
④电台开始广播了。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如同鬼使神差一般,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⑤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只要听到雄蚊的召唤,就马上飞走。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时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雌蚊一股脑儿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的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59.“这件事惊动了加拿大整个科学界”中的“这件事”指的是 。后来,科学家利用电台发出一种 、 的声音化解了此事。
60.电波奇怪在哪?用“_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61.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对加点字“骗”的使用,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骗”字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狡猾,突出了蚊子的愚蠢
B.一个“骗”字形象地写出了电波的神奇,突出了人的智慧
C.一个“骗”字是贬义词,这样写有损人类的形象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
施鹤群
①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②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纳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③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1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另外,它的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④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纳米材料家族会更加人丁兴旺。
6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重大——( ) 繁多——( )
探究——( ) 范围——( )
63.文章第1自然段描述了纳米材料的特点是 。
6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按照材质,纳米可分为功能纳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 )
(2)纳米粉末是指粒度在10m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 )
(3)第2自然段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 )
(4)纳米粉末的应用领域最广。( )
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
超级“快递小哥”
①2023年5月10日,中国航天迎来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它给空间站级别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运送各类物资,是中国航天的超级“快递小哥”。
②“天舟六号”为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载货比最高的货运飞船。它不仅承担着空间站物资保障、在轨支持和空间科学试验的任务,更是我国正式开启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船”。
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宫空间站建成后,各类消耗都需要来自地球源源不断的补给。在同等条件下,货运飞船的运力当然越大越好。目前,全球仅有四种货运飞船在服役,分别是中国的“天舟”系列、俄罗斯的“进步号”美国的“天鹅座”和“龙”系列飞船。其中“天舟”飞船的运力达到了惊人的6.9吨,超过了另外三艘2.2吨~3.3吨的运力范围。而从“天舟六号”起,飞船进一步升级,整体运力达到了7.4吨,“带货”能力大大提升。
④“天舟六号”在互联网上持续“圈粉”,让更多的网友认识了“天舟”家族,见证了中国逐梦苍穹的步伐。
6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天舟六号”过去是世界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载货比最高的货运飞船。( )
(2)“天舟六号”是我国正式开启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船”。( )
66.读了短文,我提出了“ ”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通过 的方式来解决。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千年梦圆在今朝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①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②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7.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本文段写的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 )
(2)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 )
(3)杨利伟是我国首个成功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 )
68.文中句子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69.文中句子②“感觉良好”是许多航天员都说过的一句话,航天员的这些话语,让你有怎样的体会?
70.你从查阅的课外资料中,了解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对人眼有害。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生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出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20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出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宜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工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很多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氧化便发出荧光。
黄火虫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几乎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7%左右。人们模仿萤火出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出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出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珠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惨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做安全照明用。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71.本文主要介绍了 ,告诉我们 。
72.写一写下列句于中画“﹏﹏”部分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
(2)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几乎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7%左右。
73.文中画“ ”的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74.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电灯既发光又发热,而人工冷光则只发光不发热。
B.冷光源能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能量。
C.尽管人工冷光的用途广泛,但无法在矿井中使用,也无法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75.请你为人工冷光写一句广告语。
阅读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①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作者:徐星)
7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77.读句①,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指 。
(2)这句话中的“一些”“应该”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78.读句②,联系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了恐龙的画卷。
B.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2)“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参考答案
1. 膨大 躲避 崭新 推测 2.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 3. 排比 从运动方式、 体型差异、 食性对比、 性情差异运动方式表现了恐龙家族的壮大。 举例子 作比较 4.不能。“一些”表示部分,并非全部;去掉 ,意思就发生了改变,这与事实不符,这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5.绿叶发电 6.A 7.房屋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大改变,可以建立成无灰、无尘、无污染、无噪声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新型绿叶发电厂。 8.联系上下文,绿叶的光电作用如何同时发生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就能吸收光能,并且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这些电子渐渐聚集起来,形成电子流。
9. 善打洞 身披鳞甲 10. √ √ × 11.提问:为什么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
解答:因为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可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称其为“森林卫士”。
12.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会儿又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 13.它的光是凉的,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14.科学家们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光的特点,希望制造出柔和、不烧伤人的光。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只要你细心,就会有所发现。
15. 证实 庞大 16.、 、 , 。 17. 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 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18. 气候变化 食物匮乏
19. 柔和 肥瘦相间 姿态、色彩 20. √ × × 21. 明珠湾大桥采用双层桥面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不仅可满足各类出行需求,还可增加空间关系,创造出“人、车、船同步行”的景观视点。 22.示例:我还知道《看看我们的地球》《十万个为什么》。
23. Y yán 石 4/四 24. 欣喜若狂 点睛之笔 25.A 26.B 27.C
28. 应用 产品种类 技术缺陷 29.“恍然大悟”指对某一事物忽然间明白过来。文中指在主持人的揭秘下,观众才明白欣赏的视听盛宴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30.说明了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品种类正在加速翻新,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1.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
回答:服装制造、音乐创作等领域。
32. B D 33. 非常 小 作比较 坚硬 34.A 35. 纳米医疗手环 能够实时监测佩戴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如心率、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并提供初步的诊断建议。 内置纳米药物储存装置,可以根据佩戴者的病情,精准释放所需药物,实现个性化的治疗。
36. 结实 灵敏 37.不但 而且 38.冰箱中的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 39.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健康。 纳米检测 纳米缓释
40. Y yán 石 4/四 41. 欣喜若狂 点睛之笔 42.A 43.B 44.C
45. 长度 作比较 小 46.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冰箱 碳纳天梯 纳米战机 47. 结实 非常轻 48.如果把鲸鱼的舌头放到地上,相当于把十几头大肥羊放到地上,可见鲸鱼有多么重。
49.不仅 而且 50. 欣喜若狂 心花怒放 兴高采烈 51. 比喻 画卷 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52.不可以去掉。“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53. 恐龙为什么会变成鸟儿? 生存环境的改变,漫长的演化
54. × √ 55.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56.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恐龙的后代形态各异 57.C 58.①恐龙没有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②恐龙和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59. 蚊子多得让居民晚上无法睡觉 轻微 尖细 60.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如同鬼使神差一般,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61.B
62. 重要 众多 研究 领域 63.小 64. × × √ √
65. × √ 66. ‘圈粉’的意思是什么 请教别人
67. × × √ 68. 比喻 这句话将火箭比作巨龙,写出火箭升空雄伟、壮观的场面。 69.“感觉良好”是指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背后,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还有千遍万遍的预判推演,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所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70.2023年5月30日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71. 人类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人工冷光的事 只要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72. 通过列举示例,具体说明许多生物都能发光。 通过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很高。 73. 过渡 承上启下 74.C 75.示例:人工冷光优点多,前景广阔用途广。
76.科学家们提出了假说,历经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77.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不能去掉。因为“一些”“应该"表示推测,科学家们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一假说。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78.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