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②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③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④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⑤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⑥“快干!”船长又叫道。
⑦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⑧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⑨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语文要素☆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哈尔威船长 的特点。
3.文中画“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哈尔威船长 的精神。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②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③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④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4.下列事件的顺序是错误的,请你重新排序: 。
①堵住枪口 ②举起手雷 ③身上负伤 ④顽强爬行 ⑤部队受阻
5.用“___”画出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火力的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黄继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画“﹏﹏﹏”的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站起来的
第一次
第二次
7.语文要素☆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 ”“ ”
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生动地体现了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壮举,表现了黄继光的 和 。
阅读。
①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②后来男孩应征入伍了,原以为新的环境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改观,但由于秉性使然,他再次沦为大家戏谑的对象。男孩对此非常苦恼。
③一天,教官让新兵进行投掷训练。他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挪过去。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溃散。教官沉下脸来,气愤地说:“这只是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我这样做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心理素质,看你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要知道,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④恰巧,那天男孩因病未能出练。第二天,当他出现时,教官暗示新兵们不要声张,然后故技重施,将手榴弹像昨天那样再次投掷。大家掩面窃笑,期待一场闹剧的上演。
⑤同他们之前一样,男孩并不知道手榴弹不会爆炸。然而,在那一瞬,他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快!快闪开!”
⑥大家惊诧了,谁也没想到,男孩竟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男孩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征服了大家。
⑦过了好久,男孩才明白过来,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羞臊地低下头,等待同伴们的奚落。然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无限崇敬和感激,化作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⑧男孩哭了。这是他为平生头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
8.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故技重施”的意思:
9.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如此厚重的礼遇”指的是
(2)男孩做了什么事让自己受到了这种礼遇?
10.画“﹏﹏﹏”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来写男孩的表现,对比前一天其他人的反应,我感受到了他 的品质。
11.作者把新兵们的表现写得简略,却对男孩的表现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阅读理解。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①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
②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③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④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自若——( ) 惊慌失措——( )
13.选文中写到了雾,作用是 。
14.“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 。
15.在船沉没的时候,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想一想,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6.联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内阅读。
①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②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③“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④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⑤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⑥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惊恐万状:
势不可当:
18.用“_______”画出“诺曼底号”被撞后人们的表现。
19.文中第五自然段描写了 的场景,与前面灾难来临时人们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 。
20.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文中又指出“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课内阅读鉴赏
①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②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③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④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⑤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⑥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21.选文的作者是维克多· 。
2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须臾”意思是 ,你的理解方法是 。
23.请从选文中找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24.阅读拉进了我们与故事主人公的距离,假如哈尔威船长此时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请写到答题卡上。
短文1
《黄继光》节选
①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坚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②啊!黄继光(突然猛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③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快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④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5.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6.画横线的句子把子弹比作 ,突出了敌人枪弹的 。
27.第①段中的数字和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行进的 ,表现了他 的毅力。
28.第④段中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 的精神品质。
现代文阅读
①哈尔威巍然屹(qǐ yì)立在他的船长岗住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谴 遣)。
②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③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④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⑤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⑥“快干!”船长又叫道。
⑦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⑧船头先下去,须(余 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
⑨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chǔ zhù),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⑩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29.选文节选自法国作家 的《 》,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中的 (体裁)。
30.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1.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怎样新的体会?
3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为什么说雾气是“阴惨惨”的?为什么用“雕像”代替哈尔威船长?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挑山工(节选)
①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②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
33.在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34.画“ ”的句子是反问句,请改为陈述句:
35.选段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了 的品质。用“——”画出描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
36.结合全文,填一填“我们”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
人物 行走路线 负重情况 登山过程 登山耗时
挑山工
“我们”
得出结论
37.[语文要素]语段中挑山工朴素的话语,体现了他们 、 、 的精神。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包蕴了怎样的哲理? ( )(多选)
A.做事要脚踏实地,抓紧时间。 B.做事要勇往直前,不停息。
C.不畏重担,持之以恒,终会成功。 D.登山时走得慢也没有关系。
39.联系课文,我知道挑山工的话中蕴含的哲理是 。
40.生活中像挑山工这样的人还有 、 ,这样的人都具有的特点是 。
41.由挑山工的话,我想到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填一句名言或俗语)
42.写一句有关泰山的古诗名句。
阅读。
①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②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③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④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43.第1自然段中,“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等短语形象地描绘出哈尔威船长 、 的伟大人格。
44.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雕像”原指 ,这里指 。文中借“雕像”来突出哈尔威船长 的精神,表达了对哈尔威船长的 之情。
45.联系全文,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表现在 、 、 等几个方面,表现了他 、 、 的品质。
46.哈尔威船长本来有机会逃生,但他为什么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进大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luǒ kè)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lì qì)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②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③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47.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48.文中画“ ”的句子中作者从 、 两方面,形象地写出了甲板上的人们 ,场面一片 。
49.第①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震荡的可怕,重点通过对人物的 、 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混乱场面。
50.当灾难来临时,乘客们 ,哈尔威船长则 。这两处描写运用了 的写法,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品质。
51.文中“吼喝”的意思是 。从“吼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哈尔威船长 、 、 的崇高品质。朗读他的话时,我们应读出 (自信 愤怒 沉着)的语气。
52.朗读语段②中哈尔威船长的话时,我们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愤怒 B.自信 C.恐惧 D.沉着
53.读第③段,哈尔威船长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4.像哈尔威船长这样的壮举,你在现实生活或其他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吗?请举例。
人物: 壮举: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②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③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没等我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又起程了。
④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55.本文的作者是 , 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主要作品有《 》《 》《 》等。
56.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我需要“它”是因为 。
57.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造句: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58.“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59.《“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的 。
60.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相应的词语。
(1)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
(2)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
61.“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形象地描写出了哈尔威船长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 、 的高贵品质。
62.“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
一束花
①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着车缓缓前进,到前方十字路口时,正好赶上红灯。就在他等红灯的时候,走过来一个衣衫褴褛(lǚ lǒu)的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2美元准备买花。这时绿灯亮了,后面的人猛按喇叭催着,他也很着急,于是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花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儿就好。”拿到钱的男孩十分有礼貌地说:“谢谢您,先生。”
②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男孩表示(道歉 歉意),并且又给了男孩2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
③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现了故障(zhāng zhàng),怎么也发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车帮忙。这时,一辆拖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男孩给了我4美元,要我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④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回报 报复),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63.用“\”划去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64.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粗暴无礼的态度”指的是 。“如此有礼的回应”指的是 。
65.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又给了男孩2美元,因为他觉得这个卖花的男孩太可怜了。
B.善待他人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真挚的回报。
C.他良心不安的原因是他对男孩粗暴无礼,却得到对方有礼的回应。
66.短文中加点的两个“一束花”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读短文,做题。
穿透灵魂的微笑
①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劫难。
②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的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③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⑤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烟般飘散。
67.短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68.“V”字形代表
69.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C.小女孩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70.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短文阅读
黄继光(节选)
①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②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③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④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两个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⑤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⑥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⑦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⑧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⑨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7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失败——( ) 耻辱——( ) 动摇——( )
72.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什么命令?
73.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向指导员请求摧毁敌人火力点的任务的?
74.两次“站起来了”赞扬了黄继光什么精神?
75.你认为黄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和黄继光一同作战的战友,看到此情此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课外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
章武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
“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76.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与老人每天自在地扫地上山、下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游客体质的虚弱。
B.“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位瘦削、朴实、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
C.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是因为他听完老人的话后,情绪激动,感慨万千。
D.“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句中,从“抬头望”“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天游峰的高。
77.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老人怎样的品质?
78.你认为老人的工作累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
矢志寻蒿人
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79.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从第 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 的精神品质。
80.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
(1) (2)
81.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
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
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
82.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参考答案
1.镇定自若 惊慌失措 对比 2. 语言 善良、关爱弱势群体 3. 比喻 忠于职守、视死如归
4.③④②⑤① 5.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苞一样射过来。 子弹 冰苞 密集、猛烈 英勇无畏 6. 黄继光身负重伤,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黄继光从昏迷中醒来,眼看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在战事危急之时,他又站了起来。 7. 张开 猛扑 堵住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8.老花招、老手法重新施展一次。文中指教官再次投掷不会爆炸的手榴弹。 9. 同伴们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男孩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 10. 动作 语言 舍己为人、勇敢无私 11.我认为这样写好。因为这样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通过对男孩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男孩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
12. 从容不迫 张皇失措 1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14.与“玛丽号”轮船相撞,船身破开一个大窟窿 15.我已经尽力把所有人都救上了小艇,尽到了一个船长的职责,我没有遗憾了。 16.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面对灾难时毫不畏惧,镇定自若的人。
17. 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18.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19. 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大家脱险 沉着机智 20.他并不是真的把自己忘了,而是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1.雨果 22. 极短的时间、片刻 联系上下文 23.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24.关于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即可。
25.坚强 猛然 赶快 26. 冰雹 猛烈 27. 艰难 英勇无畏 28. 站起来 张开 猛扑 堵住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英勇无畏
29. 维克多·雨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 小说 30.yì 遣 臾 zhù 31.示例: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非常宝贵。然而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难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挽救了他人性命,他的崇高品质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多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32.说雾气是“阴惨惨”的,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悲壮的气氛,也说明这场灾难留在人们内心的恐惧感极强。把哈尔威船长比作雕像,写出了他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3.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34.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同一条道。 35.神态 语言 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36. 折尺形路线 背负重物 步步踩实,抓紧时间走 不比游人多 直线 轻装登山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耗时长 挑山工因为认准目标,专注走路,所以他们走得比游人快 37. 认定目标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38.ABC 39.不管干什么事都应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40. 外卖员 快递员 吃苦耐劳,不懈怠,不畏困难 4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 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 44. 比喻 雕刻的人像 哈尔威船长 不怕牺牲 敬佩 45. 突发海难时镇定指挥救援 、先救乘客 却忘记自己 、坚守岗位 随船一起沉进大海 镇定自若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46.因为他把这艘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让他选择了和“诺曼底号”一起沉进大海。
47.luǒ qì 48. 看到 听到 惊恐万状 混乱 49. 震荡可怕极了 人们 海水 轮机火炉 动作 神态 50. 惊恐万状 沉着镇定 对比 51. 大声命令 镇定沉着 临危不乱 忠于职守 沉着 52.D 53.哈尔威船长不是忘记了自己,只是灾难刚降临时,他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54. 董存瑞 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55. 冯骥才 当代 雕花烟斗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神鞭 56. 这幅画所包含的精神 挑山工那种目标明确,不断攀登,坚韧不拔的品质 57.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他为对手精湛的棋艺而心悦诚服。
老师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58.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样,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做成一件事。
59.维克多·雨果 60.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61. 比喻 哈尔威船长 黑色的雕像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62.我已经尽力把船上所有的人救上了小艇,完成了船长的职责,我没有遗憾了。
63.划去:lǒu 道歉 zhāng 报复 64. 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回答男孩 男孩十分有礼貌地向他道谢 65.A 66.第一个“一束花”表示一束真正的花。第二个“一束花”表示男孩找人帮他拖车,是男孩对他友好对待自己的回报。
67.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68.信念和精神 69.A 70.一个小朋友能用微笑去面对死亡,其实是很勇敢的事,我觉得那个微笑包含着她对拯救她的人的感谢,更是相信会有人来拯救她。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很努力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笑去给所有人打气。
71. 相信 胜利 光荣 坚定 72.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的命令。 73.快亮的时候,战士们屡次突击579.9高地的主峰被压了回来的时候。 74.赞扬了黄继光为了胜利坚强不屈的精神。 75.勇敢,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为了革命的胜利甘于牺牲自己。 示例:黄继光,放心吧!我们会为你报仇的,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76.A 77.语言描写。 我从中体会到老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自信、豁达开朗的品质。 78.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老人年过七旬,每天都要一级一级地打扫,从工作量上来讲是累的;但老人的心态好,每天以花鸟为伴,他认为扫路是享受生活,因此不累。
79. 动作 神态、语言 ② 淡泊名利 80. 反复试验 以身试药 81.B 82.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屠呦呦身上的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最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