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轻松阅读。
多变的狐狸
①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②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成绩稍差些,所以,狐狸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③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了,落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④“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⑤□怎么了□狐狸□你不认识我了吗□野兔跟上去问□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⑥“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⑦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超过狐狸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⑧“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⑨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在文中“□”处加标点。
2.用“||”把短文分成四段,并写出第三、四段的段意。
段落划分:
第三段:
第四段:
3.文中狐狸是“多变的”,引起它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课内阅读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 你的腿,把脖子 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 上桌来,在稿纸上 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4.下列关于选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描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
B.选文主要描写了猫不听话时的表现。
C.选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进一步说明了“丰富多腔”。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横线处。
A.伸 B.踩 C.跳 D.蹭
这些连续的动词能让人感觉到 。
6.文中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 ,从中能够让我们体会到 。
7.仿照选文的第一句话,用上冒号写一段话。
地球是个美丽的星球:
延伸阅读。
①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已故的黄猫来了。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
②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儿。有时它竟蜷着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
③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了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点儿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此时我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理,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何必做煞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
(有改动)
8.请分别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1) 。
(2) 。
(3) 。
9.作者笔下的黄猫有什么特点?
10.文中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两个故事说明了人与猫有着怎样的关系?
11.文章表达了作者 之情。
课内阅读。
①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②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③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③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2.文中“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写出了鸡雏 的样子,这和母鸡的“消瘦”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母鸡的 。
13.从文中画“______”的句子中,我们看到了一只( )的母鸡。
A.好斗 B.勇敢 C.欺软怕硬 D.惩恶扬善
14.第2自然段中,作者从母鸡教鸡雏生活技能、 、 这些点滴小事,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辛苦。
1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
B.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鸡,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C.“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特指前一句中的“鸡母亲”。
D.作者被母鸡身上表现出的母爱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轻松阅读。
小鸡
①奶奶家的老母鸡孵了一窝小鸡,有黑的,有灰的,有黄的,还有白的,总共二十多只。
②小鸡出壳不久,像鸡蛋一样大小,圆圆的,毛茸(róng)茸的,叽叽地叫个不停。
③小鸡一天天长大了,我越来越喜欢它们。每天上学前,我对小鸡们说:“小鸡们,再见吧,我要上学了。”
④一天早晨,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喂小鸡。我抓了一把碎米撒在地上,小鸡跑过来了,挤着,叫着,争先恐后地往撒米的地方钻。有几只小鸡为抢吃一粒米,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真可爱呀!下午,我回到家,小鸡都围着我,巴不得我再给它们喂食。我在小树下朗读课文时,小鸡也叽叽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跟我一起读书一样,特别有趣。
⑤天快黑了□我把它们一只只抱进鸡窝里□对它们说□睡觉吧□太阳下山了□我对奶奶说:“明年我们家还要养好多好多的小鸡。”
16.奶奶家的小鸡有哪些颜色?
17.第④自然段按 顺序写出了“我”对小鸡的喜爱。
18.在文中“□”处加上标点。
19.用“ ”画出描写小鸡外形的句子。
20.用“﹏﹏﹏”画出小鸡吃食的句子。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一)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二)
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三)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1.选段(一)写出了母鸡( )的特点。
A.欺软怕硬 B.拼命炫耀 C.无病呻吟
22.这几段话表现的感情不同,选段(一)表现的是对母鸡 ,选段(二)和选段(三)表现的是对母鸡 。
23.作者之所以写下选段(三)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作者被 身上表现出来的 、 、 、 的精神所震撼,认识到所有的母亲都是 的。
24.作者说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跟后文的“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矛盾吗?为什么?
课内阅读。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暖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摄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金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25.仿写词语。
颤颤巍巍
26.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原文作答)
27.作者认为母鸡哪些地方令人讨厌?
28.选文的最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课内阅读
片段一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猫》
片段二
①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③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母鸡》
29.《猫》和《母鸡》都是 (填作者)的作品,两个片段都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 之情。
30.片段一写了猫 时的不同表现,“几朵小梅花”指 ;一个“蹭”字体现了猫 的特点。
31.片段二中的两个“挺着”能体会到母鸡 。
32.片段二中画横线句子将吃饱的鸡雏和消瘦的母鸡进行 ,字里行间都表现了母鸡 特点。
33.作者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联系片段二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鹅(节选)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34.解释下列词语。
叫嚣: 局促:
35.选文主要从 、 两方面描写白鹅。
36.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步态的傲慢?
37.从鹅身上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轻松阅读。
小黑羊和小白羊
①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三只小白羊常常因自己雪白的皮毛而骄傲,总是对那只小黑羊不屑一顾:“看看你自己!黑乎乎的,像锅底。”“依我看呀,像煤球。”“像铺了几十年的旧被褥,脏死了!”
②不仅小白羊,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时不时还对它抽上几鞭。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三只小白羊,常常独自伤心地流泪。
③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得很远。不料寒流突然来袭,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打算回家,但雪太厚了,无法行走,只好在灌木丛中挤成一团,等待农夫来救它们。
④农夫发现四只小羊不在羊圈里,便立刻上山找,但四处一片雪白,哪里有羊羔的影子哟!正在这时,农夫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小黑点,便快步跑去。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他那濒临死亡的四只小羊。
⑤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小黑羊呀□不然□小羊们可都要冻死在雪地里了□
38.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9.小黑羊为什么常常伤心地流泪?
40.小白羊常常嘲笑小黑羊,如果你是小黑羊,你会怎样回答它们?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帮助
①一只蝶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蝴蝶正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往外挣扎,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什么进展了。看样子它好像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②我看得实在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我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就挣脱出来了。
③但是,它的身形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④我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
⑤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里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体和瘪塌的翅膀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⑥这是为什么?原来,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其必须经过的关口,没有这挣扎的磨砺,就不会有脱茧而出后的展翅飞翔……事与愿违的“帮助”让我后悔莫及,为了铭记这违背自然之道的教训,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学会尊重自然!
4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摆脱——( ) 收缩——( ) 违反——( )
42.为了“帮助”蝴蝶,“我”做了什么?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来。结果又是怎样?在文中用“ ”画出来。
43.“为了铭记这违背自然之道的教训”中的“自然之道”和“我”得到的教训是( )
A.蝴蝶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才能展翅飞翔;不能随便剪开蝶茧
B.蝴蝶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才能展翅飞翔;要学会尊重自然
课外欣赏。
阿咪(节选)
丰子恺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 呈)母猫之故,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竞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刻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敝 撇)开,与它应翻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言 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的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糙 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主客都舒畅了。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 概)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趣,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选自《阿咪》,新星出版社)
44.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45.第一段介绍阿咪的血统和可爱的样貌,突出了它的 习性。
4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咪的出现给主客谈话增添了乐趣,不再枯燥。
B.作者说小朋友爱猫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具有活泼好动、娇痴亲昵的共性。
C.作者的访客大多也喜欢阿咪。
47.作者通过叙述哪两件事情,表达了对阿咪的喜爱之情?
。
48.阿咪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
。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晩。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们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⑥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逸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追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罩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唧唧唧”的惊叫。
⑦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痴心不改。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因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她终于做母亲了。 (有删改)
49.读①-⑧段,黑母鸡因“发痴”而遭受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示意图。
遭受苦头:被“我”用竹竿赶→ →
母鸡表现: →仓皇逃窜,蜷缩角落→
50.文章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黑母鸡爱因为“发痴”而遭受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遭受苦头。
B.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表现出黑母鸡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亲的伟大。
51.读第⑥段两个画“_____”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52.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_____”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
53.前文中作者一直用“它”称呼黑母鸡,为什么最后一段中作者用了“她”?
54.课内阅读。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必然、竟然)如此:A凡有生客进来,鹅(果然、必然、竟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然、傲慢)了。B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 jiǎo)出场。它常(傲然、傲慢)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③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在括号中搭配恰当的词语或正确的音节上打“√”。
(2)请写出第①段和第②段的中心句。
①
②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假若——( )
比如——( )
(4)填一填。
文段中画横线的A、B两句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A句将鹅与 对比,表现了鹅的叫声 的特点;B句将鹅与 对比,显示鹅 的大家风范。
(5)作者把白鹅当作人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外阅读。
八哥记趣
①我家的这只八哥是朋友送的,刚来时是只产下没几天的雏鸟,一团粉红色的肉上粘着稀稀拉拉的茸毛,脑袋和嘴巴硕大得不成比例,丑八怪似的。
②不过这八哥也争气,长得一天一个样,没过多久,全身就穿上了黑亮亮闪着绸缎般光泽的新装,头上长出一簇冠羽,体态修长,显得轻灵飘逸。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和我女儿一起玩耍,飞落在她肩头啄食她手中的饼干,出演着人鸟亲和的节目。我家养八哥的笼子是不关的,只起鸟窝的作用。它大部分时间爱到阳台上,徜徉在盆花和假山之间,转动着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但只守着这方乐土,从不越雷池一步,飞到阳台外面去。下班回家,我一推开房门,就会听见一阵扑棱棱的振翅声,旋着一阵风,八哥轻巧地落到我手臂上,挥都挥不去,亲热得不行。小鸟依人的成语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它有时也很淘气,我们吃饭时,它常飞到桌上来,蹦跳着,侧着脸东瞧西看,像是检查伙食情况。给它饭粒它不吃,偏冷不丁到饭碗中叼一口,仿佛是抗议没有给它家庭成员的正规待遇……这八哥还会帮人干活。夏天的米容易长虫,只需将米摊开在报纸上,打一声口哨,八哥就飞来。它最爱吃小虫,勤快得很,用嘴和爪子拨动着,仔细认真,一口一个准!
③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八哥飞到写字台上来了,正用嘴叼稿纸呢,莫非它也怕羞,不肯让我披露它的情况吧?
55.第①自然段描写了八哥的 ,从八哥刚来时的样子,可以看出作者对八哥的态度是 。
56.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描写了八哥的什么?
57.第③自然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58.短文都写了八哥身上的哪些有趣的特点?
59.读完短文,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成语“小鸟依人”。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②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60.“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又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和 的作用。
61.读读②③两个自然段,用“______”分别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62.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说明( )。
A.鹅的叫声很响亮。 B.鹅很凶猛。 C.鹅也能看守门户。
63.作者写鹅的叫声时拿它和狗对比,突出了鹅叫声 , 的特点。
64.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延伸阅读。
小鸡
我家买了九只小鸡,毛茸茸的,就像九个小绒球。它们都长着一张粉红色的小尖嘴和一对淡黄色的脚。
小鸡怕冷,妈妈把电灯开着放在盆里,它们就安静了。中午,我把盆子搬到院子里,让它们晒太阳。一打开盒盖子,它们立刻欢乐起来,发出悦耳的叫声。小鸡有各式各样的姿态:有的抬起头,睁着小眼睛向外望,有的扑棱着那对还没长齐羽毛的小翅膀向上蹦;有的闭着小眼睛,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有的在悠闲地散步。
小鸡要是饿了,就“叽叽叽”地叫,像是说“饥饥饥”。这时只要把米碟放进盒里,它们就会一窝蜂似的围上来,一边啄米,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一只小鸡啄了一口食,仰起头,小嘴一张一合吃了起来;一只小鸡啄得太多了,怎么也咽不下去,噎得直眨眼;一只小鸡只顾埋头啄食,一不小心踩了另一只鸡,那只被踩的鸡就“叽”地尖叫一声,不问青红皂白地和它“打”了起来;一只小鸡为了半粒米,被别的小鸡包围住,出不去,就想出了好办法,从包围它的小鸡肚子底下,吃力地拱出来,把米吃了。
小鸡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合群。要是有淘气的跳出了纸盒,它们就会拼命地叫,呼唤它们的伙伴。这时我把它托回盒里,另外八只小鸡就马上围拢来,显出亲热的样子。
65.找出比喻句,打上“√”。
(1)它们毛茸茸的就像九个小毛球。( )
(2)有的闭着小眼睛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 )
66.文中有个排比句是围绕“ ”这个句子来写的。
67.这篇短文详写了小鸡 和 ;略写了小鸡的 和 的特点。
68.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小鸡怎样的感情?
开心阅读。
(一)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二)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69.选段(一)写出了母鸡( )的特点。
A.欺软怕硬 B.拼命炫耀 C.无病呻吟
70.联系全文内容选择填空:
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A.有一点儿响动,就警戒起来,预备作战。
B.夜间有什么动静就啼叫!
C.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D.鸡雏们的肚子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71.作者之所以写下选段(二)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作者被 身上表现出来的 、 、 、 的精神所震撼,认识到所有的母亲都是 的。
72.这两段话表现的感情不同,选段(一)表现的感情是 ,选段(二)表现的感情是 。
阅读理解。
①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②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③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④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喙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73.文段节选自 作者 ,他被誉为“ ”。
74.选段①在课文中起 的作用。
75.联系选段内容,从( )可以看出母鸡的负责,从( )可以看出母鸡的慈爱,从( )可以看出母鸡的勇敢,从( )可以看出母鸡的辛苦。
A.鸡雏吃得肚子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B.大鸡来抢食,主动出击驱赶
C.一有动静就警戒起来,警告鸡雏集合 D.教鸡雏们生存技能,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76.“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课文中“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77.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他的《 》。
78.选文中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
(1)负责:
(2)慈爱:
(3)勇敢:
(4)辛苦:
79.读了选文,你对作者笔下的母鸡是讨厌还是喜欢呢?说说你的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参考答案
1.“,??”,“!” 2.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③至⑥自然段;段意:狐狸因野兔成绩下降而不承认与野兔是同学。 第⑦至⑨自然段;段意:野兔成绩又名列前茅了,狐狸见了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然而野兔却不理狐狸了。 3.狐狸因野兔的成绩变化而改变态度,它只以成绩高低决定对他人的态度,缺乏真诚。
4.B 5.D A C B 小猫温柔可亲,活泼可爱。 6. 小猫的脚印 作者对小猫的喜爱 7.有蔚蓝的海洋,广袤的森林,绚丽的花朵,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里和谐共存。
8. 黄猫的名字及名字的由来 女儿喜欢黄猫 通过家里来客的故事说明黄猫让主客的交情深入了一步 9.活泼、淘气,与人亲近,很可爱。 10.猫与人亲近,人喜爱猫,人与猫和谐相处。 11.对猫的喜爱
12. 肚子吃饱后圆滚滚 辛苦 13.B 14. 用身体为鸡雏提供温暖 让鸡雏在自己的身上嬉戏 15.C
16.有黑的,有灰的,有黄的,还有白的。 17.时间 18., , :“ , !” 19.小鸡出壳不久,像鸡蛋一样大小,圆圆的,毛茸茸的,叽叽地叫个不停。 20.小鸡跑过来了,挤着,叫着,争先恐后地往撒米的地方钻。有几只小鸡为抢吃一粒米,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真可爱呀!
21.A 22. 厌恶 敬佩 23. 母鸡 负责 慈爱 勇敢 不怕辛苦 伟大 24.不矛盾,作者将母鸡面对公鸡时的前后态度作了对比,突出了母鸡成为一个母亲后,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敬意。
25. 大大方方 漂漂亮亮 26.我一向讨厌母鸡。 27.叫声令人讨厌;不反抗公鸡,欺负弱者;下蛋后炫耀。 28.母鸡有了一点儿成绩就大声宣扬。
29. 老舍 喜爱赞美 30. 高兴和不高兴 猫的脚印 温柔可亲 31.勇敢无畏的形象(负责、勇敢) 32. 对比 慈爱、辛苦 33.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母亲都是英雄,这也是对普天之下所有母亲的赞美。
34. 大声叫喊,吵闹 拘谨不自然 35. 叫声 步态 36.从容,傲然,毫不相让,大模大样。 37.要像它看家般坚守原则、尽忠职守;学习它的不卑不亢,日常保持从容自信;但不能学它的傲慢,得懂得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
38., :“ ! , 。” 39.因为小白羊嘲笑它的皮毛颜色,农夫也虐待它(给差草料、鞭打),它因自卑而伤心。 40.“我的黑毛或许不漂亮,但在雪地里,它能让主人一眼找到我们。外表不重要,有用才是真价值。”
41. 挣脱 萎缩 违背 42.我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就挣脱出来了。 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里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体和瘪塌的翅膀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43.B
44.呈 敝 言 糙 概 45.活泼好动 46.B 47.阿咪出现在访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48.让访谈不再枯燥,陪人玩耍,给家人和客人带来了热闹和欢笑。
49. 被同伴啄 被毛头对付 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发疯似的跑 50.D 51.加点字是对母鸡的动作描写,体现黑母鸡想成为母亲,想保护孩子的急切心情。 52.第3段: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第10段: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成为母亲后的神态安详,与成为母亲之前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53.因为作者被黑母鸡想成为母亲的意志所感动,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敬畏。同时借黑母鸡突出母爱的伟大。
54.(1)果然 必然 傲慢 傲然 mú jué
(2)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3) 倘若 譬如
(4) 狗的狂吠 严肃郑重 鸭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鹅的生活特性,突出强调鹅的可爱。
55. 外形 并不喜欢 56.描写了八哥的外形。 57.描述了“我”伏在桌上写这篇短文,八哥在旁边捣乱的情景。 58.写出了八哥体态修长、和人亲近、淘气、勤快的特点。 59.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常用来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60. 中心 过渡 统领全文 承上启下 61.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62.C 63. 音调严肃郑重 似厉声呵斥 64.通过对比,突出了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65.(1)√ 66.小鸡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67. 晒太阳时活动的场景 吃食时的情景 外形 合群 68.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小鸡的喜爱之情。
69.A 70. B D A C 71. 母鸡 负责 慈爱 勇敢 不怕辛苦 伟大 72. 对母鸡的厌恶 对母鸡的敬佩
73. 《母鸡》 老舍 人民艺术家 74.承上启下 75. C A B D 76.不矛盾。因为母鸡有了一群小鸡雏,要保护自己儿女的安全,它担心公鸡会伤害小鸡,从这里可以体现出这是一只勇敢的母鸡,跟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77. 母鸡 老舍 猫 78.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79.喜欢,因为它时刻警惕着保护着鸡雏,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孩子们吃饱,教给它们啄食、掘地、洗澡等生活的本领,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一位伟大的母亲。